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16173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 构。
背景技术
在目前的蓄电池生产过程中,有一道工序是将正极板、负极板、隔板纸组装为极 群,隔板纸是包夹在正极板与负极板之间,因此行业内通常称之为“包片”或“包板”工序,包 片的方式一般分为U型、W型及I型。但在传统的“包片,,工序中,多以人工操作为主,以U 型包片方式为例,操作工人先取一片负极板,用裁好的隔板纸包夹正极板两面,包片后的正 极板再叠放到负极板上,保证每一组正、负极板之间都有隔板纸,循环重复上述操作,完成 极板包片及组装,不仅效率低,而且包片质量也不高,极板上掉落的铅尘也会对操作工人的 健康造成影响。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分别于2007-03-28与2007-09-05公开了名为“一种 用于包装蓄电池极板的辊式包板机构”与“蓄电池极板包片机”两篇专利,工作效率虽有所 提高,但仍存在缺点,两篇专利所提供的包片机只完成了极板与隔板纸的包夹过程,其后续 的极板组装过程仍要依靠人工实现。因此,相比传统的包片方式,该专利只是依靠机器自动 完成了隔板纸对极板的包夹工序,其后续的极板组装过程仍未摆脱手动操作的模式。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提供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极板在 包片机上完成包片后可自动进行组装,减少操作工人接触极板的机会,提高工作效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 组装机构,包括用于第一极板包片的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包片装置出料端连接 的组装机构以及向组装机构输送第二极板的送片机构,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在组装机构内与 所述的第二极板间隔叠装。进一步的,所述包片装置包括包片部、将第一极板推送至包片部进料口的推片机 构以及向包片部进料口输送隔板纸的送纸机构。进一步的,所述的组装机构为连接在包片部出料口下方的组装匣,组装匣顶部设 有极板入料口。进一步的,所述的包片装置、组装机构及送片机构设置在由工作台板与侧挡板构 成的机架总成内,使整体结构更趋紧凑。进一步的,所述的组装匣设于工作台板底部,工作台板上设有连通极板入料口与 包片部出料口的导向口,所述的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依次通过导向口、极板入料口进入所 述的组装匣内。进一步的,所述的送片机构包括吸料气缸及连接在吸料气缸活塞杆上的吸头总 成,侧挡板上穿装有移送光轴,所述吸料气缸通过轴套安装于移送光轴上,所述侧挡板上还 设有驱动吸料气缸沿移送光轴轴向滑动的送片气缸。[0010] 进一步的,所述的包片部为设于工作台板上的一对导向块。 进一步的,导向块对应推片机构的一端设有导向圆角。进一步的,所述的包片部为设于工作台板上的一对导辊。进一步的,所述的导辊为传动辊,可以辅助推片机构更快的完成极板包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其增设的组装机 构及送片机构在工作中都是无需人工操作的,极板包片、组装一步完成,自动化程度大幅提 高;由于减少了人工接触极板的机会,铅尘对操作工人的危害也大大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包片部的第一种实施结构;图3为包片部的第二种实施结构;图4为本实用新型极板组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包括用于第 一极板5包片的包片装置、与包片装置出料端连接的组装机构以及向组装机构输送第二极 板6的送片机构4 ;包片装置包括包片部2、将第一极板5推送至包片部2进料口的推片机 构3以及向包片部2进料口输送隔板纸的送纸机构9 ;组装机构为连接在包片部2出料口 下方的组装匣7,组装匣7顶部设有极板入料口 71。本实施例中,包片装置、组装机构及送片机构4是设置在由工作台板1与侧挡板11 构成的机架总成内,使整体结构更趋紧凑;组装匣7设于工作台板1底部,工作台板1上设 有连通极板入料口 71与包片部2出料口的导向口 10,所述的第一极板5与第二极板6依次 通过导向口 10、极板入料口 71进入所述的组装匣7内;送片机构4包括吸料气缸41及连 接在吸料气缸41活塞杆上的吸头总成,侧挡板11上穿装有一对移送光轴12,吸料气缸41 通过轴套40安装于移送光轴12上,所述侧挡板11上还设有驱动吸料气缸41沿移送光轴 轴向滑动的送片气缸。本实施例中的吸头总成包括吸盘架42及设于吸盘架42底部的若干个硅橡胶吸盘 43,通过吸料气缸41驱动吸盘架42使硅橡胶吸盘43吸取或卸下第二极板6,但吸盘结构只 是一种优选方案,吸料装置也可选用电磁吸附、黏胶吸附等多种吸料方式。包片部2是设于 工作台板1上的一对导向块20,导向块对应推片机构3的一端设置导向圆角201 ;包片部2 也可以是设于工作台板1上的一对导辊21,导辊21采用传动辊,可以辅助推片机构3更快 的完成极板包片。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推片机构3推送第一极板5至包片部2的进料口,将送纸 机构9送出的隔板纸8折弯并一起送入包片部2内,完成包片后的第一极板5从包片部2的 出料口送出;与此同时,送片机构4已吸取第二极板6移送至导向口 10上方,待包片后的第 一极板5送出包片部2的出料口后,卸下第二极板6,包片后的第一极板5与第二极板6落 入组装匣7内自动叠装;实施例中引用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的概念只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可以是相同类型的,也可以是不同类型的, 如产品为铅酸蓄电池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通常都是相对设置的,即第一极板为正极板 时,第二极板则为负极板;第一极板为负极板时,第二极板则为正极板。 上述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 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 求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包括用于第一极板(5)包片的包片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包片装置出料端连接的组装机构以及向组装机构输送第二极板(6)的送片机构(4),包片后的第一极板(5)在组装机构内与所述的第二极板(6)间隔叠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片 装置包括包片部(2)、将第一极板(5)推送至包片部(2)进料口的推片机构(3)以及向包片 部⑵进料口输送隔板纸的送纸机构(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 组装机构为连接在包片部(2)出料口下方的组装匣(7),组装匣(7)顶部设有极板入料口 (7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包 片装置、组装机构及送片机构(4)设置在由工作台板(1)与侧挡板(11)构成的机架总成 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 装匣(7)设于工作台板(1)底部,工作台板(1)上设有连通极板入料口(71)与包片部(2) 出料口的导向口,所述的第一极板(5)与第二极板(6)依次通过导向口(10)、极板入料口 (71)进入所述的组装匣(7)内。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送 片机构(4)包括吸料气缸(41)及连接在吸料气缸(41)活塞杆上的吸头总成,侧挡板(11) 上穿装有移送光轴(12),所述吸料气缸(41)通过轴套(40)安装于移送光轴(12)上,所述 侧挡板(11)上还设有驱动吸料气缸(41)沿移送光轴轴向滑动的送片气缸。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包片部(2)为设于工作台板(1)上的一对导向块(2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导向块 (20)对应推片机构(3)的一端设有导向圆角(201)。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或6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包片部(2)为设于工作台板(1)上的一对导辊(21)。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 辊(21)为传动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蓄电池包片机的包片组装机构,包括用于第一极板包片的包片装置,与包片装置出料端连接的组装机构以及向组装机构输送第二极板的送片机构,包片后的第一极板在组装机构内与所述的第二极板间隔叠装。增设的组装机构及送片机构在工作中都是无需人工操作的,极板包片、组装一步完成,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由于减少了人工接触极板的机会,铅尘对操作工人的危害也大大降低。
文档编号B65B63/00GK201712827SQ201020269409
公开日2011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陈义忠 申请人:陈义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