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体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41740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体传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机械、食品包装机械,尤其涉及瓶体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制药机械和食品包装机械领域中,灌封机得到了普遍地运用。灌封机一般在起始段使用绞龙进瓶,后段使用行走梁将瓶体输送至相应工位进行灌装和封口。然而,绞龙为连续输瓶机构,而行走梁为间歇输瓶机构,为此,有必要设计一种一端与连续输瓶机构交接、另一端与间歇输瓶机构交接的瓶体传送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 传送瓶体精度高、易于控制、适用性强,且能够实现连续输瓶机构与间歇输瓶机构交接的瓶体传送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瓶体传送装置,包括与连续输瓶机构相接的输入端、与间歇输瓶机构相接的输出端、驱动总成以及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所述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均与驱动总成相连, 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旋转传送件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作循环接瓶、出瓶运动。所述驱动总成包括驱动轴、凸轮盘、由驱动轴驱动旋转的转盘和与旋转传送件数量相等的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装设于转盘上并与旋转传送件一一对应,各传动组件一端置于凸轮盘的凸轮环槽中,另一端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为齿轮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随转盘转动时由传动组件与凸轮环槽之间的配合控制所述齿轮副的传动速度。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套拉轴、连接块、滚动件和扇形齿板,所述套拉轴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装设于所述转盘上,所述连接块与套拉轴固接,所述滚动件可转动的装设于连接块上并置于所述凸轮环槽中,所述扇形齿板固设于套拉轴上,扇形齿板的齿部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形成齿轮副连接。所述凸轮环槽设有依次首尾相连的低速接瓶段、高速出瓶段和等速回位段,所述低速接瓶段与旋转传送件从连续输瓶机构接瓶的工段对应,所述高速出瓶段与旋转传送件将瓶体送出至间歇输瓶机构的工段对应,所述等速回位段与旋转传送件完成出瓶后回位至接瓶初始状态的工段对应。所述高速出瓶段与低速接瓶段相接的部分为止动准备段,所述止动准备段与旋转传送件等待间歇输瓶机构接入首个瓶体的工段对应。所述旋转传送件设有两件,分别为第一旋转传送件和第二旋转传送件,所述第一旋转传送件包括支撑轴、第一扇形拨轮和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装设于所述支撑轴下端并与一传动组件中的扇形齿板形成齿轮副连接,所述第一扇形拨轮装设于所述支撑轴上端,所述第二旋转传送件包括支撑轴套、第二扇形拨轮和第二齿轮,所述支撑轴套套设于所述支撑轴外,所述第二齿轮装设于所述支撑轴套下端并位于第一齿轮上方,第二齿轮与另一传动组件中的扇形齿板形成齿轮副连接,所述第二扇形拨轮装设于所述支撑轴套上端。所述瓶体传送装置还包括机架台板和支撑套,所述驱动总成设于机架台板下方, 所述旋转传送件通过支撑套支撑于机架台板上,旋转传送件下端穿过机架台板与驱动总成相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瓶体传送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在连续输瓶方式与间歇输瓶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适用性强。驱动总成中的传动组件一端置于凸轮盘的凸轮环槽中,另一端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通过齿轮副连接,传动组件随转盘转动时由传动组件与凸轮环槽之间的配合控制齿轮副的传动速度,从而实现对旋转传送件的变速控制,使旋转传送件的运动能够适应于连续输瓶机构与间歇输瓶机构之间的衔接。凸轮环槽设有低速接瓶段、高速出瓶段和等速回位段,分别对应旋转传送件的各个工段,使旋转传送件顺利完成连续输瓶机构与间歇输瓶机构交接。高速出瓶段与低速接瓶段相接的部分为止动准备段,该止动准备段可保证旋转传送件与间歇输瓶机构顺利交接上。驱动总成设于机架台板下方,可避免污染被传送瓶体。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凸轮环槽与第一旋转传送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各标号表示1、驱动轴;2、凸轮盘;3、转盘;4、传动组件;5、机架台板;6、支撑套;9、连续输瓶机构;10、间歇输瓶机构;11、第一旋转传送件;12、第二旋转传送件;13、出瓶栏栅;21、凸轮环槽;41、套拉轴;42、连接块;43、滚动件;44、扇形齿板;111、支撑轴;112、第一扇形拨轮; 113、第一齿轮;121、支撑轴套;122、第二扇形拨轮;123、第二齿轮;211、低速接瓶段;212、 止动准备段;213、高速出瓶段;214、等速回位段。
具体实施方式
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瓶体传送装置实施例,该瓶体传送装置包括与连续输瓶机构9相接的输入端、与间歇输瓶机构10相接的输出端、驱动总成以及两件以上具有相同旋转中心且均与驱动总成相连的旋转传送件,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在圆周方向依次排开,且共同构成一个缺圆,驱动总成驱动旋转传送件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作循环接瓶、出瓶运动,本实用新型的瓶体传送装置结构简单紧凑,可实现在连续输瓶方式与间歇输瓶方式之间的相互转换,适用性强。本实施例中,驱动总成包括驱动轴1、凸轮盘2、由驱动轴1驱动旋转的转盘3和与旋转传送件数量相等的传动组件4,传动组件4装设于转盘3上并与旋转传送件一一对应, 各传动组件4 一端置于凸轮盘2的凸轮环槽21中,另一端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为齿轮副连接,传动组件4随转盘3转动时由传动组件4与凸轮环槽21之间的配合控制齿轮副的传动速度,从而实现对旋转传送件的变速控制,使旋转传送件在连续输瓶机构与间歇输瓶机构之间衔接时,能够以不同的运动速度适应于不同的交接状态。传动组件4包括套拉轴41、连接块42、滚动件43和扇形齿板44,套拉轴41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装设于转盘3上,连接块 42与套拉轴41固接,滚动件43可转动的装设于连接块42上并置于凸轮环槽21中,扇形齿板44固设于套拉轴41上,扇形齿板44的齿部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形成齿轮副连接,凸轮环槽21设有依次首尾相连的低速接瓶段211、高速出瓶段213和等速回位段214,低速接瓶段211与旋转传送件从连续输瓶机构9接瓶的工段对应,高速出瓶段213与旋转传送件将瓶体送出至间歇输瓶机构10的工段对应,等速回位段214与旋转传送件完成出瓶后回位至接瓶初始状态的工段对应,当滚动件43进入低速接瓶段211时旋转传送件转速最低,此时旋转传送件位于本实用新型瓶体传送装置的输入端,并开始从连续输瓶机构9的输出端接瓶;当滚动件43进入高速出瓶段213时旋转传送件位于本实用新型瓶体传送装置的输出端,并开始与间歇输瓶机构10同步快速交接以将瓶体送出至间歇输瓶机构10 ;当滚动件43 进入等速回位段214时旋转传送件转速与转盘3的转速基本相等,此时旋转传送件将瓶体送完,并从出瓶完成的位置回转到开始接瓶的位置,进入下一个交接循环。本实用新型的瓶体传送装置的输瓶方式使接瓶与出瓶形成了速度差和时间差,通过设计凸轮环槽21的轨迹可以合理设置该速度差和时间差的大小,以满足连续输瓶与间歇输瓶的交接要求。在本实施例中,因间歇输瓶机构10仅为一根长行走梁全程输瓶,为保证旋转传送件与间歇输瓶机构10顺利交接上,高速出瓶段213邻近低速接瓶段211的部分设有止动准备段212,即 β角度区域内的凸轮环槽21。具体工作方式如下滚动件43进入α角度区域的凸轮环槽 21中以驱使旋转传送件先将其上的两个瓶体送入长行走梁与出瓶栏栅13之间,接着,当滚动件43刚进入到β角度区域内的凸轮环槽21时,旋转传送件停止运动,行走梁朝瓶体靠近并卡入瓶体后,滚动件43刚好出β角度区域内的凸轮环槽21,随后,旋转传送件随行走梁同步快速交接瓶体。通过设定凸轮环槽21轨迹,使转盘3对套拉轴41产生的角速度(公转)与凸轮环槽21控制套接轴41旋转产生的逆向角速度(自转)相抵消而使旋转传送件在 β角度区域内的凸轮环槽21保持静止状态。 本实施例中,旋转传送件设有两件,分别为第一旋转传送件11和第二旋转传送件 12,第一旋转传送件11包括支撑轴111、第一扇形拨轮112和第一齿轮113,第一齿轮113 装设于支撑轴111下端并与一传动组件4中的扇形齿板44形成齿轮副连接,第一扇形拨轮 112装设于支撑轴111上端,第二旋转传送件12包括支撑轴套121、第二扇形拨轮122和第二齿轮123,支撑轴套121套设于支撑轴111外,第二齿轮123装设于支撑轴套121下端并位于第一齿轮113上方,第二齿轮123与另一传动组件4中的扇形齿板44形成齿轮副连接, 第二扇形拨轮122装设于支撑轴套121上端,第一扇形拨轮112和第二扇形拨轮122处于相同的高度上。当第一旋转传送件11完成与连续输瓶机构9的交接时,第二旋转传送件12已经完成与间歇输瓶机构10的交接并回转至开始与连续输瓶机构9交接的位置,以适应连续输瓶机构9不间断输出瓶体。在整个输瓶过程中,旋转传送件只有在加速或减速过程中才会出现换齿咬合的现象,即旋转传送件加速时,扇形齿板44上的另一个或另一部分齿进入齿轮另一个或另一部分齿槽,且在换齿咬合过程中,凸轮环槽21控制套接轴41旋转产生的角速度(自转)与转盘3对套拉轴41产生的角速度(公转)同向,产生旋转速度叠加的结果。 相反,旋转传送件减速时,扇形齿板44上的另一个或另一部分齿进入齿轮另一个或另一部分齿槽,且在换齿咬合过程中,凸轮环槽21控制套接轴41旋转产生的角速度(自转)与转盘 3对套拉轴41产生的角速度(公转)反向,产生旋转速度部分抵消或全部抵消的结果。等速输瓶中,扇形齿板44上的齿与第一齿轮113或第二齿轮123的齿槽咬合位置不发生改变, 因通过齿轮副结构抱齿咬合进行力的传递方式稳定性好,控制旋转传送件输瓶的精度也就更高。本实施例中,瓶体传送装置还包括机架台板5和支撑套6,驱动总成设于机架台板 5下方,可避免污染被传送瓶体,旋转传送件通过支撑套6支撑于机架台板5上,旋转传送件下端穿过机架台板5与驱动总成相接。在其它实施例中,还可增设旋转传送件的数量,但需同时增设驱动总成中传动组件4的数量,增设的旋转传送件的结构与第二旋转传送件12类似,其通过套设于外的轴套连接拨轮与齿轮,并使齿轮与同时增设的传动组件4形成齿轮副连接。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连续输瓶机构(9)相接的输入端、与间歇输瓶机构(10)相接的输出端、驱动总成以及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所述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均与驱动总成相连,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旋转传送件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作循环接瓶、 出瓶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总成包括驱动轴(1)、 凸轮盘(2)、由驱动轴(1)驱动旋转的转盘(3)和与旋转传送件数量相等的传动组件(4),所述传动组件(4)装设于转盘(3)上并与旋转传送件一一对应,各传动组件(4) 一端置于凸轮盘(2)的凸轮环槽(21)中,另一端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为齿轮副连接,所述传动组件(4)随转盘(3)转动时由传动组件(4)与凸轮环槽(21)之间的配合控制所述齿轮副的传动速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4)包括套拉轴 (41)、连接块(42)、滚动件(43)和扇形齿板(44),所述套拉轴(41)通过轴承可转动的装设于所述转盘(3)上,所述连接块(42)与套拉轴(41)固接,所述滚动件(43)可转动的装设于连接块(42)上并置于所述凸轮环槽(21)中,所述扇形齿板(44)固设于套拉轴(41)上,扇形齿板(44)的齿部与对应的旋转传送件形成齿轮副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轮环槽(21)设有依次首尾相连的低速接瓶段(211)、高速出瓶段(213)和等速回位段(214),所述低速接瓶段(211) 与旋转传送件从连续输瓶机构(9)接瓶的工段对应,所述高速出瓶段(213)与旋转传送件将瓶体送出至间歇输瓶机构(10)的工段对应,所述等速回位段(214)与旋转传送件完成出瓶后回位至接瓶初始状态的工段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出瓶段(213)邻近低速接瓶段(211)的部分设有止动准备段(212),所述止动准备段(212)与旋转传送件等待间歇输瓶机构(10)接入首批瓶体的工段对应。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传送件设有两件,分别为第一旋转传送件(11)和第二旋转传送件(12),所述第一旋转传送件(11) 包括支撑轴(111)、第一扇形拨轮(112)和第一齿轮(113),所述第一齿轮(113)装设于所述支撑轴(111)下端并与一传动组件(4)中的扇形齿板(44)形成齿轮副连接,所述第一扇形拨轮(112)装设于所述支撑轴(111)上端,所述第二旋转传送件(12)包括支撑轴套(121)、 第二扇形拨轮(122)和第二齿轮(123),所述支撑轴套(121)套设于所述支撑轴(111)夕卜, 所述第二齿轮(123 )装设于所述支撑轴套(121)下端并位于第一齿轮(113)上方,第二齿轮 (123)与另一传动组件(4)中的扇形齿板(44)形成齿轮副连接,所述第二扇形拨轮(122)装设于所述支撑轴套(121)上端。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传送装置还包括机架台板(5)和支撑套(6),所述驱动总成设于机架台板(5)下方,所述旋转传送件通过支撑套(6)支撑于机架台板(5)上,旋转传送件下端穿过机架台板(5)与驱动总成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体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传送装置还包括机架台板(5)和支撑套(6),所述驱动总成设于机架台板(5)下方,所述旋转传送件通过支撑套 (6)支撑于机架台板(5)上,旋转传送件下端穿过机架台板(5)与驱动总成相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体传送装置,包括与连续输瓶机构相接的输入端、与间歇输瓶机构相接的输出端、驱动总成以及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所述两件以上旋转传送件均与驱动总成相连,所述驱动总成驱动旋转传送件在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作循环接瓶、出瓶运动。该瓶体传送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传送瓶体精度高、易于控制、适用性强,且能够实现连续输瓶机构与间歇输瓶机构交接的优点。
文档编号B67C3/24GK202011734SQ20112013320
公开日2011年10月19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9日
发明者周飞跃, 姜晓明, 李新华, 王仕虎 申请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