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装物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46979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瓶装物生产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制药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瓶装物生产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瓶装药品的生产线多数是采用一种直线式间歇运动的塑料瓶大输液洗灌封机,它是一种采用由人工上瓶部分和间歇运动的清洗、灌装、封口部分组成的塑料瓶大输液洗灌封机,其优点是间歇式运动的清洗、灌装、封口不会在生产中产生微粒,因此不会影响药品的质量,缺点是人工上瓶劳动强度大,人员多,成本高,污染机率也大。还有一种旋转式连续运动的塑料瓶大输液洗灌封机,它是一种由连续自动上瓶部分和连续运动的清洗、灌装、封口部分组成的塑料瓶大输液洗灌封机,其优点是连续的自动上瓶,无需人工上瓶,污染机率小,缺点是旋转式连续运动的清洗介质和灌装药业在分配处因摩擦产生微粒,影响药品的质量。对于制药领域而言,药品质量是对药品生产的重要指标之一,寻找一种污染几率小,药品质量有保障的生产设备是药品生产的重要发展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污染几率小、产品质量有保障, 且节省人力、生产成本的瓶装物生产设备。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间歇式的清洗装置以及间歇式的灌装封口装置。进一步地,上述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包括进瓶机构;第一传送装置,与进瓶机构相连,第一传送装置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送带上放置有待灌装瓶,且第一传送装置具有与清洗装置中清洗夹具组的两端相对应的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第二传送装置,设置在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相对应的位置;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送带将待灌装瓶传送至第一位置合第二位置之间;第二驱动机构,驱动第二传送装置将第一传送带上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待灌装瓶传送至清洗装置的清洗夹具组上;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交替动作。进一步地,上述第二传送装置包括安装架;传送架,朝向清洗装置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上;传送夹具组,包括多个传送夹具,各传送夹具与传送架的靠近清洗装置的一侧连接;第二驱动机构包括后驱动件,驱动传动架相对安装架移动,具有使传送夹具组远离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待灌装瓶的初始位置;以及具有使传送夹具组与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待灌装瓶相配合的中间位置;前驱动件,驱动传送架相对安装架移动,当后驱动件位于中间位置时,具有使传送夹具组与位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的待灌装瓶相配合的中间位置,以及具有使传送夹具组与位于清洗夹具组上的待灌装瓶相配合的终端位置。进一步地,上述前驱动件和后驱动件为驱动气缸。[0010]进一步地,上述进瓶机构包括进瓶轨道;进瓶轨道中设有进瓶传动带;进瓶导向板,与进瓶轨道平行设置,其上具有与位于进瓶传送带上的待灌装瓶的瓶颈相配合的导向轨道;第三驱动机构,驱动进瓶传动带。进一步地,上述第一传送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分瓶机构、翻瓶机构以及同步带机构,分瓶机构与进瓶机构配合连接,第一传动带设置在同步带机构中。进一步地,上述分瓶机构包括分瓶安装架;拔轮盘,为盘形结构,绕拔轮盘的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分瓶安装架上,拔轮盘的外周设有均勻排布的分瓶夹具组;其中,拔轮盘的外周延伸至进瓶传送带与进瓶导向板之间,分瓶夹具延伸至与位于进瓶传送带上的待灌装瓶的瓶颈处相配合的位置。进一步地,上述翻瓶机构包括凸轮盘,凸轮盘的外周围绕该凸轮盘的中心轴线呈环形延伸的凸轮面,凸轮面上具有与分瓶机构相配合的正瓶位置,以及与同步带机构相配合的反瓶位置;固定盘,绕固定盘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翻瓶凸轮盘上;翻转夹具组件,均勻地设置在固定盘的外周,包括翻转夹具,在固定盘绕凸轮盘的凸轮面从正瓶位置旋转到反瓶位置时,各翻转夹具组件中翻转夹具轴向旋转180°。进一步地,上述翻转夹具组件还包括固定座,与固定盘相连接,内部具有齿条滑槽;齿条轴,安装在固定座的齿条滑槽中,下端具有与凸轮盘的凸轮面相配合的滚轮;翻瓶夹具,安装到一齿轮轴上,齿轮轴上的齿轮与位于固定座内部的齿条轴配合。进一步地,上述同步带机构包括同步带安装架;第一传送带,具有环形结构,可转动地环绕设置在同步带安装架上;同步带夹具组,包括多个同步带夹具,各同步带夹具均勻设置在第一传送带上,其中,各同步带夹具运行至不同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时与位于反瓶位置的翻瓶夹具相配合。进一步地,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安装在同步带安装架中,且分别配置在同步带机构的两端,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穿出同步带安装架的部分分别设有传送轮,传送轮位于第一传送带的内侧以支撑和带动第一传送带,第一同步带传动轴与第一电机相连;翻瓶传动轴,安装在凸轮盘中,一端与固定盘相连,另一端穿出凸轮盘的部分连有翻瓶齿轮,翻瓶齿轮与连接在第二同步带传动轴上的同步带齿轮啮合;分瓶传动轴,安装在分瓶安装架中,一端与拔轮盘相连,另一端穿出分瓶安装架的部分连有分瓶齿轮,分瓶齿轮与翻瓶齿轮啮合。进一步地,上述分瓶传动轴进一步包括第一分瓶传动轴,设置在分瓶安装架的内部;第二分瓶传动轴,具有环状结构,套设在第一分瓶传动轴穿出分瓶安装架的部分上,第二分瓶传动轴靠近分瓶安装架的一端向下延伸与安装架上表面所形成的凹槽相配合,第二分瓶传动轴远离分瓶安装架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与拔轮盘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瓶装物生产设备采用间歇运动的自动进瓶装置,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污染几率,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成本;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瓶装物生产设备采用间歇运动的清洗装置、以及灌装封口装置,不会产生微粒污染药品,提高合格率。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瓶装物生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自动进瓶装置与间歇式的清洗装置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如是图2中A-A方向的结构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驱动机构配合连接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驱动机构配合连接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如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驱动机构配合连接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进瓶装置与分瓶装置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翻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同步带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如下实施例以及附图仅是用以理解本实用新型,而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瓶装物生产设备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实施方式中,该瓶装物生产设备,包括顺序连接的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10、间歇式的清洗装置20以及间歇式的灌装封口装置30。 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采用间歇式的生产方法,避免了在采用现有的旋转式连续运动过程中清洗介质和灌装物在分配处因摩擦产生微粒,而影响灌装物质量的不足。特别是作为药品生产设备使用时,良好地保证了药物的质量。同时,采用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10,无需人工上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员成本。在本实用新型中,间歇式的清洗装置20以及间歇式的灌装封口装置30都是延用现有技术中固有结构,其结构并未进行改变,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通过阅读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能够轻易找到可作为本实用新型瓶装物生产设备中清洗装置20以及间歇式灌装封口装置30所用的现有装置。在本实用新型中主要是提供了一种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10的结构,以及该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10与间歇式清洗装置20的连接关系。在图2中示出了上述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与间歇式的清洗装置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该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包括进瓶机构110、第一传送装置120以及第二传送装置130。其中,第一传送装置120与进瓶机构110相连,第一传送装置120包括第一传送带191,第一传送带191上放置有待灌装瓶50,且第一传送装置120具有与清洗装置20中一组清洗夹具21的两端相对应的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第二传送装置130 设置在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相对应的位置。同时,在第一传送装置120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140。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送带191将待灌装瓶50 传送至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第二传送装置130将第一传送带191上位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传送至清洗装置20的一组清洗夹具21上。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交替动作。在本实用新型中,这种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通过设置交替动作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140。分别实现将待灌装瓶50运送到与清洗装置20中一组清洗夹具21的两端相对应的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以及将位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待灌装瓶50运送至清洗装置20中清洗夹具21上的两个动作,实现了待灌装瓶间歇式自动进瓶的效果。无需人工上瓶,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人员成本。同时,这种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中无旋转式结构,也不会因连续运动而导致清洗介质和灌装物在分配处因摩擦产生微粒,而影响灌装物质量的不足。图3为图2所示的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中第二传送装置130与第二驱动机构 140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第二传送装置130包括安装架131、传送架133以及传送夹具组。传送架133朝向清洗装置20可移动地设置在安装架131上。传送夹具组包括多个传送夹具135,各传送夹具135与第二传送架的靠近清洗装置20的一侧连接;在图3中可以看出,上述传送夹具组中各传送夹具135是均勻的连接在一块连接板上,而连接板远离传送夹具组的一侧与传送架的靠近清洗装置20的一侧连接。 对于图3中所给出的这种结构的第二传送装置只需具有一套第二驱动机构140就可以完成一组传送夹具135的运行。这种简单的结构具有占地面积较小,传送夹具组中各传送夹具 135的运行一致性好等优势。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驱动机构140包括后驱动件141和前驱动件143。后驱动件141驱动传动架133相对安装架131移动,具有使传送夹具135远离位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的初始位置;以及具有使传送夹具135与位于第一位置Pl 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相配合的中间位置。前驱动件143驱动传送架相对安装架移动,当后驱动件141位于中间位置时,具有使传送夹具135与位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相配合的中间位置,以及具有使传送夹具135与位于清洗夹具组21上的待灌装瓶50相配合的终端位置。在图4a4c中分别给出了第二传送装置与第二驱动机构配合连接的第一、第二、 第三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为图2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第二驱动机构140用于驱动第二传送装置130将第一传送带191上位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传送至清洗装置20的清洗夹具21上。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后驱动件141和前驱动件143为驱动气缸。后驱动件141的尾端与安装架131相连,前端与前驱动件143的尾端相连,前驱动件143的前端与传送架133相连。传送架133与传送夹具组中各传送夹具135通过一块连接板连接在一起。后驱动件141和前驱动件143设置在传送架133上。如图如所示,第二传送装置130 与清洗装置20分别位于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两侧。在图如中后驱动件141和前驱动件143都处于静止状态(驱动气缸处于收缩状态),传送架133位于初始位置,与传送架133相连的传送夹具组距离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以确保第一传送带191将待灌装瓶50传送至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如图4b所示,当第一传送带191将待灌装瓶50传送至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 之间后,第一驱动装置静止,第二驱动装置中的后驱动件141驱动传送架133由初始位置运行至中间位置(此时,后驱动气缸逐渐展开,前驱动气缸依然处于收缩状态),将与传送架 133相连的传送夹具组中各传送夹具135向前伸展至与位于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一位置Pl 和第二位置P2之间待灌装瓶50的瓶颈相配合的地方,同时,操作传送夹具组中各传送夹具 135将位于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待灌装瓶50夹紧。在本实用新型中传送夹具的结构与普通夹具相同,只要具有能够夹紧待灌装瓶50的结构即可。至于该传送夹具的夹紧与放开状态的操作是本领域的常规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知道本实用新型所给出的第二传送装置130与第二驱动机构140的作用原理的情况下,能够轻易的选择合适的传送夹具135的结构,以及控制传送夹具135夹紧与放开状态的结构。如图如所示,当传送夹具135夹紧位于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后,后驱动件141静止,前驱动件143驱动传送架133由中间位置运行至终端位置,也就是与清洗装置20中清洗夹具21相配合的位置,传送夹具将待灌装瓶 50传送至清洗夹具21上后传送夹具135放开待灌装瓶50。当传送夹具135将待灌装瓶50 传送至清洗夹具21上后,前驱动件143驱动传送架133退回到中间位置,形成如图4b中结构后,后驱动件141驱动传送架133退回到初始位置,形成如图如中结构,此时第二驱动机构140静止,第一驱动机构运行,并将待灌装瓶50运输到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图5为图2所示的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中进瓶机构11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上述进瓶机构110包括进瓶轨道111、进瓶导向板115以及第三驱动机构117。进瓶轨道111中设有进瓶传动带113 ;进瓶导向板115与进瓶轨道111平行设置,其上具有与位于进瓶传送带113上的待灌装瓶50 的瓶颈相配合的导向轨道。第三驱动机构117驱动进瓶传动带113,第三驱动机构117包括电机和减速器。在本实用新型中进瓶机构110的结构简单,只要能够实现待灌装瓶50的稳定、间歇性连续运送即可。在进瓶机构110中还包括吹气装置119等,对于像吹气装置119 等部件的设置属于常规手段,本领域技术人员在知道本实用新型中进瓶机构110的结构以及作用原理,能够轻易的完成像吹气装置119等部件的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传送装置120包括顺序连接的分瓶机构150、翻瓶机构170以及同步带机构190,分瓶机构150与进瓶机构110配合连接,第一传动带191设置在同步带机构190中。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传送装置120中分瓶机构150、翻瓶机构170以及同步带机构190的连续运作,实现了将位于进瓶机构110中正向放置(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正向放置是指将待灌装瓶瓶口朝上放置。)的待灌装瓶50 运行至第一传动带191上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并形成与清洗装置20中清洗夹具21相配合的倒向放置的待灌装瓶50结构(在本实用新型中所指的倒向放置是指将待灌装瓶瓶口朝下放置。)。通过间歇性的连续运行实现了自动进瓶运作,无需人力上瓶,减少了人工成本。同时,间歇性的间断,实现了与间歇性清洗装置的良好配合,清洗介质和灌装物在分配处因摩擦产生微粒,而影响灌装物质量的不足。图6为图2所示的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中的分瓶机构150与进瓶机构110配合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分瓶机构150包括分瓶安装架151和拔轮盘153。拔轮盘153为盘形结构,其绕拔轮盘153的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分瓶安装架151上,拔轮盘153的外周设有一组均勻排布的分瓶夹具155 ;其中,拔轮盘153的外周延伸至进瓶传送带113与进瓶导向板115之间,分瓶夹具155延伸至与位于进瓶传送带上的待灌装瓶50的瓶颈处相配合的位置。在本实用新型中,分瓶机构150的设置是将位于进瓶机构110中进瓶轨道111上的待灌装瓶50旋出,在拔轮盘153与设置在其外周的分瓶夹具155的位置与位于进瓶传送带上的待灌装瓶50的位置相配合后,使用分瓶夹具155夹紧待灌装瓶50,并带动待灌装瓶50从进瓶传送带113上旋出即可。在本实用新型中分瓶夹具155的结构与普通夹具相同,只要具有能够夹紧待灌装瓶的结构即可。至于该分瓶夹具 155的夹紧与放开状态的操作是本领域的常规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能够轻易的选择合适的分瓶夹具155的结构,以及控制分瓶夹具155夹紧与放开状态的结构。图7为图2所示的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中的翻瓶机构17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翻瓶机构170包括凸轮盘 171、固定盘172以及翻转夹具组件173。凸轮盘171的外周围绕该凸轮盘171的中心轴线呈环形延伸的凸轮面,凸轮面上具有与分瓶机构150相配合的正瓶位置M1,以及与同步带机构190相配合的反瓶位置M2。固定盘172绕固定盘172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翻瓶凸轮盘171上。翻转夹具组件173均勻地设置在固定盘172的外周,其中包括翻转夹具174,在固定盘172绕凸轮盘171的凸轮面从正瓶位置Ml旋转到反瓶位置M2时,各翻转夹具组件 173中翻转夹具174轴向旋转180°。在本实用新型中翻瓶机构170的作用是将正向设置的待灌装瓶50经过一系列运作后变为与清洗装置20中清洗夹具21相配合倒向设置的待灌装瓶50结构。优选地,上述翻转夹具组件173包括固定座175、齿条轴177以及翻瓶夹具174。其中固定座175与固定盘172相连接,内部具有齿条滑槽176。齿条轴177,安装在固定座175 的齿条滑槽176中,下端具有与凸轮盘171的凸轮面相配合的滚轮178。翻瓶夹具174安装到一齿轮轴179上,该齿轮轴179上的齿轮与位于固定座175内部的齿条轴177配合。在本实用新型中翻瓶机构170运行过程中,当翻转夹具组件173中滚轮178与凸轮盘171的凸轮面的正瓶位置Ml相配合时,翻瓶夹具174与分瓶机构150中的分瓶夹具155相配合, 从分瓶机构150中的分瓶夹具155中接收待灌装瓶50,即翻瓶夹具174夹紧待灌装瓶50, 分瓶夹具155放开待灌装瓶50,在本实用新型中翻瓶夹具174的结构与普通夹具相同,只要具有能够夹紧待灌装瓶的结构即可。翻瓶夹具174夹紧待灌装瓶50后,当翻转夹具组件 173中滚轮178绕凸轮盘171的凸轮面旋转至反瓶位置M2的过程中,与滚轮178相连的齿条轴177在固定座175内部的齿条滑槽176向上或向下移动,与齿条轴177配合连接的齿轮轴179带动翻转夹具174相应旋转,当滚轮178旋转至反瓶位置M2时,翻转夹具174刚好旋转180°,实现将正向方式的待灌装瓶50变为倒向放置的待灌装瓶50,然后将倒向放置的待灌装瓶50传送到同步带机构190上。在反瓶位置M2完成将待灌装瓶50传送到同步带机构190的步骤后,翻转夹具组件173中滚轮178带动翻转夹具组件173由的凸轮面的反瓶位置M2旋转回正瓶位置M1,完成翻转夹具组件173相对凸轮盘171的一个运行周期。图8为图2间歇式自动进瓶装置10中的同步带机构190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上述同步带机构190包括同步带安装架195、第一传送带191以及同步带夹具193。第一传送带191具有环形结构,可转动地环绕设置在同步带安装架195上。第一传送带191上包括与清洗装置20中清洗夹具组的两端相配合的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同步带夹具组,包括多个同步带夹具193, 各同步带夹具193均勻设置在第一传送带191上,其中,各同步带夹具193运行至不同于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的第三位置P3时与位于反瓶位置的翻瓶夹具174相配合。该第三位置P3设置在区别于与清洗装置20上一组清洗夹具21相对应的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的位置上。同步带机构190的作用提供一个与清洗装置20中清洗夹具组的两端相配合的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并能够将待灌装瓶50运送到该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即可。结合图8与图如-如可以看出,在本实用新型中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同步带机构190中第一传送带191具有环形结构,第二传送装置中安装架131包括高于同步带安装架195的竖直架,该竖直架设置在同步带机构190远离清洗装置20的一侧。安装架131 还包括由竖直架顶端向同步带机构190中第一传送带191中心部分延伸的支撑架,第二传送装置传送架133设置在该支撑架上。第一传送带191由第一位置Pl向第三位置P3运行的部分从支撑架的下部穿过。这种结构节约用地,且能够为第二驱动机构170提供足够的运行空间。图9为第一传送装置与第一驱动机构的配合结构示意图(图9是图2的侧视图)。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180,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1、19W2,翻瓶传动轴17W以及分瓶传动轴15W。其中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1、19W2,安装在同步带安装架195中,且分别配置在同步带机构190的两端,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1、19W2穿出同步带安装架195的部分分别设有传送轮19X1、19X2,传送轮19X1、19X2位于第一传送带191的内侧以支撑和带动第一传送带191,第一同步带传动轴19W1与第一电机150相连;翻瓶传动轴17W,安装在凸轮盘 171中,一端与固定盘172相连,另一端穿出凸轮盘171的部分连有翻瓶齿轮17S,翻瓶齿轮 17S与连接在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2上的同步带齿轮19S啮合;分瓶传动轴15W,安装在分瓶安装架151中,一端与拔轮盘153相连,另一端穿出分瓶安装架153的部分连有分瓶齿轮 15S,分瓶齿轮15S与翻瓶齿轮17S啮合。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电机150提供动力,使得第一同步带传动轴19W1、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2,翻瓶传动轴17W以及分瓶传动轴15W
1形成连动结构,如此设计不但减少占地面积,而且节省机械成本,最主要的是使得瓶装物生产设备的运行一致性良好。优选地,上述分瓶传动轴15W进一步包括第一分瓶传动轴15W1和第二分瓶传动轴 15W2。第一分瓶传动轴15W1设置在分瓶安装架151的内部;第二分瓶传动轴15W2具有环状结构,套设在第一分瓶传动轴15W1穿出分瓶安装架151的部分上,第二分瓶传动轴15W2 靠近分瓶安装架151的一端向下延伸与安装架151上表面所形成的凹槽相配合,第二分瓶传动轴15W2远离分瓶安装架151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翻边与拔轮盘153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瓶装物生产设备的一种具体运行方式如下整机由间歇运动的自动进瓶装置10,直线式间歇运动的清洗装置20,以及直线式间歇运动的灌装封口装置30组成。其中直线式间歇运动的清洗装置20和直线式间歇运动的灌装和封口装置30是现有成熟技术,在此不多说明。间歇运动的自动进瓶装置10包括进瓶机构110、第一传送装置120以及第二传送装置130,其中,第一传送装置120包括同步带机构190,翻瓶机构170,分瓶机构150。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瓶装物生产设备中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140、 以及第三驱动机构117,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第一传送带191将待灌装瓶50传送至第一位置 Pl与第二位置P2之间;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第二传送装置130将第一传送带191上位于第一位置Pl与第二位置P2之间的待灌装瓶50传送至清洗装置20的一组清洗夹具21上; 第三驱动机构117驱动进瓶传动带113。具体传动如下同步带机构190中第一同步带传送轴19W1在与其相连的第一电机180的驱动下带动上方的传送轮19X1转动,该第一同步带传送轴19W1相连的传送轮19X1通过第一传送带191带动从动的与第二同步带传送轴相连的传送轮19X2转动,进而带动与第二同步带传送轴19W2转动,同步带夹具193固定在第一传送带191上,这种同步带夹具193可以通过常用的尼龙组件固定在第一传送带191上;第二同步带传送轴19W2带动同步带齿轮19S转动,同步带齿轮19S又和翻瓶齿轮17S啮合,从而带动翻瓶齿轮17S转动,齿轮翻瓶齿轮17S 通过翻瓶传动轴17W带动固定盘172和固定座175转动,固定座175里面安装有互相啮合的齿条轴177和齿轮轴179,齿条轴177下端与具有与凸轮盘171的凸轮面相配合的滚轮 178,齿轮轴179与翻瓶翻转夹具174相连,滚轮178在固定座175的带动下,沿凸轮盘171 的凸轮面轨迹运动,从而产生滚轮178和齿条轴177的上下运动,进一步带动齿轮轴179和翻瓶夹具174的转动,从而将待灌装瓶50翻转180度;同时翻瓶齿轮17S又和分瓶齿轮15S 啮合,分瓶齿轮15S通过分瓶传动轴15W带动拨轮盘153转动。正常工作时,待灌装瓶50瓶口朝上的分布在进瓶机构110的进瓶轨道111中的进瓶传动带113上,第三驱动机构117包括电机和减速机,带动进瓶传动带113工作并把待灌装瓶50送入进瓶轨道111末端的进瓶导向板115上,在进瓶导向板115下方的吹气装置119 和拨轮盘153的作用下均勻进入拨轮盘153上的分瓶夹具155 ;随分瓶机构150的转动,待灌装瓶50在拨轮盘153的带动下送入翻瓶机构170的翻瓶夹具174上,翻瓶夹具174随齿轮轴179的转动而翻转180度,从而带动待灌装瓶50翻转180度,此时瓶口朝下;随着翻瓶机构173的转动,待灌装瓶50被送入同步带机构190的同步带夹具夹子193上,当第一传送带191上待灌装瓶50运动到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之间位置时,第一驱动机构停止运行,第二驱动机构140中的前驱动件143和后驱动件141带动传送夹具135将待灌装瓶 50送入清洗装置20的清洗夹具21上,实现自动进瓶的目的。至于后续的清洗、灌装和封口,因为采用的是现有成熟技术,故不再多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 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顺序连接的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10)、 间歇式的清洗装置00)以及间歇式的灌装封口装置(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 (10)包括进瓶机构(110);第一传送装置(120),与所述进瓶机构(110)相连,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20)包括第一传送带(191),所述第一传送带(191)上放置有待灌装瓶(50),且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20) 具有与所述清洗装置00)中一组清洗夹具的两端相对应的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2);第二传送装置(130),设置在与所述第一位置(Pl)和所述第二位置(P》之间相对应的位置;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191)将待灌装瓶(50)传送至所述第一位置(Pl) 和所述第二位置(P》之间;第二驱动机构(140),驱动所述第二传送装置(130)将所述第一传送带(191)上位于所述第一位置(Pl)和所述第二位置(P》之间的待灌装瓶(50)传送至所述清洗装置00) 的清洗夹具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0)交替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传送装置(130)包括安装架(131);传送架(133),朝向所述清洗装置00)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架(131)上; 传送夹具组,包括多个传送夹具(135),各所述传送夹具(13 与所述传送架(133)靠近所述清洗装置00)的一侧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机构(140)包括后驱动件(141),驱动所述传动架(13 相对所述安装架(131)移动,具有使所述传送夹具(13 远离位于所述第一位置(Pl)和所述第二位置(P》之间的待灌装瓶(50)的初始位置;以及具有使所述传送夹具(13 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Pl)和第二位置(P》之间的待灌装瓶(50)相配合的中间位置;前驱动件(143),驱动所述传送架(13 相对所述安装架(131)移动,当所述后驱动件 (141)位于中间位置时,具有使所述传送夹具(13 与位于所述第一位置(Pl)和所述第二位置(P》之间的待灌装瓶(50)相配合的所述中间位置,以及具有使所述传送夹具(135) 与位于所述清洗夹具组上的待灌装瓶(50)相配合的终端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瓶机构(110)包括进瓶轨道(111);所述进瓶轨道(111)中设有进瓶传动带(113); 进瓶导向板(115),与所述进瓶轨道(111)平行设置,其上具有与位于所述进瓶传送带 (113)上的待灌装瓶(50)的瓶颈相配合的导向轨道; 第三驱动机构(117),驱动所述进瓶传动带(11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装置(120)包括顺序连接的分瓶机构(150)、翻瓶机构(170)以及同步带机构(190),所述分瓶机构(150) 与所述进瓶机构(110)配合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带(191)设置在所述同步带机构(190)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瓶机构(150)包括分瓶安装架(151);拔轮盘(153),为盘形结构,绕所述拔轮盘(153)的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分瓶安装架(151)上,所述拔轮盘(153)的外周设有一组均勻排布的分瓶夹具(155);其中,所述拔轮盘(15 的外周延伸至所述进瓶传送带(11 与进瓶导向板(115)之间,所述分瓶夹具(15 延伸至与位于所述进瓶传送带上的待灌装瓶(50)的瓶颈处相配合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瓶机构(170)包括 凸轮盘(171),所述凸轮盘(171)的外周围绕该凸轮盘(171)的中心轴线呈环形延伸的凸轮面,所述凸轮面上具有与所述分瓶机构(150)相配合的正瓶位置(M1),以及与所述同步带机构(190)相配合的反瓶位置(M2);固定盘(172),绕所述固定盘(172)中心可旋转地设置在所述翻瓶凸轮盘(171)上; 翻转夹具组件(173),均勻地设置在所述固定盘(17 的外周,包括翻转夹具(174),在所述固定盘(17 绕所述凸轮盘(171)的凸轮面从所述正瓶位置(Ml)旋转到所述反瓶位置(IC)时,各所述翻转夹具组件(17 中所述翻转夹具(174)轴向旋转180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夹具组件(173)包括固定座(175),与所述固定盘(17 相连接,内部具有齿条滑槽(176); 齿条轴(177),安装在所述固定座(175)的齿条滑槽(176)中,下端具有与所述凸轮盘 (171)的凸轮面相配合的滚轮(178);所述翻瓶夹具(174),安装到一齿轮轴(179)上,所述齿轮轴(179)上的齿轮与位于所述固定座(175)内部的所述齿条轴(177)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机构(190)包括 同步带安装架(195);第一传送带(191),具有环形结构,可转动地环绕设置在所述同步带安装架(195)上; 同步带夹具组,包括多个同步带夹具(193),各所述同步带夹具(19 均勻设置在所述第一传送带(191)上,其中,各所述同步带夹具(19 运行至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的第三位置时与位于反瓶位置的所述翻瓶夹具(174)相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 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1、19W2),安装在所述同步带安装架(195)中,且分别配置在所述同步带机构(190)的两端,所述第一、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1、19W2)穿出所述同步带安装架(195)的部分分别设有传送轮(19X1、19X2),所述传送轮(19X1、19X2)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191)的内侧以支撑和带动所述第一传送带(191),所述第一同步带传动轴 (19W1)与第一电机(180)相连;翻瓶传动轴(17W),安装在所述凸轮盘(171)中,一端与所述固定盘(17 相连,另一端穿出所述凸轮盘(171)的部分连有翻瓶齿轮(17S),所述翻瓶齿轮(17 与连接在所述第二同步带传动轴(19W2)上的同步带齿轮(19S)啮合; 3分瓶传动轴(15W),安装在所述分瓶安装架(151)中,一端与所述拔轮盘(15 相连,另一端穿出所述分瓶安装架(15 的部分连有分瓶齿轮(15S),所述分瓶齿轮(15 与所述翻瓶齿轮(17S)啮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瓶装物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瓶传动轴(15W)进一步包括第一分瓶传动轴(15W1),设置在所述分瓶安装架(151)的内部;第二分瓶传动轴(15W2),具有环状结构,套设在所述第一分瓶传动轴(15W1)穿出所述分瓶安装架(151)的部分上,所述第二分瓶传动轴(15W》靠近所述分瓶安装架(151) 的一端向下延伸与所述安装架(151)上表面所形成的凹槽相配合,所述第二分瓶传动轴 (15W2)远离所述分瓶安装架(151)的一端具有径向向外延伸的翻边,所述翻边与所述拔轮盘(153)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瓶装物生产设备,包括顺序连接的间歇式的自动进瓶装置、间歇式的清洗装置以及间歇式的灌装封口装置。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瓶装物生产设备采用间歇运动的自动进瓶装置,减轻工人劳动强度,降低污染几率,减少占地面积,节约成本;同时采用间歇运动的清洗装置、以及灌装封口装置,不会产生微粒污染药品,提高合格率。
文档编号B67C7/00GK202164100SQ201120175408
公开日2012年3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27日
发明者沈华, 黄盛秋 申请人:湖南千山制药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