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386926阅读:8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
背景技术
喷气织机产生的废边通过卷取装置收集。目前的卷取装置采用两个压紧的两个摩擦轮实现,其中一个摩擦轮与织机的卷布辊连接,另一个摩擦轮通过弹簧调节压力。织机产生的废边穿过两个摩擦轮之间,通过摩擦轮的转动带入废纱筒内。摩擦轮为耐磨材料制成, 成本较高,长时间使用后,磨损较大,影响正常生产。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卷布辊同轴设置的张紧罗拉轴和卷取轮组件,张紧罗拉轴与卷布辊联动,卷取轮组件套置在张紧罗拉轴上。卷取轮组件整体为圆台形,包括圆筒形的外壳,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和底盖,卷取叶片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外壁上,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条形凸起;外壳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中心开孔;张紧罗拉轴的截面为阶梯状,张紧罗拉轴粗部穿过底盖中心设置、细部穿过隔板中心设置,张紧罗拉轴的前端部与顶盖通过螺栓连接;隔板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转片,转片与张紧罗拉轴的细部配合连接,张紧罗拉轴带动转片转动;顶盖与隔板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一端压在一个转片上,另一端压在顶盖的底面;张紧罗拉轴的阶梯面与另一个转片之间设置有传动片,传动片的中心与张紧罗拉轴的细部滑动配合,传动片的边沿设置有凸起,与外壳内壁的条形凸起位置对应,传动片带动外壳以及卷取叶片转动。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喷气织机产生的废边直接绕在卷取轮组件上,由于卷取轮组件采用圆台形,缠绕的废边向端部移动,并最终脱离卷取轮组件落入收集桶内。调节压紧弹簧的压力,如果缠绕张力过大,则自动打滑,降低卷取轮组件的转速。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避免使用传统的摩擦轮结构,工作更加稳定,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包括与卷布辊同轴设置的张紧罗拉轴1 和卷取轮组件2,张紧罗拉轴1与卷布辊联动,卷取轮组件2套置在张紧罗拉轴1上。如图2所示,卷取轮组件2整体为圆台形,包括圆筒形的外壳3,外壳3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8和底盖12,卷取叶片4固定设置在外壳3的外壁上,外壳3的内壁设置有条形凸起5。外壳3内设置有隔板6,隔板6中心开孔;张紧罗拉轴1的截面为阶梯状,张紧罗拉轴粗部1-1穿过底盖12中心设置、细部1-2穿过隔板6中心设置,张紧罗拉轴1的前端部与顶盖8通过螺栓9连接。隔板6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转片7-1和7-2,转片7_1和7_2与张紧罗拉轴的细部 1-2配合连接,工作中张紧罗拉轴1带动转片7-1和7-2转动。顶盖8与隔板6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10,压紧弹簧10的一端压在一个转片7-1上,另一端压在顶盖8的底面;张紧罗拉轴1的阶梯面与另一个转片7-2之间设置有传动片11,传动片11的中心与张紧罗拉轴的细部1-2滑动配合,传动片11的边沿设置有凸起,与外壳内壁的条形凸起5位置对应,工作中传动片11带动外壳3以及卷取叶片4转动。工作中,将螺栓9拧紧,张紧罗拉轴1带动转片7-1和7-2转动,其中转片7_2利用摩擦力带动传动片11转动,传动片11带动外壳3以及卷取叶片4转动,实现缠绕。如果缠绕张力过大,则自动打滑,即可降低卷取轮组件2的转速。
权利要求1.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包括与卷布辊同轴设置的张紧罗拉轴和卷取轮组件,张紧罗拉轴与卷布辊联动,卷取轮组件套置在张紧罗拉轴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卷取轮组件整体为圆台形,包括圆筒形的外壳,外壳的两端分别设置有顶盖和底盖,卷取叶片固定设置在外壳的外壁上,外壳的内壁设置有条形凸起;外壳内设置有隔板,隔板中心开孔;张紧罗拉轴的截面为阶梯状,张紧罗拉轴粗部穿过底盖中心设置、细部穿过隔板中心设置,张紧罗拉轴的前端部与顶盖通过螺栓连接;隔板的两边分别设置有转片,转片与张紧罗拉轴的细部配合连接,张紧罗拉轴带动转片转动;顶盖与隔板之间设置有压紧弹簧,压紧弹簧的一端压在一个转片上,另一端压在顶盖的底面;张紧罗拉轴的阶梯面与另一个转片之间设置有传动片,传动片的中心与张紧罗拉轴的细部滑动配合,传动片的边沿设置有凸起,与外壳内壁的条形凸起位置对应,传动片带动外壳以及卷取叶片转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喷气织机废边卷取装置。目前喷气织机产生的废边通过摩擦轮的转动带入废纱筒内,生产成本较高。本实用新型包括与卷布辊同轴设置的张紧罗拉轴和卷取轮组件,张紧罗拉轴与卷布辊联动,卷取轮组件套置在张紧罗拉轴上。卷取轮组件整体为圆台形,内部设置有隔板和压紧弹簧,隔板两边设置有转片和传动片,外部设置有卷取叶片。采用本实用新型,喷气织机产生的废边直接绕在卷取轮组件上,并向端部移动,并最终脱离卷取轮组件落入收集桶内,如果缠绕张力过大,则自动打滑,降低卷取轮组件的转速。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工作更加稳定,且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
文档编号B65H18/12GK202201531SQ20112030606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2日
发明者李玲玲, 杨永红 申请人:浙江泰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