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51490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排出单元,其传送并排出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具有开口的部件,记录介质通过开口被排出;以及遮蔽部件,其设置在开口处并遮蔽排出单元。遮蔽部件包括遮蔽板和多个摆动部件。各摆动部件可摆动地被支撑并且沿着排出单元的轴向排列。遮蔽板与抑制排出的记录介质返回排出单元的壁部连接。
【专利说明】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已知的是这样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包括输送或排出纸张的开口部分、设置在开口部分处并输送或排出纸张的输送单元或排出单元、遮蔽输送单元或排出单元的遮蔽盖以及打开或关闭遮蔽盖的遮蔽盖控制器(参见未经审查的日本专利申请公开N0.2005-75565)。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图像形成装置,该图像形成装置能够防止异物通过排纸部分的开口进入到内部机构中。
[0004]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排出单元,其传送并排出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具有开口的部件,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开口被排出;以及遮蔽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遮蔽所述排出单元。所述遮蔽部件包括遮蔽板和多个摆动部件。所述多个摆动部件可摆动地被支撑并且沿着所述排出单元的轴向排列。所述遮蔽板与抑制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返回所述排出单元的壁部连接。
[0005]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排出单元包括驱动辊,所述驱动辊至少包括可旋转的旋转轴和由所述旋转轴支撑的多个辊,并且所述多个摆动部件与所述驱动辊的所述旋转轴可摆动地接合。
[0006]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或第二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当所述多个摆动部件被由所述排出单元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推压时,所述多个摆动部件摆动,并且当所述多个摆动部件在被所述记录介质推压并摆动之前在自身重量作用下静止时,所述遮蔽板遮盖所述多个摆动部件的末端部。
[0007]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在根据本发明的第一至第三方面中任一方面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中,所述多个摆动部件中的每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
[0008]凭借本发明的第一和第三方面,可以防止异物从排纸部分的开口进入到内部机构中。
[0009]凭借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与不采用本发明的该方面的情况相比,可以容易地安装或拆卸遮蔽部件。
[0010]凭借本发明的第四方面,可以从排出的记录介质上去除静电,并且可以将记录介质整齐地堆叠在排纸托盘上。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基于以下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其中:
[0012]图1是示出根据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0013]图2是在不执行排纸操作状态(翼状件关闭状态)下从排出侧看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部分的排纸装置的透视图;
[0014]图3是在执行排纸操作状态(翼状件打开状态)下从排出侧看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部分的排纸装置的透视图;
[0015]图4A至4D是多种类型的翼状件的透视图;
[0016]图5A至是示出处于重叠状态下的翼状件和排出辊对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0017]图6是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部分的排纸装置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0018]图7是示出通过排出棍对形成的纸张的起伏的示意图;以及
[0019]图8是从排出侧看到的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排纸部分的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本发明不限于本示例性实施例。
[0021]这些附图是示意性的,在附图中示出的装置的各部件的尺寸的比例与实际部件的尺寸的比例不同,并且省略了不必描述的部件。
[0022]为便于理解下面的描述,附图中的前后方向被称为X轴方向,左右方向被称为Y轴方向,并且竖直方向被称为Z轴方向。
[0023](I)图像形成装置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0024]图1是示出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内部结构的示意性剖视图。
[0025]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图像形成装置I的总体结构和操作。
[0026]图像形成装置I包括控制装置10、送纸器20、感光体单元30、显影装置40、转印装置50、定影装置60和排纸装置70。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上表面(朝向Z方向)上形成有排纸托盘la。已记录有图像的纸张P被排出并堆叠在排纸托盘Ia上。
[0027]控制装置10包括控制图像形成装置I的操作的控制器11、由控制器11控制的图像处理器12、以及电源13等。电源13向充电辊32、显影辊42、一次转印辊52、二次转印辊53等提供电压,将在下文中对此进行描述。
[0028]图像处理器12将从外部信息传输装置(如个人计算机)输入的打印信息转换成用于形成潜像的图像信息,并且按照预定定时将驱动信号输出至曝光装置LH。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每个曝光装置LH是线性地排列有发光二极管(LED)的LED头。
[0029]送纸器20设置在图像形成装置I的底部。送纸器20包括纸张堆叠板21,各自作为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纸张P堆叠在纸张堆叠板21上。调节板(未示出)调节堆叠在纸张堆叠板21上的纸张P沿宽度方向的位置。拾取单元22从堆叠的纸张P逐一地拾取最上面的纸张,并且向前(沿着-X方向)输送所拾取的纸张P。然后,纸张P被传送至配准辊对23的夹压部分。
[0030]感光体单元30并排地设置在送纸器20的上方(Z方向)。每个感光体单元30包括作为可旋转的图像承载体的实例的感光鼓31。充电辊32、曝光装置LH、显影装置40、一次转印辊52和清洁刮板34沿着感光鼓31的旋转方向设置在每个感光鼓31的周围。用于清洁充电辊32的表面的清洁辊33设置为与充电辊32相对并接触。
[0031]显影装置40包括收容有显影剂的显影壳体41。显影辊42及一对螺旋推运器44和45设置在显影壳体41中。显影辊42设置为与感光鼓31相对。设置在显影辊42的背面侧斜下方的螺旋推运器44和45搅拌显影剂并且向显影辊42传送显影剂。设置在显影辊42附近的层厚调节部件46调节显影剂的层厚。
[0032]除收容在显影壳体41中的显影剂的颜色不同之外,各个显影装置40基本上相同。显影装置40分别形成黄色(Y)、品红色(M)、蓝绿色(C)和黑色(K)的色调剂图像。
[0033]充电辊32将旋转的感光鼓31的表面充电。曝光装置LH发出在感光鼓31的表面上形成静电潜像的潜像形成光。显影辊42将已经形成在感光鼓31上的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色调剂图像。
[0034]转印装置50包括中间转印带51和一次转印辊52。已经形成在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的各色色调剂图像被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而彼此叠加。一次转印辊52将由感光体单元30形成的各色色调剂图像依次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转印装置50还包括二次转印辊53,二次转印辊53将已经转印在中间转印带51上的各色色调剂图像同时转印(二次转印)到作为记录介质的实例的纸张P上。
[0035]由控制器11等控制的电源13向一次转印辊52提供预定的一次转印电压。一次转印辊52将已经形成在感光体单元30的感光鼓31上的各色色调剂图像依次静电转印(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51上。因此,各色色调剂图像彼此叠加,从而形成叠加的色调剂图像。
[0036]随着中间转印带51移动,中间转印带51上叠加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到设置有二次转印辊53的区域(二次转印区域T)。当叠加的色调剂图像被传送至二次转印区域T时,纸张P从送纸器20被供给至二次转印区域T。由控制器11等控制的电源13向二次转印辊53提供预定的二次转印电压。二次转印辊53将中间转印带51上叠加的各色色调剂图像同时转印至由配准辊对23输送且由传送引导件引导的纸张P上。
[0037]清洁刮板34从感光鼓31的表面去除残留色调剂,并且这些残留色调剂被回收至废色调剂容器(未示出)中。充电辊32将感光鼓31的表面再充电。在与充电辊32接触的同时进行旋转的清洁辊33从充电辊32上擦除未被清洁刮板34去除并粘附在充电辊32上的残留物,并且这些残留物被累积起来。
[0038]定影装置60包括定影带61和加压辊62。定影带61是沿着一个方向旋转的环形带。加压棍62与定影带61的周面接触并且沿着一个方向旋转。在定影带61和加压棍62彼此挤压的区域内形成有咬合部分N (定影区域)。
[0039]在色调剂图像被定影之前,已经通过转印装置50转印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经由传送引导件被传送至定影装置60。定影带61和加压辊62将压力和热量施加到已被传送至定影装置60的纸张P上,以便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
[0040]排纸装置70的传送引导件71a和71b引导已形成有定影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排出辊对72将纸张P排出到位于图像形成装置I的上表面上的排纸托盘Ia上。
[0041](2)排出装置的结构和操作
[0042]图2是在不执行排纸操作状态(翼状件关闭状态)下从排出侧看到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排纸部分的排纸装置70的透视图。图3是在执行排纸操作状态(翼状件打开状态)下从排出侧看到的排纸装置70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图8是从排出侧看到的根据比较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排纸部分的透视图。
[0043](2.1)根据比较例的排纸装置[0044]在描述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排纸装置70的结构之前,将描述根据比较例的未在排纸部分的开口处设置遮蔽部件的图像形成装置100的问题。
[0045]在图像形成装置100中,已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被堆叠在排纸托盘IOOa上。用户可以从图像形成装置100的前侧取走纸张P。
[0046]在排纸装置700中形成有开口,并且排出辊对720通过该开口将已经通过定影装置(未示出,与图1中的定影装置60相同)形成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排出到排纸托盘IOOa上。
[0047]排出辊对720包括可旋转的驱动辊721、可旋转地抵压驱动辊721的夹送辊722以及设置在夹送辊722之间的起伏辊723。当排出辊对720进行旋转时,纸张P被排出到排纸托盘IOOa上。
[0048]如图7中的示意性图示,排出辊对720具有起伏部,该起伏部在纸张P上形成沿着被排出的纸张P的排出方向延伸的多个竖直凹陷部,以便增加纸张P的硬度并且提高纸张P的传送稳定性。
[0049]具体而言,设置在夹送辊722之间的起伏辊723的中间部分的外径比夹送辊722的外径更大。凭借这样的结构,当纸张P被排出时,沿着与排出方向垂直的方向形成波纹形状,从而增加了纸张P的硬度。
[0050]由于这种构造,排纸装置700中的开口的竖直方向尺寸使得纸张P的波纹部分的波峰和波谷不与该开口的上缘和下缘接触。无论是否正在执行排出操作,开口总是敞开的。因此,异物可能通过开口进入图像形成装置,并且可能导致诸如定影装置60等内部装置的损坏,或者可能导致卡纸。
[0051](2.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排纸装置
[0052]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排纸装置70包括传送引导件71a和71b、排出辊对72和遮蔽盖73。传送引导件71a和71b将已经通过定影装置60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引导至排出辊对12。排出辊对72被驱动源(未示出)驱动而旋转。
[0053](2.2.1)排出辊对
[0054]排出辊对72包括驱动辊72A和排出辊72B。排出辊对72在使已经通过定影装置60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变形以便纸张P的宽度方向横截面具有波纹形状的同时,将纸张P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
[0055]驱动辊72A包括轴72Ab和多个单独辊72Aa。轴72Ab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延伸。单独辊72Aa是沿着纸张P的宽度方向间隔地排列的筒状辊。轴72Ab可旋转地由排纸装置70的侧板支撑,并且被诸如电动机等驱动源(未示出)驱动而旋转。
[0056]排出辊72B包括夹送辊72Ba和起伏辊72Bb。夹送辊72Ba可旋转地抵压单独辊72Aa。起伏辊72Bb可旋转地设置在夹送辊72Ba之间。
[0057]起伏辊72Bb的中间部分的外径大于夹送辊72Ba的外径。当沿着与纸张P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去时,起伏辊72Bb在单独辊72Aa和夹送辊72Ba之间的夹压部分处形成纸张P的起伏(波纹形状)。
[0058]排出辊72B设置在驱动辊72A的下方而与驱动辊72A相对。驱动辊72A和排出辊72B组成排出辊对72。
[0059](2.3)遮蔽盖[0060]遮蔽盖73包括端盖73A及多种类型的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翼状件73B?73E是摆动部件的实例。遮蔽盖73设置在排出辊对72的排出侧(从排出辊对72向外延伸),以便在不执行排纸操作时遮盖排出辊对72。
[0061]遮蔽盖73A与壁部Ib连接。壁部Ib与排纸托盘Ia形成为一体,并且设置在排出辊对72的排出侧的下方(-Z方向)。壁部Ib抑制被排出的纸张P返回排出辊对72。
[0062]多种类型的翼状件73B、73C、73D和73E设置在排出辊对72的排出侧的上方(Z方向),以便可以绕着驱动辊72A的轴72Ab摆动。
[0063](2.3.1)翼状件
[0064]图4A至4D是多种类型的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的透视图。图5A至是示出处于重叠状态下的翼状件73B?73E和排出辊对72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0065]如图4A至4D所示,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分别包括各自具有切口部的筒状部73Ba、73Ca、73Da和73Ea以及形成在筒状部73Ba、73Ca、73Da和73Ea的外表面上的翼部73Bb、73Cb、73Db 和 73Eb。
[0066]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的翼部73Bb、73Cb、73Db和73Eb分别具有与下列开口对应的形状,即:排出辊对72的轴72Ab的两个端部和端盖73A之间的开口、单独辊72Aa和夹送辊72Ba之间的夹压部分处的开口、轴72Ab和起伏辊72Bb之间的开口、以及轴72Ab的中部和端盖73A之间的开口。
[0067]如图4A 至 4D 所示,翼状件 73B、73C、73D 和 73E 的筒状部 73Ba、73Ca、73Da 和 73Ea各自具有带切口部的截面形状。翼状件73B?73E在使切口部弹性变形的同时搭扣配合在驱动辊72A的轴72Ab上,以便翼状件73B?73E可以绕着驱动辊72A的旋转轴摆动。
[0068]翼状件73B设置为与驱动辊72A的轴72Ab相对。当不执行排纸操作时,翼状件73B与端盖73A的末端部S2重叠并且遮蔽驱动辊72A的轴72Ab下方的开口(参见图5A)。
[0069]翼状件73C设置为与驱动辊72A的单独辊72Aa、72Aa和夹送辊72Ba、72Ba之间的夹压部分相对。当不执行排纸操作时,翼状件73C与端盖73A的末端部S2重叠并且遮蔽驱动辊72A的单独辊72Aa、72Aa和夹送辊72Ba、72Ba之间的夹压部分处的开口(参见图5B)。
[0070]翼状件73D设置为与起伏辊72Bb相对。当不执行排纸操作时,翼状件73D与端盖73A的末端部S2重叠并且遮蔽驱动辊72A的轴72Ab和起伏辊72Bb之间的开口(参见图5C)。
[0071]翼状件73E设置为与驱动辊72A的轴72Ab相对。当不执行排纸操作时,翼状件73E与端盖73A的末端部S2重叠并且遮蔽驱动辊72A的轴72Ab下方的开口(参见图OT)。
[0072]当正在执行排纸操作时,因为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可以绕着驱动辊72A的轴72Ab摆动,所以翼状件73B?73E被纸张P的前端推起,并且在翼状件73B?73E和端盖73A的末端部S2之间形成形状与纸张P的起伏形状对应的开口。
[0073]也就是说,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单独地设置在排出辊对72的分别与驱动辊72A的轴72Ab的两个端部、单独辊72Aa、起伏辊72Bb和驱动辊72A的轴72Ab的中部对应的位置。此外,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分别具有与在这些位置形成的开口对应的形状。因此,减小了纸张P从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受到的阻力,并且可以在保持由排出辊对72提供的纸张P的硬度的同时排出纸张P。
[0074]当不执行排纸操作时,沿着与纸张P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去,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的末端部S1与端盖73A的末端部S2重叠。从每个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的末端部S1到端盖73A的末端部S2的距离R (参见图5A)小于或等于5mm。
[0075]因此,可以抑制异物通过开口进入,并且可以防止诸如定影装置60等内部装置的损坏以及卡纸的发生。
[0076]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的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制。例如,可以通过将导电树脂注射成型来将筒状部73Ba、73Ca、73Da和73Ea以及具有板状形状的翼部73Bb、73Cb、73Db和73Eb形成为一体。
[0077]驱动辊72A的轴72Ab由金属制成,并且筒状部73Ba、73Ca、73Da和73Ea可摆动地搭扣配合在轴72Ab上。因此,即使当被排出的纸张P已经带电时,纸张P也会整齐地堆叠在排纸托盘la上,这是因为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去除了纸张P上的静电。
[0078](3)操作
[0079]图6是排纸装置70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
[0080]根据本示例性实施例的排纸装置70使用排出辊对72将已经通过定影装置60定影有色调剂图像的纸张P排出到排纸托盘la上。在不执行排纸操作的状态(翼状件关闭状态)下,排纸装置70中的开口的上侧被在排出侧与排出辊对72相对并遮盖排出辊对72的多种类型的翼状件73B、73C、73D和73E覆盖。
[0081]在排纸装置70中的开口的下侧,端盖73A与壁部lb连接。与排纸托盘la形成为一体的壁部lb抑制被排出的纸张P返回排出辊对72。
[0082]因此,当沿着与纸张P的宽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看去时,翼状件73B、73C、73D和73E的末端部S1与端盖73A的末端部S2重叠。因此,可以抑制异物通过开口进入,并且可以防止诸如定影装置60等内部装置的损坏以及卡纸的发生。
[0083]遮盖排出辊对72的多种类型的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单独地设置在排出辊对72的分别与驱动辊72A的轴72Ab的两个端部、单独辊72Aa、起伏辊72Bb和驱动辊72A的轴72Ab的中部对应的位置。此外,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分别具有与在这些位置形成的开口对应的形状。
[0084]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可以绕着驱动辊72A的轴72Ab摆动。
[0085]因此,减小了纸张P从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受到的阻力,并且可以在保持由排出辊对72提供的纸张P的硬度的同时排出纸张P。
[0086]翼状件73B、73C、73D和73E分别包括搭扣配合在驱动辊72A的轴72Ab上的筒状部73Ba、73Ca、73Da和73Ea以及具有板状形状且遮盖排出辊对72的翼部73Bb、73Cb、73Db和73Eb。筒状部73Ba?73Ea和翼部73Bb?73Eb分别形成为一体并且由导电材料制成。
[0087]在定影装置60已经将色调剂图像定影到纸张P上之后,纸张P经过传送引导件71a和71b并且在纸张P的上表面与翼部73Bb、73Cb、73Db和73Eb接触的同时从排出辊对72被排出,从而驱动辊72A的与翼状件73B?73E搭扣配合的轴72Ab去除了纸张P上的静电。因此,纸张P整齐地堆叠在排纸托盘la上。
[0088]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图像形成装置1是使用电子照相法的彩色打印机。本发明可以应用于诸如复印机、传真机或复合机等其他图像形成装置、使用诸如喷墨法等除电子照相法以外的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以及与上述图像形成装置或其他纸张处理装置连接的排出装置。[0089]为了解释和说明起见,已经提供了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上描述。本发明的意图并非在于穷举或者将本发明限制在所披露的具体形式。显然,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实施例的选取和描述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的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适用于各种实施例并且本发明的各种变型适合于所设想的特定用途。本发明的意图在于用前面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内容来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排出单元,其传送并排出已形成有图像的记录介质; 具有开口的部件,所述记录介质通过所述开口被排出;以及 遮蔽部件,其设置在所述开口处并遮蔽所述排出单元, 其中,所述遮蔽部件包括遮蔽板和多个摆动部件,所述多个摆动部件可摆动地被支撑并且沿着所述排出单元的轴向排列,所述遮蔽板与抑制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返回所述排出单元的壁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排出单元包括驱动棍,所述驱动棍至少包括可旋转的旋转轴和由所述旋转轴支撑的多个辊,并且所述多个摆动部件与所述驱动辊的所述旋转轴可摆动地接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当所述多个摆动部件被由所述排出单元排出的所述记录介质推压时,所述多个摆动部件摆动,并且当所述多个摆动部件在被所述记录介质推压并摆动之前在自身重量作用下静止时,所述遮蔽板遮盖所述多个摆动部件的末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摆动部件中的每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摆动部件中的每一个由导电材料制成。
【文档编号】B65H29/20GK103728857SQ201310287037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10月12日
【发明者】山田明弘, 川本浩, 山际秀和 申请人:富士施乐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