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式输送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289137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翻转式输送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翻转式输送机,包括支架、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上夹板组件、下夹板组件、铰接组件及后压组件,上夹板组件包括上夹板和第一气缸,第一气缸设有第一活塞杆,下夹板组件包括下夹板、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铰接组件包括连接轴、第一转动杆及铰接连接件,第二活塞杆与第一转动杆铰接,下夹板固连于连接轴上,后压组件包括支撑轴、第二转动杆、第三气缸及后压板,第二转动杆固连于支撑轴上,第三气缸设有第三活塞杆,第三活塞杆与第二转动杆铰接,后压板固连于支撑轴的中部。本发明具有收纸效果好、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的优点。
【专利说明】翻转式输送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印刷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翻转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0002]在印刷设备中,输送部的最后阶段是将印品从印刷机上送出并完成收纸工作。为满足一正一反的收纸要求,需将印品先经过翻转阶段完成正向或者反向的输出再进行收纸工作。而一正一反的印品通常是以10至50张为一手纸。为满足不同印品每手纸的厚度要求,现有收纸结构通常设置弹簧用以夹纸进行送纸,但弹簧提供的夹紧力会随着弹簧压缩量的不同出现变化,且易产生弹性疲劳导致夹纸失败,进而造成印品变形、堆放不齐,难以完成理想的收纸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收纸结构的不足,提供翻转式输送机,可实现对印品的夹纸、送纸以及前后位置的整理,避免印品出现变形、堆放不齐的问题。
[0004]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翻转式输送机,包括支架、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上夹板组件、下夹板组件、铰接组件及后压组件,所述上夹板组件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第一气缸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包括下夹板、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第二气缸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下夹板位于上夹板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第一转动杆及铰接连接件,第一转动杆垂直固连于连接轴的一端上,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连接件与第一转动杆的自由端铰接,连接轴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的左右端面,下夹板固连于连接轴上,所述后压组件包括横向设置的支撑轴、第二转动杆、倾斜设置的第三气缸及后压板,第二转动杆垂直固连于支撑轴上,第三气缸的下端设有第三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的下端与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铰接,后压板固连于支撑轴的中部,两支撑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及支撑轴的两端均固连于支架上。本发明中,支撑架用于支撑两支撑柱、第一气缸、第二气缸、第三气缸及支撑轴。第一气缸用于控制上夹板的高度位置并提供给上夹板一夹紧力,使上夹板通过与下夹板的配合实现接纸夹纸工作。第二气缸用于控制下夹板的倾斜角度,通过向下翻转下夹板将被夹紧于上夹板与下夹板之间的印品在其自重的作用下完成送纸工作。铰接组件用于实现下夹板的向下翻转,使下夹板在第二活塞杆收缩运动中实现翻转与复位工作。后压组件用于整理印品的位置使印品前后对齐。
[0005]为提高后压板对印品后压的作用力,使每一手纸的印品均能前后对齐,进一步地,所述后压组件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气缸,相应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第二转动杆位于所述支撑轴的两端。
[0006]为提高第一转动杆与连接轴间连接和第二转动杆与支撑轴间连接的稳定性,且避免产生传动失效,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连接轴一端上,所述第二转动杆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套设于所述支撑轴上。
[0007]进一步地,所述两支撑板架在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上,两支撑板与两轨道均通过齿条啮合。如此,可通过齿条间的传动使两支撑板发生前后移动从而带动支架前后移动以辅助上夹板和下夹板实现印品的送纸工作。
[0008]为保证后压板能作用于每一手纸印品的后端面,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支撑轴的后方。
[0009]为保证第一活塞杆伸缩过程中,铰接连接件与支撑轴间互不影响,提高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地,所述铰接连接件包括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的自由端和第二连接件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固连。
[0010]与现有收纸结构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通过上夹板组件的设置,由第一气缸提供稳定的夹紧力使上夹板通过与下夹板的配合实现接纸夹纸工作,且可满足不同印品每一手纸的厚度要求。通过下夹板组件的设置,由第二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运动带动下夹板完成向下翻转与复位动作以实现印品的送纸工作。通过两支撑板与两轨道间的齿条配合可实现支架于轨道上的前后移动以辅助上夹板和下夹板完成印品的送纸工作。通过后压组件的设置,可实现对印品的整理,使每一手纸的印品前后位置对齐。本发明具有收纸效果好、运行稳定、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的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沿八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图1所示沿8-8方向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中铰接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二气缸收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中铰接组件一个具体实施例在第二气缸伸长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2]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架,11、支撑板,12、横支撑梁,13、气缸架,2、支撑柱,3、上夹板组件,31、上夹板,32、第一气缸,4、下夹板组件,41、下夹板,42、第二气缸,5、铰接组件,51、连接轴,52、第一转动杆,53、铰接连接件,531、第一连接件,532、第二连接件,6、后压组件,61、支撑轴,62、第二转动杆,63、第三气缸,64、后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0014]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翻转式输送机,包括支架1、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2、上夹板组件3、下夹板组件4、铰接组件5及后压组件6,所述上夹板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31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32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31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4包括下夹板41、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下夹板41位于上夹板31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2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5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51、第一转动杆52及铰接连接件53,第一转动杆52垂直固连于连接轴51的一端上,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连接件53与第一转动杆52的自由端铰接,连接轴5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2的左右端面,下夹板41固连于连接轴51上,所述后压组件6包括横向设置的支撑轴61、第二转动杆62、倾斜设置的第三气缸63及后压板64,第二转动杆62垂直固连于支撑轴61上,第三气缸63的下端设有第三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的下端与第二转动杆62的自由端铰接,后压板64固连于支撑轴61的中部,两支撑柱2、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2、第三气缸63及支撑轴61的两端均固连于支架1上。
[0015]本实施例中,可将连接轴51穿过下夹板41的左右端面以实现下夹板41与连接轴51间的固连。为提高上夹板31对印品的夹紧力,使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间的配合能更好地完成接纸夹纸工作,可将第一气缸32设置为两个。为提高支架的牢固性及实用性,支架1包括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板11、连接两支撑板11的横支撑梁12及气缸架13,气缸架13固连于横支撑梁12上,气缸架13用于固连、支撑第一气缸31和第二气缸42,两支撑柱2的后端面固连于横支撑梁12上,支撑轴61的两端分别固连于两支撑板11上,第三气缸63固连于支撑板11的内壁上,两支撑柱2位于两支撑板11之间的区域。为满足各气缸的位置布局,可设置两条横支撑梁12,两横支撑梁12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前横支撑梁12用于固连两支撑柱2,同时支撑用于固连第一气缸31的气缸架13,后横支撑梁12用于支撑用于固连第二气缸41的气缸架13。第一转动杆52可固连于连接轴51的左端或者右端。第一转动杆52的自由端是指未与连接轴51固连的那一端。第一活塞杆伸缩的最大行程应保证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间的距离满足不同印品每一手纸的厚度要求。为达到稳定的夹紧力,上夹板31应设置于下夹板41的正上方且两者的尺寸相同。
[0016]本实施例零位状态时,第一活塞杆、第二活塞杆以及第三活塞杆均处于收缩状态。此时,上夹板31处于其行程路径中的上端位置,下夹板41处于向下倾斜的状态,如此可便于将印品传送至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之间的区域;后压板64处于向后倾斜的状态,如此可减小本实施例向前移动时后压板64对印品上端面的影响。本实施例应用时,维持零位状态,整个实施例向前移动至规定位置处,待印品传送至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之间后,则先伸长第二活塞杆,在铰接连接件53的传动下提供给第一转动杆52自由端一向下移动的作用力,从而带动连接轴51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51固连的下夹板41顺时针方向转动直至下夹板41处于水平状态,此时即完成接纸工作。接着,再伸长第一活塞杆,带动上夹板31向下移动,使上夹板31向下夹紧印品,此时即完成夹纸工作。而后,整个实施例向后移动至规定位置处,再收缩第二活塞杆,在铰接连接件53的带动下提供给第一转动杆52自由端一向上移动的作用力,从而带动连接轴51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51固连的下夹板41逆时针方向翻转直至下夹板41处于竖直状态。由于失去支撑力,被夹紧于上夹板31与下夹板41间的印品在其自重作用下下落至收纸处,此时即完成送纸工作。接着再伸长第三活塞杆,通过铰接连接提供给第二转动件62自由端一向前的作用力,从而带动支撑轴61沿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支撑轴61固连的后压板64顺时针方向转动推压印品的后端面,使其后端面处于同一平面上。经过第三活塞杆反复的伸缩运动,即可实现后压板64对印品前后位置的整理工作。实现以上应用的自动工作,可通过编程的方式控制第一气缸31、第二气缸41及第三气缸63的伸缩时间与伸缩量,以及本实施例向前或向后移动的时间与距离。
[0017]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两支撑板11架在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上,两支撑板11与两轨道均通过齿条啮合。本实施例应用时,可设置有电机,电机与轨道上间通过齿轮齿条啮合。电机通过驱动齿轮转动实现轨道上齿条的传动从而带动两支撑板11发生前后移动,进而带动支架1及固连在支架1上的所有装置发生前后移动。
[0018]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者实施例2的基础上作出了如下进一步限定:所述铰接连接件53包括第一连接件531和第二连接件532,第一连接件5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52的自由端和第二连接件53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5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固连。本实施例中,当第二活塞杆从零位状态伸长至下夹板41处于水平状态时,由于第一连接件531和第二连接件532间为铰接,因而当第二活塞杆下移时,首先带动第二连接件532和第一连接件531向下移动,再拉动第一传动杆52沿顺时针方向转动以满足第二活塞杆下移的距离要求,此时则带动与第一传动杆52固连的连接轴51顺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51固连的下夹板41向上翻转至水平位置;当第二活塞杆收缩时,因第二连接件532与第二活塞杆的下端固连,因而当第二连接件532跟随第二活塞杆上移时,其与第一连接件521的铰接点亦会向上移动,通过第一连接件521的传动作用给予第一转动杆52向上作用力,从而带动连接轴5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进而带动与连接轴51固连的下夹板41沿逆时针方向转动,使其向下翻转至竖直位置。
[0019]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翻转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I)、两左右相对设置的支撑柱(2)、上夹板组件(3)、下夹板组件(4)、铰接组件(5)及后压组件(6),所述上夹板组件(3)包括水平设置的上夹板(31)和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32),第一气缸(32)下端设有第一活塞杆,上夹板(31)固连于第一活塞杆的下端,所述下夹板组件(4)包括下夹板(41)、竖直设置的第二气缸(42),第二气缸(42)下端设有第二活塞杆,下夹板(41)位于上夹板(31)的下方,且两者的左右两端均位于两支撑柱(2)之间的区域,所述铰接组件(5)包括横向设置的连接轴(51)、第一转动杆(52)及铰接连接件(53),第一转动杆(52)垂直固连于连接轴(51)的一端上,第二活塞杆的下端通过铰接连接件(53)与第一转动杆(52)的自由端铰接,连接轴(51)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支撑柱(2)的左右端面,下夹板(41)固连于连接轴(51)上,所述后压组件(6)包括横向设置的支撑轴(61)、第二转动杆(62)、倾斜设置的第三气缸(63)及后压板(64),第二转动杆(62)垂直固连于支撑轴(61)上,第三气缸(63)的下端设有第三活塞杆,第三活塞杆的下端与第二转动杆(62)的自由端铰接,后压板(64)固连于支撑轴(61)的中部,两支撑柱(2)、第一气缸(32)、第二气缸(42)、第三气缸(63)及支撑轴(61)的两端均固连于支架(I)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压组件(6)设置有两个所述第三气缸(63 ),相应地设有两个所述第二转动杆(62 ),第二转动杆(62 )位于所述支撑轴(61)的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杆(52)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一连接环套设于所述连接轴(51) —端上,所述第二转动杆(62)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套设于所述支撑轴(6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板(11)架在两条平行设置的轨道上,两支撑板(11)与两轨道均通过齿条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塞杆位于所述支撑轴(61)的后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翻转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连接件(53)包括第一连接件(531)和第二连接件(532 ),第一连接件(531)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转动杆(52 )的自由端和第二连接件(532)的一端铰接,第二连接件(53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塞杆的下端固连。
【文档编号】B65H15/02GK104444488SQ201410591695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30日
【发明者】周贤清 申请人:四川成峰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