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厅门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3152阅读:449来源:国知局
电梯的厅门灯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层站的门框并从层站侧执行维护检修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组装于门框或者层站壁的厅门灯不能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而是从井道侧进行维护检修。因此,为了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作业,公知一种电梯的厅门灯:将具有嵌入面板主体的透光性镜片的开闭面板通过铰链安装于门框的纵框,通过使开闭面板为打开状态而能够从层站侧实施维护检修作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厅门灯中,当移动开闭面板而打开纵框的开口时,安装于开闭面板的光源向层站侧露出。在纵框与开闭面板之间,设置有使通过铰链安装于纵框的开闭面板可动所需的间隙。此外,在纵框内设置有将开闭面板保持于关闭开口的位置的上锁装置。开闭面板的打开操作能够通过从设置在纵框与开闭面板之间的间隙插入工具对上锁装置进行解锁而实现。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1-117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在以往的电梯的厅门灯中,为了使安装于开闭面板的光源向层站侧露出,使用了铰链,结构变复杂,导致成本增加。

此外,在开闭面板与纵框之间形成有因铰链而产生的间隙,因此层站的设计性变差。并且,在开闭面板设置有使光源的光透射到层站侧的透光性镜片,在开闭面板与透光性镜片之间出现分割线。由此,层站的设计性进一步变差。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那样的课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得到一种电梯的厅门灯装置,其能够容易地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作业,并能防止层站的设计性变差。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具有:壳体,其从与层站相反的一侧覆盖设于门框的纵框的开口部,在内部具有发光体;显示体,其从层站侧封堵开口部,使来自所述发光体的光透射到层站;引导部件,其设置于被壳体覆盖的部分的纵框,在显示体封堵开口部的通常运转时的状态即关闭状态、与显示体从开口部脱离的维护检修时的状态即打开状态之间引导显示体;以及保持机构部,其设置在壳体内,维持显示体的关闭状态,其中,在显示体设置有凹部,在关闭状态下,保持机构部的一部分嵌入凹部,保持机构部的一部分嵌入凹部的状态能够由保持解除部件解除,保持解除部件能够插入到开口部与显示体的间隙中,当由保持解除部件解除了保持机构部的一部分嵌入凹部的状态时,处于关闭状态的显示体能够沿着引导部件变化为打开状态,从而能够从纵框拆卸,当处于打开状态的显示体沿着引导部件被插入壳体内、保持机构部的一部分嵌入凹部时,显示体能够变化为关闭状态,从而能够安装于纵框。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从封堵设于纵框的开口部的通常运转时的状态即关闭状态的显示体与开口部之间的间隙插入保持解除部件,使嵌入凹部的保持机构部的一部分从凹部脱离,由此能够从纵框拆卸显示体。此外,从纵框拆下的显示体通过从开口部沿着引导部件插入纵框内,保持机构部的一部分嵌入凹部,从而能够安装于纵框。由此,能够得到一种电梯的厅门灯装置,其能够容易地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作业,并能防止层站的设计性变差。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的电梯层站出入口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

图4是示出使第2板部抵抗第3板部的作用力而移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5是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的电梯层站出入口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5的厅门灯装置的结构的放大图。

图7是示出沿着图6的vii-vii线观察到的厅门灯装置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沿着图6的viii-viii线观察到的厅门灯装置的剖视图。

图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3的厅门灯装置的铅直截面。

图10是示出沿着图9的x-x线观察到的厅门灯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图1是示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的电梯层站出入口的一部分的立体图。以下,将图1的箭头a方向设为层站出入口1的宽度方向、图1的箭头b方向设为层站出入口1的进深方向、图1的箭头c方向设为层站出入口1的高度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在层站出入口1设置有相对于未图示的层站壁固定且包围层站出入口1的三边的门框2。门框2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彼此隔开距离地配置的一对纵框2a(图1中仅图示一个);以及设置在一对纵框2a的上端部间的顶框2b。

在一个纵框2a设置有通过亮灯来通知使用者轿厢到达的厅门灯装置3。当厅门灯装置3安装于纵框2a时,厅门灯装置3的一部分从设置于纵框2a的层站侧(图1的左侧)的开口部4向层站侧露出。在本实施方式1中使用如下的厅门灯装置3:其不仅能够通知轿厢的到达,还能够通过变更在高度方向上上下亮灯的位置,而对使用者通知轿厢的目的地方向。

图2是沿着图1的ii-ii线的剖视图。此外,图3是沿着图2的iii-iii线的剖视图。如图2及图3所示,厅门灯装置3具有壳体10、显示体20、引导部件30、及保持机构部40。

壳体10以从与层站侧相反一侧、即井道侧覆盖开口部4的方式安装在纵框2a内。此外,在壳体10内,在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距离地配置有多个(本实施方式1中为4个)发光体11。壳体10具有防止设置在壳体10内部的部件下落到井道内的作用。

各个发光体11以能够从开口部4朝向层站侧照射光的方式安装在壳体10内。在图2中,发光体11在进深方向上从壳体10内的离开口部4最远的面向开口部4突出地设置。

此外,发光体11具有:被设定成当轿厢上升移动时发光的上升发光体11a;以及被设定成当轿厢下降移动时发光的下降发光体11b。在图2中,4个发光体11中的、配置在高度方向上部的2个是上升发光体11a,配置在高度方向下部的2个是下降发光体11b。

此外,在壳体10内,在上升发光体11a与下降发光体11b之间设置有分离板12。分离板12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上升发光体11a与下降发光体11b之间。

显示体20能够在关闭状态(图1及图2)和打开状态(未图示)之间变化,所述关闭状态是从层站侧封堵纵框2a的开口部4的通常运转时的状态,所述打开状态是从开口部4脱离而未封堵开口部4的维护检修时的状态。此外,显示体20具有上升显示部21、下降显示部22和显示分离部23。

上升显示部21是向使用者显示轿厢向上方移动的部分,由使上升发光体11a的光透射到层站的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构成。关闭状态时的上升显示部21具有:从纵框2a向层站侧突出的上升外侧部21a;以及被插入纵框2a的内部的上升内侧部21b。

在关闭状态下,上升外侧部21a的上端面在高度方向上位于比上升内侧部21b的上端面靠上方的位置,在进深方向上处于被按压于纵框2a的状态(参照图4)。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上升内侧部21b的高度方向上端部设置有使上升显示部21的高度方向上端面凹陷的凹部24,以供后述的保持机构部40的突起部43嵌入。

下降显示部22是向使用者显示轿厢向下方移动的部分,由使下降发光体11b的光透射到层站的透光性的树脂材料构成。下降显示部22在高度方向上配置在比上升显示部21靠下方的位置。

在关闭状态下,下降显示部22具有:从纵框2a向层站侧突出的下降外侧部22a;以及被插入纵框2a的内部的下降内侧部22b。在高度方向上,在下降外侧部22a的下端部与下降内侧部22b的下端部之间设置有用于定位的槽25。

上升显示部21及下降显示部22使用例如透明的压克力块。

显示分离部23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上升显示部21与下降显示部22之间,由不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构成。上升显示部21、下降显示部22及显示分离部23被固定为一体。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分离板12的端部与显示分离部23的壳体10侧的面对置。在宽度方向上,显示分离部23与分离板12的距离被设定成如下的距离:能够防止上升发光体11a照射的光到达下降显示部22,同样地,能够防止下降发光体11b照射的光到达上升显示部21。

在高度方向上,关闭状态时的上升外侧部21a的上端部封堵开口部4,与形成开口部4的纵框2的层站侧的面抵接。此外,在高度方向上,关闭状态时的下降外侧部22a的下端部中,槽25嵌于形成开口部4的纵框2a,从而封堵开口部4。因此,在高度方向上,开口部4的端部不会被从层站侧看见。

另一方面,在宽度方向上,在关闭状态时的显示体20与纵框2a之间设置有间隙,使得后述的作为保持解除部件的钢尺50能够插入。即,在宽度方向上,开口部4未被显示体20完全封堵,具有间隙。间隙被设定成当从层站侧观察显示体20时设计性不变差的期望的间隔。

此处,维护检修时,在安装从纵框2a拆下的显示体20的情况下,显示体20由引导部件30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引导,由保持机构部40保持关闭状态。

引导部件30具有:引导显示体20的引导部主体31;以及将引导部主体31固定于纵框2a的固定部32。引导部主体31具有:在高度方向上引导显示体20的下端部的第1引导部31a;以及从第1引导部31a向上方突出且在宽度方向上彼此对置的一对第2引导部31b。

固定部32在高度方向上固定于开口部4的下方、且比壳体10的下表面靠上方的纵框2a上。此外,在固定部32的上端部设置有沿着进深方向向离开纵框2a的方向突出的第1引导部31a。

即,固定部32和第1引导部31a成为截面大致l字形。在高度方向上,第1引导部31a的上表面被设定成位于与关闭状态的显示体20的下表面抵接的位置。此外,第1引导部31为使显示体20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变化时的下侧的引导件。因此,第1引导部31在高度方向上保持显示体20的下表面并且具有定位关闭状态的显示体20的下表面的作用。

一对第2引导部31b在宽度方向上以夹入显示体20的方式固定于第1引导部31a。在本实施方式1中,如图3所示,第2引导部31b设置在第1引导部31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另外,第2引导部31b不限于第1引导部31a的宽度方向两端部,只要是夹入显示体20的配置就可以是期望的位置。

由此,显示体20在载置于第1引导部31a的状态下,被第1引导部31a及第2引导部31b引导,而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变化。

保持机构部40具有止动部41和止动解除部42。在本实施方式1中,止动部41具有第1板部41a、第2板部41b、以及连接第1板部41a与第2板部41b的第3板部41c。

第1板部41a在高度方向上安装于壳体10内的上表面。第2板部41b设置有能够相对于凹部24插拔的突起部43,在安装有显示体20的关闭状态下,突起部43成为嵌入显示体20的凹部24的状态。突起部43使用与上升显示部21同样的材料,使得从层站侧观察到的设计性不会变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1中,突起部43使用透光性的树脂材料即压克力。

第3板部41c为能够弹性变形的板材,在关闭状态下,产生作用力以将第2板部41b按压于上升显示部21的上表面。由此,在关闭状态下,突起部43维持嵌入凹部24的状态。

因此,显示体20的上部在高度方向上,在突起部43嵌入凹部24的状态下借助第3板部41c的作用力被显示体20按压,且显示体20的下部支承于第1引导部31a。由此,显示体20在关闭状态下被引导部件30及保持机构部40把持。

止动解除部42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第2板部41b的一端部。止动解除部42具有止动解除主体42a、以及连接止动解除主体42a与第2板部41b的连接部42b。连接部42b在宽度方向上从第2板部41b的端部沿着显示体20的宽度方向侧面延伸。

止动解除主体42a在高度方向上设置于连接部42b的下端部,在宽度方向上从连接部42b的下端部以离开显示体20的侧面的方式突出。即,止动解除主体42a和连接部42b成为截面大致l字形。

此处,在高度方向上,当使止动解除主体42a向上方移动时,伴随该动作,连接部42b向上方移动,并且第2板部41b也向上方移动。此时,伴随第2板部41b的移动,第3板部41c抵抗作用力而移位。

接着,使用图4对显示体20的拆卸方法进行说明。图4是示出使第2板部41b抵抗第3板部41c的作用力而移位后的状态的剖视图。

在将图2的状态的厅门灯装置3从纵框2a拆下时,首先,从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于显示体20与开口部4之间的间隙插入钢尺50。关于插入钢尺50的位置,必须在高度方向上从比止动解除主体42a靠下方的位置插入。因此,优选从显示体20的中央附近、即显示分离部23附近插入。

接着,使钢尺50在高度方向上向上方移动。即,使钢尺50向突起部43从凹部24脱离的方向移动。此时,止动解除主体42a被向上方推压,由此第2板部41b被向上方推压。并且,当第2板部41b被向上方推压时,第3板部41c抵抗作用力而向上方移位。由此,突起部43从凹部24脱离。

最后,由于解除了显示体20的上部的保持,因此顶起显示体20而使槽25从纵框2a脱离,沿着第2引导部31b将显示体20向层站侧拉出。由此,能够将显示体20从层站侧拆下。

这样,拆下显示体20后,利用开口部4的空间,能够进行发光体11的更换、厅门灯装置3的部件更换、显示体20的清扫等维护检修。此外,显示体20的安装方法与上述顺序相反。

这样的本实施方式1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具有:显示体,其封堵设于纵框的开口部,使设于纵框内的发光体的光透射到层站侧;引导部件,其将显示体引导至封堵开口部的关闭状态;以及保持机构部,其维持关闭状态的显示体。保持机构部具有:突起部,其嵌入设于显示体的凹部;以及第3板部,其是将突起部向嵌入凹部的方向按压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材。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在纵框与显示体之间,形成有未完全封堵开口部的间隙。能够从该间隙插入解除保持机构部的钢尺。

通过具有这样的结构,作业人员从层站侧向纵框与显示体的间隙插入钢尺,使钢尺向突起部从凹部脱离的方向移动,由此能够使突起部从凹部脱离。由此,作业人员能够将显示体向层站侧拉出。

此外,仅通过将在维护检修作业中被拆下的显示体从开口部沿着引导部件插入纵框内,就能够使显示体恢复关闭状态。其结果是,能够容易地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作业。

此外,设在纵框与显示体之间的间隙能够插入钢尺即可,一般而言,可以是嵌入纵框和显示体的设计上的空隙。其结果是,能防止层站的设计性变差。

此外,使突起部为与显示体相同的透光性的树脂材料。由此,能够防止从显示体透射的光的光斑、以及在显示体内产生突起部的阴影。

并且,在显示体的下端部设置有嵌入纵框的槽。由此,能够防止恶作剧导致的显示体的拉出、以及使用者误碰撞的显示体的压入导致的显示体的位置偏移及脱落。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发光体11设置于壳体10,但不限于此,发光体11可以为组装于显示体20的结构。例如,发光体11可以为液晶面板,在进深方向上,安装于上升显示部21及下降显示部22的离各自的设计面最远的面上。由此,能够相对于拆下的显示体进行发光体11的更换作业,从而能更容易地进行更换作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1中,厅门灯装置3使用不仅能够通知轿厢的到达也能通知轿厢的目的地方向的装置,但也可以是仅通知轿厢的到达的装置。该情况下,不设置分离板12及显示分离部23,上升显示部21及下降显示部22成为一体。

此外,厅门灯装置3也可以是不仅显示轿厢的到达及轿厢的目的地方向,还能够显示通常运转中的轿厢的行驶位置等涉及电梯运转的其他内容的装置。

实施方式2

在之前的实施方式1中,对厅门灯装置3在宽度方向上设置于纵框2a的中央部的例子进行了说明。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2中,对厅门灯装置3设置于纵框2a的层站出入口1的层站侧的角部的例子进行说明。

图5是示出包括本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3的电梯层站出入口1的一部分的立体图。此外,图6是示出图5的厅门灯装置3的结构的放大图。此外,图7是示出沿着图6的vii-vii线观察到的厅门灯装置3的剖视图。并且,图8是示出沿着图6的viii-viii线观察到的厅门灯装置3的剖视图。另外,在图6中,层站壁5未图示。

如图5~图8所示,本实施方式2的厅门灯装置3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具有壳体10、显示体20、引导部件30、以及保持机构部4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使用向利用者仅通知轿厢的到达的厅门灯装置3。

在之前的实施方式1中,如之前的图1所示,厅门灯装置3从设置于纵框2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面的一部分上的开口部4向层站侧露出。与此相对,本实施方式2的厅门灯装置3从开口部4向层站侧露出,该开口部4从纵框2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面跨至纵框2a的沿着进深方向的面的一部分而设置。

如图6及图7所示,壳体10从与层站侧相反的一侧、即井道侧覆盖开口部4的方式安装在纵框2a内。此外,在本实施方式2的壳体10设置有能够从井道侧(图7的左侧)开闭的门13。

门13通过铰链14以能够开闭的方式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壳体10的离设置有开口部4的纵框2a最远的面10a上。

如图7及图8所示,多个(图8中为4个)发光体11以能够从开口部4向层站侧照射光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0的面10a。

如图7所示,显示体20封堵从纵框2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面跨至纵框2a的沿着进深方向的面的一部分而设置的开口部4。即,显示体20封堵纵框2a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面及纵框2a的沿着进深方向的面这两个面。

显示体20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在关闭状态(图5~图8)和打开状态(未图示)之间变化,所述关闭状态是封堵纵框2a的开口部4的通常运转时的状态,所述打开状态是从开口部4脱离而未封堵开口部4的维护检修时的状态。

显示体20具有:在关闭状态下向层站侧露出的外侧部20a;以及在关闭状态下被插入纵框2a的内部的内侧部20b。此处,外侧部20a相当于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上升外侧部21a和下降外侧部22a,内侧部20b相当于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上升内侧部21b和下降内侧部22b。

如图5及图6所示,在高度方向上,关闭状态的外侧部20a的上端部及下端部与开口部4的上端部及下端部大致一致。即,在高度方向上,外侧部20a的长度被设定为在能够将显示体20插入开口部4的范围内与开口部4的长度大致一致。

此外,在宽度方向上,关闭状态的外侧部20a的层站出入口1侧的面与纵框2a的层站出入口1侧的面一致。另一方面,在宽度方向上,在关闭状态的外侧部20a与层站壁5之间设置有间隙。间隙被设定成当从层站侧观察显示体20时设计性不变差的期望的间隙。钢尺50能插入该间隙。

如图7所示,在内侧部20b,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设置有供保持机构部40的突起部43嵌入的凹部24。凹部2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内侧部20b的离纵框2a的层站出入口1侧的面最远的面上。在图7中,在进深方向上,设置在内侧部20b的远离层站壁5的端部。

此处,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安装在维护检修中从纵框2a拆下的显示体20的情况下,显示体20由引导部件30从打开状态向关闭状态引导,由保持机构部40保持关闭状态。

如图8所示,引导部件30具有:引导显示体20的引导部主体31;以及将引导部主体31固定于纵框2a的固定部32。此处,引导部主体31相当于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第1引导部31a。因此,本实施方式2的引导部件30是截面大致l字形的部件。

保持机构部40具有第1板部40a、第2板部40b、以及连接第1板部40a与第2板部40b的第3板部40c。此处,第2板部40b和第3板部40c发挥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止动解除部42的作用,在本实施方式2中不需要止动解除部42。

第1板部40a固定于壳体10的面10a。第1板部40a相当于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第1板部41a。

第2板部40b为嵌入凹部24的形状,为截面大致u字形。第2板部40b具有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突起部43及第2板部41b的作用。即,第2板部40b在关闭状态下嵌入凹部24,并且被第3板部40c按压于凹部24。

第3板部40c具有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第3板部41c及止动解除部42的作用。第3板部40c的一端部设置于第1板部40a,另一端部设置于第2板部40b。此外,第3板部40c为产生将第2板部40b向凹部24按压的作用力的能够弹性变形的板材。

此外,在第3板部40c中,连接第1板部40a与第2板部40b的角度、及第3板部40c的长度被设计为,使得第2板部40b嵌入凹部24,从而能够定位显示体20。

此外,在关闭状态下,第2板部40b被设定成在进深方向上不在凹部24内发生偏移的形状。由此,第2板部40b嵌入凹部24,从而能够定位显示体20。

此外,如图7所示,第3板部40c通过被从形成在关闭状态的外侧部20a与层站壁5之间的间隙插入的钢尺50推压,而以第1板部40a为基准向从凹部24脱离的方向移位。

即,在之前的实施方式1中,保持机构部40从上方向对显示体20施加了作用力,但在本实施方式2中,保持机构部40从横向(宽度方向)对显示体20施加作用力。由此,在之前的实施方式1与本实施方式2中,保持机构部40的结构不同。

显示体20的拆卸方法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相同,插入从形成在关闭状态的外侧部20a与层站壁5之间的间隙插入的钢尺50,使第3板部40c抵抗作用力而移位,由此能够拆卸显示体20。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2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中,也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能够容易地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作业,且能够防止层站的设计性变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2中,厅门灯装置3使用仅通知轿厢的到达的装置,但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也可以使用还能向使用者通知轿厢的目的地方向的装置。

实施方式3

本实施方式3说明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变形例。图9示出了本实施方式3的厅门灯装置3的铅直截面。此外,图10是示出沿着图9的x-x线观察到的厅门灯装置3的剖视图。另外,图9是相当于之前的实施方式1的图2的图。

如图9及图10所示,壳体10具有固定有多个(图9中为4个)发光体11的基座壳体101。基座壳体101具有:在进深方向上远离开口部4的中央面101a;在高度方向上从中央面101a的上端部向开口部4突出的上表面101b;以及在高度方向上从中央面101a的下端部向开口部4突出的下表面101c。

各个发光体11在高度方向上彼此隔开距离地配置。此外,各个发光体11在进深方向上以从中央面101a向开口部4突出的方式固定于中央面101a。

上表面101b及下表面101c在高度方向上以夹入显示体20的方式配置。即,上表面101b及下表面101c起到高度方向的引导部件30的作用。

此外,在基座壳体101的上表面101b及下表面101c设置有进行被引导的显示体20的进深方向的定位的突起26。在宽度方向上,在中央面101a的两端部设置有安装保持机构部40的多个安装部102。

在本实施方式3中,保持机构部40具有:能够以对安装部102的安装点为基准转动的保持部主体45;以及能够使保持部主体45转动的多个弹性部件46。

此处,安装部102具有:安装有保持部主体45的一对第1安装主体102a;以及安装有弹性部件46的一对第2安装主体102b。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3中,在高度方向上,第1安装主体102a配置在比第2安装主体102b靠上方的位置。因此,总计设置有4个安装部102。

在第1安装主体102a及第2安装主体102b的开口部4侧的端部开设有安装保持部主体45及弹性部件46的安装孔103。

保持部主体45能够在维持显示体20的关闭状态的转动前位置(图9)和比转动前位置远离开口部4的转动后位置(未图示)之间转动。此外,保持部主体45具有: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各个第1安装主体102a的一对转动板45a;以及连接一对转动板45a的转动连接板45b。

在各个转动板45a,设置有嵌入设于显示体20的凹部24的突起部43、安装于安装孔103的转动中心孔47、以及安装有弹性部件46的弹性部件用孔48。在进深方向上,转动前位置处的转动板45a的端部被设定在比突起部43接近开口部4的位置。因此,比突起部43接近开口部4的转动板45a起到显示体20的宽度方向的引导部件30的作用。

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方式3中,设置于显示体20的凹部24在宽度方向上形成于显示体的两侧面部。此外,凹部24连接保持部主体45的转动前位置与转动后位置,形成为符合保持部主体45的转动轨迹的形状。

弹性部件46与第2安装主体102b的安装孔103和转动板45a的弹性部件用孔48连接,向转动板45a施加作用力,以将保持部主体45维持在转动前位置。即,施加作用力,以使突起部43维持转动前位置的状态、即嵌入凹部24的状态。在本实施方式3中,弹性部件46在宽度方向上,在显示体20的两端部设置有2个。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弹性部件46使用弹簧。因此,当使保持部主体45从转动前位置向转动后位置移位时,弹簧拉伸。此处,显示体20在宽度方向上与纵框2a之间设置有间隙。

显示体20的拆卸方法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宽度方向的显示体20与纵框2a之间插入钢尺50。插入钢尺50的位置在高度方向上比转动板45a靠下方。之后,使钢尺50向突起部43从凹部24脱离的方向、即上方移动,由此转动板45a被顶起。由此,保持部主体45能够从转动前位置向转动后位置移动。

即,抵抗弹性部件46的作用力而使保持部主体从转动前位置向转动后位置移位,由此能够拆卸显示体20。

在这样的本实施方式3的电梯的厅门灯装置中,也与之前的实施方式1、2同样地,能够容易地从层站侧进行维护检修作业,且能够防止层站的设计性变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凹部24在宽度方向上设置在显示体20的两端部,但也可以设置在其中任一方。此时,仅在与凹部24对应的转动板45a设置有突起部43。

此外,凹部24可以并不设置在显示体2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而是在高度方向上设置在显示体20的至少一个端部。此时,保持机构部40为使所述结构以发光体11为中心轴旋转90度后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3中,设置有多个弹性部件46,但至少有1个即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