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用调速器及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8131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电梯用调速器及电梯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梯装置的电梯用调速器,其检测轿厢的超速来使轿厢的安全装置(紧急制动装置)工作。



背景技术:

电梯装置中一般具有始终监视轿厢的升降速度,在轿厢陷入规定的超速状态时使轿厢紧急停止的调速器。具体而言,调速器在轿厢的升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而达到第一超速度(通常为额定速度的1.3倍左右)时,分别切断驱动轿厢的曳引机的电源及控制该曳引机的控制装置的电源。另外,调速器在轿厢的下降速度因任何原因而超过第一超速度并达到第二超速度(通常为额定速度的1.4倍左右)时,使在轿厢上设置的紧急制动装置工作,使轿厢机械式紧急停止。

作为现有的调速器,已知有在日本特开昭53-147350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描述的电梯用调节器。专利文献1的电梯用调节器具有相对的摆动体(飞锤)与卷绕调节器吊索的调节器滑轮同步旋转,通过离心力向外周方向开放的构造。当电梯达到第一超速度时,摆动体推压卡合件使杆移动。通过该杆的移动,与开关的触点卡合着的卡合杆与触点分离,开关为切断状态。由此,动力源被切断,能够防止轿厢的超速。当再增速且达到第二超速度时,摆动体与保持调节器吊索的楔块(配重)的卡钩(连杆机构)接触,将卡钩与设置于楔块的销的卡合解除,使楔块因其自重而下落。下落的楔块在与安装于框架的挡板之间夹住调节器吊索,抓持调节器吊索。当调节器吊索被抓持,在下落的轿厢与调节器之间的调节器吊索上产生张力时,安全杆工作,使轿厢的安全装置(紧急制动装置)工作。

在专利文献1的电梯用调节器中,通过使卡钩与设置于楔块的销卡合,卡钩和楔块以独立的状态被保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53-147350号公报(第一页至第二页)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的电梯用调节器中,推压卡合件使杆移动的摆动体在调节器滑轮上设置有两个,调节器的动作点在调节器滑轮的圆周上存在两处。此外,卡钩和楔块以独立的状态被保持,不与调节器滑轮卡合。

在调节器(以下,称为调速器)中,通过使用棘轮机构,能够增加调速器的动作点(触发工作点)。在导入了棘轮构造的调速器中,通过将与楔块(以下,称为抓持用重物)卡合的卡钩(以下,称为连杆机构)与棘轮机构连结,根据棘轮机构的动作点数,能够将解除连杆机构与抓持用重物的卡合的时机提前,在产生超速度时,能够通过抓持用重物将抓持调节器吊索(以下,称为调速器绳索)的时机提前。

但是,在这样的构造中,在使抓持用重物与连杆机构卡合的状态下,连杆机构和抓持用重物能够保持独立的状态,因此,在没有将连杆机构与棘轮机构连结的状态下,有可能使抓持用重物被安置。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能够保持连杆机构和抓持用重物的独立状态的调速器中,可靠地进行连杆机构与棘轮机构的连结。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梯用调速器,其包括:与轿厢联动地移动的调速器绳索;卷绕调速器绳索的绳轮;飞锤,其与绳轮一起旋转,飞锤相对于绳轮的姿态与绳轮的旋转速度相应地发生变化;抓持用重物,其通过从独立保持位置下落,将调速器绳索抓持于该抓持用重物与其它的部件之间;和第一连杆机构,其与抓持用重物连结,并且因飞锤的姿态变化而解除与抓持用重物的连结,上述电梯用调速器还包括:棘轮机构,其具有与飞锤卡合的多个触发动作点;和圆板,其与棘轮机构形成为一体,具有用于卡合第一连杆机构的卡合部,圆板具有连结阻止形状部,其在第一连杆机构与卡合部卡合的位置以外,阻止第一连杆机构成为可与抓持用重物连结的姿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与棘轮机构形成为一体的圆板在第一连杆机构的卡合位置以外,具有将第一连杆机构保持在不可连结第一连杆机构与抓持用重物的姿态的连结阻止形状部,由此,能够可靠地进行连杆机构(第一连杆机构)与棘轮机构的连结,可靠地安置抓持用重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用调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梯用调速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视图。

图4是表示图3的iv-iv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对于本发明的电梯用调速器的第二实施例,放大表示一部分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以下,基于附图说明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实施例。

首先,基于图1说明应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1是本发明的电梯装置的概略结构图。

通常,电梯装置在设置于建筑物100内的升降井道102内通过主吊索105连结升降体(轿厢)103与对重104,轿厢103以沿着导轨107可升降的方式构成。在形成于升降井道102的上部的机械室101内配置有卷绕主吊索105的曳引机106、控制该曳引机106等的控制盘114、调速器110等。

调速器110由在升降井道102内的升降行程整个区域内张紧的环状的调速器绳索111、和设置于机械室101且卷绕调速器绳索111的绳轮(调速器滑轮)201(参照图2)等构成。调速器110检测轿厢103的超速,并且使后述的紧急制动装置108工作。

调速器绳索111卷绕在位于升降井道102的下方的配置在绳轮201的相对位置的张紧滑轮114与绳轮201之间,与轿厢103联动地移动。即,张紧滑轮114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绳轮201相对的位置,调速器绳索111在上下方向上架设于绳轮201和张紧滑轮114之间。因此,也可以将张紧滑轮114看作是调速器110的一部分。

另外,调速器110包括后述的飞锤202、开关203、棘轮机构204、圆板(圆盘状部件)205、第一连杆机构(第一杆机构)206、第二连杆机构(第二杆机构)210、抓持用重物207及附带在它们上的其它结构。在调速器110还设置有对张紧滑轮114施加负荷的未图示的拉伸配重。

在轿厢103中设置有紧急时通过楔子来抓持导轨107的紧急制动装置108、和驱动该紧急制动装置108且轴支承于轿厢103侧的工作杆109。在工作杆109上连结有调速用吊索111。另外,设置有即使在轿厢103及对重104因任何原因而与升降井道底部冲突的情况下,也能够减小冲击使其停止以使轿厢内的人安全的缓冲器112、113。112是对重侧的缓冲器,113是轿厢侧的缓冲器。

此外,应用本发明的电梯装置不限于图1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在升降井道102的上部不设机械室,而在升降井道102的顶部,在固定部(例如导轨107的顶部)设置调速器110。

接着,使用图2及图3对本实施例的调速器110的概略进行说明。图2是本发明的电梯用调速器的第一实施例的概略图。图3是将图2所示的电梯用调速器的一部分放大表示的主视图。

调速器110的卷绕有环状的调速器绳索111的绳轮201支承于调速器框架(图示省略),通过与绳轮201同心圆状旋转的飞锤202,对轿厢的速度进行调速。飞锤202与绳轮201同步旋转,因此,与轿厢的速度相应地因离心力而受到向绳轮201的径向外侧的力,向外周方向张开。

飞锤202以转动轴208为中心可摆动地构成。飞锤202与绳轮201一起旋转,与绳轮201的旋转速度相应地相对于绳轮201的姿态发生变化。在飞锤202向外周方向张开时,以转动轴208为中心,端部202b侧向外侧张开,爪202a侧进入径向内侧。另外,飞锤202设置有两个,两个飞锤202通过连结部件214连结。

在两个飞锤202的转动轴208的安装部固定有安装施力部件213的安装基座215。施力部件213向闭合一方的飞锤202的方向施力。即,施力部件213对飞锤202因受到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向绳轮201的径向外侧要张开的动作施加阻力。

连结部件214将一方的飞锤202从施力部件213受到的作用力传递给另一方的飞锤202。由此,从施力部件213对两个飞锤202因受到旋转产生的离心力而要向绳轮201的径向外侧张开的动作施加阻力。

另外,在绳轮201静止的状态下,施力部件213向闭合飞锤202的方向施力,使飞锤202的爪202a位于绳轮201的径向外侧。由此,飞锤202的爪202a被保持在从棘轮机构204的触发点(触发动作点)204a离开的位置。触发点204a是与飞锤202的爪202a卡合的部位(棘轮的爪),棘轮机构204通过飞锤202的爪202a与触发点204a卡合,与绳轮201一起旋转。

当轿厢103的升降速度超过额定速度并达到第一超速度(通常是额定速度的1.3倍)时,使开关203工作(该情况下断开接点),分别切断驱动轿厢103的曳引机106的电源及控制该曳引机106的控制装置的电源。

另外,调速器110在轿厢103的下降速度因任何原因而超过第一超速度并达到第二超速度(通常是额定速度的1.4倍)时,飞锤202的端部202b侧进一步向外侧张开,爪202a侧进一步进入径向内侧。由此,飞锤202的爪202a与连结于圆板205的棘轮机构204的触发点204a卡合。

棘轮机构204由与绳轮201同心状组装的触发点(棘轮)204a、与触发点204a同心状组装的圆板205、设置于圆板205的外周部的销209构成。圆板205与棘轮机构204一体化,与棘轮机构204一起旋转。销209是用于将后述的第一连杆机构(第一杆机构)206与棘轮机构204连结的卡合部(卡合销)。

销209和圆板205即可以是一体成形的结构,也可以是将作为个体部件构成的销209安装于圆板205的结构。圆板205及销209的结构只要是连结触发点204a和第一连杆机构206,能够将触发点204a的旋转传递给第一连杆机构206的结构即可。

另外,第一连杆机构206具有从转动轴206b向两方向延伸设置的两个连杆206d、206e,形成有在转动轴206b部弯曲的形状。在一连杆206d的一端部(前端部)设置有槽部(与销209的卡合部)206a,在另一连杆206e的一端部(前端部)设置有爪部(与抓持用重物207的卡合部)206c。

抓持用重物207通过设置于第二连杆机构(第二杆机构)210的连结部210a与第二连杆机构210连结。抓持用重物207经由第二连杆机构210与第一连杆机构206连结。第二连杆机构210在一端部设置有转动轴210b,以转动轴210b为中心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连杆机构210的另一端部设置有销210c。销210c是与第一连杆机构206的爪部206c卡合的卡合部(卡合销)。

槽部206a和销209是将第一连杆机构206和棘轮机构204可解除地连结的卡合部。爪部206c和销210c是将第一连杆机构206和第二连杆机构210可解除地连结的卡合部。

当爪202a与触发点204卡合时,棘轮机构204受到绳轮201及飞锤202的旋转力而旋转。当棘轮机构204旋转时,槽部206a与销209卡合的连杆机构206的一端部以转动轴206b为中心向箭头a方向转动。此时,连杆机构206的另一端部向箭头b方向(上方向)转动。

当第一连杆机构206的另一端部向箭头b方向转动时,解开第一连杆机构206的爪部206c与第二连杆机构210的销210c的卡合。解开了与销210c的卡合的第二连杆机构210承受抓持用重物207的重量,以转动中心210b为中心,销210c侧的端部向箭头c方向转动。随之,抓持用重物207从独立保持位置向箭头d方向下降,在与安装于连结部框架211的挡板212之间夹紧调速器绳索111,抓持调速器绳索111。由此,设置于轿厢103的紧急制动装置108工作,使轿厢103机械式紧急停止。

使用图3对抓持用重物207的保持机构进行说明。

抓持用重物207通常时通过与抓持用重物207连结的第一连杆机构206被保持在没有夹紧调速器绳索111的位置。在第一连杆机构206和第二连杆机构210卡合了的状态下,该抓持用重物207和第一连杆机构206能够独立地保持通常安置的姿态。

在现有的调速器构造中,具有使飞锤202直接与该第一连杆机构206接触,使抓持用重物207动作的机构。但是,在本实施例中,为了提高调速器110的动作速度性能,而使抓持用重物207动作的触发点增加为多点(3点以上)。例如,在使用棘轮机构204的调速器110中,需要具备将第一连杆机构206与棘轮机构204进一步相连的机构。此时,抓持用重物207与第一连杆机构206为独立地保持姿态的构造,因此,有可能未发觉连杆构造206与棘轮机构204没有连结的状态,而一直使电梯行驶。

该情况下,在电梯装置成为超速状态时,即使飞锤202与棘轮机构204卡合而使棘轮机构204旋转,也会成为棘轮机构204的旋转没有传递到第一连杆机构206的状态。而且,成为抓持用重物207没有动作的状态,成为不能够用抓持用重物207抓持调速器绳索111的状态。

本实施例中,设置成在第一连杆机构206没有与棘轮机构204卡合的状态下,不能够将抓持用重物207安置于第一连杆机构206的构造。即,设置成在第一连杆机构206没有与棘轮机构204卡合的情况下,不能够卡合第一连杆机构206和第二连杆机构210的构造。

使用图3和图4对在第一连杆机构206没有与棘轮机构204卡合的情况下,防止第一连杆机构206与第二连杆机构210的卡合的构造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图3的iv-iv剖面的剖视图。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棘轮机构204上安装有圆板(圆盘状部件)205,仅在圆板205的与第一连杆机构206相连的部位(销209的外周侧)设有切口(直线状部)301。切口301的两端部经由圆弧状的外周面205b(参照图2)连接,圆弧状的外周面205b构成阻止第一连杆机构与抓持用重物207的连结的连结阻止形状部。在第一连杆机构206的连杆206d上设有托架302。

如图4所示,托架302安装于第一连杆机构206的与圆板205相对一侧的面上。托架302的槽部206a侧的端部设置于与圆板205的圆弧部205b干涉(接触)的位置。即,托架302以与圆板205的圆弧部205b干涉的方式构成从第一连杆机构206的连杆206d突出的凸状部。

图4中,用虚线205a表示圆板205的圆弧部。另一方面,在圆板205的切口301,托架302设置于与圆板205不干涉(接触)的位置。

在圆板205的切口301的范围内,不存在托架302与圆板205干涉的情况,能够将第一连杆机构206的槽部206a与销209卡合。在圆板205的圆弧部205a,托架302与圆板205干涉,第一连杆机构206不能够保持图3所示的姿态。换言之,在圆板205的圆弧部205a,第一连杆机构206成为相对于图3所示的姿态以转动轴206b为中心旋转的状态,不能够保持其爪部206c与第二连杆机构210的销210c可卡合的姿态。

即,本实施例中,圆板205具有在第一连杆机构206与销(卡合部)209卡合的位置以外阻止第一连杆机构206成为可以与抓持用重物207连结的姿态的连结阻止形状部(圆弧部)205a。即,连结阻止形状部205a将第一连杆机构206保持为不能够与抓持用重物207连结的姿态。

由此,不会将抓持用重物207经由第二连杆机构210安置于第一连杆机构206。因此,第一连杆机构206和抓持用重物207不能够保持独立的状态。也就是说,连结阻止形状部205a是防止第一连杆机构206和抓持用重物207的独立的独立阻止形状部。

本实施例中,除将第一连杆机构206与棘轮机构204卡合的状态以外,在第一连杆机构206设置有通过与圆板205接触来防止成为可独立的状态的托架302。另外,在圆板205上设置有防止托架302与圆板205的接触,使第一连杆机构206与棘轮机构204可卡合的切口301。

由此,将抓持用重物207和第一连杆机构206在独立的状态下安置的情况下,在安装于圆板205的销209以外的部分(圆弧部205a),因圆板205的外周205a与托架302接触而不能够安置。而且,必定仅在将第一连杆机构206与销209卡合的状态下才能够安置抓持用重物207。因此,能够防止在没有安置抓持用重物207的状态下运转电梯装置,使抓持用重物207在电梯装置异常时必定动作。

在上述的结构中,第一连杆机构206和托架302作为不同部件构成,在第一连杆机构206的连杆206d上安装托架302,但第一连杆机构206和托架302也可以一体成形。

实施例2

接着,基于图5说明本实施例的调速器的第二实施例。图5是对本发明的电梯用调速器的第二实施例放大表示一部分的主视图。此外,与实施例1所示的结构同等的结构附加相同的符号。另外,对与实施例1同样的构造的说明省略。

本实施例中,与实施例1相比较,变更卡合第一连杆机构206与棘轮机构204的卡合部的构造。除此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代替圆板205的销209及切口301,在圆板205上设有间隙(槽状部或切口部)401。间隙401实现与实施例1的销209及切口301同样的作用效果。另外,在第一连杆机构206没有设置槽部206a,而设置成将第一连杆机构206的连杆206d的一端部402卡合于圆板205的间隙401的形状。即,由连杆的一端部402构成第一连杆机构206侧的卡合部,由间隙401构成圆板205侧的卡合部。圆板205及第一连杆机构206的上述的以外的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

本实施例中,在圆板205的周向上,间隙401的两端部由圆板205的圆弧部(外周)205f连接。该圆弧部205f构成实施例1的连结阻止形状部(独立阻止形状部)205a。与实施例1相同,在连结阻止形状部205a,不能将抓持用重物207经由第二连杆机构210安置于第一连杆机构206。因此,第一连杆机构206及抓持用重物207不能保持独立的状态。

由此,在以独立的状态安置抓持用重物207和第一连杆机构206的情况下,在设置于圆板205的间隙401以外的部分,因圆板205的外周与设置于第一连杆机构206的托架302接触,所以不能在第一连杆机构206上安置抓持用重物207。而且,必定仅在间隙401内卡合第一连杆机构206的状态下才能够安置抓持用重物207。因此,使抓持用重物207在电梯装置异常时必定动作。

此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各实施例,而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例是为了易理解地说明本发明而详细说明了的例子,并非限于必须具备全部的结构。另外,可将某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置换为另外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也可以在某实施例的结构上增加另外的实施例的结构。另外,对于各实施例的结构的一部分,可进行其它结构的追加、删除、置换。

符号说明

100…建筑物,101…机械室,102…升降井道,103…轿厢,104…对重,105…主吊索,106…曳引机,107…导轨,108…紧急制动装置,109…拉杆,110…调速器,111…调速器绳索,112…对重侧缓冲器,113…轿厢侧缓冲器,201…调速器绳轮,202…飞锤,203…开关,204…棘轮机构,205…圆板(圆盘状部件),206…第一连杆机构(第一杆机构),207…抓持用重物,210…第二连杆机构(第二杆机构),301…切口(直线状部),302…托架,401…间隙(槽状部、切口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