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电梯轿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2617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电梯装置,具体属于一种双层电梯轿厢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双层电梯方案中,一种是通过液压驱动的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201180061399.9,虽然利用两轿厢的重量差减小驱动,但需要分别对两个轿厢布置液压装置,不仅复杂,而且给安装维保带来很大不便。另一种是通过轮系驱动专利方案,如中国专利申请201180071663.7(pct/jp2011/064650),为了减小驱动而降低了调节速度,遇到相邻间距较大的楼层,很难快速到达平层,降低了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层电梯轿厢装置,能够快速调节上下轿厢的间距,提高运行效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包括上轿厢、下轿厢、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上轿厢位于下轿厢上方,所述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上轿厢、下轿厢沿纵向以相反的方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以1:2的驱动比驱动所述下轿厢沿纵向移动,同时以1:2、1:3或1:4的驱动比驱动所述上轿厢沿纵向朝相反方向移动。

较佳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还包括主框;

所述主框包括一对纵框、上梁及下梁;

上梁水平地固定于该对纵框的上端部之间;

下梁水平地固定于该对纵框的下端部之间;

所述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包括左右两台液压驱动缸;

该左右两台液压驱动缸分别固定在所述下梁的左部和右部;

液压驱动缸的液压杆均朝向上方,液压杆顶端固定有能自由转动的链轮;

下轿厢位于下梁上方及左右两台液压驱动缸的液压杆之间;

左驱动链一端固结于下轿厢左底部,另一端绕过左液压驱动缸液压杆顶端的链轮顶端后固结于下梁左端;

右驱动链一端固结于下轿厢右底部,另一端绕过右液压驱动缸液压杆顶端的链轮顶端后固结于下梁右端;

左右两个定滑轮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梁的左部和右部;

上轿厢位于左右两个定滑轮之间的上梁下方;

左绳索一端固结于上轿厢左底部,另一端先绕过左定滑轮顶端,再绕过左动滑轮底端后固结于上梁左端;

右绳索一端固结于上轿厢右底部,另一端先绕过右定滑轮顶端,再绕过右动滑轮底端后固结于上梁右端;

左动滑轮通过软索或杆件与左液压驱动缸液压杆顶端的链轮相连;

右动滑轮通过软索或杆件与右液压驱动缸液压杆顶端的链轮相连。

较佳的,左绳索还依次绕过左定滑轮同左动滑轮之间间隔设置的n个动滑轮及n个定滑轮;

右绳索还依次绕过右定滑轮同右动滑轮之间间隔设置的n个动滑轮及n个定滑轮;

n为正整数。

较佳的,所述主框还包括及中间梁;

中间梁水平地固定于该对纵框的中间部之间;

上轿厢位于中间梁上方;

下轿厢位于中间梁下方。

较佳的,该对纵框内侧上部固定有一对上轿厢导轨,下部固定有一对下轿厢导轨;

上轿厢沿上轿厢导轨上下移动;

下轿厢沿下轿厢导轨上下移动。

较佳的,左定滑轮及右定滑轮上配置有棘轮;

上梁上固定有棘爪;

所述棘爪触发后能锁住棘轮,即锁住左定滑轮及右定滑轮。

较佳的,在井道内设置有一对轿厢装置导轨以及一对对重导轨;

主绳索一端与上梁连接,另一端绕过主驱动绳轮及主定滑轮后接对重;

在主驱动绳轮借助曳引机的驱动力而旋转时,双层电梯轿厢装置沿该对轿厢装置导轨升降,对重沿该对对重导轨升降。

较佳的,中间梁的上面和/或下面设有缓冲部件。

本发明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有可沿纵向以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上轿厢和下轿厢,即使相邻楼层间距之差很大,也能够快速调节上下轿厢的间距,提高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上轿厢8,下轿厢9,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161,162;主框7,纵框70,上梁71,下梁72,中间梁73,左液压驱动缸161,右液压驱动缸162,液压杆17,链轮18,左驱动链191,右驱动链192,左定滑轮211,右定滑轮212,左绳索201,左动滑轮221,右绳索202,右动滑轮222,软索或杆件24,上轿厢导轨14,下轿厢导轨15,井道1,主绳索4,主驱动绳轮81,主定滑轮82,对重6,曳引机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包括上轿厢8、下轿厢9、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161,162;

上轿厢8位于下轿厢9上方;

所述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161,162驱动所述上轿厢8、下轿厢9沿纵向以相反的方向移动。

较佳的,所述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161,162以1:2的驱动比驱动所述下轿厢9沿纵向移动,同时以1:2、1:3或1:4的驱动比驱动所述上轿厢8沿纵向朝相反方向移动。

实施例一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有可沿纵向以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上轿厢和下轿厢,即使相邻楼层间距之差很大,也能够快速调节上下轿厢的间距,提高运行效率。

实施例二

基于实施例一,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还包括主框7;

所述主框7包括一对纵框70、上梁71及下梁72;

上梁71水平地固定于该对纵框70的上端部之间;

下梁72平地固定于该对纵框70的下端部之间;

所述轿厢位置调节用驱动装置161,162包括左右两台液压驱动缸161,162;

该左右两台液压驱动缸161,162分别固定在所述下梁72的左部和右部;

液压驱动缸161,162的液压杆17均朝向上方,液压杆17顶端固定有能自由转动的链轮18;

下轿厢9位于下梁72上方及左右两台液压驱动缸161,162的液压杆之间;

左驱动链191一端固结于下轿厢9左底部,另一端绕过左液压驱动缸161液压杆顶端的链轮18顶端后固结于下梁72左端;

右驱动链192一端固结于下轿厢9右底部,另一端绕过右液压驱动缸162液压杆顶端的链轮18顶端后固结于下梁12右端;

左右两个定滑轮211,212分别固定在所述上梁71的左部和右部;

上轿厢8位于左右两个定滑轮211,212之间的上梁71下方;

左绳索201一端固结于上轿厢9左底部,另一端先绕过左定滑轮211顶端,再绕过左动滑轮221底端后固结于上梁71左端;

右绳索202一端固结于上轿厢8右底部,另一端先绕过右定滑轮212顶端,再绕过右动滑轮222底端后固结于上梁71右端;

左动滑轮221通过软索或杆件24与左液压驱动缸161液压杆顶端的链轮18相连;

右动滑轮222通过软索或杆件24与右液压驱动缸162液压杆顶端的链轮18相连。

较佳的,左绳索201还依次绕过左定滑轮211同左动滑轮221之间间隔设置的n个动滑轮及n个定滑轮;

右绳索202还依次绕过右定滑轮212同右动滑轮222之间间隔设置的n个动滑轮及n个定滑轮;

n为正整数。通过设置不同的n值,使上轿厢8通过滑轮以任意绕绳比与液压驱动缸161,162驱动相连。

较佳的,所述主框7还包括及中间梁73;

中间梁73水平地固定于该对纵框70的中间部之间;

上轿厢8位于中间梁73上方;

下轿厢9位于中间梁73下方。

中间梁73能加强主框7的强度,并且可在其上面和/或下面增加缓冲部件以保证上下轿厢运行的安全性。

实施例二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液压驱动缸161,162以1:2的驱动比驱动下轿厢9运动,上轿厢8通过滑轮以一定绕绳比与液压驱动缸161,162驱动相连,可根据定滑轮与动滑轮组合选择合适的绕绳比,以改变上轿厢的驱动比。液压驱动缸161,162以1:2驱动下轿厢9上下移动的同时也驱动上轿厢8同步反向上下移动,液压驱动缸161,162驱动下轿厢9的行程部分或近似全部转化为上轿厢8相反方向的运动,从而使上轿厢8成为下轿厢9的平衡重,从而能减小驱动力,通过配置液压驱动缸161,162与链轮18能使上下轿厢的间距调节精确平稳,并且能利用两轿厢的重量差减少两轿厢间距调节驱动的功率。

实施例三

基于实施例二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该对纵框70内侧上部固定有一对上轿厢导轨14,下部固定有一对下轿厢导轨15;

上轿厢8沿上轿厢导轨14上下移动;

下轿厢9沿下轿厢导轨15上下移动。

实施例三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上轿厢8和下轿厢9可在主框7内侧沿导轨运动,导轨对上轿厢8和下轿厢9的上下移动进行引导。

实施例四

基于实施例二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左定滑轮211及右定滑轮212上配置有棘轮;

上梁71上固定有棘爪;

所述棘爪触发后能锁住棘轮,即锁住左定滑轮211及右定滑轮212。

实施例四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设置有定滑轮211,212有止转装置,可通过定滑轮211,212固定轿厢,把液压驱动缸取下来,而便于维修保养。当需要维修液压驱动缸时,可手动触发棘爪动作,锁住棘轮,即锁住定滑轮211,212不旋转,从而固定两个轿厢。上下两轿厢调节成近似平衡(间距调节传动比1:4时上下两空轿厢近似平衡,其他传动比时需在较轻的轿厢内增加重块平衡),此时曳引能力即能满足定滑轮211,212上绳索201,202不打滑。

实施例五

基于实施例二的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在井道1内设置有一对轿厢装置导轨以及一对对重导轨;

主绳索4一端与上梁71连接,另一端绕过主驱动绳轮81及主定滑轮82后接对重6

在主驱动绳轮81借助曳引机2的驱动力而旋转时,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沿该对轿厢装置导轨升降,对重6沿该对对重导轨升降。

实施例五,在井道1内设置一对轿厢装置导轨以引导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的升降,设置一对对重导轨以引导对重6的升降,双层电梯轿厢装置5和对重6借助曳引机2的驱动力在井道1内升降,上轿厢8和下轿厢9同时在上下相邻的层站楼层进行平层,但是建筑物的楼层间隔不一定是固定的,有时因楼层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上轿厢8和下轿厢9借助液压驱动缸161,162的驱动力而相对于主框7升降,根据楼层间隔调整上轿厢8和下轿厢9之间的间隔,即通过上轿厢8上升且下轿厢9下降使上轿厢8与下轿厢9之间的间隔增大,通过上轿厢8下降且下轿厢9上升使上轿厢8与下轿厢9之间的间隔缩小。以上下轿厢间距缩小为例,液压驱动缸161,162的液压杆上升,带动链轮18上升,从而带动下轿厢9上升;液压杆上升同时,由于上轿厢8重力作用,上绳索201,202带动定滑轮211,212转动,动滑轮221,222上升,从而上轿厢8向下运动,完成了轿厢间距的缩小。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其并非对本发明进行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螺栓支架块的形状等做出的等效置换和改进,均应视为在本发明所保护的技术范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