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料分拣装置及布料分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387819阅读:2296来源:国知局
布料分拣装置及布料分拣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多层布料的层层分拣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布料分拣装置及布料分拣方法。



背景技术:

在服装生产行业,如何将从裁床裁下来的成摞裁片一片片分离出来是一直存在的技术难点。一般的做法是通过人工,进行计数分离;人工分离的劣势在于三点,第一人工的效率较低,第二是无法与其他自动化设备对接,第三是在当前环境下,用人成本高。

目前,也有采用摩擦轮对多层裁片进行分离,如中国专利201610546767.3提供一种布料自动分离拿取装置及布料拿取方法,该布料自动分离拿取装置,包括能上下移动的升降板,升降板的上表面放置有布料,升降板的上方设有滚轮,滚轮的周向表面附着一层摩擦层,滚轮的轴线与升降板的上表面平行,滚轮在驱动系统的驱动下绕轴线转动,升降板沿滚轮的转动方向延伸的端部设有检测布料的传感器和用于夹取布料的夹取机构,夹取机构在传送系统的控制下移动。本专利通过摩擦轮自身滚动,对布料表面产生摩擦力,带动一层布料向前滑动,从一叠布料中分出。这种分离方法在分离大尺寸裁片时是不合理的,原因在于大尺寸的布料质量较大,无法使整张布料向前移动,也就是无法确保布料可前移至夹取机构处完成夹取分拣。

因此,需要一种能有效将大尺寸的布料进行有效分拣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分拣装置及布料分拣方法,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大尺寸的布料无法自动分拣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布料分拣装置,其包括:

布料分离机构,包括摩擦轮以及驱动摩擦轮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摩擦轮悬挂转动定位;

与布料分离机构紧邻的布料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板,置于夹持板上方可转动的至少一个夹持头以及驱动夹持头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夹持板与所述摩擦轮轴线平行设置;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是否有布料落至夹持板上的检测传感器,所述检测传感器、第二驱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相连,所有夹持头均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实现与夹持板配合将布料夹持。

优选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相连的传动带,所述摩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

优选的,所述布料分离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固定板的顶端通过一柔性硬质件悬挂定位,固定板的底端转动设置所述摩擦轮,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柔性硬质件使摩擦轮在竖直面内具有摆动自由度。

优选的,所述摩擦轮由两个滚轮与连接轮构成,两个滚轮分别固定在连接轮的两侧,连接轮转动穿设在所述固定板上。

优选的,所述摩擦轮上固定设有使所述布料分离机构的重心处于固定板的中心线上的重心调节组件。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电磁铁。

优选的,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驱动气缸。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布料分拣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分拣的布料堆置于摩擦轮的下方;驱动摩擦轮旋转,摩擦轮转动且反向卷起最上层的布料边缘,被卷起的布料落至布料夹持机构上;布料夹持机构将布料夹持住,且同时使摩擦轮停止转动,完成一层布料的分拣。

优选的,所述待分拣的布料堆的边缘位于所述摩擦轮的正下方。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布料分拣装置以及布料分拣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摩擦轮转动实现反向将布料的边缘卷起然后通过布料夹持机构将被卷起的布料夹持,实现布料的分拣,其适应于各种尺寸以及各种质量的布料分拣,特别适合对大尺寸或质量大的布料进行分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发明的布料分拣装置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发明的布料分离机构示意图。

元件标号说明

1 定位块

2 柔性硬质件

3 驱动电机

4 固定板

5 摩擦轮

6 主动轮

7 张紧轮

8 传动带

9 摩擦轮的中间部

10 延长轮

12 夹持板

11 布料

13 第二驱动机构

14 夹持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中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所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布料分拣装置,其包括:

布料分离机构,包括摩擦轮5以及驱动摩擦轮5转动的第一驱动机构,所述摩擦轮5悬挂转动定位;

与布料分离机构紧邻的布料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板12,置于夹持板12上方可转动的至少一个夹持头14以及驱动夹持头14转动的第二驱动机构13,夹持板12与摩擦轮5轴线平行设置;

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以及用于检测是否有布料落至夹持板上的检测传感器,检测传感器、第二驱动机构13、第一驱动机构均与控制器相连,所有夹持头14均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转动实现与夹持板配合将布料11夹持。

本发明的布料分拣装置,采用摩擦轮转动进而反向将布料边缘卷起,布料边缘因为重力的作用落至夹持板12上,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布料则发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夹持头14转动直至与夹持板12配合将布料11夹持住,同时使摩擦轮5停止转动,以此实现布料11的分拣。而本发明的分拣装置其可适应于质量大、尺寸大的布料,只需摩擦轮转动将布料边缘卷起即可完成分拣。

下面具体描述上述布料分离机构。

如图2所示,上述布料分离机构还包括竖直设置的固定板4,固定板4的顶端通过一柔性硬质件2悬挂定位在定位块1上,摩擦轮5与固定板4相垂直且摩擦轮4转动设置在固定板4的底端,第一驱动机构固定在上述固定板4上,柔性硬质件2使摩擦轮5在竖直面内具有摆动自由度。本实施例通过固定板与柔性硬质件相连,实现固定板的柔性定位,使摩擦轮可在竖直面内具有摆动自由度,即在图2的坐标系,图2中的坐标系X轴为初始摩擦轮轴线方向(初始摩擦轮轴线方向即摩擦轮未与布料接触时的轴线方向),Z轴为与初始摩擦轮轴线垂直的竖直向,Y轴为与摩擦轮轴线垂直的前后向,柔性硬质件2自身在竖直向即Z向摆动,使摩擦轮轴线在ZX面以及ZY面内产生摆动,以此适应所分拣布料堆表面不平整的现象。本实施例可通过柔性硬质件2自身的挠性来补偿布料表面的高低差,实现摩擦轮更好地与布料接触,完成布料分拣。

为使整个上述摩擦轮5与固定板4垂直设置,摩擦轮5两端关于固定板4对称设置。

具体地,上述柔性硬质件2仅使摩擦轮在含摩擦轮轴线的竖直面(即ZX面)内具有摆动自由度即可。为更好地实现上述摆动自由度,上述柔性硬质件2为弹性金属片,如弹性钢片、弹性磷铜片。其也可以为其他自身具有柔性即具有挠性的硬质件,而不是木板等固性件。

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3以及与驱动电机3相连的主动轮6,传动带8一端绕设在主动轮6上,所述传动带8的另一端绕设在摩擦轮的中间部9上,所述摩擦轮通过传动带与所述驱动电机3相连。在传动带8的一侧设有张紧轮7。上述摩擦轮也可以通过其他传动方式与驱动电机相连,如齿轮齿条结构或者其他直线性传动机构。

为适应宽度较大的布料,上述摩擦轮5由两个滚轮与连接轮构成,两个滚轮分别固定在连接轮的两侧,连接轮转动穿设在固定板上。摩擦轮的总长度与布料的宽度适配,使其更好的将布料边缘卷起。可通过增加延长轮10可增加摩擦轮的总长度。

上述摩擦轮5上固定设有使布料分离机构的重心处于固定板的中心线上的重心调节组件。本实施例中的重心调节组件可以为螺杆螺母机构。

下面具体描述上述布料夹持机构。

如图1所示,上述第二驱动机构13为电磁铁,其体积小易于控制。上述第二驱动机构也可以为驱动气缸,只要能使夹持头转动的驱动件都可。

为更好的实现大宽度布料的夹持,本实施例包括两个上述夹持头,两个夹持头间的距离适配于布料的宽度即可。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布料分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待分拣的布料堆置于摩擦轮的下方;驱动摩擦轮旋转,摩擦轮转动且反向卷起最上层的布料边缘,被卷起的布料落至布料夹持机构上;布料夹持机构将布料夹持住,且同时使摩擦轮停止转动,完成一层布料的分拣。

本发明的布料分拣方法其可采用如上所述的布料分拣装置实现,具体为:将待分拣的布料堆置于摩擦轮5的下方;驱动摩擦轮5旋转,摩擦轮5转动且反向卷起最上层的布料边缘,被带起的布料11因重力落至上述夹持板12上,检测传感器检测到夹持板12上有布料11则发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驱动所有夹持头14向夹持板12处转动直至夹持头14和夹持板12将布料11夹持住,同时使摩擦轮5停止转动,完成一层布料的分拣。本发明的布料分拣方法主要是利用摩擦轮5的旋转反向将布料边缘卷起,被卷起的布料因自重而落至夹持板上,通过夹持头14和夹持板12将布料夹持住,完成一层布料的分拣,布料分拣过程易于实现,且适应于质量大、尺寸大的布料。

为更好地实现对布料边缘的卷起,上述待分拣的布料堆的边缘位于摩擦轮的正下方。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布料分拣装置以及布料分拣方法,通过摩擦轮转动实现反向将布料的边缘卷起然后通过布料夹持机构将被卷起的布料夹持,实现布料的分拣,其适应于各种尺寸以及各种质量的布料分拣,特别适合对大尺寸或质量大的布料进行分拣。所以,本发明有效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种种缺点而具高度产业利用价值。

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发明。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发明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发明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