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属于运输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托盘移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运输托盘是用于集装、堆放、搬运、和运输产品的水平平台装置,其作用是类似于集装箱一类的集装设备,已被广泛应用于生产、运输、存储和物流等领域。
运输托盘作为物流运输过程中重要的装卸、存储和运输设备,通常与叉车配套使用。
目前,运输托盘在使用中,无论是空运输托盘的移动还是装满货物的运输托盘的移动都需要与叉车等工具配合使用,当在集装箱、汽车车厢、火车棚车等一般叉车不方便进入的空间或者缺少叉车等作业工具时,运输托盘的水平移动不便造成了物流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托盘移动辅助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有限空间叉车无法进入或者无叉车等作业工具时运输托盘水平移动困难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托盘移动辅助装置,包括通过中心块相连接成十字型结构的四个可调节长度的直线型的支撑体;所述支撑体的下方设有万向轮,所述支撑体的外侧端可拆卸连接有托盘卡板。
所述支撑体包括与所述中心块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柱可拆卸连接的加长管。
所述加长管包括第一加长管、第二加长管与第三加长管,所述第一加长管、第二加长管与第三加长管分别具有连接螺纹孔与螺纹柱。
所述支撑柱具有用于与所述中心块上对应的螺纹孔螺纹连接的螺纹柱,所述托盘卡板具有可与所述加长管上的连接螺纹孔以及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柱。
所述支撑柱与其中一个所述加长管上设有万向轮安装螺纹孔。
使用时,将运输托盘和物资放在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移动辅助装置上,用人力运输托盘和物资即可水平移动,使得在不方便使用叉车或者缺少叉车等工具进行移动运输托盘作业的情况下不必拆开运输托盘上的物资来运输,保证了运输托盘物资的完整性,提高了物流效率。
本实用新型托盘移动辅助装置组合式支撑柱长度可调,足以适应市面上大部分运输托盘。
本实用新型中的运输托盘辅助移动装置,具有可拆装,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本实用新型即可承载托盘,实现运输托盘的水平自由移动。
附图说明
图1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移动辅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支撑体的分解示意图;
图3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中心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出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移动辅助装置的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和优势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所列的实施例。
参见图1-4所示,一种托盘移动辅助装置,包括通过十字型状的中心块2相连接成十字型结构的四个可调节长度的直线型的支撑体1;所述支撑体的下方设有万向轮9,所述支撑体1的外侧端可拆卸连接有托盘卡板7。
其中,所述支撑体1包括与所述中心块2可拆卸连接的支撑柱4、与所述支撑柱4可拆卸连接的加长管。
所述加长管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三个,两个,甚至多个,具体不 限。
具体实现上,所述加长管可以包括一个第一加长管5、一个第二加长管6与一个第三加长管8,所述第一加长管5的长度可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加长管6的长度,第二加长管6与第三加长管8可长度相同,或不相同,具体不限。
参见图2所示,其中,所述第一加长管5、第二加长管6与第三加长管8的两端分别具有相应的螺纹柱与螺纹孔,方便相互之间进行螺纹连接,以及与支撑柱4、托盘卡板7相连接,其中,支撑柱4、托盘卡板7上分别具有对应连接的螺纹孔、螺纹柱,所述托盘卡板具有可与所述加长管上的连接螺纹孔以及所述支撑柱上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连接的螺纹连接柱。
其中,所述支撑柱与一个所述加长管上设有万向轮安装螺纹孔。
具体的,在第一加长管5上设有第一万向轮螺纹安装孔50,在所述支撑柱4上设第二万向轮螺纹安装孔40,通过这样设置,可以根据需要将万向轮9安装在支撑柱4上或第一加长管5上,即如果支撑体不需要加长使用时,直接由支撑柱与托盘卡板形成后,这时将万向轮安装在支撑柱上,当需要加长时,且使用三个加长管时,如图1-4所示,可以将万向轮安装在第一加长管5上使用。
具体的,所述支撑体1与所述中心块2(中心块2具有四个突出部,四个突出部上设有支撑柱连接螺纹孔3,与支撑柱的螺纹柱可连接)为螺纹连接,所述加长管与所述支撑柱1、托盘卡板7为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承载托盘,实现运输托盘的水平自由移动。使用时,将运输托盘和物资放在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移动辅助装置上,用人力运输托盘和物资即可水平移动,使得在不方便使用叉车或者缺少叉车等工具进行移动运输托盘作业的情况下不必拆开运输托盘上的物资来运输,保证了运输托盘物资的完整性,提高了物流效率。
本实用新型托盘移动辅助装置组合式支撑柱长度可调,足以适应市面上大部分运输托盘。
本实用新型中的运输托盘辅助移动装置,具有可拆装,结构简单,适应性强,使用方便的特点。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