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8001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全球化,我国的汽车工业有了较快的发展,同时汽车行业面临的竞争与挑战也日益严峻。JIT准时化生产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产品库存,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已被多数的汽车制造企业所采用。

如何组织有效的供应物流运作模式,保证汽车生产线JIT的需求,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和效率,已成为汽车制造业在提升竞争力过程所关心的重要课题。

汽车座椅的配送与传输是汽车供应物流的一部分。目前国内大多数企业采用的方案是厢式货车运输座椅,再用叉车叉送到汽车生产线上。这种方案存在两个问题,一方面,座椅从货车车厢卸下,再用叉车叉送到生产线,人工劳动强度高,生产作业效率低下,用叉车作业时还容易碰刮座椅,影响产品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座椅需要用托盘运输,不能堆放,因此普通厢式货车只能装载一层座椅,约占车厢容积的一半,容积利用率低下,运输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不仅投入的人工成本低,而且座椅传输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包括:

装货平台,其包括装货传送带;

座椅运输车,其包括车厢,车厢内具有至少一层车内传送带;

卸货平台,其包括至少一层卸货传送带、以及举升机构;

其中,装货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卸货传送带均包括辊筒式传送带;每个汽车座椅均安放于托盘内,托盘位于辊筒式传送带上;

装货平台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座椅生产线对接;卸货平台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汽车生产线对接。

装座椅时,司机1人操控按键,就可将座椅生产线上的座椅自动输送到座椅运输车上;卸座椅时,司机1人操控按键,就可将座椅运输车上的座椅自动输送到汽车生产线上。

本实用新型中,座椅运输车的车厢内至少一层车内传送带,优选为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该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均具有单独的驱动电机。对应于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卸货平台包括上下两层卸货传送带。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系统,座椅从座椅生产线直接传输到座椅运输车,然后从座椅运输车直接传输到汽车生产线,实现了物流供应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降低了物流运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投入的人工成本低,座椅传输效率高,生产效率比目前的方式提高50%以上,为生产线的流水化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供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辊筒式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两排辊筒导轨位于同一高度,且两排辊筒导轨之间设有空隙;装货平台和卸货平台中,辊筒式传送带由辊筒电机驱动运行;座椅运输车中,辊筒式传送带由推送车推动运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车内传送带进一步包括驱动电机、由驱动电机驱动的链条、推送车、以及推送车导轨,推送车套设于推送车导轨上;推送车与链条连接;推送车导轨和推送车均位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之间。卸货时,驱动电机通过链条带动推送车沿着推送车导轨向外运动,进而将车内传送带上的托盘及托盘上的汽车座椅推到卸货平台上。装货时,辊筒电机的转动带动辊筒转动,使得装货传送带上的托盘及托盘上的汽车座椅向车厢内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推送车与链条之间为可拆连接;推送车具有备用拉绳;推送车导轨的上平面低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的上平面。由于座椅运输车频繁往返于两地,驱动电机长期在道路上颠簸,其性能不稳定,该备用拉绳即用于驱动电机失效的情况:当驱动电机失效时,将推送车与链条断开连接,然后使用备用拉绳将推送车拉出,实现顺利卸货。当车内传送带为上下两层时,该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均具有单独的备用拉绳。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车内传送带进一步包括限位机构,限位机构设置于车内传送带的尾部,其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推杆、摇臂、转轴、挡板;推杆与摇臂的顶端铰接,摇臂的底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挡板固定连接;摇臂与挡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推杆缩回时,在摇臂的拉动下,挡板竖直,可实现限位功能,防止车内传送带上的托盘及座椅掉落;推杆伸出时,在摇臂的推动下,挡板放下至水平,可用于装货(或卸货)时弥补车内传送带和装货传送带(或者卸货传送带)之间的缝隙,以实现无缝对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小辊筒,用于挡板放下时托盘通过。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卸货平台进一步包括支架,卸货传送带设置于支架上;举升机构设置于支架上、且位于支架的下方,其包括驱动杆及摆臂;驱动板与摆臂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摆臂的底端与支架铰接;驱动杆位于摆臂的下方,其底端与支架铰接,其顶端与摆臂铰接。优选地,摆臂为圆弧状,驱动杆为气动杆。该方案中,驱动杆驱动摆臂向上运动时,摆臂向上顶起车厢,可实现举升车厢;进而确保车内传送带与卸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驱动杆和摆臂之间设有平行四连杆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上摇杆、下摇杆、竖直杆;上摇杆和下摇杆长度一致且平行,上摇杆和下摇杆的起始端均铰接于支架上;竖直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摇杆和下摇杆的末端铰接;摆臂的底端与竖直杆固定连接;驱动杆位于下摇杆的下方,其底端与支架铰接,其顶端与下摇杆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装货平台与卸货平台结构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装货平台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端为载板,装货传送带设置于载板上;升降机构为叉剪式升降机构。

具体而言,升降机构包括:底座、载板、剪刀式支架、液压驱动机构;

剪刀式支架包括相同长度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中部铰接,形成X形;

第一连杆的底端与底座固定铰接,其顶端与载板滑动铰接;

第二连杆的底端与底座滑动铰接,其顶端与载板固定铰接;

液压驱动机构包括缸体和活塞杆,缸体与第一连杆铰接,活塞杆的末端与第二连杆铰接。

当活塞杆从缸体伸出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间距变大,从而使剪刀式支架的高度变高;当活塞杆缩回时,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的间距变小,从而使剪刀式支架的高度变低;这样,通过液压驱动机构可控制剪刀式支架的高度,从而调节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而确保车内传送带与装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传输系统,座椅从座椅生产线直接传输到座椅运输车,然后从座椅运输车直接传输到汽车生产线,实现了物流供应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降低了物流运输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过液压驱动机构可控制剪刀式支架的高度,从而调节升降机构的高度,进而确保车内传送带与装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驱动杆驱动摆臂向上运动时,摆臂向上顶起车厢,可实现举升车厢;进而确保装货传送带与卸货传送带的高度一致。本实用新型投入的人工成本低,座椅传输效率高,生产效率比目前的方式提高50%以上,为生产线的流水化生产提供了高效的物流供应。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传输系统中,座椅运输车和装货平台的组合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传输系统中,座椅运输车和卸货平台的组合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座椅运输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1中,车厢内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中,车厢内结构的俯视图;

图6是实施例1中,车厢内结构的后视图;

图7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侧面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俯视图;

图9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后视图;

图10是实施例1中,卸货平台的辊筒式传送带的结构简图;

图11是实施例1中,辊筒式传送带的辊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2的传输系统中,装货平台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汽车座椅自动装卸的传输系统,其包括:装货平台70、座椅运输车80、卸货平台90。装货平台70一端与座椅运输车80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座椅生产线对接;卸货平台90一端与座椅运输车的后部对接,另一端与汽车生产线对接。

装货平台设有装货传送带;座椅运输车设有车内传送带;卸货平台设有卸货传送带。

装货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卸货传送带均包括辊筒式传送带;每个汽车座椅均安放于托盘内,托盘位于辊筒式传送带上;辊筒式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两排辊筒导轨位于同一高度,且两排辊筒导轨之间设有空隙;装货平台和卸货平台中,辊筒式传送带由辊筒电机驱动运行;座椅运输车中,辊筒式传送带由推送车推动运行。

如图3-图6所示,座椅运输车包括车厢,车厢内具有座椅货架2、上下两层车内传送带。车内传送带包括两排辊筒导轨9、驱动电机1、由驱动电机1驱动的链条3、推送车4、推送车导轨12、限位机构10。推送车4套设于推送车导轨12上;推送车4与链条3连接;推送车导轨12和推送车4均位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9之间。座椅货架2位于车厢的中部,为双层结构,上下层各承载两排辊筒导轨9,前后纵向排布;辊筒导轨9上放置托盘5,托盘5上固定着座椅6,辊筒导轨9为无动力型式,托盘5可在辊筒导轨9上前后移动,座椅货架2的两侧设有托盘5的限位防撞机构,确保托盘5不能侧向移动(图中未画出)。

两排辊筒导轨9中间为推送车导轨12,上下层各1副,是推送车4的行走导轨,推送车导轨12的上平面低于辊筒导轨9的上平面,这样就保证了托盘5顺畅地在辊筒导轨9上前后移动。上下层推送车导轨12中各有两条链条3,沿着推送车导轨12纵向布置,其一端固定于推送车4的前端,绕过驱动电机1的改向链轮8,再向车厢后端绕过货架2尾部的改向链轮8,再连接于推送车4的后端。

推送车4与链条3之间为可拆连接;推送车4具有备用拉绳11;推送车导轨12的上平面低于车内传送带的两排辊筒导轨9的上平面。当驱动电机1发生故障时,松开连接推送车4的链条3,用外力拉动备用拉绳11,可将多排座椅从车厢内拉出,此为发生故障时的应急处理方案,确保座椅运输装置的正常使用。

驱动电机1位于车厢内座椅货架2的前端,驱动电机1的正反转带动链条3前后移动,从而驱动推送车4在前后纵向布置的推送车导轨12内移动。座椅货架2的尾部有限位机构10,限制座椅在运输途中向后移位。该限位机构10同时可作为装卸作业的过桥。

限位机构10设置于车内传送带的尾部,其包括由驱动装置驱动的推杆、摇臂、转轴、挡板;推杆与摇臂的顶端铰接,摇臂的底端与转轴固定连接,转轴与挡板固定连接;摇臂与挡板之间的角度小于90°。座椅卸货时,座椅运输车尾部与卸货平台对接,限位机构10解除,驱动电机1带动链条3驱动推送车4向后方运动,推送车4推动第一排托盘5,将第2排托盘向后推,第2排托盘将第3排托盘向后推。依次地,推送车4向后移动,将若干排托盘一齐向后推,直至所有座椅离开货架进入卸货平台。挡板上设有一个小辊筒,用于挡板放下时托盘通过。

卸货平台位于汽车生产线的入口,与汽车生产线对接,从卸货平台卸下的座椅可以直接输送到汽车生产线上。

如图7-图9所示,卸货平台包括支架26、上下两层卸货传送带、以及举升机构27。卸货传送带设置于支架26上;卸货传送带包括辊筒电机21、改向链轮22、链条23、辊筒24、导向装置25。

两排辊筒24铺设在支架26上,辊筒24面上承载着托盘5,辊筒24结构如图11所示,其一端为链轮,由链条驱动。支架26两侧有导向装置25,对托盘5的前后移动起导向作用。

图10是卸货平台的辊筒式传送带的结构简图;电机21位于卸架平台的端部侧面,链条23绕过若干个改向链轮22,再绕过卸架平台另一端的辊筒24的链轮,然后纵向连接卸货平台所有辊筒24的链轮,最后形成闭环状态。当电机启动时,所有辊筒朝同一方向旋转,从而驱动辊筒面的托盘5移动。

举升机构27位于支架的下方,其包括驱动杆(例如气缸28)及摆臂;驱动板与摆臂直接连接或者间接连接。驱动杆和摆臂之间设有平行四连杆机构;平行四连杆机构包括上摇杆、下摇杆、竖直杆;上摇杆和下摇杆长度一致且平行,上摇杆和下摇杆的起始端均铰接于支架上;竖直杆的两端分别与上摇杆和下摇杆的末端铰接;摆臂的底端与竖直杆固定连接;驱动杆位于下摇杆的下方,其底端与支架铰接,其顶端与下摇杆铰接。

卸货时,气缸28伸长,举升机构向外伸出同时向上举升,将座椅运输车的车厢尾部抬升。当气缸28到达行程终点时,车厢内的辊筒与卸货平台的辊筒位于同一水平面。启动辊筒电机21,链条23带动所有改向链轮22和辊筒24转动,从而驱动托盘5及座椅6向后移动,直到托盘5及座椅6进入汽车生产线。当上下两层托盘5均进入车厢后,气缸28缩回,举升机构27下降,卸货作业完成,座椅运输车驶离。

装货平台与卸货平台的结构相同,座椅装货过程包括如下步骤:

第一步,座椅运输车的尾部与装货平台对接后,气缸28伸出,带动举升机构27将车厢尾部抬起,当气缸28达到最大行程时,车厢内的辊筒导轨9与装货平台的辊筒24在同一水平面上。

第二步,解除座椅运输车内的限位机构10的,限位机构10成为装卸作业的过桥。

第三步,启动电机21,链条23驱动辊筒24向座椅车方向转动,驱动托盘5及座椅6向座椅运输车方向移动,托盘5及座椅6进入座椅运输车的车厢内。

第四步,启动座椅运输车内的限位机构10。

第五步,气缸28缩回,举升机构27下降。

第六步,装货作业完成,座椅运输车驶离。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12所示,装货平台包括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顶端为载板,装货传送带设置于载板上;升降机构为叉剪式升降机构。座椅生产线前挖有地坑41,地坑内安装有叉剪式升降机构,该叉剪式升降机构由叉剪式升降架42,输送导轨43,动力系统44,液压站45,液压油缸46等组成,通过地脚螺栓47固定于地坑41内,输送导轨43及动力系统44与实施例1的双层装卸货平台结构原理相同。

装座椅时,液压油缸46缩回,叉剪式升降架42下降,当输送导轨43与生产线48对齐后,启动动力系统44,将座椅输送到输送导轨43。液压油缸46伸出,叉剪式升降架42上升,当输送导轨43与座椅运输车厢内的第一层导轨对齐后,叉剪式升降架42停止,座椅从输送导轨43输送至车厢内。装完第一层座椅后,叉剪式升降架42继续上升,按同样的原理完成第二层座椅的装载。

虽然本实用新型结合优选实施例进行了公开,但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适当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等同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