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自动扶梯故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8979阅读:5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自动扶梯故障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扶梯检测领域。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在使用过程中因为机械故障造成发生逆转倒溜等各种事故,目前对于事故的代表性的解决办法主要有1、通过旋转编码器检测电机速度并和微机内的设定值比较,如果检测到速度下降至额定速度的20%时,工作制动器动作,如果检测到速度为0前,工作制动器与辅助制动器同时动作。2、安装防逆转装置,防逆转打杆与扶梯大链轮存在摩擦,当扶梯正常上行时打杆逆时针转,扶梯正常下行时打杆顺时针时针转。当扶梯按设定的向上方向运行时下行逆转开关断开,若此时扶梯由于某些原因发生了逆转则上行逆转开关断开,下行逆转开关接通,主制动器和辅助制动器动作,扶梯立即停止,反之亦然。3、安装防逆转装置装置装在扶梯上部弯位处,靠近裙板的地方。在扶梯上行时凸轮顺时针转动,若扶梯发生异常情况而逆转则凸轮逆转,此时打杆会逐步进入凹孔而使限位开关动作并使扶梯主刹和副刹动作从而使扶梯停止,反之亦然。4、安装防逆转装置装置主要由两个接近开关组成,装在扶梯行架里,当接近接近开关的梯级肋边接近时接近开关动作。在扶梯向上运行时,梯级肋边先经过接近开关1,后经过接近开关2(扶梯控制系统通过判断接近开关动作的先后次序来判断扶梯的运行方向),若发生逆转则梯级肋边先经过接近开关2,后经过接近开关1,此时扶梯主刹和副刹动作,扶梯停止,反之亦然。上述几种方法都是在发生故障后,加应急措施和保护装置,以避免造成恶性事故发生。缺点是一旦保护装置失灵,事故仍然无法避免,近年来自动扶梯发生的恶性事故基本都属于保护装置失灵造成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对逆转倒溜事故进行预测和预判,在事故可能发生前进行维修,从根本上解决自动扶梯机械部分原因导致的逆转倒溜事故发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测自动扶梯故障的装置,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带动链条转动,在主驱动轮的轮轴支架上安装一个垂直于主驱动轮的轮轴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在副驱动轮的轮轴支架上安装一个垂直于副驱动轮的轮轴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电连接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电连接报警装置和主驱动轮控制开关、副驱动轮控制开关、显示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控制芯片实时对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进行检测,把检测到的信息转化成加速度传感器的涨幅和频率波形图,在无故障时,呈现一定的波形,在有故障处于萌芽时时(比如主驱动轮松动、重心偏移等)波形发生改变,并且对应不同的事故其波形不同,能够起到准确定位的效果,这样通过控制芯片在自动扶梯故障发生的萌芽阶段就能发现存在问题,然后及时解决,避免了逆转倒溜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驱动轮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固有频率振动幅值波形图;

图4是当自动扶梯电机结构或底座初始有松动时的波形图;

图5是当故障再进一步发展时的波形图;

其中,1、第一加速度传感器,2、链条,3、第二加速度传感器,4、副驱动的轮轴,5、主驱动轮的轮轴,6、主驱动轮的轮轴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主驱动轮的轮轴支架上安装一个垂直于主驱动轮的轮轴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在副驱动轮的轮轴支架上安装一个垂直于副驱动轮的轮轴的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电连接控制芯片,控制芯片电连接报警装置和主驱动轮控制开关、副驱动轮控制开关、显示器。

控制芯片对大量的特征波形进行智能分析对比,并结合专家意见给出故障预测报告及维修建议,形成一套完整的波形对比数据,将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和第二加速度传感器。

在自动扶梯电机主驱动轮的轮轴支架上安装一个垂直于主驱动轮的轮轴的第一加速度传感器(副驱动轮与之类似)后,以下仅以原装三菱扶梯为例对主驱动轮的故障进行分析,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此基础上可以得出其它类似的情况。

当无发生松动等问题时,在屏幕显示的是仅有很小的电机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动幅值(可根据初始测试得到基础数值),如图3所示。

当自动扶梯电机结构或底座有松动时,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上会出现较大的振幅(不同扶梯有不同的振值),这时就应该向扶梯用户汇报,如图4所示。

当故障再进一步发展时,在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的固有频率上会出现一些列不同涨幅的振幅(不同扶梯有不同的振值),如图5所示。此时需要马上报警停梯。

本实用新型针对机械原因导致的自动扶梯逆转倒溜事故,建立故障特征波模型,采用智能专家系统进行自动对比分析。针对机械原因导致的自动扶梯逆转倒溜事故,采用预测性维修方式,避免恶性事故的发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