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及具有该流体输送装置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9498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及具有该流体输送装置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能够为升降机构提供流体输送且能够降低自身空间占用率的流体输送装置及具有该流体输送装置的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升降机构一般采用低压软管进行流体的连续输送。低压软管可以软管卷筒的形式进行流体输送,但该种输送方式需要配备独立的驱动以便实现软管与升降机构的同时运动;或者低压软管还可以布设在工程拖链的内腔中,拖链两端分别固定在升降机构的升降端和固定端上,利用升降机构带动工程拖链同步运动,从而满足不同高度流体输送的需求。

但是,当需要进行输送的流体量较大时,由于流体压力和流量的不断增大,软管的弯曲半径也增大,进而导致软管在安装和使用过程中都要占据较大的使用空间,不利于升降机构在狭小空间内进行流体输送。

因此,亟需设计开发一种能够减小自身空间占用率且充分利用自身空间有效输送流体的流体输送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空间且具有输送流体功能的流体输送装置以及具有该流体输送装置的升降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包括流体进口端、流体出口端、至少一个转轴端和至少两个刚性的流体输送管;每个转轴端包括转轴和能够围绕所述转轴的轴线旋转的转轴套,在各转轴端的转轴的周向上并列套设至少两个所述转轴套,每个转轴套与相应的流体输送管相连通;所述转轴具有轴向空腔,且每个转轴端的所述转轴对应于在其上套设的各转轴套开设有侧向通孔以连通相应的转轴套和所述空腔。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了具有转轴与能够相对转轴旋转的转轴套的转轴端,利用转轴套相对于转轴的转动联动流体输送管围绕转轴转动,从而实现了在流体输送管在升降高度方向的伸展和折叠,达到了节省流体输送装置使用空间的目的。而且充分利用了管体和转轴端内部空间用于输送流体。此外,流体输送装置还可以根据升降高度或者流体输送量的需求情况,对转轴端的数量和同一转轴上转轴套的数量进行合理配置。

优选的,所述转轴端还包括转动支撑件和密封件,每个所述转轴套在面向所述转轴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容置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转动支撑件,所述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所述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了支撑转轴套相对于转轴旋转的转动支撑件,减小了转轴和转轴套之间的旋转阻力和功率消耗,使转轴套相对于转轴的转动更加灵活。该实施例通过设置的密封件对转轴与转轴套的连接进行了良好的密封,使转轴端在进行流体传送时不易发生泄漏。

优选的,各转轴端还包括间隔件和限位件,所述间隔件位于各转轴端的所述转轴套之间并与所述转动支撑件相抵接,所述限位件周向嵌设在所述转轴两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设置间隔件和限位件,避免了多个转轴套在相对于同一转轴转动时偏离既定位置、发生相互干涉而影响流体的传送。

优选的,所述转动支撑件选自滑动支撑环或轴承。滑动支撑环或轴承能够更好的对相对于转轴旋转的转轴套进行支撑,提高转轴套的旋转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转轴端还包括至少一个端盖,所述端盖可拆卸的与所述转轴的端部相连。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端盖,在转轴空腔内部出现累积的杂质时,便于对转轴的空腔进行清理。

优选的,所述侧向通孔具有多个且均匀布设。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过采用均匀布设方式设置侧向通孔,有利于转轴的加工及保持转轴的机械强度。

优选的,所述流体进口端和/或所述流体出口端各自包括内套、外套和安装部;所述外套套设在所述内套上且可绕所述内套的轴线转动,所述外套连接至相应的流体输送管;所述内套固定或一体成形至所述安装部,所述内套具有轴向空腔和连通所述外套和所述空腔的侧向开口。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部便于流体输送装置与升降装置的连接安装,外套相对于内套的旋转能够配合流体输送管的伸展或折叠运动,对流体的传送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以及前述的流体输送装置,所述流体出口端与所述升降平台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升降装置实现了在高度方向对流体更加简便、高效的传送,而且由于流体输送装置可折叠,也节省了升降装置的使用空间。

优选的,所述流体输送装置构造用作升降支架支撑所述升降平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输送装置既可以输送流体也可以用作升降支架支撑升降平台升降,节省了使用空间。

优选的,还包括导轨,所述导轨设置在所述升降平台上,所述流体出口端沿所述导轨的轨道滑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导轨的设置便于流体输送管在进行升降的同时在直线方向进行位置的调节。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流体输送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端的剖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输液组件的剖面图;

1、流体输送装置;

10、转轴端;100、转轴;101、转轴套;102、侧向通孔;103、转动支撑件;104、密封件;105、间隔件;106、限位件;107、端盖;12、流体进口端;120、内套;121、外套;122、安装部;123、侧向开口;14、流体出口端;140、内套;141、外套;142、安装部;143、侧向开口;16、流体输送管;

2、升降平台;3、基座;4、升降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前”、“后”、“左”、“右”、“上”、“下”均为以附图中的流体输送装置的放置状态为参照。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及所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流体输送装置1,该装置包括流体进口端12、流体出口端14、至少一个转轴端10和至少两个刚性的流体输送管16。

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分别与以折叠形式排列的多个流体输送管16中位于首位和末位的流体输送管16的端部相连以用于流体的导入和导出。

每个转轴端10包括转轴100和能够围绕转轴100的轴线旋转的转轴套101,沿转轴的轴向在各转轴端10的转轴100的周向上并列套设至少两个转轴套101,每个转轴套101与相应的流体输送管16相连;转轴100具有轴向空腔,且每个转轴端10的转轴100对应于在其上套设的各转轴套101开设有侧向通孔102以连通相应的转轴套101和空腔。

转轴端10的转轴100和转轴套101的配合能够使与转轴套101相连的流体输送管16实现围绕转轴100轴向的自由旋转,通过调节流体输送管16的旋转角度,使流体输送装置1能够在适当的升降高度进行流体传送;转轴端10在为流体输送管16提供旋转的同时还负责流体的过渡,一个流体输送管16内的流体经由相应轴套对应的转轴100上的侧向通孔102进入具有空腔的转轴100,经转轴100过渡,再通过与其它转轴套101对应的该转轴100上的侧向通孔102,将流体输送给另外的一个或者多个流体输送管16。流体输送管16可以是内径不小于DN50的输水管。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流体输送管16通过相应的转轴端10折叠相连,构造成能够在升降高度方向弯折和伸展的流体输送装置1。这种具有多重规则弯折的流体输送装置1可以满足更高高度的流体输送需求,也可以针对输送空间窄小的情况,在生产时适当缩减流体输送管16的长度,并根据需求在高度方向增设多个流体输送管16,既满足使用空间的要求,也不会降低流体输送装置1的流体输送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一个转轴100上可以沿其轴向方向并列的在转轴100的周向套设多个转轴套101,而每个转轴套101均与相应的流体输送管16相连,转轴套101对应的转轴100上开设的侧向通孔102与相应的流体输送管16相连通,同一转轴100可以沿轴向方向并列连接多个流体输送管16,从而在升降高度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了流体的输送量。

如图1所示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一个转轴端10和与其相连的两个流体输送管16。该转轴端10具有沿轴向并列设置的两个转轴套101,转轴套101围绕转轴100的周向套设,每个流体输送管16均与套接在转轴100上的一个转轴套101相连,转轴套101可以围绕转轴100的轴线旋转,与转轴套101相连的流体输送管16也可以相对于转轴100的轴线旋转,转轴100上开设有侧向通孔102,两个流体输送管16在相对转轴端10旋转伸展到所需的升降高度时,流体输送管16能够保持与转轴100的侧向通孔102连通以实现流体的传送。本实用新型中侧向通孔102可以是多个,并且均匀分布在转轴100的周向,均匀布设的方式便于转轴100的加工及保持转轴100的机械强度。流体输送管16既可以与一个侧向通孔102完全对应连通,也可以同时与两个相邻的侧向通孔102均连通,这样可以保证流体输送管16与转轴100时刻连通,即使体输送管在相对转轴100旋转时没有与一个侧向通孔102完全连通,也不会在流体输送管16相对转轴100旋转时停止对流体的传送。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端10还包括转动支撑件103和密封件104,每个转轴套101在面向转轴100的一侧沿周向开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容置槽和至少两个第二容置槽。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容置槽和第二容置槽可以是两个,第一容置槽可以位于每个转轴套101沿轴向的两端,第二容置槽可以均布在第一容置槽的内侧,第一容置槽用于容纳转动支撑件103,第二容置槽用于容纳密封件104。转动支撑件103可以是支撑环或者刚性的轴承,采用支撑环时,其可以是铜套或是由尼龙制成的环状支撑件。转动支撑件103支撑转轴套101相对于转轴100旋转,减小了二者之间的旋转阻力和功率消耗,使转轴套101相对于转轴100的转动更加灵活。密封件104可以是密封环,对转轴100与转轴套101的连接进行密封,使转轴端10在进行流体传送时不发生泄漏。

为了避免同一转轴100上两个相邻的转轴套101在相对转轴100旋转时,发生轴向位移而出现旋转干涉,进而影响相邻的两个转轴套101各自的正常旋转,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如图2所示,各转轴端10还包括间隔件105,间隔件105位于各转轴端10的转轴套101之间并与转动支撑件103相抵接。

此外,该实施例还可以包括限位件106,限位件106可以是沿着转轴100的周向嵌设在转轴100的两端,限位件106凸出于转轴100的部分与位于转轴100两端的第一容置槽内的转动支撑件103相抵接以限制在转轴套101相对于转轴100转动时,转轴套101及转动支撑件103发生轴向偏移。限位件106可以选择卡环或轴挡。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具有空腔的转轴100至少一端采用了能够与转轴100可拆卸连接的端盖107对转轴100的端口进行封堵,优选采用两端均为可拆卸的端盖107。优选的端盖107可以是螺纹堵。采用可拆卸连接的端盖107,便于在转轴100空腔内部出现累积杂质时对转轴100的空腔进行清理。

为了便于安装,以及更快捷的对流体进行导入和导出,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流体进口端12和/或流体出口端14各自包括内套120、140,外套121、141和安装部122、142;外套121、141套设在内套120、140上,外套121、141能够围绕内套120、140的轴线转动,外套121、141连接至相应的流体输送管16,流体输送管16能够与外套121、141一起围绕内套120、140的轴线转动;内套120、140与安装部122、142可以固定连接,例如采用焊接将二者固定,或者二者可以是一体成型产品,内套120、140具有轴向空腔,并且还具有能够和外套121、141及空腔相连通的侧向开口123、143。侧向开口123、143优选均匀布设在内套120、140的周向上。安装部122、142可以是板状结构,安装部122、142沿内套120、140的周向可以布设安装孔,安装孔的个数可以是4-8个,优选4个,并且安装孔优选均匀布设在安装部122、142上。

为了更加完善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的结构,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在各自的外套121、141面向内套120、140并与内套120、140相接触的一侧的面沿轴向开设了安置具有支撑作用的支撑环或刚性轴承的第一安置槽和安置具有密封作用的密封环的第二安置槽,第一安置槽和第二安置槽均优选2个,第一安置槽开设在外套121、141沿轴线的两端,第二安置槽均匀分布在第一安置槽的内侧,为了对相对于内套120、140旋转的外套121、141进行轴向限位,还可以在沿着内套120、140的周向上嵌设具有限位功能的卡环或轴挡,且卡环或轴挡与支撑环或轴承相抵接,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可以仅在靠近端口的一侧设置与支撑环或轴承相抵接的轴挡,这是由于内套120、140与安装部122、142相接的一端具有阶梯台,安置在第一安置槽内的支撑环或轴承恰好能够与内套120、140具有阶梯台的侧面相抵接,从而实现了轴挡限位外套121、141的作用。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在于流体输送管16相连接时,二者的开口端朝向最好一致,以便于安装和连接外部的流体传送管,流体传送管可以是螺纹管,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内套120、140的端口内侧设有能够与螺纹管相匹配的螺纹,便于流体传送管与内套120、140的拆卸和连接。安装部122、142便于流体输送装置1与升降装置的连接安装,外套121、141相对于内套120、140的旋转能够配合流体输送管16的伸展或折叠运动,对流体的传送更加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流体输送装置1具有压力适应范围广,根据流体输送量大小调节流体输送装置1结构设置的优势,而且因为可以在高度方向实现折叠,降低了输送装置的最小高度。本实用新型的转轴端10、流体输送管16、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等结构主材优选不锈钢制作。

如图4-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2以及上述的流体输送装置1,还有基座3和升降支架4,升降支架4安置在基座3上,升降支架4能够支撑升降平台2,流体进口端12的固定部202与基座3上固定相连,流体出口端14的固定部302与升降平台2的底部相连流体输送装置1能够随着升降平台2的升降伸展或折叠。具有流体输送装置1的升降装置,在对流体进行升降传送时更加简便、高效,而且由于流体输送装置1的可折叠,也节省了升降装置的使用空间。

流体输送装置1优选安装在升降支架4的侧面。基座3可以在这一侧设置第一固定板,升降平台2可以在其底部设置第二固定板,流体进口端12和流体出口端14的安装部122、142分别与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实施例中,导轨可以作为支撑流体出口端14的安装部142的结构,流体出口端14的安装部142具有能够在导轨上滑动的导轨配合件,导轨可以是具有导槽或者凸起的轨道,安装部142具有与导槽或者凸起匹配的凸块或槽结构。导轨能够在较高负载的情况下实现高精度的直线运动,便于流体输送管16在进行升降的同时在直线方向进行位置的调节。

流体输送装置1也可以取代升降支架4支撑升降平台2进行升降运动。这样,流体输送装置1既可以输送流体也可以支撑升降平台2升降,节省了使用空间。

以上描述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