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6445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上料装置,具体是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粮食是指烹饪食品中各种植物种子总称,也可概括称为“谷物”。粮食作物含营养物质丰富,主要为蛋白质、维生素、膳食纤维、脂肪等。“谷物”涵盖的范围较广,包括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及其它杂粮,谷类包括大米、小麦、小米、大豆等,主要是植物种子和果实,是许多亚洲人民的传统主食。

收获后的粮食需要进行储存,由于料仓较高,一般采用吊葫芦或倾斜螺旋上料机进行上料。但采用吊葫芦十分不安全,当料斗升至顶端时,容易发生斜吊导致吊葫芦不能正常使用,易发生危险;采用倾斜螺旋上料机占地空间较大,且不具有对粮食的过滤和干燥功能。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以克服当前实际应用中的不足,满足粮食快速、高效、高品质储存料仓的需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筒,所述上料筒的内侧上部设有从动轮轴,从动轮轴上设有从动轮,上料筒的内侧下部设有主动轮轴,主动轮轴上设有主动轮,所述主动轮和从动轮上配合绕接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均匀设有若干料斗,所述从动轮轴和主动轮轴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上料筒的前后侧壁上,且从动轮轴和主动轮轴的前端均延伸至上料筒的外侧,所述上料筒的前侧下部设有与主动轮轴连接的变频电机,所述上料筒的前侧上部于从动轮轴的侧面设有伸缩杆,所述上料筒的内侧于主动轮下方设有滤板,所述滤板的下侧还设有多个支撑杆,支撑杆的下端固定于上料筒的内底部,所述上料筒的左侧上部设有接料板,所述接料板的上下两侧分别配合设有上导轨和下导轨,所述接料板的左端前侧设有第一连接杆,所述伸缩杆的外端前侧设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和第一连接杆之间连接设有曲柄杆,曲柄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转动连接,所述上料筒的左侧于接料板下方设有排料槽,所述上料筒的右侧下部设有与上料筒内腔连通的进料槽,所述上料筒的底部设有与上料筒内腔连通的粉尘排出管,所述上料筒的左侧下部设有多个与上料筒内腔连通的热风支管,各个热风支管均与热风总管连接,热风总管的另一端与设于上料筒左侧的热风机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料斗为方形结构,料斗的顶部和底部均为远离传送带的外端朝向传送带的运动方向倾斜,料斗顶部远离传送带的外端还设有进出料口。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伸缩杆包括支撑筒、旋钮、支撑杆和导向槽,所述支撑筒的一端固定于从动轮轴上,支撑筒上套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通过安装在支撑筒上的带齿轮的旋钮控制升降,所述支撑杆上设有带齿轮的导向槽,所述带齿轮的旋钮穿过支撑筒的外壁与导向槽齿轮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滤板为中部向下弧形凹陷设置。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接料板为右端倾斜设置,接料板的顶部中间设有导料槽,接料板的顶部和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上导轨和下导轨配合相配合滑动的轨道槽。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筒的前侧上部于接料板所处位置还设有观察窗。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料筒的前侧还设有检修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可用于对粮食储存料仓的立式上料,通过接料板的联动抽拉方便对料斗落下的粮食盛接和排出,且通过滤板具有对粮食的滤尘的作用,通过热风机具有对粮食的干燥作用,实现对粮食的快速、高效、高品质上料储存至料仓中,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接料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B的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中伸缩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的放大图。

图中:1-粉尘排出管,2-支撑杆,3-滤板,4-主动轮,5-进料槽,6-主动轮轴,7-传送带,8-料斗,81-进出料口,9-从动轮,10-从动轮轴,11-上导轨,12-接料板,121-轨道槽,122-导料槽,13-下导轨,14-排料槽,15-热风机,16-热风总管,17-热风支管,18-上料筒,19-变频电机,20-检修梯,21-观察窗,22-第一连接杆,23-曲柄杆,24-伸缩杆,241-支撑筒,242-旋钮,243-支撑杆,244-导向槽,25-第二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包括上料筒18,所述上料筒18的内侧上部设有从动轮轴10,从动轮轴10上设有从动轮9,上料筒18的内侧下部设有主动轮轴6,主动轮轴6上设有主动轮4,所述主动轮4和从动轮9上配合绕接有传送带7,所述传送带7上均匀设有若干料斗8,所述料斗8为方形结构,所述料斗8的顶部和底部均为远离传送带7的外端朝向传送带7的运动方向倾斜,如图6所示(其中的箭头即为传送带7运动方向),所述料斗8顶部远离传送带7的外端还设有进出料口81,通过进出料口81便于排出粮食谷物,所述从动轮轴10和主动轮轴6的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设置于上料筒18的前后侧壁上,且从动轮轴10和主动轮轴6的前端均延伸至上料筒18的外侧,所述上料筒18的前侧下部设有与主动轮轴6连接的变频电机19,通过变频电机19可驱动主动轮轴6转动,所述上料筒18的前侧上部于从动轮轴10的侧面设有伸缩杆24,所述伸缩杆24包括支撑筒241、旋钮242、支撑杆243和导向槽244,所述支撑筒241的一端固定于从动轮轴10上,支撑筒241上套接有支撑杆243,所述支撑杆243通过安装在支撑筒241上的带齿轮的旋钮242控制升降,所述支撑杆243上设有带齿轮的导向槽244,所述带齿轮的旋钮242穿过支撑筒241的外壁与导向槽244齿轮连接。

所述上料筒18的内侧于主动轮4下方设有滤板3,所述滤板3为中部向下弧形凹陷设置,通过滤板3可对粮食进行滤尘,所述滤板3的下侧还设有多个支撑杆2,支撑杆2的下端固定于上料筒18的内底部,通过支撑杆2可对滤板3进行加强支撑固定。

所述上料筒18的左侧上部设有接料板12,所述接料板12的上下两侧分别配合设有上导轨11和下导轨13,所述接料板12为右端倾斜设置,接料板12的顶部中间设有导料槽122,通过导料槽122便于粮食排出,所述接料板12的顶部和底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与上导轨11和下导轨13配合相配合滑动的轨道槽121,通过轨道槽121的设置,利于接料板12左右倾斜滑动,所述接料板12的左端前侧设有第一连接杆22,所述伸缩杆24的外端前侧设有第二连接杆25,第二连接杆25和第一连接杆22之间连接设有曲柄杆23,曲柄杆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杆22和第二连接杆25转动连接,通过调节伸缩杆24的长度,可使得从动轮轴10转动时对接料板12起到周期性推拉的作用,即如图2中,料斗8内的粮食将要在重力作用下排出时,接料板12推动到料斗8的下方对粮食进行盛接,并通过倾斜设置的接料板12排出,随着料斗8继续向下移动,从动轮轴10转动带动接料板12向左移动,如此交替进行,不影响料斗8的移动与粮食的排出。

所述上料筒18的左侧于接料板12下方设有排料槽14,通过排料槽14可对接料板12排出的粮食盛接并输送到料仓中,所述上料筒18的前侧上部于接料板12所处位置还设有观察窗21,通过观察窗21便于对接料板12进行观察,更利于调节伸缩杆24的长度至最佳位置,所述上料筒18的前侧还设有检修梯20,通过检修梯20方便对装置进行检修,所述上料筒18的右侧下部设有与上料筒18内腔连通的进料槽5,通过进料槽5可向上料筒18内添加粮食,所述上料筒18的底部设有与上料筒18内腔连通的粉尘排出管1,通过粉尘排出管1方便粉尘的排出。

所述上料筒18的左侧下部设有多个与上料筒18内腔连通的热风支管17,各个热风支管17均与热风总管16连接,热风总管16的另一端与设于上料筒18左侧的热风机15连接,控制热风机15工作,可通过各个热风支管17向上料筒18内吹出温热空气,以对粮食起到一定的干燥作用,其空气通过接料板12、粉尘排出管1和进料槽5排出,进一步起到对粮食的干燥作用。

该粮食储存料仓用立式上料装置,还包括设于上料筒18底部用于保持上料筒18稳定的支撑架(未示出),支撑架的底部还设有滚动,以便于对装置进行移动;另外,还包括用于对变频电机19和热风机15进行控制的PLC控制器,该控制器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所需控制部件较少,且为常规部件,故不再进行型号、结构及连接的描述。

本发明可用于对粮食储存料仓的立式上料,通过接料板12的联动抽拉方便对料斗8落下的粮食盛接和排出,且通过滤板3具有对粮食的滤尘的作用,通过热风机15具有对粮食的干燥作用,实现对粮食的快速、高效、高品质上料储存至料仓中,便于推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