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38501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



背景技术:

被加工完成后的纱线具有体积大、密度小的特点,因此,现实生产中,操作人员往往对纱线进行压缩处理,以减小纱线的体积,方便打包和运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化程度高的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包括挤压装置、支撑收纳装置、方形的支撑底板和网袋;挤压装置、支撑收纳装置和支撑底板自上而下设置;

支撑收纳装置包括方形的中心支撑板、四个挂钩装置和开口收紧绳装置;中心支撑板的中心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正方形状的挤压孔;四个挂钩装置圆周均匀设置在中心支撑板的下端面上;挂钩装置包括旋转板和旋转中心柱;旋转中心柱垂直固定在中心支撑板的下端面上;旋转板的中心铰接在旋转中心柱的下端;

旋转板的外侧端的下端面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封闭槽;封闭槽内铰接有下封闭板;封闭槽的上侧壁上开设有半圆柱槽状的一对上穿绳槽;下封闭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半圆柱槽状的一对下穿绳槽;下穿绳槽和上穿绳槽互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前后贯穿的穿绳孔;下封闭板的外侧端的上端面安装有卡扣;封闭槽的外侧端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扣相配合的卡槽;

开口收紧绳装置左绕线单元、右绕线单元和收紧绳;左绕线单元包括左绕线轮和左绕线电机;支撑底板的上端面左侧垂直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左支撑板;左绕线轮枢接在一对左支撑板之间;左绕线电机固定在左侧的左支撑板的左端面上并且输出轴与左绕线轮的旋转中心柱固定连接;右绕线单元包括右绕线轮和右绕线电机;支撑底板的上端面右侧垂直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右支撑板;右绕线轮枢接在一对右支撑板之间;右绕线电机固定在右侧的右支撑板的右端面上并且输出轴与右绕线轮的旋转中心柱固定连接;

收紧绳一端缠绕在左绕线轮上、另一端可拆卸式缠绕在右绕线轮;网袋上端开口四周可插设在旋转板的内侧端;收紧绳的中部从左侧的旋转板开始依次顺时针穿过旋转板的穿绳孔绕行一圈半后自前而后穿过右侧的旋转板的穿绳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挤压装置包括方形的挤压支撑板、四个推行气缸、连接块、四个刮板和挤压气缸;挤压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收纳装置的正上方;挤压支撑板的下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方形的挤压板收纳槽;挤压支撑板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四个直角状的铰接座;铰接座的内侧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挤压板收纳槽的相邻垂直的侧壁相平齐;相邻的铰接座相对的端面之间铰接有刮板;挤压支撑板的上端面与固定有四个推行气缸;四个推行气缸圆周分布;推行气缸方向垂直于挤压支撑板的相对应的侧端面并且方向向内;挤压支撑板的上端面开设有四个方形的上下贯穿的滑行槽;滑行槽的内侧壁面与相邻的铰接座对齐的外侧端面平齐;刮板竖直状态时内侧端面与挤压板收纳槽相应的侧壁相平齐、外侧端面与滑行槽的内侧壁面相平齐;滑行槽的方向与相应的推行气缸方向相同;推行气缸的活塞杆上垂直固定有连接块;连接块下端穿过滑行槽并且滑行设置在刮板的外侧端面上;挤压气缸垂直固定在挤压支撑板的上端面并且方向向下;挤压气缸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挤压支撑板并且固定有方形的挤压板;挤压板的尺寸与挤压板收纳槽的尺寸相同并且挤压板可插设在挤压板收纳槽;四个刮板竖直状态时组成方形框,此方形框的内部尺寸与挤压板收纳槽相同、外部尺寸与挤压孔的尺寸相同。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刮板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块滑行槽;连接块滑行槽的前后侧壁分别开设有长孔状的连接块导向槽;连接块的横截面呈l字型;连接块的水平部滑行设置在连接块滑行槽内并且前后端面上分别垂直固定有与连接块导向槽互相配合的导向柱;连接块的导向柱滑行设置在连接块导向槽内;刮板竖直状态时外侧端面与连接块的竖直部的内侧端面贴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旋转板的内侧端成型为半圆柱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刮板的上下端成型为半圆柱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自动化程度高,从挤压收纳到收紧绳封闭网袋开口均无需人工参与,大大减少了人力支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图2中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挤压装置;11、挤压支撑板;110、挤压板收纳槽;1100、滑行槽;111、铰接座;12、推行气缸;13、连接块;14、刮板;140、连接块滑行槽;141、连接块导向槽;15、挤压气缸;151、挤压板;20、支撑收纳装置;21、中心支撑板;210、挤压孔;22、旋转中心柱;23、旋转板;231、封闭槽;234、穿绳孔;24、下封闭板;241、卡扣;25、左绕线轮;251、左支撑板;252、左绕线电机;26、右绕线轮;261、右支撑板;262、右绕线电机;27、收紧绳;30、支撑底板;40、纱线堆;50、网袋。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包括挤压装置10、支撑收纳装置20、方形的支撑底板30和网袋50;挤压装置10、支撑收纳装置20和支撑底板30自上而下设置;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收纳装置20包括方形的中心支撑板21、四个挂钩装置和开口收紧绳装置;中心支撑板21的中心开设有上下贯穿的正方形状的挤压孔210;四个挂钩装置圆周均匀设置在中心支撑板21的下端面上;挂钩装置包括旋转板23和旋转中心柱22;旋转中心柱22垂直固定在中心支撑板21的下端面上;旋转板23的中心铰接在旋转中心柱22的下端;

如图1~图3所示,旋转板23的外侧端的下端面开设有前后贯穿的封闭槽231;封闭槽231内铰接有下封闭板24;封闭槽231的上侧壁上开设有半圆柱槽状的一对上穿绳槽;下封闭板24的上端面开设有半圆柱槽状的一对下穿绳槽;下穿绳槽和上穿绳槽互相配合组成一个完整的前后贯穿的穿绳孔234;下封闭板24的外侧端的上端面安装有卡扣241;封闭槽231的外侧端的上侧壁上开设有与卡扣241相配合的卡槽;

如图1、图2所示,开口收紧绳装置左绕线单元、右绕线单元和收紧绳27;左绕线单元包括左绕线轮25和左绕线电机252;支撑底板30的上端面左侧垂直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左支撑板251;左绕线轮25枢接在一对左支撑板251之间;左绕线电机252固定在左侧的左支撑板211的左端面上并且输出轴与左绕线轮25的旋转中心柱固定连接;右绕线单元包括右绕线轮26和右绕线电机262;支撑底板30的上端面右侧垂直固定有一对左右对称的右支撑板261;右绕线轮26枢接在一对右支撑板261之间;右绕线电机262固定在右侧的右支撑板211的右端面上并且输出轴与右绕线轮26的旋转中心柱固定连接;

如图1、图2所示,收紧绳27一端缠绕在左绕线轮25上、另一端可拆卸式缠绕在右绕线轮26;网袋50上端开口四周可插设在旋转板23的内侧端;收紧绳26的中部从左侧的旋转板23开始依次顺时针穿过旋转板23的穿绳孔234绕行一圈半后自前而后穿过右侧的旋转板24的穿绳孔234。

如图1、图2所示,挤压装置10包括方形的挤压支撑板11、四个推行气缸12、连接块13、四个刮板14和挤压气缸15;挤压支撑板11固定在支撑收纳装置20的正上方;挤压支撑板11的下端面的中心处开设有方形的挤压板收纳槽110;挤压支撑板11的下端面上固定有四个直角状的铰接座111;铰接座111的内侧端面分别与对应的挤压板收纳槽110的相邻垂直的侧壁相平齐;相邻的铰接座111相对的端面之间铰接有刮板14;挤压支撑板11的上端面与固定有四个推行气缸12;四个推行气缸12圆周分布;推行气缸12方向垂直于挤压支撑板11的相对应的侧端面并且方向向内;挤压支撑板11的上端面开设有四个方形的上下贯穿的滑行槽1100;滑行槽1100的内侧壁面与相邻的铰接座111对齐的外侧端面平齐;刮板14竖直状态时内侧端面与挤压板收纳槽110相应的侧壁相平齐、外侧端面与滑行槽1100的内侧壁面相平齐;滑行槽1100的方向与相应的推行气缸12方向相同;推行气缸12的活塞杆上垂直固定有连接块13;连接块13下端穿过滑行槽1100并且滑行设置在刮板14的外侧端面上;挤压气缸15垂直固定在挤压支撑板11的上端面并且方向向下;挤压气缸15的活塞杆向下穿过挤压支撑板11并且固定有方形的挤压板151;挤压板151的尺寸与挤压板收纳槽110的尺寸相同并且挤压板151可插设在挤压板收纳槽110;四个刮板14竖直状态时组成方形框,此方形框的内部尺寸与挤压板收纳槽110相同、外部尺寸与挤压孔210的尺寸相同。

如图2所示,刮板14的外侧端面上开设有连接块滑行槽140;连接块滑行槽140的前后侧壁分别开设有长孔状的连接块导向槽141;连接块13的横截面呈l字型;连接块13的水平部滑行设置在连接块滑行槽140内并且前后端面上分别垂直固定有与连接块导向槽141互相配合的导向柱;连接块13的导向柱滑行设置在连接块导向槽141内;刮板14竖直状态时外侧端面与连接块13的竖直部的内侧端面贴合。

如图1、图2所示,旋转板23的内侧端成型为半圆柱面。

如图1、图2所示,刮板14的上下端成型为半圆柱面。

半自动纱线挤压打包装置的工作原理:

初始状态:人工把左绕线轮25上的收紧绳27从左侧的旋转板23开始依次顺时针穿过旋转板23的穿绳孔234绕行一圈半后自前而后穿过右侧的旋转板24的穿绳孔234再缠绕到右绕线轮26内;在收紧绳27拉力作用下,旋转板23的内侧端高于外侧端;

然后人工把网袋50的开口处的四周均匀挂在旋转板23的内侧端;接着在中心支撑板21的挤压孔210内放入纱线堆40;接着同步启动推行气缸12,这样刮板14从倾斜状态变成竖直状态,此过程中纱线堆40完全赶到挤压孔210内;接着启动挤压气缸15,挤压气缸15带动挤压板151向下运动,这样纱线堆40挤压到网袋50内;然后启动右绕线电机262带动右绕线轮26缠绕收紧绳27,这样收紧绳27进一步拉紧,下封闭板24的卡扣241脱离,这样收紧绳27离开穿绳孔234直接缠绕在网袋50的上端开口,此时由于旋转板23无收紧绳27的作用,旋转板23变成的内侧端低于外侧端,网袋50从旋转板23滑落到支撑底板30上,挤压板151被动离开网袋50;这样处在支撑底板30上的网袋50的上端开口在收紧绳27的作用下慢慢收拢,同时启动挤压气缸15带动挤压板151回到初始位置,最后人工剪断两侧收紧绳27再打结完成封闭收纳。

以上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