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装置及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74504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离散装置及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能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离散装置及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



背景技术:

常温下原油或重油粘度较大、流动性差,油料进出车载油罐时,需要将油料加热以降低其粘度,提高流动性,所以在车载油罐上必须安装加热装置,然而,在实际安装过程中,由于油罐内油品的粘度太高,将加热装置装入是一件耗费时间耗费精力的事情,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序进程。

再由于目前罐车运输高粘度油品时,油品加热时间长,热媒消耗量大,导致油品长期占用罐车车位,罐车周转率低等缺陷。

基于上述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急需一种能够降低油罐内油品的粘度,又能方便加热装置放入油罐的卸放集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散装置,能够在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下,对油罐中的油品进行搅拌,以降低油罐中油品的粘度。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离散装置,包括动力系统和离散片,所述动力系统带动所述离散片旋转,所述离散片用于降低油罐内油品的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离散装置采用动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在油罐内的油品中带动离散片进行旋转,从而使静态的油品在离散片的旋转作用下,使油品的粘度降低,从而进行下一步骤,将加热装置加入油罐中,由于油品的粘度已经降低,在放入加热装置时,油品对加热装置的抵抗力减弱,即加热装置能够顺利置入油品中,提高了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安装使用进程。

进一步地,所述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和与所述驱动电机连接的连接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动力系统优先采用驱动电机的电机驱动,之所以采用驱动电机的电机驱动方式,是因为电机易于购买,是机电装置的最优先使用的动力驱动装置,实际使用时,连接管连接驱动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离散片,驱动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连接管带动离散片进行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转换阀,所述转换阀的其中一个接头连接出油管口。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转换阀为转换开关,用于控制流量的方向和速度。

进一步地,所述离散片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离散片形成风扇形结构。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能够降低油罐中油品的粘度,从而能够将加热装置顺利的放入油罐的油品中。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包括上述的离散装置,还包括液压站、与所述液压站直接连接的可调支架和与所述离散装置连接的潜油泵,所述离散装置的连接管穿过所述可调支架与所述液压站连通;

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转换阀与所述离散片之间,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口与油罐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较现有技术而言,增设了离散装置,能够降低油罐中油品的粘度,方便在油品中放置加热装置。

进一步地,转换阀位三通转换阀,所述三通转换阀用于转换油品的内循环或外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可调支架包括底座、转臂、伸缩式横梁、接杆和油缸,所述转臂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转臂的另一端与所述伸缩式横梁的一端铰接,所述油缸设置在所述伸缩式横梁与所述转臂之间,用于缓冲所述伸缩式横梁和所述转臂的运动,所述接杆与所述伸缩式横梁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涡流热膜换热器。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为鹤管。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液压站、所述油缸、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由潜油泵通过驱动电机做动能来源,将油品吸入管道(即鹤管)内,通过快速加热器为油品加热升温;三通转换阀是转换油品内循环或者外输出的重要部件;本装置可以有两种控制模式,分别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采用本发明的离散装置,包括动力系统和离散片,所述动力系统带动所述离散片旋转,所述离散片用于降低油罐内油品的粘度,离散片旋转从而将油罐内的油品的粘度降低,方便加热装置的浸入,加快生产进程。

采用本发明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包括上述的离散装置,还包括液压站、与所述液压站直接连接的可调支架和与所述可调支架连接的潜油泵,所述离散装置的连接管穿过所述可调支架与所述液压站连通;所述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转换阀与所述离散片之间,所述换热器的内循环口与油罐连通。本装置接通电源后,启动液压站,进而启动液压传动的可调支架,带动转臂进行旋转,调整伸缩式横梁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的快速加热装置设置在可调支架的最尾端,将快速加热装置对准油罐的灌口,进而将快速加热装置放入油罐内,定位快速加热装置,开启加热通道,为油品加热,将三通转换阀旋转至内循环模式,启动潜油泵为油品加热升温;若遇到大粘度油品或由于气温较低导致油品粘度加大,快速加热器很难放入油罐内,则需先开启离散装置,将油品快速离散至快速加热器能顺利放入罐车内为止。待油罐内油品温度升高至所需要求时,三通转换阀旋转到输出模式,开始卸油。卸油完毕,关闭潜油泵,关闭三通转换阀及热媒阀门,抽出快速加热器及潜油泵。旋转横臂复位至栈桥托架,排除泠凝水,完成一个过程循环,卸油完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提供的离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可调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二提供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离散装置与换热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离散装置;2-潜油泵;3-换热器;4-三通转换阀;5-可调支架;6-液压站;7-控制系统;8-出油管口;

11-离散片;12-防护罩;13-出油鹤管;14-驱动电机;

31-内循环口;32-油罐;33-内循环油口;

51-底座;52-转臂;53-伸缩式横梁;54-接杆;55-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参考图1-图4详细描述本实施例一和二的离散装置及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的技术方案。

各部件标号如下:1-离散装置;2-潜油泵;3-换热器;4-三通转换阀;5-可调支架;6-液压站;7-控制系统;8-出油管口;11-离散片;12-防护罩;13-鹤管;14-驱动电机;31-内循环口;32-油罐;33-内循环油口;51-底座;52-转臂;53-伸缩式横梁;54-升降机构;55-油缸。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离散装置1,包括动力系统和离散片11,动力系统带动离散片11旋转,离散片11用于降低油罐32内油品的粘度。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离散装置1采用动力系统的自动控制方式,在油罐32内的油品中带动离散片11进行旋转,从而使静态的油品在离散片11的旋转作用下,使油品的粘度降低,从而进行下一步骤,将加热装置加入油罐32中,由于油品的粘度已经降低,在放入加热装置时,油品对加热装置的抵抗力减弱,即加热装置能够顺利置入油品中,提高了油罐32卸放集成装置的安装使用进程。

具体的,动力系统包括驱动电机14和与驱动电机14连接的连接管。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动力系统优先采用驱动电机14的电机驱动,之所以采用驱动电机14的电机驱动方式,是因为电机易于购买,是机电装置的最优先使用的动力驱动装置,实际使用时,连接管连接驱动电机14的电机轴,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离散片11,驱动电机14的电机轴通过连接管带动离散片11进行旋转。

具体的,连接管上还设置有转换阀,转换阀的其中一个接头连接出油管口8。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转换阀为转换开关,用于控制流量的方向和速度。

具体的,离散片11设置有多个,多个离散片11形成风扇形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的离散片11的结构可以为扇形结构、方形结构或角形结构,根据实际使用的需要来设定,具体的,离散片11的结构钢度较强,优选为钢板材料。

进一步需要指出的是,在离散片11和潜油泵2外套设有防护罩12,防护罩12用来增强离散片11的保护,防止离散片11在旋转过程中,由于与大面积的高粘度油品接触,而导致离散片11快速破损的状况出现,同时,防护罩12也能提高潜油泵2的使用寿命。

采用本实施例的离散装置1,能够将油罐32内的油品的粘度降低,方便加热装置的浸入,加快生产进程。

实施例二

如图1-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包括上述的离散装置1,还包括液压站6、与液压站6直接连接的可调支架5和与离散装置1连接的潜油泵2,离散装置1的连接管穿过可调支架5与液压站6连通;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换热器3,换热器3设置在转换阀与离散片11之间,换热器3的内循环口31与油罐32连通。

优选的,还包括内循环油口33,内循环油口33与内循环口31连通,实现油品的内循环流通。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较现有技术而言,增设了离散装置1,能够降低油罐32中油品的粘度,方便在油品中放置加热装置。

具体的,转换阀位三通转换阀4,三通转换阀4用于转换油品的内循环或外输出。

具体的,可调支架5包括底座51、转臂52、伸缩式横梁53、接杆54和油缸55,转臂52一端与底座51连接,转臂52的另一端与伸缩式横梁53的一端铰接,油缸55设置在伸缩式横梁53与转臂52之间,用于缓冲伸缩式横梁53和转臂52的运动,接杆54与伸缩式横梁53的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

具体的,换热器3为涡流热膜换热器3。

具体的,连接管为鹤管13。

具体的,还包括控制系统7,控制系统7分别连接液压站6、油缸55、换热器3和电机。

需要说明的是,由潜油泵2通过驱动电机14做动能来源,将油品吸入管道(即鹤管13)内,通过快速加热器为油品加热升温;三通转换阀4是转换油品内循环或者外输出的重要部件;本装置可以有两种控制模式,分别为手动控制和自动控制。

采用本实施例的火车油罐卸放集成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一的离散装置1,还包括液压站6、与液压站6直接连接的可调支架5和与可调支架5连接的潜油泵2,离散装置1的连接管穿过可调支架5与液压站6连通;连接管上还设置有换热器3,换热器3设置在转换阀与离散片11之间,换热器3的内循环口31与油罐32连通。本装置接通电源后,启动液压站6,进而启动液压传动的可调支架5,带动转臂52进行旋转,调整伸缩式横梁53的位置,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方案的快速加热装置设置在可调支架5的最尾端,将快速加热装置对准油罐32的灌口,进而将快速加热装置放入油罐32内,定位快速加热装置,开启加热通道,为油品加热,将三通转换阀4旋转至内循环模式,启动潜油泵2为油品加热升温;若遇到大粘度油品或由于气温较低导致油品粘度加大,快速加热器很难放入油罐32内,则需先开启离散装置1,将油品快速离散至快速加热器能顺利放入罐车内为止。待油罐32内油品温度升高至所需要求时,三通转换阀4旋转到输出模式,开始卸油。卸油完毕,关闭潜油泵2,关闭三通转换阀4及热媒阀门,抽出快速加热器及潜油泵2。旋转横臂复位至栈桥托架,排除泠凝水,完成一个过程循环,卸油完毕。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