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筒纱上坡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5435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一种筒纱上坡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提升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用于提升筒纱的装置,具体为一种筒纱上坡提升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由络筒机生产的筒纱经传输装置放入工装中,工装可以容纳多个筒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输效率。但是由于工装内的纱筒叠放排列,且高度与自动化生产线相差较多,因此传输装置的设置占地较多,传输环节占用时间长,不利于自动化生产的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筒纱上坡提升装置,将筒纱从低处运至高处,解决了络筒机与自动化生产线存在高度差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筒纱上坡提升装置,包括固定架体,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体上且向上延伸的链条输送机,沿所述链条输送机的链条周向固设有若干筒纱挡护板,在所述链条输送机的上端设有用于检测筒纱有无的第一检测装置。

本方案通过由固定架体支撑的链条输送机将筒纱由低处运往高处,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有筒纱存在时,向后续工位传输信号,并停止链条输送机,由后续工位的机械手将纱筒取走,然后链条输送机重新启动。向上运输过程中,将筒纱放于筒纱挡护板上,防止筒纱在上升过程中掉落,同时筒纱挡护板的设置使得后续工位的机械手对筒纱的抓取更有次序。

作为优化,所述固定架体为两件,且两件固定架体上的链条输送机上端相对倾斜,两链条输送机的机架上端通过固定支撑固接为一体。此优化方案不仅可以同时配合两台络筒机使用,而且相互起到支撑作用,使安装更加方便,无需专门安装固定装置,降低了安装成本。

作为优化,所述链条输送机包括向上倾斜设置的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以及连接所述主动链轮和从动链轮的链条,所述主动链轮位于从动链轮上方并由与机架固接的电机驱动。本优化方案中的机架倾斜设置,使其更方便固定,固定后的稳定性较好,同时将主动链轮放于上方,更便于提高输送动力。

作为优化,所述链条两侧设有与机架固接的防护板。通过设置防护板可防止筒纱在往上运输的过程中掉落,同时防止外物对筒纱产生影响。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为朝向筒纱设置且与链条输送机的机架固接的接近传感器。本优化方案使用接近传感器作为检测筒纱有无的装置,可靠性强,结构简单,使用和维护成本低。

作为优化,所述筒纱挡护板包括与链条固接且平行于链条输送方向的内侧板,以及与所述内侧板垂直固接且向内侧板远离链条的一侧延伸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侧护板与内侧板固接。底板和两个侧护板形成船型板,对上升的筒纱形成支撑,并防止筒纱滚落,上升到最高点时,筒纱随链条翻转,内侧板作为筒纱的支撑板,底板和侧护板对筒纱的侧方形成防护,避免其掉落。

作为优化,所述链条输送机的下端设有朝向筒纱且与链条输送机的机架固接的接近传感器。通过该处的接近传感器检测是否有筒纱被放置,方便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作为优化,固定架体的底面设有可调高度的地脚。一方面便于设备调平,另一方面通过调节高度使得该装置与后续工位的高度相匹配。

作为优化,所述固定架体由型材拼接而成。制作简单,便于现场安装,降低了生产和安装成本。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向上的链条输送机将筒纱由低处运往高处,减小了设备占用空间,并且将筒纱提升到一定高度,便于后续高处自动化生产线的顺次实施,为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为链条输送机上端放大图;

图中所示:

1、固定架体,2、第二检测装置,3、筒纱挡护板,4、链条,5、防护板,6、主动链轮,7、筒纱,8、第一检测装置,9、固定支撑,10、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筒纱上坡提升装置,包括固定架体1,以及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体1上且向上延伸的链条输送机,固定架体1为两件,且两件固定架体上的链条输送机上端相对倾斜,两链条输送机的机架上端通过固定支撑9固接为一体。

其中,链条输送机包括向上倾斜设置的机架、安装在所述机架上的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以及连接所述主动链轮6和从动链轮的链条4,所述主动链轮6位于从动链轮上方并由与机架固接的电机10驱动,所述链条4两侧设有与机架固接的防护板5。为方便链条的张紧,在机架上还设有张紧链轮。

沿链条4周向均匀固设有若干间隔一定距离设置的筒纱挡护板3,输送时将筒纱放于筒纱挡护板3上。作为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的筒纱挡护板3包括与链条4固接且平行于链条输送方向的内侧板,以及与所述内侧板垂直固接且向内侧板远离链条的一侧延伸的底板,所述底板的两侧边分别通过侧护板与内侧板固接,两侧护板的上端分别往外倾斜,与底板形成船型板,为减少加工工序,本实施例中的筒纱挡护板采用钣金折弯件。

在初始及上升阶段,底板对筒纱形成支撑,侧护板防止筒纱滚落,上升到最高点时,筒纱挡护板和筒纱均随链条的转动而翻转90°,此时内侧板作为筒纱的支撑板,底板和侧护板对筒纱的侧方形成防护,避免其掉落。

在链条输送机的上端设有第一检测装置8,下端设有第二检测装置2,均用于检测筒纱的有无。

其中,第一检测8装置为朝向筒纱7设置且与链条输送机的机架固接的接近传感器,该接近传感器与下一工位的机械手电性连接,当检测到有筒纱存在时,将信号传至机械手的控制器,由机械手快速将筒纱取走。

第二检测装置2为朝向筒纱设置且位于所述链条输送机下端并与链条输送机的机架固接的接近传感器,该接近传感器用于检测初始位置的筒纱是否到位,该接近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可以统计筒纱数量,并且在设定时间内没有检测到筒纱,则由控制器触发报警装置报警,便于工人及时采取措施,保证生产的连续运行。为了便于安装,第一检测装置和第二检测装置的接近传感器也可以安装在防护板上。

为了方便现场安装,本实施例的固定架体1由铝型材拼接而成,重量轻,方便安装,且强度高。在固定架体1的底面设有四个可调高度的地脚,每个底脚包括与固定架体通过螺纹连接的竖直螺杆,竖直螺杆的底端固设有防滑支撑座。通过转动竖直螺杆即可对设备的高度进行调节,并且方便设备的找平。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固定架体和链条输送机为一件,在链条输送机机架的上端设置有与链条的上端对应的水平固定支撑,通过水平设置的固定支撑将输送机上端固定,此种结构方式适合空间较小,需求量也较小的生产线。

本实施中位于链条输送机上端的接近传感器与电机电性连接,当该接近传感器检测到有筒纱存在时,不仅向下一工位的机械手传递信号,同时还给电机传递信号,使电机停止转动,筒纱被取走后,电机重新工作。此种设置可以给下一工位的动作留出足够的时间,对下一工位的速度要求较低,从而降低了成本。

使用时,将筒纱放于筒纱挡护板上,由电机驱动链条输送机工作,将筒纱依次提升至最高点,当高点的接近传感器检测到筒纱时,将信号传给下一工位,由下一工位的机械手将筒纱取走。在筒纱到位至机械手将筒纱取走,这期间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电机连续转动,还是间歇转动。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发明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及附图仅用于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发明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