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高强度轿厢壁面的曳引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45608发布日期:2018-06-08 20:56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高强度轿厢壁面的曳引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梯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有高强度轿厢壁面的曳引电梯。



背景技术:

曳引电梯作为人们的隔层代步器械,普遍使用在大型商厦、办公楼等区域,然而很多时候当大量乘客踏步进入轿厢时,时常会因为高密度的乘客数量而对轿厢的壁面进行挤压或者撞击,甚至因为不同乘客会携带不同物件乘坐电梯,例如在居民楼里需要搬运家具上楼而使用电梯时,即使搬运谨慎,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磕碰、撞击,这不仅会造成轿厢在运行时发生不稳定晃动,还会破坏轿厢内壁面,引起结构老化、劳损,日积月累的使用过程中,减少轿厢壁面的寿命,故为了不受日常磕碰、撞击的影响,有必要对曳引电梯的轿厢壁面进行强度提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高强度轿厢壁面的曳引电梯,加强轿厢的壁面承受撞击的能力,并对意外冲撞进行逐步的化解,不仅使得曳引电梯轿厢边的强度提升,还可以在需要的时候扩大轿厢内部空间。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带有高强度轿厢壁面的曳引电梯,包括轿厢、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所述轿厢包括缓冲壁面,所述缓冲壁面包括缓撞壁和连接壁,所述缓撞壁包括用于承受冲撞并具备平移能力的平移板、用于抵挡所述平移板移动的消力部和承载板,所述平移板可以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承载板,所述消力部包括正向缓冲块和侧向阻移块,所述正向缓冲块为竖直延伸的条块,所述正向缓冲块包括前挡面、侧压面和后抵面,所述前挡面和所述后抵面均为竖直延展的平面,所述前挡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后抵面,所述侧压面为连接同一侧的所述前挡面和所述后抵面的边缘的倾斜平面,所述后抵面通过弹簧连接所述承载板,所述侧向阻移块通过弹簧连接所述连接壁,所述侧向阻移块包括压阻面,所述压阻面为与相对应一侧的所述侧压面平行延展的倾斜平面。

所述缓冲壁面可以抵挡来自所述轿厢内部的冲撞力,可以理解为轿门所在的和轿门所对的壁面为所述连接壁,轿门左、右两侧的所述轿厢壁面为缓撞壁,当有意外冲击作用于所述缓撞壁时,所述平移板会向所述承载板一侧移动,挤压所述正向缓冲块,使得所述正向缓冲块的所述前挡面贴合所述平移板,所述后抵面压缩弹簧实现第一级缓冲和抵压,此时,随着所述正向缓冲块的移动,所述侧压面接触所述阻移块的所述压阻面,所述正向缓冲块越靠近所述承载板移动,所述侧向阻移块越向所述连接壁一侧移动,所述压阻面对所述侧压面的反作用力越大,两侧的所述压阻面共同作用两侧的所述侧压面,使得所述正向缓冲块受到一个方向与所述平移板移动方向相反的抵抗力,从而实现第二级缓冲和抵压,在所述平移板受到挤压平移时,还可以增大所述轿厢内部的空间。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侧向阻移块由阻移单条构成,且相邻的所述阻移单条在所述后抵面至所述前挡面方向上与所述正向缓冲块的距离逐渐变大。

所述侧向阻移块由长短逐渐变化的阻移单条构成,使得所述侧压面在分别接触所述阻移单条的所述压阻面时会起到一个“受阻力”逐渐变大的效果,即随着所述平移板移动距离的逐渐变大,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阻移单条依次对所述侧压面进行“反推”作用,实现反推效果的逐级变化,使得意外冲撞被更好地消化或化解。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回推部,所述回推部包括块侧推板和条侧推部,所述块侧推板为垂直所述侧压面向外延伸的平面板,所述条侧推部包括支撑条和回推斜板,所述支撑条为自所述侧向阻移块靠近所述平移板一侧的侧面向外延伸的直条板,所述回推斜板为自所述支撑条的末端向两侧延伸的倾斜平面,所述回推斜板所在平面与所述块侧推板所在平面相互平行。

当所述块侧推板接触到所述回推斜板时,所述侧向阻移块不仅通过所述压阻面对所述正向缓冲块进行反向施力,并随着所述侧向阻移块在向所述连接壁移动的趋势下,通过所述回推斜板挤压所述块侧推板,从而实现在所述块侧推板上有一个垂直所述块侧推板表面向所述平移板方向的力,阻止所述正向缓冲块和所述平移板的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还包括用于保持所述平移板平衡稳定的外板稳定部。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外板稳定部包括底面滑槽和板底滑条,所述底面滑槽为自所述连接部的下部表面向内凹陷的矩形凹槽,所述板底滑条为垂直所述平移板的侧面下部向外延伸的水平凸出条。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所述板底滑条上有减小与所述底面滑槽之间摩擦力的弧顶部,所述弧顶部为垂直所述板底滑条的上、下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面。

所述外板稳定部有利于所述平移板在收到冲撞等外力时不发生倾斜,可以通过所述板底滑条在水平方向上抵压所述底面滑槽来防止倾斜,使得所述平移板的移动更加均匀,更通过所述弧顶部来减小与所述底面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此同时减小所述板底滑条和所述底面滑槽之间的空隙,使得所述平移板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所述平移板挤压所述正向缓冲块,所述后抵面压缩弹簧实现第一级缓冲和抵压,所述压阻面对所述侧压面的反作用力使得所述正向缓冲块受到抵抗力,实现第二级缓冲和抵压,在所述平移板受到挤压平移时,还可以增大所述轿厢内部的空间。

2.随着所述平移板移动距离的逐渐变大,位于同一侧的多个所述阻移单条依次对所述侧压面进行“反推”作用,实现反推效果的逐级变化,使得意外冲撞被更好地消化或化解。

3.所述回推斜板挤压所述块侧推板,阻止所述正向缓冲块和所述平移板的移动。

4.通过所述板底滑条在水平方向上抵压所述底面滑槽来防止倾斜,使得所述平移板的移动更加均匀,更通过所述弧顶部来减小与所述底面滑槽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此同时减小所述板底滑条和所述底面滑槽之间的空隙,使得所述平移板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曳引电梯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轿厢结构剖视图。

图3为缓撞壁结构剖视图。

图4为轿厢上视图。

图5为图4中消力部和回推部放大图。

图6为外板稳定部放大图。

图中:1、轿厢,11、缓撞壁,12、连接壁,21、平移板,31、正向缓冲块,311、前挡面,312、侧压面,313、后抵面,32、侧向阻移块,321、压阻面,41、块侧推板,42、支撑条,43、回推斜板,51、底面滑槽,52、板底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为曳引电梯整体结构示意图。一种带有高强度轿厢壁面的曳引电梯,包括轿厢1、钢丝绳、对重和曳引机,其中,如图2、图3所示,轿厢1包括缓冲壁面,缓冲壁面包括缓撞壁11和连接壁12,缓撞壁11包括用于承受冲撞并具备平移能力的平移板21、用于抵挡平移板21移动的消力部和承载板,平移板21可以通过弹簧连接承载板,如图4所示,消力部包括正向缓冲块31和侧向阻移块32,正向缓冲块31为竖直延伸的条块,正向缓冲块31包括前挡面311、侧压面312和后抵面313,前挡面311和后抵面313均为竖直延展的平面,前挡面311的宽度大于后抵面313,侧压面312为连接同一侧的前挡面311和后抵面313的边缘的倾斜平面,后抵面313通过弹簧连接承载板,侧向阻移块32通过弹簧连接连接壁12,侧向阻移块32包括压阻面321,压阻面321为与相对应一侧的侧压面312平行延展的倾斜平面。缓冲壁面可以抵挡来自轿厢1内部的冲撞力,可以理解为轿门所在的和轿门所对的壁面为连接壁12,轿门左、右两侧的轿厢1壁面为缓撞壁11,当有意外冲击作用于缓撞壁11时,平移板21会向承载板一侧移动,挤压正向缓冲块31,使得正向缓冲块31的前挡面311贴合平移板21,后抵面313压缩弹簧实现第一级缓冲和抵压,此时,随着正向缓冲块31的移动,侧压面312接触阻移块的压阻面321,正向缓冲块31越靠近承载板移动,侧向阻移块32越向连接壁12一侧移动,压阻面321对侧压面312的反作用力越大,两侧的压阻面321共同作用两侧的侧压面312,使得正向缓冲块31受到一个方向与平移板21移动方向相反的抵抗力,从而实现第二级缓冲和抵压,在平移板21受到挤压平移时,还可以增大轿厢1内部的空间。如图4、图5所示,侧向阻移块32由阻移单条构成,且相邻的阻移单条在后抵面313至前挡面311方向上与正向缓冲块31的距离逐渐变大。侧向阻移块32由长短逐渐变化的阻移单条构成,使得侧压面312在分别接触阻移单条的压阻面321时会起到一个“受阻力”逐渐变大的效果,即随着平移板21移动距离的逐渐变大,位于同一侧的多个阻移单条依次对侧压面312进行“反推”作用,实现反推效果的逐级变化,使得意外冲撞被更好地消化或化解。如图5所示,还包括回推部,回推部包括块侧推板41和条侧推部,块侧推板41为垂直侧压面312向外延伸的平面板,条侧推部包括支撑条42和回推斜板43,支撑条42为自侧向阻移块32靠近平移板21一侧的侧面向外延伸的直条板,回推斜板43为自支撑条42的末端向两侧延伸的倾斜平面,回推斜板43所在平面与块侧推板41所在平面相互平行。当块侧推板41接触到回推斜板43时,侧向阻移块32不仅通过压阻面321对正向缓冲块31进行反向施力,并随着侧向阻移块32在向连接壁12移动的趋势下,通过回推斜板43挤压块侧推板41,从而实现在块侧推板41上有一个垂直块侧推板41表面向平移板21方向的力,阻止正向缓冲块31和平移板21的移动。如图2、图3、图6所示,还包括用于保持平移板21平衡稳定的外板稳定部。外板稳定部包括底面滑槽51和板底滑条52,底面滑槽51为自连接部的下部表面向内凹陷的矩形凹槽,板底滑条52为垂直平移板21的侧面下部向外延伸的水平凸出条。板底滑条52上有减小与底面滑槽51之间摩擦力的弧顶部,弧顶部为垂直板底滑条52的上、下表面向外凸起的圆弧面。外板稳定部有利于平移板21在收到冲撞等外力时不发生倾斜,可以通过板底滑条52在水平方向上抵压底面滑槽51来防止倾斜,使得平移板21的移动更加均匀,更通过弧顶部来减小与底面滑槽51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与此同时减小板底滑条52和底面滑槽51之间的空隙,使得平移板21更加稳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