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厢托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730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轿厢托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梯的轿厢托架。



背景技术:

在电梯的设备部件中,电梯轿厢托架是不可或缺的部件,其位于轿厢底部,主要起到支撑和承载整个轿厢的作用,因此,轿厢托架的强度和刚度需要满足一定的要求,而出于安装方便的目的,其安装高度应该尽可能的小。相关技术中,轿厢托架为了满足轿厢托架的安装高度常常导致轿厢托架的强度与刚度降低,为了保证自身的强度与刚度常常导致轿厢托架安装高度缺乏合理的设置,且不便于安装轿厢减震胶。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轿厢托架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牢固、便于安装高度适宜且便于安装轿厢减震胶的轿厢托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轿厢托架,所述轿厢托架包括主梁和支撑所述主梁的支撑架,所述主梁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主梁,每一所述第一主梁包括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的底板、自所述底板的两端沿远离所述支撑架方向分别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设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

优选的,所述轿厢托架还包括两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梁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架间隔设置的横向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的数量为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主梁的两端部连接,所述横向加强筋设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至少为两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主梁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纵向加强筋。

优选的,所述纵向加强筋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且所述纵向加强筋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之间。

优选的,所述轿厢托架还包括若干个螺栓,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三个所述螺栓,三个所述螺栓呈三角形分布。

相比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托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轿厢托架包括主梁及支撑架,所述主梁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主梁,每一所述第一主梁包括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的底板、自所述底板的两端沿远离所述支撑架的方向分别弯折延伸而成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的长度,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设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之间,从而实现既提高所述轿厢托架的强度又不影响轿厢减震胶的安装,所述轿厢托架的整体设置在所述轿厢托架的强度与刚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实现所述轿厢托架的安装高度降至板材的厚度,十分便于轿厢托架的安装。

二、所述第一主梁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板的纵向加强筋,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所述轿厢托架的刚度。

三、所述轿厢托架还包括若干个螺栓,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通过所述螺栓固定连接,所述底板与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三个所述螺栓,三个所述螺栓呈三角形分布,从而实现所述第一主梁与所述支撑架的稳固连接,并提高所述轿厢托架的刚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轿厢托架的俯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轿厢托架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轿厢托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请结合参阅图1、图2及图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轿厢托架的俯视图,图2为图1所示轿厢托架的正视图,图3为图1所示轿厢托架的侧视图。所述轿厢托架100包括主梁1、支撑架3、封板4、横向加强筋5、螺栓7及纵向加强筋9,所述支撑架3支撑所述主梁1,且二者通过螺栓7固定连接。

所述主梁1包括两个第一主梁11,两个所述第一主梁11相对设置,所述第一主梁11包括底板113、第一侧板115及第二侧板117,所述底板113与所述支撑架3及所述横向加强筋5均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115与所述第二侧板117自所述底板113的两端沿远离所述支撑架3的方向分别弯折延伸而成,所述第二侧板117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115的长度,两个第一侧板115设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7之间,从而实现既提高了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强度又方便轿厢减震胶c的安装,并将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安装高度降低为板材的厚度。

所述支撑架3呈U字型,所述支撑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支撑架3分别与所述底板113的两端部连接,且与所述底板113的端缘相隔一定的距离,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底板113通过所述螺栓7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底板113的连接处设有3个所述螺栓7,3个所述螺栓7呈三角形分布且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架3与所述底板113。

所述封板4设于所述支撑架3的两端,所述封板4具有设于所述封板4的中心的通孔41。

所述横向加强筋5也呈U字型,所述横向加强筋5的两端部与所述底板113连接,且与所述支撑架3相邻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横向加强筋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横向加强筋5相对设置,且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之间。所述横向加强筋5支撑所述底板113,二者通过两个所述螺栓7固定连接。

所述纵向加强筋9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17朝向所述第一侧板115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所述纵向加强筋9的长度小于所述第二侧板117的长度的二分之一,且位于两个所述支撑架3之间。

相比较于相关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托架100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轿厢托架100包括主梁1、支撑架3,所述主梁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主梁11,每一所述第一主梁11包括底板113、第一侧板115与第二侧板117,所述第二侧板115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117的长度,两个所述第一主梁11的第一侧板115设于两个所述第二侧板117之间,从而实现既提高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强度又不影响轿厢减震胶的安装,所述轿厢托架100的整体设置在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强度与刚度得到保证的前提下,实现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安装高度降至板材的厚度,十分便于轿厢托架100的安装。

二、所述第一主梁11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侧板117的纵向加强筋9,从而进一步的提高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刚度。

三、所述轿厢托架100还包括若干个螺栓7,所述底板113与所述支撑架3通过所述螺栓7固定连接,所述底板113与所述支撑架3的连接处设有三个所述螺栓7,三个所述螺栓7呈三角形分布,从而实现所述第一主梁11与所述支撑架3的稳固连接,并提高所述轿厢托架100的刚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