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218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



背景技术:

纺织业在我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保证我国外汇储备、国际收支平衡、人民币汇率稳定、解决社会就业及纺织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在纺织品的加工生产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生产设备,纺织机就是一种纺织设备。纺织机具有结构精密、操作简单、保养容易等优点。

在纺织机的使用过程中,纱线卷绕的张力值必须适当。但是现有的纺织机一般没有设置张力机构,使得纱线在卷绕过程中由于张力值的不定,经常出现断线情况,严重影响了纺织机的工作质量,增加了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的技术方案,根据不同纱线的输送需求进行张力的调整,有效防止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断裂情况,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并且通过该装置可以适应不同角度传送过来的纱线,使用时也更加的方便,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架、引料装置、压料装置、张紧装置和收料装置,引料装置、压料装置、张紧装置和收料装置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支撑架上,引料装置包括进料辊、螺杆和滑块,进料辊与滑块固定连接,滑块与螺杆螺纹连接,压料装置包括第一压紧辊、第二压紧辊和调整装置,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辊通过固定件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调整装置包括调整气缸、调整杆和调整架,张紧装置包括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和固定导件,固定导件位于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的下方,收料装置包括收料辊和安装板,收料辊通过安装板与支撑架相连接。

进一步,进料辊通过连接杆与滑块的顶面固定连接,滑块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杆,螺杆的下端穿过滑块与支撑架相连接,螺杆的顶面上设置有调节手轮,连接杆的设计可以便于送料辊与滑块之间的安装和固定,螺纹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滑块与螺杆之间的安装和连接,调节手轮可以对进料辊的高度进行调节,转动调节手轮,从而改变滑块在螺杆的上下位置,使得进料辊的高度更符合纱线的传送角度。

进一步,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片、第二固定片和支杆,第一固定片与第一压紧辊相连接,第二固定片与第二压紧辊相连接,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铰接,支杆与第二固定片相连接,固定件通过支杆与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管的固定安装,同时通过第一固定片和第二固定片之间的铰接的设计可以便于调整装置对第一压紧辊上下位置的微调,从而对纱线的垂直张力进行改变。

进一步,调整气缸与支撑架固定连接,调整气缸的活塞杆与调整杆相连接,调整杆与调整气缸的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缓冲柱,调整架包括下调整板和上调整板,下调整板和上调整板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压紧辊的连接轴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一压紧辊的连接轴位于下调整板和上调整板之间,缓冲柱的设计可以使得调整气缸的移动更加的平稳,上调整板和下调整板的设计可以便于调整架与第一压紧辊之间的限位安装,调整气缸带动调整杆往上移动时,调整架通过下调整板带动第一压紧辊往上移动,从而减小第一压紧辊对第二压紧辊的垂直压力,调整气缸带动调整杆往下移动时,调整架通过上调整板带动第一压紧辊往下移动,从而增大第一压紧辊对第二压紧辊的垂直压力,根据纱线的输送要求和路径,改变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辊之间的压力大小,从而更有利于纱线的传送。

进一步,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固定在支撑板的左右两侧,且通过支撑板与支撑架相连接,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均包括伸缩气缸、连接板和第一导轮,支撑板的设计可以便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的安装和固定,伸缩气缸带动连接板的水平移动,从而对纱线的水平张力进行调节,使得纱线处于绷直状况,避免纱线松弛造成缠绕情况,使得纱线的输送更加的平稳,第一导轮的设计可以便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对纱线的调整,设计合理,使用方便。

进一步,连接板呈“L”型,伸缩气缸的活塞杆与“L”型连接板的竖直面相连接,第一导轮设置在“L”型连接板的水平端面上,“L”型连接板的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便于伸缩气缸和第一导轮与连接板之间的安装固定。

进一步,固定导件包括固定板和第二导轮,固定板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导轮,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上均设置有导线槽,导线槽内设置有保护层,固定板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二导轮的安装和固定,导线槽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和固定导件对纱线的卡位导向作用,避免纱线在输送中从第一导轮和第二导轮的表面滑落,影响纱线的输送,同时可以便于实际的操作使用,结构设计合理,保护层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导轮、第二导轮与纱线之间的硬性摩擦,对纱线起到保护作用。

进一步,压料装置与张紧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料辊,张紧装置和收料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料辊,第一导料辊和第二导料辊的设计可以引导纱线的输送路径,避免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转,有效提高纱线的输送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引料装置对纱线进行引导,提高纱线的传送效率,通过进料辊引导纱线的输送,再通过螺杆和滑块的设计对进料辊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进料辊可以根据纱线实际的传送高度和方向来进行调整,从而使得纱线的传送更加的方便;

2、本实用新型通过压料装置进一步引导纱线的输送路径,同时通过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辊对纱线进行压平捋顺处理,减少纱线表面的毛刺,提高后期纱线制造的质量,清除毛羽,并且通过调整装置对第一压紧辊和第二压紧辊之间垂直压力大小进行调整,适用于不同纱线的输送要求;

3、本实用新型通过张紧装置对纱线的水平张力进行调节,进一步提高纱线的输送速率,通过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将纱线的左右两边绷直,避免纱线松弛发生缠绕现象,同时通过固定导件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相配合,使得纱线的输送更加的平稳,结构设计更加的紧凑合理。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实用性强,根据不同纱线的输送需求进行张力的调整,有效防止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出现断裂情况,提高了成品的质量,并且通过该装置可以适应不同角度传送过来的纱线,使用时也更加的方便,提高了综合利用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调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导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2-引料装置;3-压料装置;4-收料装置;5-进料辊;6-螺杆;7-滑块;8-第一压紧辊;9-第二压紧辊;10-调整装置;11-调整气缸;12-调整杆;13-调整架;14-收料辊;15-安装板;16-连接杆;17-调节手轮;18-第一固定片;19-第二固定片;20-支杆;21-缓冲柱;22-上调整板;23-下调整板;24-支撑板;25-伸缩气缸;26-连接板;27-第一导轮;28-固定板;29-第二导轮;30-导线槽;31-第一导料辊;32-第二导料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纺织机的张力调节架,包括支撑架1、引料装置2、压料装置3、张紧装置和收料装置4,引料装置2、压料装置3、张紧装置和收料装置4从左到右依次设置在支撑架1上,引料装置2包括进料辊5、螺杆6和滑块7,进料辊5通过连接杆16与滑块7的顶面固定连接,滑块7上设置有两个螺纹孔,螺纹孔内设置有螺杆6,螺杆6的下端穿过滑块7与支撑架1相连接,螺杆6的顶面上设置有调节手轮17,连接杆16的设计可以便于送料辊与滑块7之间的安装和固定,螺纹孔的设计可以便于滑块7与螺杆6之间的安装和连接,调节手轮17可以对进料辊5的高度进行调节,转动调节手轮17,从而改变滑块7在螺杆6的上下位置,使得进料辊5的高度更符合纱线的传送角度,进料辊5与滑块7固定连接,滑块7与螺杆6螺纹连接。

压料装置3包括第一压紧辊8、第二压紧辊9和调整装置10,第一压紧辊8和第二压紧辊9通过固定件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固定件包括第一固定片18、第二固定片19和支杆20,第一固定片18与第一压紧辊8相连接,第二固定片19与第二压紧辊9相连接,第一固定片18和第二固定片19铰接,支杆20与第二固定片19相连接,固定件通过支杆20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第一固定片18和第二固定片19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一压紧辊8和第二压紧管的固定安装,同时通过第一固定片18和第二固定片19之间的铰接的设计可以便于调整装置10对第一压紧辊8上下位置的微调,从而对纱线的垂直张力进行改变。

调整装置10包括调整气缸11、调整杆12和调整架13,调整气缸11与支撑架1固定连接,调整气缸11的活塞杆与调整杆12相连接,调整杆12与调整气缸11的活塞杆之间设置有缓冲柱21,调整架13包括下调整板12和上调整板12,下调整板12和上调整板12之间的距离与第一压紧辊8的连接轴的直径相匹配,且第一压紧辊8的连接轴位于下调整板12和上调整板12之间,缓冲柱21的设计可以使得调整气缸11的移动更加的平稳,上调整板12和下调整板12的设计可以便于调整架13与第一压紧辊8之间的限位安装,调整气缸11带动调整杆12往上移动时,调整架13通过下调整板12带动第一压紧辊8往上移动,从而减小第一压紧辊8对第二压紧辊9的垂直压力,调整气缸11带动调整杆12往下移动时,调整架13通过上调整板12带动第一压紧辊8往下移动,从而增大第一压紧辊8对第二压紧辊9的垂直压力,根据纱线的输送要求和路径,改变第一压紧辊8和第二压紧辊9之间的压力大小,从而更有利于纱线的传送。

张紧装置包括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和固定导件,固定导件位于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的下方,固定导件包括固定板28和第二导轮29,固定板28的左右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导轮29,第一导轮27和第二导轮29上均设置有导线槽30,导线槽30内设置有保护层,固定板28的设计可以便于第二导轮29的安装和固定,导线槽30的设计不仅可以便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和固定导件对纱线的卡位导向作用,避免纱线在输送中从第一导轮27和第二导轮29的表面滑落,影响纱线的输送,同时可以便于实际的操作使用,结构设计合理,保护层的设计可以避免第一导轮27、第二导轮29与纱线之间的硬性摩擦,对纱线起到保护作用,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固定在支撑板24的左右两侧,且通过支撑板24与支撑架1相连接,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均包括伸缩气缸25、连接板26和第一导轮27,连接板26呈“L”型,伸缩气缸25的活塞杆与“L”型连接板26的竖直面相连接,第一导轮27设置在“L”型连接板26的水平端面上,“L”型连接板26的结构设计更加的合理,便于伸缩气缸25和第一导轮27与连接板26之间的安装固定,支撑板24的设计可以便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的安装和固定,伸缩气缸25带动连接板26的水平移动,从而对纱线的水平张力进行调节,使得纱线处于绷直状况,避免纱线松弛造成缠绕情况,使得纱线的输送更加的平稳,第一导轮27的设计可以便于左张紧组件、右张紧组件对纱线的调整,设计合理,使用方便,左张紧组件和右张紧组件工作时,纱线卡入第一导轮上27的导线槽30,再通过伸缩气缸25带动连接板26上的第一导轮27的移动,从而带动纱线移动,将纱线绷直拉紧,同时绷直拉紧后的纱线卡入到第二导轮29的导线槽30内,结构合计更加的巧妙合理,使得纱线的输送更方便。

收料装置4包括收料辊14和安装板15,收料辊14通过安装板15与支撑架1相连接,压料装置3与张紧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导料辊31,张紧装置和收料装置4之间设置有第二导料辊32,第一导料辊31和第二导料辊32的设计可以引导纱线的输送路径,避免纱线在输送过程中发生偏转,有效提高纱线的输送效率。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