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4931阅读:1933来源:国知局
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电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及具有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的电梯。



背景技术:

现今,在所有的高层楼房中几乎都有电梯的存在。如何使电梯更加的安全是一个需要各生产厂商直接面对的问题。

电梯在到达目标楼层时,电梯层门一般会沿导向装置向两侧开启,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导向装置包括滑槽11、滑块12、连接板13及门板14,滑槽11设置于地坎内,滑块12与连接板13相连,连接板13远离滑块12的一端固定于门板14上,并使滑块12伸入滑槽11内,在滑槽11的顶部顶部设置有防脱边111,防脱边111的设置使滑槽11顶部的宽度小于滑块12的宽度,防止滑块12从滑槽11内脱出。当电梯层门开启时,电梯的门机系统会使电梯层门开启,滑槽11可以对门板14起到限位作用,使门板14会沿着滑槽11向电梯层门的两侧开启;当门板14受到垂直于滑槽11方向,即向电梯内部的冲击力时,防脱边111能够防止滑块12脱出,防止门板14向电梯井道内部运动,避免发生掉落井道的危险。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滑槽11顶部的宽度小于滑块12的宽度,滑块12不能从滑槽11的顶部直接放入滑槽11内,在安装滑块12及连接板13时,只能从滑槽11的端面,也即从地坎的两端开始安装,一旦电梯井道结构紧凑,地坎的两端与井道壁距离较近时,滑块12及连接板13的安装及拆卸均较为困难,增加了安装及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及具有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的电梯,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在防止滑块脱出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降低安装及维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包括水平地坎、滑块、防脱件及门板,所述水平地坎上沿所述水平地坎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滑块包括滑块本体及与滑块本体相连的滑块连接板,所述滑块连接板远离所述滑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门板上,使所述滑块伸入所述滑槽内,所述防脱件包括防脱钩及防脱钩连接板,所述防脱钩连接板远离所述防脱钩的一侧与所述门板相连,使所述防脱钩伸入所述滑槽内,在所述滑槽的顶部设置有一收缩部,所述收缩部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底部的宽度,所述防脱钩的长度大于所述收缩部的宽度,所述防脱钩的宽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收缩部的宽度,当所述防脱钩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时,所述防脱钩能够通过所述收缩部伸入所述滑槽内,当所述防脱钩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滑槽的长度方向垂直时,所述收缩部阻挡所述防脱钩脱出。

进一步地,所述防脱钩底部的长度大于所述防脱钩顶部的长度,在所述防脱钩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倾斜面,滑槽的底部与滑槽的收缩部之间形成有一与所述第一倾斜面相应的第二倾斜面。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本体的厚度小于或等于所述收缩部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本体在所述滑槽内的位置与所述收缩部的位置相应。

进一步地,在所述滑块连接板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分别向所述滑块连接板中部弯折的固定爪,两个所述固定爪与所述滑块连接板之间组成了一个固定槽,所述滑块本体固定于所述固定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滑块本体的外壁上包覆有弹性层。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该电梯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层门导向装置。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块与防脱件分开设置,也即滑块仅承担使门板沿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限位作用,而防脱件通过与收缩部的配合仅承担防止门板沿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作用。此时,由于防脱钩尺寸的限制,在安装防脱件时,能够在当防脱钩的长度方向与滑槽的长度方向平行时,防脱钩能够放入通过收缩部伸入滑槽内,然后将防脱件旋转90°,使防脱钩的长度方向与滑槽的长度方形垂直,然后将防脱件通过防脱钩连接板固定于门板上,此时,由于防脱钩的长度大于收缩部的宽度,因此收缩部能够阻挡防脱钩脱出,在拆卸时,可以先将防脱件旋转90°后,即可从滑槽内拿出。也即,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在防止滑块脱出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降低安装及维修的成本。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层门导向装置沿滑槽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电梯层门导向装置沿垂直于滑槽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图2中防脱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所示为图2中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及具有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的电梯,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在防止滑块脱出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降低安装及维修的成本。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层门导向装置沿滑槽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2的视角中,防脱件连接板42遮挡了滑块连接板32,因此在图2中,仅显示出了防脱件连接板42),图3所示为图2中电梯层门导向装置沿垂直于滑槽长度方向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图2中防脱件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包括水平地坎20、滑块30、防脱件40及门板50,在水平地坎20上沿水平地坎2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21,滑块30包括滑块本体31及与滑块本体31相连的滑块连接板32,滑块连接板32远离滑块30的一端固定于门板50上,使滑块30伸入滑槽21内,防脱件40包括防脱钩41及与防脱钩41相连的防脱钩连接板42,防脱钩连接板42远离防脱钩41的一侧与门板50相连,使防脱钩41伸入滑槽21内,在滑槽21的顶部设置有一收缩部211,使收缩部211的宽度(见图4,用D表示)小于滑槽21底部的宽度,在本实施例中,防脱钩41的长度(见图4,用D1表示)大于收缩部211的宽度,也即D1>D,防脱钩41的宽度(见图4,用D2表示)小于或等于收缩部211的宽度,也即D2≤D,当防脱钩4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时,防脱钩41能够通过收缩部211伸入滑槽21内,当防脱钩4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1的长度方形垂直时,收缩部211能够阻挡防脱钩41脱出。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30与防脱件40分开设置,也即滑块30仅承担使门板50沿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限位作用,而防脱件40通过与收缩部211的配合仅承担防止门板50沿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作用。此时,由于防脱钩41尺寸的限制,在安装防脱件40时,能够在当防脱钩4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时,防脱钩41能够放入通过收缩部211伸入滑槽21内,然后将防脱件40旋转90°,使防脱钩4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1的长度方形垂直,然后将防脱件40通过防脱钩连接板42固定于门板50上,此时,由于防脱钩41的长度大于收缩部211的宽度,因此收缩部211能够阻挡防脱钩41脱出,在拆卸时,可以先将防脱件40旋转90°后,在将防脱件40从滑槽21内拿出。也即,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在防止滑块30脱出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降低安装及维修的成本。

进一步地,防脱钩41底部的长度大于防脱钩41顶部的长度,在防脱钩41的底部与顶部之间形成有一第一倾斜面43,滑槽21的底部与滑槽21的收缩部211之间设置有一与第一倾斜面43相应的第二倾斜面212,当门板50受到向电梯内部方向的力时,第一倾斜面43与第二倾斜面212接触,能够更加好地防止防脱钩41脱出。

进一步地,滑块本体31的厚度(见图5,用D3表示)小于或等于收缩部211的宽度,以使滑块30能够顺利地放入滑槽21内。当滑块30伸入滑槽21内时,滑块本体31在滑槽21内的位置与收缩部211的位置相应。

在滑块连接板32的底部的两侧设置有两个分别向滑块连接板32中部弯折的固定爪33,两个固定爪33与滑块连接板32之间组成一个固定槽(图未标出),滑块本体31固定于固定槽内。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本体31的外壁上还可以包覆橡胶、尼龙及塑料等材料制成的弹性层(图未示),或者滑块30本身由橡胶、尼龙及塑料制成,从而降低了开关层门时滑块30与滑槽21摩擦产生的噪音。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滑块30与防脱件40分开设置,也即滑块30仅承担使门板50沿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限位作用,而防脱件40通过与收缩部211的配合仅承担防止门板50沿垂直于滑轨长度方向运动的作用。此时,由于防脱钩41尺寸的限制,在安装防脱件40时,能够在当防脱钩4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1的长度方向平行时,防脱钩41能够放入通过收缩部211伸入滑槽21内,然后将防脱件40旋转90°,使防脱钩41的长度方向与滑槽21的长度方形垂直,然后将防脱件40通过防脱钩连接板42固定于门板50上,此时,由于防脱钩41的长度大于收缩部211的宽度,因此收缩部211能够阻挡防脱钩41脱出,在拆卸时,可以先将防脱件40旋转90°后,在将防脱件40从滑槽21内拿出。也即,该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在防止滑块30脱出的基础上,能够较为方便地进行安装,降低安装及维修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电梯,包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梯层门导向装置,关于该电梯的其他技术特征,请参见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