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扶梯测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4757阅读:2504来源:国知局
自动扶梯测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测速装置。



背景技术:

自动扶梯及自动人行道一般由无链条驱动(直接驱动)或链条驱动带动梯级运行,为保证梯级安全运行,须对梯级运行速度进行监测。一般测速方式为主机主轴旋转编码器测速,但是主机还通过一系列传递介质才将速度传达到梯级上,因此该方式存在一定隐患。专利CN104370199A公开了一种自动扶梯测速系统,但该系统结构较复杂,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扶梯测速装置,结构简单,检测精度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自动扶梯测速装置,包括安装在梯级链轮面对自动扶梯桁架一侧与所述梯级链轮同轴布置的齿轮盘、安装在所述桁架上的第一、第二传感器、及接收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脉冲信号的控制系统,所述齿轮盘中部镂空且周向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锯齿,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与所述锯齿相对设置,所述梯级链轮旋转过程中,所述第一、第二传感器每经过一个锯齿便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并输出给所述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根据采集信号的时间间隔计算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并判断运行速度是否正常。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传感器与所述第一传感器经过所述锯齿时发出的脉冲信号具有重叠部分,所述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两个传感器脉冲的逻辑顺序判断所述梯级链轮是否逆转。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桁架上。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齿轮盘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梯级链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梯级链轮上安装齿轮盘,通过安装在自动扶梯梯级桁架上的两个传感器检测齿轮盘上锯齿的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采集信号的时间间隔计算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并判断运行速度是否正常,直接检测梯级链轮的运行速度,检测精度高,避免通过检测主轴转速来间接检测梯级运行速度产生的误差;

2、采用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在经过所述锯齿时发出的脉冲信号具有重叠部分,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两个传感器脉冲的逻辑顺序判断梯级链轮是否逆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扶梯测速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两个传感器脉冲信号图;

其中:

1、梯级链轮;

2、齿轮盘;

3、梯级链;

4、桁架;

5、支架;

6、第一传感器;

7、第二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上述方案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限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厂家的条件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

参见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提供一种自动扶梯测速装置,其包括安装在梯级链轮1面对自动扶梯桁架4一侧且与梯级链轮1同轴布置的齿轮盘2、安装在桁架4上的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及接收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脉冲信号的控制系统,齿轮盘2中部镂空且周向上设有若干个等间距布置的锯齿,第一传感器6、第二传感器7均与锯齿相对设置,电梯运行过程中,梯级链轮1在主轴带动下旋转,梯级链轮1在旋转过程中,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每经过一个锯齿便发出一个脉冲信号并传输给控制系统,控制系统根据采集信号的时间间距计算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并判断运行速度是否正常,控制系统根据传感器脉冲信号的时间间隔计算自动扶梯的运行速度并判断运行速度是否正常为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在此不做赘述。

为了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调整第一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的位置,使第二传感器6与第一场传感器7发出的脉冲信号具有重叠部分,控制系统通过检测两个传感器脉冲的逻辑顺序判断所述梯级链轮是否逆转,参见图4为两个传感器的脉冲信号示意图,标记第一传感器6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刻分别为t1、t2,标记第二传感器7脉冲信号的上升沿和下降沿的时刻分别为t1′、t2′,控制系统根据各时刻的顺序判断梯级链轮是否逆转,若各时刻按照t1、t1′、t2、t2′排列则梯级链轮正常运行,若各时刻排列顺序发生变化则表示梯级链轮发生逆转。

本例中,第一次传感器6和第二传感器7通过支架5固定在桁架4上。

本例中,齿轮盘2通过螺栓固定在梯级链轮1上。

上述实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