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24754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乘客输送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乘客输送机。



背景技术:

在自动扶梯和移动步道等的乘客输送机的左右一对栏杆的入口处,承载设置乘降板。该乘降板被拆卸后,其内部的桁架的机房等显露出来,维修人员即可进行检修。



技术实现要素:

如上所述,以往面临的问题是,在检修期间,拆卸乘降板时,很难拆卸,且需要2名维修人员。

因此,鉴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即使1名维修人员也可轻易拆卸乘降板的乘客输送机以及乘客输送机的乘降板的拆卸方法。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是一种乘客输送机,其具有在前后方向延伸的桁架,沿所述桁架在前后方向运行的梯级,立设于所述梯级的左右两侧且所述桁架的上部的栏杆,在与左右一对栏杆之间的所述入口相对应的所述桁架上,承载设置的乘降板,所述乘降板上开有用于插入千斤顶螺栓的千斤顶用孔,在所述千斤顶用孔的下表面固定有与所述千斤顶螺栓螺纹结合的千斤顶用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是一种乘客输送机的乘降板的拆卸方法,向所述第一实施例的所述乘降板上开设的千斤顶用孔中插入所述千斤顶螺栓并拧紧,使所述千斤顶螺栓的下端与所述桁架的上部抵接,将所述乘降板的一端部从所述桁架抬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自动扶梯的侧视图。

图2是上层侧的入口的平面图。

图3是从第3乘降板的下表面看到的斜视图。

图4是承载于桁架的第3乘降板的左右方向的左侧放大纵截面图。

图5是图2中的A-A线截面图。

图6是在图5的纵截面图中,通过千斤顶螺栓将第3乘降板抬起状态的纵截面图。

图7是图2中的B-B线截面图。

图8是在图7的纵截面图中,将第3乘降板用手抬起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图8,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自动扶梯10进行说明。

(1)自动扶梯10

参照图1对自动扶梯10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从侧面看到的自动扶梯10的说明图。

桁架12是自动扶梯10的框架,它跨越建筑物1的上层和下层,利用支撑角2、3来支撑。

位于桁架12的上端部的上层侧机房14的内部,设有驱动梯级30运行的驱动装置18,左右一对驱动链轮24、24,左右一对扶手带链轮27、27。驱动装置18,具有由感应电机(异步电机)组成的电机20,减速器,安装于该减速器的输出轴上的输出链轮,由该输出链轮驱动的驱动链22,使电机20停止旋转且使其保持在停止状态的盘式制动器。驱动链轮24通过该驱动链22驱动旋转。左右一对驱动链轮24、24和左右一对扶手带链轮27、27由未示出的连接带连接并同步旋转。另外,上层侧机房14的内部,设有控制电机20和盘式制动器等的控制部50。

位于桁架12的下端部的下层侧机房16的内部,设有从动链轮26。上层侧的驱动链轮24和下层侧的从动链轮26之间,挂设有左右一对无端梯级链28、28。即,左右一对梯级链28、28上等间距安装有多个梯级30的车轮301。梯级30的车轮301沿固定在桁架12上的未示出的导轨运行,同时位于驱动链轮24的外周部的凹部与位于从动链轮26的外周部的凹部相卡合,梯级30上下翻转。此外,车轮302在固定于桁架12的导轨25上运行。

桁架12的左右两侧立设有左右一对护裙板44、44和左右一对栏杆36、36。栏杆36的上部设有扶手导轨39,扶手带38沿该扶手导轨39移动。栏杆36的上层侧的前面下部设有上层侧的前面护裙板40,下层侧的前面下部设有下层侧的前面护裙板42,作为扶手带38的出入口的入口部46、48分别从前面护裙板40,42伸出。护裙板44设于栏杆36的侧面下部,梯级30在左右一对护裙板44、44之间运行。上下层的护裙板44的内侧面分别设有操作面板52、56,扬声器54、58。

扶手带38从上层侧的入口部46伸入前面护裙板40内,通过导辊组64在扶手驱动链轮27上挂设,然后,通过导辊组66在护裙板44内移动,从下层侧的入口部48显露在前面护裙板42的外面。然后,由于扶手驱动链轮27与主驱动链轮24一起旋转,扶手带38和梯级30同步移动。此外,旋转的扶手驱动链轮27上具有用于按压运行的扶手带38的按压部件68。

位于上层侧机房14的顶面的乘降口上,水平设有上层侧的乘降板32,位于下层侧机房16的顶面的乘降口上,水平设有下层侧的乘降板34。乘降板32的前端设有梳状橡胶60,梯级30从该橡胶60进出或伸入。此外,乘降板34上也设有梳状橡胶62。

(2)乘降板32、34和桁架12

接着,对乘降板32、34进行说明。

上层侧的乘降板32,如图2所示,由分割成3枚的第1乘降板100、第2乘降板102、第3乘降板104构成。

第1乘降板100是从左右一对栏杆36,36之间延伸至乘降口的入口侧的平面形状为T形的金属板。第2乘降板102是与第1乘降板100相邻设置的长方形金属板。第3乘降板104是与第2乘降板102相邻设置的长方形金属板。这3枚的第1乘降板100、第2乘降板102、第3乘降板104承载于桁架12的上表面。

于距离梯级30最远的位置安装的第3乘降板104的下表面,如图3、图4所示,承载部106在左右两侧部上沿前后方向突出设置。于第3乘降板104的下表面,左右一对承载部106之间,沿左右方向间隔凸设有第1突起108、第2突起110、第3突起112。如图7所示,第1突起108和第2突起110的纵截面形状是长方形,第3突起112的纵截面形状是L形,靠近第2乘降板102的部分为凹陷,凹陷部114在左右方向上形成。

在位于第3乘降板104的下表面的左右一对承载部106的外部,如图4所示,开设有千斤顶用孔116,如图3-图5所示,在与千斤顶用孔116对应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千斤顶用螺母118。该千斤顶用孔116和千斤顶用螺母118设于第3乘降板104的前后方向,与梯级30相反的一侧边的附近。更详细地说,设于靠近第3乘降板10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与梯级30相反的一侧。

接下来,对承载有该第1乘降板100、第2乘降板102、第3乘降板104的桁架12进行说明。

桁架12,如图5-图8所示,其是由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框架部件120,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左右一对框架部件123,在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框架部件122组合成的长方体。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的框架部件120的上表面,每隔一定的间隔固定有长方体的由金属制成的基座124。在多个基座124上,如图4、图5所示,沿前后方向设有支撑部126。支撑部126是将金属板弯曲制成的,由水平部128,从水平部128的外端部延伸的外侧部130,从水平部128的内端部延伸的内侧部132,以及从内侧部132的上端部向侧部130侧弯曲的承载片134构成。

如图4所示,将第3乘降板104承载于桁架12时,将从第3乘降板104的下表面突出的左右一对承载部106,承载于支撑部126的水平部128上,将第3乘降板104本身承载于承载片134上。将千斤顶用螺母118设于支撑部126的外侧部130与承载部106之间。然后,将第3乘降板104用未示出的螺钉拧紧到支撑部126上。

另外,检修作业期间除外,如图4、图5所示,千斤顶用孔116上安装有合成树脂制成的盖136。

上述说明中,对上层侧的乘降板32进行了说明,下层侧的乘降板34也是由3枚的第1乘降板100、第2乘降板102、第3乘降板104构成,距离梯级30最远的第3乘降板104上设有千斤顶用孔116、千斤顶用螺母118、作为拉手的第3突起112。

(3)乘降板32的拆卸方法

对乘降板32的拆卸方法进行说明。然而,执行作业的维修人员为1名。

第一,如图4所示,维修人员从左右一对千斤顶用孔116分别将盖136取下。

第二,如图6所示,维修人员向千斤顶用孔116插入千斤顶螺栓138并向下拧紧。将拧进去的千斤顶螺栓138,继续拧进千斤顶用孔116、千斤顶用螺母118,使其下端抵接支撑部126的水平部128,拧紧的同时,与第3乘降板104的梯级30侧相反的一侧被向上方顶起。这样被顶起是因为千斤顶用孔116,设于靠近第3乘降板104的前后方向的中心,与梯级30相反的一侧。

第三,如图6所示,将千斤顶螺栓138向左右一对千斤顶用螺母118,拧进一定的长度,这样建筑物1的地板与第3乘降板104之间有缝隙产生。

第四,如图8所示,维修人员将手伸入该缝隙、把手指勾在第3突起112的凹陷部114上,抬起第3乘降板104,从桁架12上拆下。此时,第3突起112起到拉手的作用,由于存在凹陷部114,手指很容易勾住。

第五,由于维修人员一将第3乘降板104拆下,第2乘降板102的端部就会露出来,将手伸入桁架12与第2乘降板102之间的缝隙,第2乘降板102也随之取下。

第六,由于维修人员一将第2乘降板102拆下,第1乘降板100的端部就会露出来,将手伸入桁架12与第1乘降板100之间的缝隙,将第1乘降板100拆下。

以上的拆卸作业,1名维修人员就可以将3枚乘降板100,102,104拆除。

(4)效果

根据本实施例,如图6所示,在第3乘降板104上,将左右一对千斤顶螺栓138拧进千斤顶用孔116、千斤顶用螺母118,将第3乘降板104的一端部顶起,然后,如图8所示,将手伸入桁架12与第3乘降板104之间的缝隙,就可将第3乘降板104取下,因此,即使1名维修人员就可完成拆卸作业。

此外,只是将千斤顶螺栓138拧进千斤顶用孔116、千斤顶用螺母118就可完成,因此将第3乘降板104顶起并不费时间。

另外,由于第3乘降板104的第3突起112上设有凹陷部114,维修人员可把手指勾在该凹陷部114上抬起,抬起作业很容易完成。

此外,由于除检修时间以外,如图4、图5所示,千斤顶用孔116上安装有合成树脂制成的盖136,就不会有垃圾从千斤顶用孔116进入。

(5)变型例

在上述实施例中,千斤顶用孔116开设于第3乘降板104的左右两侧,也可开设于中间部分的一个位置。

在上述实施例中,上层侧乘降板32、下层侧乘降板34由3枚第1乘降板100、第2乘降板102、第3乘降板104构成,但并不局限于此,也可由2枚乘降板,4枚以上的乘降板构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应用于自动扶梯10进行了说明,也可替代的应用到移动步道。

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该实施例只是示例性的提出,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这些新颖的实施例,可以以其他各种的形式实施,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和改变。这些实施例和其变型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内,同时也包括在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本实用新型及其同等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