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预蒸设备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32198阅读:416来源:国知局
玉米预蒸设备的上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玉米加工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玉米预蒸设备的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玉米棒脱皮工序中有一步预蒸工序,预蒸灌入料口距离地面有一定高度,人工向蒸灌中投入玉米工作量大且不安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玉米预蒸设备的上料装置,此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上料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玉米预蒸设备的上料装置,包括传送带,传送带倾斜向上并固定于地面上,漏斗设于传送带出料端下方,导流组件铰接于玉米预蒸设备的机架上,导流组件的入料端与漏斗的出料口相适应、出料端与预蒸设备的入料口相适应。

进一步地,导流组件包括导流筒和支杆,支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流筒的侧壁上、另一端铰接于玉米预蒸设备的机架上。

进一步地,导流组件还包括油缸,油缸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支杆上。

进一步地,导流筒呈V型,导流筒入料端孔径大于漏斗出料口口径、导流筒出料端孔径小于预蒸设备的入料口口径。

进一步地,漏斗设有防护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分别连接传送带和油缸。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装置先通过传送带将玉米升至一定高度,再由导流筒引导玉米流入玉米预蒸设备内,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导流筒为铰接,不影响预蒸设备门的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组件支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流组件收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传送带;2、漏斗;21、防护板;3、导流组件;31、导流筒;32、支杆;33、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玉米预蒸设备的上料装置的一个实施例,包括传送带1,传送带1倾斜向上并固定于地面上,漏斗2设于传送带1 出料端下方,导流组件3铰接于玉米预蒸设备的机架上,导流组件3的入料端与漏斗2的出料口相适应、出料端与预蒸设备的入料口相适应。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传送带1将地面上的玉米提升至一定高度,经漏斗2,由导流组件3将玉米投入预蒸设备的入料口,结构简单,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安全隐患。如图2所示,玉米装料完成后,导流筒31旋转,玉米预蒸设备入料门关闭,对玉米进行预蒸处理。传动带的启停由玉米进入预蒸设备的量控制,可通过人工控制,也可增加电控制系统,定时开关。

导流组件3包括导流筒31和支杆32,支杆3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导流筒31 的侧壁上、另一端铰接于玉米预蒸设备的机架上。导流筒31为具有一定角度的筒状引导件,从漏斗2掉落的玉米,可从导流筒31内部滑入预蒸设备内部。

导流组件3还包括油缸33,油缸33活塞杆固定连接于支杆32上。导流筒 31有两种状态:引导玉米滑入预蒸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收起状态。当处于工作状态时,导流筒31支起,导流筒31入料端与漏斗2接触、另一端伸入预蒸设备入料口内,当处于收起状态时,油缸3带动导流筒31旋转,预蒸设备的入料仓门关闭。

导流筒31呈V型,导流筒31入料端孔径大于漏斗2出料口口径、导流筒31出料端孔径小于预蒸设备的入料口口径。为保证玉米在传送过程中不会掉落伤人,传送带1与漏斗2之间,漏斗2与导流筒31之间,导流筒31与预蒸设备入料口之间均需有防止玉米掉落的技术特征。玉米从传送带1过渡到漏斗2 时,漏斗2加装防护板防止玉米掉落地面,导流筒31的入料端孔径需大于漏斗出料端口径,使漏斗2的出料端伸入导流筒31的入料端,同时导流筒31的出料端伸入预蒸设备入料口。

漏斗2设有防护板21。玉米棒被传送带1带至一定高度后调入漏斗内,为防止玉米棒从中掉落地面伤人,在漏斗2上边沿加装防护板。

还包括控制箱,控制箱分别连接传送带1和油缸33。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置先通过传送带将玉米升至一定高度,再由导流筒引导玉米流入玉米预蒸设备内,节省人力,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安全隐患,同时导流筒为铰接,不影响预蒸设备门的开关。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