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71876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缓冲防损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飞机逐渐成为了人们商务出行或旅游的首选交通方式。机场行李的托运更是为乘客提供了便捷。乘客仅需在抵达目的地后去指定的行李提取口提取行李。然而,在将每件行李从注入口注入到转盘传输带的过程中,较难避免行李与转盘传输带侧壁的碰撞摩擦,导致行李的侧翻、变形与表面的磨损。缓冲装置是一种广为采用的减震、阻挡、防损的技术措施,用以缓和撞击。

例如,专利文献1(CN106429292A)公开了一种包装设备用转弯输送带,在紧接着转弯角后的纵向输送段的一侧设有缓冲挡料组件,缓冲挡料组件包括借助短柱安装于纵向输送段一侧的支撑板、铰接于支撑板上并伸向纵向输送滚子上方的挡板,挡板与支撑板之间连接有弹簧。物料被推送至纵向输送段上时,挡板与物料接触,借助与挡板连接的弹簧软性地挡住物料,减缓物料的冲击,避免出现倾翻。然而,对于该类缓冲组件,物料与挡板间的摩擦仍会对物料造成磨损,并且也不能较好地对物料进行减噪和导向作用。

在此基础上,专利文献2(CN202245277U)中也公开了一种玻璃运送及其阻挡装置,该文献中设置了相互垂直设置的第一条轨道1和另一条轨道2,轨道1的出料端指向轨道2,轨道2正对第一条轨道1的方向设有一挡板,挡板上设有减震层,输送玻璃过程中,玻璃由轨道1被送至轨道2,由轨道2对玻璃进行阻挡。在该实用新型中,与物料直接接触的是设置在挡板上的减震层,其解决了专利文献1中挡板与物料间摩擦对物料造成的磨损,但是其仍不能较好地对物料进行导向作用。

专利文献3(CN204660680U)中还公开了一种用于回转输送场合的缓冲阻挡装置,设置在物料注入回转输送设备的区域位置上。该缓冲阻挡装置包括弹性缓冲体、安装座、支撑架以及导向体,弹性缓冲体贴靠在一个安装座上,安装座由支撑架支撑。其中,在安装座两侧分别设置有导向体Ⅰ和导向体Ⅱ,以适应顺/逆时针方向物料输送的导流导向,确保回转设备上已有的物料的顺畅输送。然而在物料注入回传设备的过程中,由于弹性缓冲体不断受到物料撞击,加上物料与弹性缓冲体间的摩擦,容易造成弹性缓冲体的损坏,因而需要不断地对缓冲阻挡装置进行维护。该实用新型的弹性缓冲体被安装至安装座后,并不能对其进行单独的拆卸,因而在弹性缓冲体受损后,需要对整个缓冲阻挡装置进行维护,成本较高。

因此,提供一种维护成本低的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包括:缓冲构件;连接机构;支撑架,包括支撑柱和安装架,安装架设置于支撑柱的上方;其中,缓冲构件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架。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和第一紧固装置,固定板设置于安装架面向缓冲构件一侧,缓冲构件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板。

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立板和底板,立板和底板呈一夹角,固定板倾斜安装于立板和底板上。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装置可以是不同形式,比如第一紧固装置包括螺栓、设置于固定板上的多个通孔以及设置于缓冲构件背面且与通孔相对应的螺纹孔,立板设有操作孔,利用操作孔将螺栓穿过通孔与螺纹孔相连接,将缓冲构件安装于安装架。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装置还可以包括多副紧扣件,若干副中的每副紧扣件的一部分设置于立板的上边缘,紧扣件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与立板的上边缘的紧扣件的一部分相对应的缓冲构件的上边缘,多副紧扣件中剩余的紧扣件中的每副紧扣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底板的下边缘,紧扣件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与底板的下边缘的紧扣件的一部分相对应的缓冲构件的下边缘,通过紧扣件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的扣合将缓冲构件安装于安装架。

进一步地,安装架和缓冲构件沿水平方向延伸,固定板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纵向板条,纵向板条、立板和底板构成三角形的横截面,每条纵向板条上设有一个通孔。

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导向构件,导向构件设置于安装架水平方向的一端或两端。

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安装内架和安装外架,安装外架从安装内架外侧可拆卸地套合在安装内架上,立板包括内立板和外立板,底板包括内底板和外底板,安装内架包括内立板和内底板,安装外架包括外立板和外底板,操作孔设置在内立板上,导向构件设置于安装外架的一端或两端,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纵向板条倾斜安装于内立板和内底板上。

进一步地,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纵向板条靠近内底板的一端设置有加强板,纵向板条倾斜设置,其两端分别安装于内立板以及加强板的顶部端面,加强板的底部端面与内底板固定,加强板与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纵向板条设置成大致在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导向构件为多面体,其中,多面体的底面为直角梯形,与外底板在同一平面;多面体的端面为五边形,多面体的端面与安装外架的一端或两端相连接,多面体的端面大致与多面体的底面垂直相交;多面体的端面与多面体的底面相交于第一边,从外立板所在一侧看多面体,第一边、与第一边相连接的第二边、与第二边相连接的第三边、与第三边相连接的第四边以及与第四边和第一边相连接的第五边,按顺时针方向构成五边形;多面体包含两个面向缓冲构件的三角面,其中,多面体的一个三角面的一边与多面体的端面共用第四边,多面体的另一个三角面与多面体的底面共用第五边,多面体的一个三角面与多面体的另一个三角面共用一条边。

进一步地,第四边和第五边的夹角为100°-160°。

进一步地,第五边和第一边的夹角为70°-120°。

进一步地,多面体的端面和安装外架设置导向构件一侧的外侧板设有与缓冲构件横截面轮廓相吻合的配合孔,安装时将缓冲构件的一端嵌入配合孔。

进一步地,缓冲构件包括耐磨层、缓冲层以及背板,其中,耐磨层与背板相连接,缓冲层设置于耐磨层和背板之间,耐磨层的外表面构成缓冲构件的正面,背板的后表面构成缓冲构件的背面。

进一步地,支撑柱可拆卸地设置于转盘输送系统。

进一步地,支撑柱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四紧固装置和第五紧固装置,支撑柱通过第五紧固装置和第六紧固装置紧固于转盘输送系统,第五紧固装置和第六紧固装置的紧固方向相反或相交。

进一步地,导向构件被安装至安装外架一端,使得物料在转盘输送回转中先接触导向构件。

如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可以降低维护缓冲防损装置的成本。当缓冲构件不断受到物料撞击和摩擦导致损坏,需要对缓冲防损装置进行维护、保养时,操作人员仅需单独更换受损的缓冲构件进而避免了对整个缓冲防损装置进行维护所造成的高维修费。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优选实施例,并结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总体图;

图2为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立体分解图;

图3缓冲构件后视图;

图4为缓冲构件立体图;

图5为缓冲构件左视图;

图6为安装内架立体图;

图7为安装内架左视图;

图8为安装外架立体图一;

图9为安装外架立体图二。

元件标号说明

10: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

100:缓冲构件

110:耐磨层

120:缓冲层

130:背板

210:纵向板条

220:加强板

310:支撑柱

321:安装内架

3211:内立板

3212:内底板

3213:内侧板

322:安装外架

3221:外立板

3222:外底板

3223:外侧板

401:操作孔

402:第二操作孔

501a:通孔

501b:螺纹孔

502:第二通孔

503:第三通孔

504:第四通孔

601:配合孔

AB:第一边

AE:第二边

ED:第三边

DC:第四边

CB:第五边

ABCDE:端面

ABFG:底面

CDF、BCF:三角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虽然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将结合优选实施例一起介绍,但这并不代表此实用新型的特征仅限于该实施方式。恰恰相反,结合实施方式作实用新型介绍的目的是为了覆盖基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而有可能延伸出的其它选择或改造。为了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深度了解,以下描述中将包含许多具体的细节。本实用新型也可以不使用这些细节实施。此外,为了避免混乱或模糊本实用新型的重点,有些具体细节将在描述中被省略。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顶”、“底”,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10,包括:缓冲构件100;连接机构;支撑架。支撑架包括支撑柱310和安装架,安装架通过一体成型方式不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柱310的上方,或通过紧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支撑柱310的上方,缓冲构件100通过连接机构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架。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可以是不同形式,例如固定板和紧固装置,或固定管和紧固装置。优选地,连接机构包括固定板和第一紧固装置,固定板设置于安装架面向缓冲构件100一侧,缓冲构件100通过第一紧固装置可拆卸地安装于固定板。

连接机构还可以是包括多个固定管和紧固装置。多个固定管设置于安装架面向缓冲构件100一侧,通过紧固装置将缓冲构件100可拆卸地设置于固定管。紧固装置设置于缓冲构件100的背面面向安装内架321一侧。优选地,固定管为方形钢管或圆形钢管,紧固装置为管夹。

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立板和底板,立板和底板呈一夹角,优选地,该夹角为钝角。固定板倾斜安装于立板和底板上,两者之间可设置为固定连接结构,例如通过焊接方式实现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结构,比如通过卡合实现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紧固装置可以是不同形式,例如通过螺纹或卡合连接。优选地,如图2-7所示,第一紧固装置包括螺栓、设置于固定板上的多个通孔501a以及设置于缓冲构件100背面且与通孔501a相对应的螺纹孔501b。通孔501a可以是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的,也可以是同时沿水平和垂直方向间隔分布的。立板设有操作孔401,操作孔401的形状可以是常规几何图形,例如方形、圆形,也可以是其他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操作环境条件等可作出选择的其他不规则几何图形。操作人员利用操作孔401将螺栓穿过通孔501a与螺纹孔501b相连接,将缓冲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架。因此,操作孔401的大小不宜过小,应控制在适合操作人员进行安装作业的范围内。第一紧固装置还可以包括螺母,螺母可设置于通孔501a的任意一侧,操作人员利用操作孔401将螺栓穿过通孔501a和螺母与螺纹孔501b相连接,起到减震和加强固定的作用。

第一紧固装置还可以包括多副紧扣件,若干副中的每副紧扣件的一部分设置于立板的上边缘,紧扣件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与立板的上边缘的紧扣件的一部分位置相对应的缓冲构件100的上边缘,多副紧扣件中剩余的紧扣件中的每副紧扣件的一部分设置于底板的下边缘,紧扣件的另一部分设置于与底板的下边缘的紧扣件的一部分位置相对应的缓冲构件100的下边缘,通过紧扣件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的扣合将缓冲构件100安装于安装架。

进一步地,安装架和缓冲构件100沿水平方向延伸,固定板包括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纵向板条210,每条纵向板条21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立板和底板的一端相连接,纵向板条210、立板和底板三者构成三角形的横截面。每条纵向板条210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通孔501a。

进一步地,安装架包括导向构件330,导向构件330设置于安装架水平方向的一端或两端。

进一步地,如图2-7所示,安装架包括安装内架321和安装外架322,安装外架322从安装内架321外侧可拆卸地套合在安装内架321上。立板包括内立板3211和外立板3221,底板包括内底板3212和外底板3222。安装内架321包括内立板3211、内底板3212和两个内侧板3213,安装外架322包括外立板3221、外底板3222和两个外侧板3223。安装外架322可通过第二紧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内架321上。第二紧固装置包括设置于内底板3212和外底板3222上的多个相对应的第二通孔502、螺栓以及螺母。多个第二通孔502水平分布于内底板3212和外底板3222上。螺栓穿过第二通孔502,通过螺母紧固螺栓,将安装外架322从安装内架321外侧可拆卸地套合在安装内架321上。

操作孔401设置在内立板3211上,多个沿水平方向分布的纵向板条210倾斜安装于内立板3211和内底板3212上,每条纵向板条210的上下两端分别与内立板3211和内底板3212的一端相连接,纵向板条210、内立板3211和内底板3212三者构成三角形的横截面。操作人员利用操作孔401将螺栓穿过设置在纵向板条210上的通孔501a与设置于缓冲构件100背面且与通孔501a相对应的螺纹孔501b连接,从而将缓冲构件100可拆卸地安装于安装内架321。优选地,导向构件330设置于安装外架322的一端或两端。导向构件330可以是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安装外架322的一端或两端,也可以是通过紧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外架322的一端或两端。优选地,导向构件包含的一个面与外立板3221为同一平面。

进一步地,在多个纵向板条210靠近内底板3212的一端还可以设置有加强板220,其与多个纵向板条210大致在同一平面,优选地,为窄长型。加强板220的顶部端面与多个纵向板条210固定连接,且加强板220的底部端面与内底板3212固定连接,加强板220沿水平方向的两个端部分别与安装内架321的两个内侧板3213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加强板220,可以提高纵向板条210抗冲击的能力。

进一步地,如图8-9所示,导向构件330为多面体,优选地,为六面体。其中,六面体的底面ABFG为直角梯形,与外底板3222在同一平面。六面体的端面ABCDE为五边形,与安装外架322的一端或两端相连接,多面体的端面ABCDE大致与底面ABFG垂直相交于第一边AB,从外立板3221所在一侧看多面体,第一边AB、与第一边AB相连接的第二边AE、与第二边AE相连接的第三边ED、与第三边ED相连接的第四边DC以及与第四边DC和第一边AB相连接的第五边CB,按顺时针方向构成五边形。六面体包含两个面向缓冲构件100的三角面,其中,多面体的一个三角面CDF的一边与六面体的端面ABCDE共用第四边DC,六面体的另一个三角面BCF与多面体的底面ABFG共用第五边CB,六面体的一个三角面CDF与多面体的另一个三角面BCF共用一条边。最优选地,导向构件330被安装至安装外架322一端,使得物料在转盘输送回转中先接触导向构件330。三角面BCF、CDF,这两个面向缓冲构件100且可与物料接触的三角面可以有效防止物料撞击时因形状或尺寸缘故而被卡住,同时可以有效改变物料的运动方向,以适应顺或逆时针运动的转盘输送系统。

如图9所示,在六面体的底面ABFG还可以设有第二操作孔402,安装外架322还可以通过第三紧固装置配合第二紧固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安装内架321上。第三紧固装置包括设置于端面ABCDE和安装外架322设置导向构件330一侧的外侧板3223以及安装内架321设置导向构件330一侧的内侧板3213上的相对应的第三通孔503,设置于端面ABCDE和安装外架322设置导向构件330一侧的外侧板3223上与缓冲构件100横截面轮廓相吻合的配合孔601、螺栓以及螺母。安装时,操作人员将已设置于安装内架321上的缓冲构件100的一端嵌入配合孔601,利用第二操作孔402将螺栓穿过第三通孔503,通过螺母紧固螺栓,从而加强缓冲构件100、安装内架321和安装外架322之间的稳固性。

进一步地,第四边DC和第五边CB的夹角,即∠BCD为100°-160°。优选为152°。

进一步地,第五边CB和第一边AB的夹角,即∠ABC为70°-120°。优选为98°。

进一步地,如图4-5所示,缓冲构件100包括耐磨层110、缓冲层120以及背板130,其中,耐磨层110与背板130相连接,形成纵向中空结构,缓冲层120设置于纵向中空结构的空间内部,耐磨层110的外表面构成缓冲构件100的正面,背板130的后表面构成缓冲构件100的背面。通过第四紧固装置从缓冲构件100的背面的后面将耐磨层110、缓冲层120以及背板130安装成一体。耐磨层110是由高耐磨性材质制成。缓冲层120由减震吸噪材料制成,具有良好的吸能性和弹性,其种类及成分包括但不限于是橡胶或泡沫材料。

进一步地,支撑柱310可拆卸地设置于转盘输送系统,减少了占有的地面空间,且避免支撑柱310安装于地面妨碍操作人员对缓冲防损装置、转盘输送系统或转盘输送系统上的物料进行操作。通常而言,转盘输送系统为回转输送物料的传输装置,例如机场行李提取处的回转传输装置。

进一步地,支撑柱310沿其高度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五紧固装置和第六紧固装置,支撑柱310通过第五紧固装置和第六紧固装置紧固于转盘输送系统,第五紧固装置与第六紧固装置的紧固方向相反或相交。第五紧固装置包括带有至少两个开孔的紧固板、至少两个螺栓和螺母,紧固板位于支撑柱310一侧,螺栓从一侧的开孔穿过至位于相反侧的转盘输送系统的基座,从而实现紧固作用。支撑柱310设置有第四通孔504,第六紧固装置从转盘输送系统穿过支撑柱310从而实现紧固作用。

虽然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没有提供所有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形式的连接机构和紧固装置,只要能够实现可拆卸地安装功能即可。通过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转盘输送方式的缓冲防损装置,可以降低维护缓冲防损装置的成本。当缓冲构件不断受到物料撞击和摩擦导致损坏,需要对缓冲防损装置进行维护时,操作人员仅需单独更换受损的缓冲构件,进而避免了对整个缓冲防损装置进行维护所造成的高额维修费。此外,在物料注入转盘输送系统时,导向构件可有效防止物料撞击时因形状或尺寸缘故而被卡住,同时可以有效改变物料的运动方向,以适应顺或逆时针运动的转盘输送系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