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15558阅读:5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顶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移动顶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造船行业,吊车资源利用率直接决定了生产效率,在没有吊车的场地使用,因分段重量大、距离地面高等因素,水平状态调整是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使用安全、移动方便的移动顶升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移动顶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千斤顶、稳向架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稳向架中间的顶升柱,所述稳向架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顶升柱位置的顶部平台,所述稳向架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所述顶升柱位置的限位平台,所述顶部平台与限位平台均设置有同心的开口,所述顶升柱上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顶部平台上的开口的凸台,所述千斤顶设置在所述顶升柱下方。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稳向架下端设置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设置有止动结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顶升柱包括常用顶升柱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常用顶升柱上的加成顶升柱。

进一步,所述稳向架下方设置有托盘。

进一步,所述稳向架的两侧及所述顶升柱的两侧均设置有吊耳。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高度合适时,将千斤顶的力传递到顶升柱的分段上,达到调整分段状态的效果,此外,所述稳向架在施工时保持顶升柱稳定(不倾倒),移动时带动顶升柱一起移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状态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顶升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移动顶升装置,包括千斤顶2、稳向架1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稳向架1中间的顶升柱,所述稳向架1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顶升柱位置的顶部平台11,所述稳向架1内设置有若干个用于限制所述顶升柱位置的限位平台12,所述顶部平台11与限位平台12均设置有同心的开口,所述顶升柱上端设置有直径大于所述顶部平台11上的开口的凸台23,所述千斤顶2设置在所述顶升柱下方。

优选地,本实施例中,所述稳向架1内设置有一个限位平台12。

当使用时,把稳向架1固定在地面上,将顶升柱由顶部平台11的开口伸入,安装到所述稳向架1中,使所述凸台23与所述顶部平台11抵接,限制所述顶升柱最低位置,所述千斤顶2设置在所述顶升柱下方并与所述顶升柱下端抵接,通过将千斤顶2的力传递到分段上,达到调整分段状态的效果。

优选地,所述稳向架1下端设置有万向轮4,所述万向轮4设置有止动结构。用于支撑装置重量,实现装置任意平面上方向移动。

所述顶升柱包括常用顶升柱21及可拆卸安装在所述常用顶升柱21上的加长顶升柱22。所述加长顶升柱22可用于增加装置高度,满足现场工况。

所述稳向架1下方设置有托盘3。将千斤顶2放置到托盘3中,随装置同步移位。

优选地,所述稳向架1的两侧及所述顶升柱的两侧均设置有吊耳31。方便施工中进行安装与拆卸。

以上具体结构和尺寸数据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还可做出种种的等同变形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形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