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用臂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59392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起重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起重机用臂架结构。



背景技术:

臂架是许多大型起重机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起重机能否正常工作的关键结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臂架由于使用频繁,其中的个别部件(部位)容易形成疲劳破坏,进而导致整个起重机无法正常工作;由此,给客户带来巨大的损失,造成极大的浪费,不利于提升企业产品的竞争力。由此可见,臂架作为起重机的主要承载部件,它的强度和自重直接关系到起重机的安全及性能。为了使臂架的疲劳寿命满足设计要求,通常使用高强度材料以加强臂架强度,这无疑会加大臂架及整机重量,其无助于提升产品性能,却大大增加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臂架结构,该结构能够提高单臂架受力时的强度、刚度及稳定性。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臂架结构,包括臂架本体,所述臂架本体由一条上弦杆和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组成,上弦杆设置在两条下弦杆之间的正上方,上弦杆与每条下弦杆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两条腹杆,两条腹杆首尾相接呈折线状分布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两条腹杆的交汇处分布在上弦杆上或下弦杆上,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之间水平固定设有相平行的加强撑,加强撑的表面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可沿导轨移动的置物槽。

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臂架结构,所述上弦杆的上端设有导线管,导线管的上表面开设有一条通缝。

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臂架结构,所述下弦杆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板。

根据上述的起重机用臂架结构,所述腹杆的表面设有荧光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臂架本体,所述臂架本体由一条上弦杆和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组成,上弦杆设置在两条下弦杆之间的正上方,上弦杆与每条下弦杆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两条腹杆,两条腹杆首尾相接呈折线状分布在上弦杆与下弦杆之间,两条腹杆的交汇处分布在上弦杆上或下弦杆上,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之间水平固定设有相平行的加强撑,加强撑的表面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可沿导轨移动的置物槽;该结构中的上弦杆和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构成稳定的三角架结构,腹杆的设计进一步增加了三脚架的稳定性;加强撑的设计既增加了臂架的稳定性,又提供了导轨的支撑面;置物槽的设计用于放置设备元器件,而且置物槽可以根据作业环境在导轨上移动。

本实用新型结构中所述上弦杆的上端设有导线管,导线管的上表面开设有一条通缝,导线管的设计增加了钢丝绳的容纳空间,同时可以有效防止钢丝绳杂乱缠绕;所述下弦杆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板,限位板的设计防止置物槽从导轨上滑出;所述腹杆的表面设有荧光条,荧光条的设计在夜间起到警惕作用。

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连接强度高,保证起重机的稳定操作,消除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用臂架结构,包括臂架本体1,所述臂架本体1由一条上弦杆11和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12组成,上弦杆11设置在两条下弦杆12之间的正上方,上弦杆11与每条下弦杆12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两条腹杆2,两条腹杆2首尾相接呈折线状分布在上弦杆11与下弦杆12之间,两条腹杆2的交汇处分布在上弦杆11上或下弦杆12上,两条相平行的下弦杆12之间水平设有相平行的加强撑3,加强撑3的表面设有导轨4,导轨4上设有可沿导轨移动的置物槽5;所述上弦杆11的上端设有导线管6,导线管6的上表面开设有一条通缝7,下弦杆12的两端均设有限位板8,腹杆2的表面设有荧光条9。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