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21082发布日期:2018-06-06 00:43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砂浆混合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



背景技术:

干混砂浆移动筒仓是一种适用与重力或气力输送方式进行出料,可以瞬间受压并能耐受一定风压,由钢制焊接容器制得的干混砂浆的储存装置,适用于工业建筑,城市建设,道路桥梁水利及构件厂等施工中散水泥等散料的储备料仓,还可用于搅拌站散水泥储备的配料设备。

现有的干混砂浆移动筒仓通过固接于筒仓上的支撑脚将其竖直放置在地面上,包括筒体和锥形筒底,锥形筒底底部中心开设有下料口,锥形筒底的外表面设置有振动电机,振动电机带动锥形筒底振动,使堆积在筒底的物料滑落至下料口。但是对于大型干混砂浆移动筒仓,锥形筒底的面积大,厚度厚,振动电机很难引起筒底共振,振动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解决了大型筒仓振动下料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包含筒体和锥形筒底以及与筒底竖直相连的若干支撑脚,筒底底部开设有下料口,筒底的外表面上设置有振动电机,筒底包含上筒底和下筒底,上筒底和下筒底通过设置在两者之间且分别与两者固接的环形软连接带连接,振动电机位于下筒底外表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筒底分为上筒底和下筒底,上筒底和下筒底通过软连接带连接,这样下筒底的振动受上筒底的影响非常小,在振动电机的带动下振动幅度较大,振动效果更好,下料更加顺畅。

较佳的,上筒底的与软连接带固接的一端沿周向设置有若干外凸的上挂板,下筒底的与软连接带固接的一端沿周向对应于所述上挂板设置有若干外凸的下挂板,上挂板与下挂板通过螺栓相连。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筒底和下筒底通过螺栓二次连接,分担了大部分下筒底对软连接带施加的拉力,防止因下筒底的重量过大拉断软连接带。

较佳的,上挂板和下挂板上均设置有加强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将强了上挂板和下挂板的强度,减小了上挂板和下挂板的抗变形程度。

较佳的,上筒底的外侧面固接有竖直设置的环绕软连接带的筒形护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护软连接带遭受外界的撞击而损坏。

较佳的,下料口下方连接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阀门控制筒仓是否下料。

较佳的,相邻两根支撑脚之间设置有分别与两根支撑脚固接的多根相互交叉的加强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脚的强度更大,不易产生变形。

较佳的,振动电机通过固接于下筒底的电机底座与下筒底连接,电机底座的一侧开有两端开口的通槽,靠近通槽的一侧与下筒底相连,电机底座背离通槽的一侧与振动电机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振动电机方便安装和更换,另一方面,经过电机底座的缓冲,振动电机的振动对下筒底的破坏性更小。

较佳的,下筒底侧壁上设置有取样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取样口方便取样筒仓内的干混砂浆。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中筒底分离为通过软连接带连接的上筒底和下筒底,振动电机更容易带动下筒底振动,振幅大,振动效果更好,具有下料顺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除去护板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筒底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筒底的另一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11、支撑脚;111、加强杆;2、筒底;21、上筒底;211、上挂板;212、护板;22、下筒底;221、下挂板;222、取样口;23、下料口;24、软连接带;25、阀门;26、拉紧螺栓;3、振动电机;31、电机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如图1所示,一种干混砂浆移动筒仓,包含筒体1和锥形筒底2,所述筒仓通过多根固接于筒底2上靠近筒体1位置的支撑脚11竖直放置在地面上,筒底2包含上筒底21和下筒底22,上筒底21和下筒底22通过设置在两者之间且分别与两者固接的软连接带24连接,下筒底22外表面设置有振动电机3,下筒底22的底部开设有下料口23。通过这样设置,上筒底21与下筒底22是非刚性连接,下筒底22的振动受上筒底21的影响较小,振动电机3能够带动下筒底22形成良好的振动效果,使下料更顺畅。

如图2所示,上筒底21的外侧面固接有竖直设置的环绕软连接带24的筒形护板212,用于防护软连接带24。

另外,为避免下筒底22的重力完全施加在软连接带24上,容易造成软连接带24损坏,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上筒底21的与软连接带24固接的一端沿周向设置若干外凸的上挂板211,下筒底22的与软连接带24固接的一端沿周向对应于所述上挂板211设置若干外凸的下挂板221,为增大上挂板211和下挂板221的强度,上挂板211和下挂板221分别与上筒底21和下筒底22再次通过加强筋固接,拉紧螺栓26能够固定拉紧上挂板211和下挂板221使上筒底21和下筒底22二次固定,这样拉紧螺栓26承担了下筒底22大部分的重力,软连接带24的受到的拉力就会降低。

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能够控制筒仓内的物料的流出,在下料口23下方螺栓连接一个阀门25,通过控制阀门25的开闭控制筒仓内的物料流出与否。

如图1和图2所示,大型干混砂浆移动筒仓的重力较大,特别是装满物料时,支撑脚11容易产生变形,为防止支撑脚11变形,在相邻的两根支撑脚11之间固接多根互相交叉的加强杆111,增大支撑脚11的抗变形强度。

如图4所示,通常振动电机3的振动会对下筒底22与其他部位的连接部位有所损伤,为降低这种损伤,在振动电机3与下筒底22之间设置带通槽的电机底座31,通槽的两端开口,电机底座31背离通槽的一侧与下筒底22外侧面和振动电机3固接 。

如图3所示,为方便取样筒仓内的物料,在下筒底22侧壁上设置取样口2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为了使大型的筒仓能顺利下料,将锥形筒底2设置成上筒底21和下筒底22,上筒底21和下筒底22通过软连接带24软连接,这样下筒底22的振动受上筒底21和筒体1的影响较小,当振动电机3振动时,能够轻易地带动下筒底22产生较好的振动效果,使筒仓内的物料随着下筒底22的振动顺畅地从下料口23流出。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