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托辊、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22414阅读:4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托辊、固定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吊装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托辊、固定结构。



背景技术:

四连杆门座起重机是港口、码头前沿的主要装卸货物的主要起重设备。四连杆门座起重机钢丝绳使用的寿命关系着起重设备的成本及其安全性。现有的四连杆起重机结构在使用抓斗的情况下,钢丝绳的使用寿命较短,增加了维护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托辊、固定结构,以克服现有门座式起重机的钢丝绳容易磨损、使用寿命短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托辊。

托辊用于托举钢丝绳并与钢丝绳可滚动地接触。

托辊包括:

被提供以使托辊被固定的支座;

保持架,保持架附连于支座,保持架至少包括相互远离且相对地布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

被保持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滚动体,滚动体包括具有共同轴线的支撑轴、转动套筒,转动套筒同轴且可转动地套设置于支撑轴外,且支撑轴与转动套筒在沿轴线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支撑轴的两端伸出于转动套筒外且保持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保持架还具有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滚动体的数量为两个,且其中一个滚动体被保持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另一个滚动体被保持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两个滚动体以相互间隔且转动轴心线相对的方式被布置。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支座还包括至少两个护杆,护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至少两个护杆分别位于滚动体沿轴向的两侧。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支座包括三个护杆,其中两个护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座、且分别位于滚动体沿轴向的两侧并纵向分布,其中另一个护杆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座、且横向分布并与第三连接部相对。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支座还包括底板,保持架附连于底板。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转动套筒通过轴承与支撑轴同轴且可转动地相互套设。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轴承至少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轴的两端,滚动体还包括与轴承数量相同的限位组件,限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内套筒、外套筒;

对应于轴承的限位组件,内套筒和外套筒均套设置于支撑轴,内套筒和外套筒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轴承的两侧、且与相对应的轴承的内圈接触以限制内圈沿支撑轴的轴向运动。

在较佳的一个示例中,滚动体还包括与转动套筒同步转动的多个端盖,多个端盖套设置于支撑轴外且与转动套筒的端部配合并与轴承的外圈接触以限制外圈沿支撑轴的轴向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包括底座、如前述的托辊。托辊通过支座与底座连接。

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托辊具有一个经过特别地设计的滚动体。滚动体具有能够稳定地绕自转轴进行转动的转动部分。所述的转动部分在转动时不会发生大幅度的沿自转轴的前后窜动。托辊与钢丝绳接触时,在钢丝绳受力运动过程中,钢丝绳带动托辊的转动部分相对稳定地转动,使钢丝绳与托辊的磨损显著降低,从而也提高了钢丝绳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中支座的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中支座的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固定结构中支座的第三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固定结构;101-大连杆;102-底座;103-托辊;104-底板;105-护杆;106-转动套筒;107-外套筒;108-支撑轴;109-端盖;110-轴承;111-内套筒;112-腰圆孔;113-第二部分;114-第三部分;115-第一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不矛盾或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例、实施方式以及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实用新型中,常规的设备、装置、部件等,既可以商购,也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自制。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突出本实用新型的重点,对一些常规的操作和设备、装置、部件进行的省略,或仅作简单描述。

四连杆门座起重机是通用型门座起重机。四连杆门座起重机被广泛应用于港口装卸、修造船厂、钢铁公司等。四连杆门座起重机主要由钢结构、起升机构、变幅机构、回转机构、大车运行机构、吊具装置(抓斗、简易集装箱吊具、吊钩)、电气设备及其他必要的安全和辅助设备组成。四连杆门座起重机工作时,通过四连杆控制在吊臂前后运动,起吊节点保持水平和高度不变。其中,起升机构是起重机最主要的机构,并被用以实现重物的升降运动。它是由电动机、卷筒、钢丝绳、滑轮组、减速器、制动器和吊钩组成。

经过研究,发明人发现,现有的四连杆起重机中,安装在大拉杆上的托辊103在使用抓斗的情况下,由于托辊103受力不均而引起转动不灵活,进而导致与托辊103接触的钢丝绳的非期望摩擦严重,导致钢丝绳的使用寿命降低、增加了维护成本。

基于以上,发明人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托辊103,以解决在受力不均的情况下发生偏转的问题,从而保持于钢丝绳之间的相对稳定的接触,以减小钢丝绳收到的不利摩擦,进而避免钢丝绳被不利地磨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托辊103主要提供了一种转动部件。所述的转动部件与钢丝绳接触,使钢丝绳被支撑以及适当地约束,钢丝绳在被时收卷或释放时,钢丝绳会在一定程度上驱动托辊103的转动部件运动,且两者之间的相互摩擦,也因转动部件的转动而被适当地缓解。另外,前述的转动部分能够以高稳定的姿态进行旋转,从而避免晃动或窜动的转动部分与钢丝绳之间的不利摩擦。

通常地,本实施例中示出的托辊103被用于起重机、例如前述的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或者其他的门座式起重机。但是,应当说明的是,托辊103中的主要构件,如前述的转动部分也可以被使用于其他领域或场合,例如,输送带等等。当然,通过对所述的转动部分的适当改进,还可以使改进型的转动部分被使用于其他场合。

本实施例中,特别地,以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为例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转动部分主要是以固定体、转动体部分构成。转动体以固定体为支撑和着力部件,转动体可转动地设置在固定体,且转动体在固定体的轴向上不存在或者仅仅很少地(由制作、加工精度等造成的无可避免的)存在偏移。

以下结合所述转动部件的具体用例,进行详细阐述。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托辊103。托辊103本用于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具体地,托辊103用于托举钢丝绳并与钢丝绳可滚动地接触。

托辊103包括支座、保持架以及滚动体。其中,支座是保持架被固定的连接点、或着力点、或固定点。此外,支座还可以被用来作为固定托辊103的构件。

支座可以是各种可接受的实现方式,并不以具体的实现形式为限。但是,其应当能够提供保持架的固定位点,以使保持架被连接于其上。在一些示例中,支座为一板材,具体可以是平面薄板、块状板或者其他异形结构。其中,所述的平面薄板是指其厚度显著小于其长度和宽度的板。块状板是指其具有接近的宽度和厚度以及长度。另外,在其他一些示例中,作为一种更简单或者被改进的需求、选择,支座由板条、方钢等焊接而成。因此,支座可以有多种可选和替代的实现形式,在托辊103一些示例中,支座是以被称之为支架的构件而提供的。

本实施例中,支座包括底板104。底板104为一个平面板材,且较佳地,被选用金属板,其具体尺寸通过设计需要被选择。

进一步地,支座还设置有护杆105,且护杆105是被设置用以对钢丝绳进行限定,以避免其不利地与托辊103相脱离。护杆105可以由直方管、直圆管弯曲而成,或者由管段焊接而成。本实施例中,护杆105大致呈“U”型结构,且其两个自由端是固定(焊接或者栓接)在支座的底板104上的。即,护杆105类似倒扣在支座的底板104上,护杆105在底座102的一侧(通常是钢丝绳的活动侧)形成一个局域的空间,用于使钢丝绳被限制在所述的局域的空间内,从而防止钢丝绳意外(非期望的)完全地脱离托辊103。

通常地,护杆105是以成组的方式被提供的,且一组中具有两个护杆105。同一组中的两个护杆105相对且间隔地布置,从而限定钢丝绳的一端进入托辊103的区域、以及离开托辊103的区域。

根据前述,本实施例中,支座可以被设置来包括至少两个护杆105,护杆10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底板104,且至少两个护杆105分别位于滚动体沿轴向的两侧。进一步地,支座还可以包括三个护杆105,其中两个护杆10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座、且分别位于滚动体沿轴向的两侧并纵向分布,其中另一个护杆105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支座、且横向分布,并与在一些示例中设置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相对。

本实施例中,保持架被连接于支座,并且被用于使滚动体被保持于期望的姿态。

保持架至少包括相互远离且相对地布置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保持架可以各种具体的实现结构,例如,架体、管体、板体等等。本实施例中,保持架是由期望数量的板材制作而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组合而成,其中,所述的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可被采用为立板。一般地,立板垂直地布置,且一端连接于支座的底板104、另一端远离底板104伸出。立板的数量根据需要被设置。例如,两个、三个、四个等等。一种示例中,立板设置有孔洞,作为滚动体连接在保持架的结构体。立板可以有一个孔洞或者两个或者三个孔洞,根据需要而进行选择性地设置。

基于以上,保持架也可以由多种具体的实现结构,但是,其应当能够提供成对的连接位点,例如是一对、两对、三对等等。属于同一对连接位点相对且间隔地设置。

滚动体被保持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并且具有固定部分和相对固定部分可转动的部分。滚动体包括具有共同轴线的支撑轴108、转动套筒106。其中,转动套筒106同轴且可转动地套设置于支撑轴108外,且支撑轴108与转动套筒106在沿轴线的相对位置保持稳定。支撑轴108的两端伸出于转动套筒106外且保持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转动套筒106通过轴承110与支撑轴108同轴且可转动地相互套设。进一步地,轴承110至少具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支撑轴108的两端。滚动体还包括与轴承110数量相同的限位组件(轴承110与限位组件一一对应),限位组件包括相互配合的内套筒111、外套筒107。每个轴承110通过限位组件被限定,使轴承110在能够自由地沿自转轴进行转动的同时,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空间位置。本实施例中。轴承110与支撑轴108的相对位置固定。

对应于某一个轴承110的限位组件(任意一个轴承110的从属的限定组件),内套筒111和外套筒107均套设置于支撑轴108,内套筒111和外套筒107分别位于相对应的轴承110的两侧、且与相对应的轴承110的内圈接触以限制内圈沿支撑轴108的轴向运动。通过这样的设计,任意一个轴承110均通过位于其两侧的内套筒111和外套筒107被固定(限制、或限位),从而使得当转动套筒106收到侧向力(如非垂直于支撑轴108的轴向)时,受到传递的侧向力仍然能保持姿态稳定地转动,从而使转动套筒106的转动姿态也稳定,进而确保钢丝绳与转动套筒106不会或甚少地发生不利的剧烈摩擦。

更进一步地,滚动体还包括与转动套筒106同步转动的多个端盖109,多个端盖109套设置于支撑轴108外且与转动套筒106的端部配合并与轴承110的外圈接触以限制外圈沿支撑轴108的轴向运动。通过对轴承110的内圈固定,其外圈的转动被很好地限定和保持,进一步使轴承110的外圈和转动套筒106联动地配合,使轴承110的外圈与转动套筒106相对静止地同步转动,从而使转动套筒106的转动姿态被以很稳定的方式保持,其在转动轴线方向的窜动被极大地消除。

滚动体可以存在多个,如两个、三个、四个等等。多个滚动体以轴线平行,且彼此间隔地依次布置。在这些示例中,多个滚动体的两端均分别地连接于保持架的第一部分115和第二部分113。

在其他一些示例中,当滚动体存在多个(如本实施例中的两个)时,保持架还可以设置第三连接部。第三连接部位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且相互平行、间隔地分布。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在第三连接部的投影大致地铺满第三连接部。另外,在两个滚动体中,其中一个滚动体被保持于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另一个滚动体被保持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之间。其中,两个滚动体被错落地布置。用于制作第三连接部的立板具有更大于制作第一连接部的立板第一连接部和制作第二连接部的立板第二连接部的长度。

在上述的两个滚动体错落地布置的示例中,两个滚动体以相互间隔且转动轴心线相对的方式被布置。

基于前述的托辊103,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固定结构100。固定装置包括底座102、托辊103,托辊103通过支座与底座102连接。底座102和制作可通过螺栓或焊接固定。优选地,本实施中,支座的底板104设置有腰圆孔112,并通过螺栓与底座102连接。腰圆孔112具有一定的设计长度,且可以作为螺栓的活动空间,从而使得托辊103可以相对于底座102而进行移动,以便在使用中作适应性的调整。

当固定结构100被用于四连杆门座式起重机时,底座102与起重机的大连杆101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