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料流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86783发布日期:2018-06-02 05:28阅读:582来源:国知局
物料流转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流转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物料流转系统。



背景技术:

在工业级高粘度搅拌领域,对应的物料搅拌完之后需要挤压出料,在搅拌机以及压料机需要一个移动的过渡,而通常都是通过人去推动带有脚轮的料桶。

而随着生产量的加大,设备以及料桶容积的加大,料桶重可达2.5吨,人力操作性,以及安全性都越来越难控制,而对应的机械式的精准的安全的移动模块的出现具有很重要意义,而当前世面上对应的移动模块价格过高让人高攀不起,并且往往占地大且笨重,不符合化工设备领域的市场需求(如AGV、RGV),而对应化工领域低成本实用型的移动模块的工业应用也非常具有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大大提高物料的流转效率,且占地较小的物料流转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流转系统,包括:

料桶,用于盛装待流转物料;

转运车,用于承载并转运所述料桶;

下沉坑,包括彼此垂直设置并连通的第一坑道和第二坑道,所述第二坑道的一端交接于所述第一坑道上;

轨道,安装于所述下沉坑内,用于导引所述转运车的运动;

转盘,设于所述第一坑道和第二坑道的交接处,用于实现所述转运车在第一坑道和第二坑道之间的切换;

其中,所述第一坑道的两端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坑道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均设有缓冲装置,用于对所述转运车运行到行程末端时进行缓冲。

优选地,所述缓冲装置为橡胶块。

优选地,所述橡胶块的数目为两个。

优选地,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第二轨道、第三轨道和第四轨道,

所述第一轨道自所述第一坑道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盘,所述第二轨道自所述第一坑道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转盘,所述第三轨道自所述第二坑道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转盘,所述第四轨道设于所述转盘上,

所述转盘带动所述第四轨道转动,能够实现所述第四轨道与第三轨道的对接,或者实现所述第四轨道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之间的对接,从而实现所述转运车在所述第一坑道和第二坑道上的位置切换。

优选地,所述转运车上设有限位开关,所述转盘上设有限位挡块,所述限位开关与所述限位挡块配合使用,用于对所述转运车在所述转盘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限位开关选为滑轮式限位开关。

优选地,所述料桶上设有底座,所述料桶经所述底座支撑于所述转运车上。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定位孔,所述转运车的上表面上设有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内,与所述定位孔配合使用,对所述料桶在所述转运车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坑道的末端设有提升装置,用于对转运来的料桶进行中转提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物料流转系统,由于在坑道的相应位置上设置缓冲装置,可实现对转运车的精确定位。且定位方式成本较低,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转运车的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物料的流转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占地过大笨重、容积过大造成实验物料浪费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料流转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料流转系统的俯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物料流转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拿掉两个料桶以及转运车)。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运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5-6分别从不同视角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料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料桶1、转运车2、限位开关21、滚轮22、定位销23、第一坑道31、第二坑道32、第一轨道41、第二轨道42、第三轨道43、第四轨道44、转盘5、限位挡块51、缓冲装置6、提升装置7、底座8、定位孔8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物料流转系统,用于将搅拌后的物料转运至压料工序,该物料转运系统到包括料桶1、转运车2、下沉坑、轨道和转盘5。料桶1用于盛装待流转物料;转运车2,用于承载并转运所述料桶1;下沉坑,俯视时轨迹大致为凸字形结构,包括彼此垂直设置并连通的第一坑道31和第二坑道32,所述第二坑道32的一端交接于所述第一坑道31上;轨道,安装于所述下沉坑内,用于导引所述转运车2的运动;转盘5,设于所述第一坑道31和第二坑道32的交接处,用于实现所述转运车2在第一坑道31和第二坑道32之间的切换。其中,所述第一坑道31的两端的侧壁上,以及所述第二坑道32的另一端的侧壁上均设有缓冲装置6,用于对所述转运车2运行到行程末端时进行缓冲。

所述缓冲装置6为橡胶块,具体为柱状橡胶块。该实施例中,所述橡胶块的数目为两个,对称设于相应侧壁上。橡胶块具有一定的弹性要求,保持转运车2运动到行程末端对橡胶块进行挤压时,挤压变形量控制在2mm以内,以便在对小车的运动进行缓冲时,对转运车2运行的终点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且,该缓冲装置6的成本较低,在花费较小成本的情况下,便可实现对转运车2的精确定位。

参考图3,所述轨道包括第一轨道41、第二轨道42、第三轨道43和第四轨道44。所述第一轨道41自所述第一坑道31的第一端延伸至所述转盘5,所述第二轨道42自所述第一坑道31的第二端延伸至所述转盘5,所述第三轨道43自所述第二坑道32的末端延伸至所述转盘5,所述第四轨道44设于所述转盘5上。所述转盘5带动所述第四轨道44转动,能够实现所述第四轨道44与第三轨道43的对接,或者实现所述第四轨道44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41和第二轨道42之间的对接,从而实现所述转运车2在所述第一坑道31和第二坑道32上的位置切换。

该实施例中,转运车2的上表面高于下沉坑的上表面。为了避免转盘5带动转运车2转动时,转运车2与下沉坑之间的干涉,将转盘5周边的坑道扩大成圆形,并在第一坑道31和第二坑道32的连接壁处做倒角处理。

转盘5由电机驱动,可实现360°的回转,从而实现第四导轨与其它导轨之间的对接切换。

进一步地,所述转运车2上设有限位开关21,所述转盘5上设有限位挡块51,所述限位开关21与所述限位挡块51配合使用,用于对所述转运车2在所述转盘5上的位置进行定位。该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开关21选为滑轮式限位开关21,限位挡块51为固定于转盘5上表面上的角钢,限位挡块51具体设于转盘5上表面的周边上。使用时,当转运车2带动料缸运行到转盘5上并使得限位开关21接触到限位挡块51时,限位开关21发出到位指令,使得转运车2停止运动,从而实现对转运车2的精确定位,定位精度可达到2mm以内,以避免由于转运车2在转盘5上的定位偏离预设位置,而使得转盘5带动转运车2转动时,转运车2撞击到坑道壁上。

参考图4至图6,转运车2上设有滚轮22,该实施例中转运车2上共设有四个对称设置的滚轮22,用于卡设于轨道上。滚轮22通过转运车2的电机(图中未示)驱动,通过对电机的控制,可实现对转运车2启停控制和速度控制。限位开关21设于转运车2的侧壁上。

该实施例中,转运车2和转盘5的电机均可选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并分别实现对两组电机的遥控控制,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实现了半自动化,甚至自动化控制。

所述料桶1上设有底座8,所述料桶1经所述底座8支撑于所述转运车2上。底座8具体可焊接于料桶1底壁上,也可经螺纹连接方式或者卡接方式固定于料桶1底壁上。所述底座8上设有定位孔81,所述转运车2的上表面上设有定位销23,所述定位销23用于插入所述定位孔81内,与所述定位孔81配合使用,对所述料桶1在所述转运车2上的位置进行定位。

为了便于快速实现对物料的流转,可设置多个料桶1。该实施例中,共设有两个料桶1。所述第二坑道32的末端设有提升装置7,用于对转运来的料桶1进行中转提升。

下面以转运车2自第一坑道31的第一端(即图2中处于上部的一端),运行至第二坑道32的末端为例来对该物料流转系统的使用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参考图1至图3,在此过程中,第四导轨转动至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平行对接的状态,并使得限位挡块51远离第一坑道31的第一端。料桶1自第一坑道31的第一端运行至转盘5并使得限位开关21撞击到限位挡块51上,限位开关21发出到位指令,使得转运车2停止运动。而后,转盘5启动,并将第四导轨转换至与第三导轨对接。然后,转运车2移动至第二坑道32末端并撞击到第二坑道32末端的缓冲装置6上,实现对转运车2的定位。

转运车2带动料桶1反向运动的情况可参考上述运动,此处不再赘述。

通过在使用流程路径上的挡块以及限位开关21对遥控的三相异步电机驱动的轨道车进行控制,在同进同出的使用机理上确保了终点位置的精确性,而且达到低成本并且符合安全管理以及半自动控制;给大工业搅拌生产流转提高了效率。

本申请中的物料流转系统,由于在坑道的相应位置上设置缓冲装置6,可实现对转运车2的精确定位。且定位方式成本较低,从而以较低的成本实现对转运车2的具有较高自动化程度的精确控制,大大提高了物料的流转效率。同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设备占地过大笨重、容积过大造成实验物料浪费的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