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解液储液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62313发布日期:2018-10-13 01:0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注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解液储液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电解液储液罐,存在易变性,加入电解液时容易产生气泡,导致后续工序产品报废率高;同时还存在不能及时发现电解液的液位过低导致填液不及时的问题,导致工作延时,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电解液储液罐,以解决现有电解液储液罐在加入电解液时产生过多气泡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电解液储液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方焊接有外罩,所述外罩与罐体之间设有贯通的入液真空口,所述外罩内在入液真空口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对电解液进行缓冲的若干分液片;所述罐体的上端和下端均焊接有若干加强筋;所述罐体还设有分液出口;所述罐体的侧面设有方便使用者观察液位及气泡情况的导通管,所述导通管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罐体还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有蜂鸣器。

优选地,所述外罩为具有空腔的圆筒状结构且其轴线与罐体的轴线相重合。

优选地,所述分液片为与外罩的内壁面连接的圆片状结构,所述分液片的边缘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漏液槽。

优选地,所述分液片在其圆心处开设有漏液孔。

优选地,所述分液片倾斜设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设置带有入液真空口的外罩,这样相比现有的直接在罐体上开设注液口,有利于为电解液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小气泡生成的概率,且在入液真空口内设置若干片分液片,这样电解液在注入时需要通过若干分液片的层层缓冲,从而解决注液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若干加强筋可以提高罐体的强度,宜采用至少5个且为奇数的加强筋,可以使罐体的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分液出口用于出液,可以设置若干孔洞以解决出液气泡问题;导通管利用U型管原理,这样导通管内的液面就与罐体内的一致,便于使用者随时观察液面位置,且可以观察气泡情况;

液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罐体内的液位,在液位过低时触发蜂鸣器响而报警,提醒使用者及时注液,从而达到及时补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解液储液罐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罐体;2、外罩;3、入液真空口;4、分液片;5、加强筋;6、分液出口;7、导通管;8、蜂鸣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之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以下兹例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解液储液罐,包括罐体1,所述罐体1的上方焊接有外罩2,所述外罩2与罐体1之间设有贯通的入液真空口3,所述外罩2内在入液真空口3处沿高度方向设有对电解液进行缓冲的若干分液片4;所述罐体1的上端和下端均焊接有若干加强筋5;所述罐体1还设有分液出口6;所述罐体1的侧面设有方便使用者观察液位及气泡情况的导通管7,所述导通管7采用透明材质;所述罐体1还设有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电连接有蜂鸣器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带有入液真空口3的外罩2,这样相比现有的直接在罐体1上开设注液口,有利于为电解液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小气泡生成的概率,且在入液真空口3内设置若干片分液片4,这样电解液在注入时需要通过若干分液片4的层层缓冲,从而解决注液时产生气泡的问题;

若干加强筋5可以提高罐体1的强度,宜采用至少5个且为奇数的加强筋5,可以使罐体1的使用寿命提高2倍以上;分液出口6用于出液,可以设置若干孔洞以解决出液气泡问题;导通管7利用U型管原理,这样导通管7内的液面就与罐体1内的一致,便于使用者随时观察液面位置,且可以观察气泡情况;

液位传感器用于实时监测罐体1内的液位,在液位过低时触发蜂鸣器8响而报警,提醒使用者及时注液,从而达到及时补液的目的。

优选地,所述外罩2为具有空腔的圆筒状结构且其轴线与罐体1的轴线相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筒状结构有利于降低流体阻力,在注液时有助于使电解液顺畅通过,且不易堆积于外罩2内;其轴线与罐体1的重合使注液时,电解液进入罐体1后分布较均匀。

优选地,所述分液片4为与外罩2的内壁面连接的圆片状结构,所述分液片4的边缘沿其周向开设有若干漏液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漏液槽即为电解液的缓冲通道之一,电解液在通过分液片4时,一部分从漏液槽通过,有利于提升缓冲效果。

优选地,所述分液片4在其圆心处开设有漏液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漏液孔亦为电解液的缓冲通道之一,电解液在通过分液片4时,一部分从漏液孔通过,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缓冲效果。

优选地,所述分液片4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倾斜设置的分液片4一方面有利于电解液的流动,从而顺利进入罐体1内,另一方面若干分液片4的倾斜角度可以设置为多种角度,这样有利于进一步地提升缓冲效果。

综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