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91413发布日期:2019-02-01 19:38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10)、支撑板(20)、上压板(30)、下压板(40)和转动手柄(50);所述支撑板(20)为一端开口的U型槽钢结构,且所述支撑板(20)上的两支臂均套设在所述立柱(10)上;所述上压板(30)向上倾斜设置在所述支撑板(20)上,且所述上压板(30)套设在所述立柱(10)上;所述上压板(30)的一侧下端与所述支撑板(20)的上支臂(201)顶部卡接,另一侧上端通过弹性支撑组件(60)与所述上支臂(201)的外侧边面抵接,以此实现对所述上压板(30)的限位,且所述上压板(30)可绕下端纵轴旋转;所述下压板(40)纵向设在所述支撑板(20)的开口槽内,并套设在所述立柱(10)上;所述转动手柄(5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0)的底板(202)铰接;所述转动手柄(50)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压板(40)相对设置的销轴(80),以此实现所述转动手柄(50)绕铰接轴(70)的上下转动时,通过所述销轴(80)来对所述下压板(40)施加向下的压力;所述下压板(40)通过拉簧(90)与所述支撑板(20)的上支臂(201)定位连接,以此实现通过所述拉簧(90)的伸缩来带动下压板(40)上下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弹性支撑组件(60)包括弹簧(61)、连接杆(62)和限位螺母(63);所述连接杆(62)的下端与所述上支臂(20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62)的上端穿过所述上压板(30)并通过与所述限位螺母(63)连接来实现对所述上压板(30)的限位;所述弹簧(61)套设在所述连接杆(62)上,且所述弹簧(61)分别以所述上压板(30)和上支臂(201)为弹簧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的顶部左侧固定设有一套筒(21);所述套筒(21)上还设有与所述上压板(30)的下端的下端匹配的长条状纵向缺口(211);所述上压板(30)的下端插接到纵向缺口(211)中,以此实现所述上压板(30)可绕下端轴向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手柄(50)包括开口槽板(51)和手握柄(52);所述开口槽板(51)为U型板状结构;所述开口槽板(51)的一侧开口结构与所述支撑板(20)的开口结构相对设置;所述手握柄(52)固定设在所述开口槽板(51)的另一侧,用于对整个开口槽板(51)施加力。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的底板(202)外端面上还固定设有纵向套管(22),所述铰接轴(70)穿设在所述纵向套管(22)内,且两端向外延伸到所述开口槽板(51)的两侧支板(511)上;所述铰接轴(7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支板(511)固定连接;以此实现所述转动手柄(5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20)的底板(202)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80)的两端纵向穿设在所述支板(511)上,并通过销轴卡簧来实现在所述支板(511)上的安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拉簧(90)间距设在所述支撑板(20)和下压板(40)之间;且所述拉簧(90)两端的挂钩分别勾设在所述支撑板(20)和下压板(40)上的固定套圈上,以此实现所述拉簧(90)的两端定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0)为横截面的外围轮廓为方形的长杆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立柱机械升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20)上还设有起吊杆(23);所述起吊杆(23)上还设有用于挂起重物的吊钩。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