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03191发布日期:2019-11-12 22:20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上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上料设备。



背景技术:

3C电子物料,即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和消费(ConsumerElectronic)电子物料。目前的自动化生产领域,尤其在 3C电子物料的自动化包装过程中,

目前,在3C电子物料的生产中,目前行业内上料设备在取物料时会对物料周边的其他物料产生扰动,对物料的摆放要求高或者需要采用专用料盘摆放物料,只能专机专用不能适应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出错率较低。

也就是说,目前的上料设备在上料时会对周边的物料产生扰动,使得后续取料困难,增加了上料设备的出错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设备,能够有效地减小自动上料设备上料时对周边的物料产生的扰动,减小上料设备的出错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搬运器,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沿第一直线输送物料;平移装置,平移装置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平移装置在沿第一直线设置的第一滑轨上沿第一直线运动,平移装置上设有沿第二直线设置的第二滑轨,取料装置,取料装置在第二滑轨上沿第二直线运动,取料装置包括吸取机构和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位于吸取机构的侧边,吸取机构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吸取输送装置上的物料,压紧机构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在吸取机构吸取物料时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相邻的物料,其中,第一直线、第二直线以及第三直线互相不平行。

其中,取料装置包括底座和第一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任一种,第一驱动装置、吸取机构以及压紧机构固定在底座上,底座与第二滑轨活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取料装置在第二滑轨上沿第二直线滑动。

其中,压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和压脚,第二驱动装置固定在底座上,第二驱动装置的输出端与压脚连接,第二驱动装置驱动压脚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在吸取机构吸取物料时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相邻的物料。

其中,第二驱动装置为液压缸或气缸中的任一种,压紧机构的数量为二,两个压紧机构分别位于吸取机构的相邻两侧,两个压紧机构分别将位于被吸取的物料相邻两侧的物料压紧。

其中,输送装置包括皮带输送线和位于皮带输送线上的料盘,料盘用于装载物料,皮带输送线包括上料位和下料位,上料位位于皮带输送线的起始端,下料位位于皮带输送线的末端,下料位位于平移装置的正下方,皮带输送线沿第一直线将料盘从上料位运送至下料位,吸取机构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吸取下料位上料盘中的物料。

其中,皮带输送线的两侧设有挡边,挡边的高度高于皮带输送线的高度,挡边从皮带输送线的起始端沿第一直线延伸至下料位靠近上料位的一侧。

其中,下料位远离上料位的一侧设有第三驱动装置,第三驱动装置固定在支架上,第三驱动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有沿第一直线设置的横杆,横杆的一端沿第一直线向下料位延伸,超过下料位远离上料位的一侧,且不超过下料位靠近上料位的一侧,第三驱动装置驱动横杆沿第二直线运动以将料盘从下料位推离。

其中,自动上料设备还包括与第一滑轨平行的第三滑轨,第一滑轨和第三滑轨位于输送装置的两侧,平移装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和第三滑轨滑动连接,平移装置靠近第一滑轨的一端设有第四驱动装置,第四驱动装置驱动平移装置在第一滑轨和第三滑轨上平移。

其中,第一滑轨和第三滑轨的底部设有支撑脚,支撑脚与第一滑轨和第三滑轨通过螺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支撑第一滑轨和第三滑轨。

其中,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且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为水平直线,第三直线为竖直直线。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其中,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沿第一水平直线输送物料;平移装置,平移装置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平移装置在沿第一水平直线设置的第一滑轨上沿第一水平直线运动,平移装置上设有沿第二水平直线设置的第二滑轨,第二水平直线与第一水平直线不平行,取料装置,取料装置在第二滑轨上沿第二水平直线运动,取料装置包括吸取机构和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位于吸取机构的侧边,吸取机构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吸取输送装置上的物料,压紧机构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在吸取机构吸取物料时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相邻的物料。本申请通过压紧机构对物料的压紧减小自动上料设备上料时对周边的物料产生的扰动,减小了上料设备的出错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自动上料设备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中取料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中取料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中取料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图1是本申请自动上料设备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 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本实施方式中,自动上料设备1包括:输送装置100、平移装置200 以及取料装置300,输送装置100用于沿第一直线输送物料130。平移装置200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上方。平移装置200在沿第一直线设置的第一滑轨410上沿第一直线运动。平移装置200上设有沿第二直线设置的第二滑轨220。取料装置300在第二滑轨220上沿第二直线运动。取料装置300包括吸取机构330和压紧机构320。压紧机构320位于吸取机构330的侧边,吸取机构330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吸取输送装置100 上的物料130。压紧机构320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在吸取机构330吸取物料130时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130相邻的物料。

进一步的,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相互垂直,且第一直线与第二直线为水平直线,第三直线为竖直直线。即平移装置200、取料装置300整体、取料装置300中的吸取机构330的运动方向为直角坐标系的三个方向,通过三个装置的配合可以从空间的任意指定位置取物料130,并将物料130运送至空间中的任意指定位置,对物料130的摆放要求很低并且不需要采用专用料盘摆放物料130,提高了自动上料设备1的效率,减小了自动上料设备1的出错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直线、第二直线以及第三直线也可以不相互垂直,例如,第一直线和第二直线为水平直线,第三直线与水平面之间呈钝角或锐角,只需保证第一直线、第二直线以及第三直线之间互相不平行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输送装置100包括皮带输送线120和位于皮带输送线120上的料盘110,料盘110用于装载物料130。皮带输送线120包括上料位121和下料位122,上料位121位于皮带输送线120的起始端,下料位122位于皮带输送线120的末端。下料位122位于平移装置200 的正下方,皮带输送线120沿第一直线将料盘110从上料位121运送至下料位122,吸取机构330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吸取下料位122上料盘110中的物料130。物料130从上料位121进入皮带输送线120,通过皮带输送线120运输至下料位122,然后从下料位122离开皮带输送线120,上料位121和下料位122的位置不同,即,上料和下料工作相互独立,可同时进行,避免了上料时需要等待下料完成的时间,提高了自动上料设备1的效率。

进一步的,皮带输送线120的两侧设有挡边123,挡边123的高度高于皮带输送线120的高度,挡边123从皮带输送线120的起始端沿第一直线延伸至下料位122靠近上料位121的一侧。通过在皮带输送线120 的两侧设置挡边123可以防止料盘110在皮带输送线120上运输时发生掉落的风险。同时,挡边123从皮带输送线120的起始端沿第一直线延伸至下料位122靠近上料位121的一侧,也即下料位122的两侧不设置挡边123,以便于在下料完成后从下料位122将料盘110取下。

进一步的,下料位122远离上料位121的一侧设有第三驱动装置510,第三驱动装置510固定在支架530上,第三驱动装置510的输出端连接有沿第一直线设置的横杆520,横杆520的一端沿第一直线向下料位122 延伸,超过下料位122远离上料位121的一侧,且不超过下料位122靠近上料位121的一侧,第三驱动装置510驱动横杆520沿第二直线运动以将料盘110从下料位122推离。也即,在上料位121处设置第三驱动装置510,第三驱动装置510可以为气缸或液压缸等,第三驱动装置510 的输出端连接有沿第一直线设置的横杆520,待位于下料位122上的料盘110中的物料被卸载完毕后,第三驱动装置510带动横杆520沿第二直线运动,以将空的料盘110从下料位122推离,下一个满载的料盘110 在皮带输送线120的输送下进入下料位122。

本实施方式中,自动上料设备1还包括与第一滑轨410平行的第三滑轨420,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位于输送装置100的两侧,平移装置200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滑动连接,平移装置200靠近第一滑轨410的一端设有第四驱动装置230,第四驱动装置230驱动平移装置200在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上沿第一直线平移。

进一步的,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的底部设有支撑脚430,支撑脚430与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通过螺接或卡接的方式固定连接,以支撑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通过支撑脚430的支撑,第一滑轨410和第三滑轨420的底面高于皮带输送线120的上表面,取料装置300能够沿第三直线从上往下取料盘110上的物料130。

进一步的,为了说明本申请取料装置300的具体结构,参阅图4-6。图4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中取料装置一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 5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中取料装置一实施方式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6 是图1自动上料设备中取料装置一实施方式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6,本实施方式中,取料装置300包括调宽机构350和至少两个吸取机构330。具体的,取料装置300包括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结构相同。第一吸取机构331包括第六驱动装置334和吸取组件335,第六驱动装置334与调宽机构350连接,第六驱动装置334的输出端与吸取组件335 连接,第六驱动装置334驱动吸取组件335沿第三直线运动,以从第三直线上吸取物料130。同理,第二吸取机构332工作模式与第一吸取机构331的工作模式相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结构也可以不同,只需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 332均能从第三直线上吸取物料130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本实施方式中,取料装置300包括底座340和第一驱动装置330,第一驱动装置330为步进电机、伺服电机、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任一种,第一驱动装置330、吸取机构330以及压紧机构340固定在底座340上,底座340与第二滑轨220活动连接,第一驱动装置330驱动底座340在第二滑轨220上沿第二直线滑动。

进一步的,压紧机构340的数量为二,两个压紧机构340分别位于吸取机构330的相邻两侧,两个压紧机构340分别将位于被吸取的物料 130相邻两侧的物料130压紧。具体的,压紧机构340包括第一压紧机构341和第二压紧机构342,第一压紧机构341和第二压紧机构342分别将位于被吸取的物料130相邻两侧的物料130压紧。压紧机构的个数可以为1、3个或者更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压紧机构341和第二压紧机构342的结构相同。第一压紧机构包括第二驱动装置3412和压脚3413,第二驱动装置3412固定在底座340上,第二驱动装置3412的输出端与压脚3413连接,第二驱动装置3412驱动压脚3413沿第三直线运动,以在吸取机构330吸取物料130时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130相邻的物料130。第二驱动装置3412 气缸或液压缸中的任一种,第一压紧机构341和第二压紧机构342的结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当吸取机构330在沿第三直线吸取物料130时,第二驱动装置3412驱动压脚3413沿第三直线运动,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130相邻的物料130,以防止相邻的物料130受到被吸取的物料130的影响而发生位置变化,保证了取料装置 300后续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第一压紧机构341固定在第三支撑臂352上,第三支撑臂352上设有通孔,压脚3413上连接有与第三直线平行的压脚导杆3411,压脚导杆3411穿过通孔,以在第二驱动装置3412驱动压脚3413沿第三直线运动时引导压脚3413的运动方向。通过压脚导杆3411,一方面保证第二驱动装置3412驱动压脚3413在第三直线运动,另一方面保证压脚3413在第三直线运动时不发生水平面的转动。

本实施方式中,至少一个吸取机构330与调宽机构350活动连接,调宽机构350驱动与调宽机构350的吸取机构330沿第二直线运动,以使至少两个吸取机构330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以吸取不同的物料130,其中,第三直线和所述第二直线不平行。

本实施方式中,第三直线与第二直线垂直,取料装置300包括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调宽机构350包括第五驱动装置354、第一支撑臂351以及第二支撑臂352,第一支撑臂351的一端与第五驱动装置354活动连接,第一支撑臂351的另一端与第一吸取机构331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352的一端与第五驱动装置35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支撑臂352的另一端与一个第二吸取机构332固定连接,第五驱动装置354驱动第一支撑臂351相对第二支撑臂352靠近或远离,以使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以吸取不同的物料130。由于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调宽机构350进行调节,针对不同的物料130可以通过调节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之间的距离来吸取,避免针对不同物料需要不同的取料装置,提高了自动上料设备1的适应性。另外,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同时吸取多个物料,针对多个物料均比较大或者彼此之间间隔较远的情况,调节第一吸取机构331和第二吸取机构332即可实现同时吸取多个物料,提高了自动上料设备1的效率。

进一步的,取料装置300还包括第三吸取机构333,调宽机构350 还包括第三支撑臂353,第三支撑臂353的一端与第五驱动装置354的第二输出端连接,第三支撑臂353的另一端与第三吸取机构333固定连接,第一支撑臂351和第三支撑臂353位于第二支撑臂352的两侧,第五驱动装置354驱动第一支撑臂351和第三支撑臂353相对第二支撑臂 352相互靠近或远离,以使三个吸取机构330之间距离增大或减小,以吸取不同的物料130。即,通过第一支撑臂351和第三支撑臂353相对第二支撑臂352的运动,调节第一吸取机构331、第二吸取机构332以及第三吸取机构333之间的距离,进而可以吸取不同尺寸的物料130。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吸取机构的个数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决定,例如1个、 4个或者跟多个,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第二支撑臂352与第五驱动装置354的底部固定连接,第二支撑臂352沿第一直线延伸,第一直线垂直于第三直线和第二直线,第三直线为竖直方向,第一支撑臂351包括一体连接的第一力臂3511 和第二力臂3512,第一支撑臂351为L型,第一力臂3511沿第一直线延伸,且一端与第五驱动装置354的第一输出端连接,第二力臂3512 沿第一直线延伸,且一端与第一吸取机构331固定连接。第一力臂3511 的高度与第二支撑臂352的高度相同。

进一步的,第五驱动装置354的第一输出端包括两个输出轴355,两个输出轴355的端部设有推块356,两个输出轴与推块356螺接,推块356与第一支撑臂351螺接或卡接。通过两个输出轴355与推块355 连接,防止了推块355的转动,进而防止了支撑臂在沿第三直线运动时发生转动,保证了吸取机构的正常工作。

进一步的,第六驱动装置334与第一支撑臂351固定连接,第六驱动装置334和吸取组件335分别位于第一支撑臂35的两侧,第六驱动装置334的输出端穿过第一支撑臂351与吸取组件335连接。第一吸取机构331、第二吸取机构332以及第三吸取机构333的结构相同,在第二吸取机构332和第三吸取机构333中的第六驱动装置和支撑臂与第一吸取机构331中的第六驱动装置334与第一支撑臂351相同,因此,对于第二吸取机构332和第三吸取机构333的结构不再赘述。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吸取机构331、第二吸取机构332以及第三吸取机构333 也可以不相同,第六驱动装置334和吸取组件335也不限于位于第一支撑臂的两侧,第六驱动装置能驱动吸取组件335沿第三直线运动即可,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吸取组件335包括与第一直线平行的连接板3352和两个与第三直线平行的取料手指3354,连接板3352远离第一支撑臂351 的一侧与取料手指3354的一端螺接或卡接,连接板3352靠近第一支撑臂351的一侧与第六驱动装置334的输出端螺接或卡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取料手指3354的个数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的,第一支撑臂351上设有通孔,连接板3352上连接有与第三直线平行的导杆3351,导杆3351穿过通孔,以在第六驱动装置334 驱动吸取组件335时引导吸取组件335的运动方向。通过导杆3351,一方面保证第六驱动装置334驱动吸取组件335在第三直线运动,另一方面保证吸取组件335在第三直线运动时不发生水平面的转动。

进一步的,取料手指3354为真空吸盘、气动元器件或电动元器件中的任一种,两个取料手指3354沿第一直线排布,且两个取料手指3354 在第一直线上的距离可调节。

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提供一种自动上料设备。其中,自动上料设备包括:输送装置,输送装置用于沿第一水平直线输送物料;平移装置,平移装置位于输送装置的上方,平移装置在沿第一水平直线设置的第一滑轨上沿第一水平直线运动,平移装置上设有沿第二水平直线设置的第二滑轨,第二水平直线与第一水平直线不平行,取料装置,取料装置在第二滑轨上沿第二水平直线运动,取料装置包括吸取机构和压紧机构,压紧机构位于吸取机构的侧边,吸取机构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吸取输送装置上的物料,压紧机构沿竖直方向运动,以在吸取机构吸取物料时压紧与被吸取的物料相邻的物料。本申请通过输送装置、平移装置以及取料装置的配合可以将物料送至预定位置,输送装置、平移装置以及取料装置同时工作,无需等待抓手将物料放置预定位置后返回以抓取物料;且在取料时通过压紧机构对物料的压紧减小自动上料设备上料时对周边的物料产生的扰动,提高了上料设备的效率,减小了自动上料设备的出错率。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