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缆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7639发布日期:2020-04-21 17:45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缆自动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线缆自动进给装置。



背景技术:

线缆包括内置导线和包覆在导线外的绝缘层,广泛应用于电力输送、控制安装、设备连接等领域。为了适应电力的远距离输送,线缆在生产的过程中,通常出厂长度较长,并以卷绕在卷线筒上的方式进行储存和运输。但在线缆与线缆之间,或线缆与设备连接时,需要先对卷绕在卷线筒上的线缆进行切断、进行接头制作等操作。在进行线缆制作的过程中,首先就需要对线缆解绕,即从线筒上将线缆逐步取下。由于线筒和缠绕在其上的线缆的自重,线缆的解绕操作费时费力,效率低下,并且线卷很重,往线缆自动进给装置安装人工很难完成,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线缆自动进给装置,其通过置线杆将线筒与置线架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转动,实现了线缆的自动解绕和进给,并且可以轻松巧妙的完成线筒的安装。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线缆自动进给装置,包括底座和位于底座上方的置线架,所述置线架上设置有可带动线筒转动的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底座上端面中部向上延伸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置线架中部相铰接,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的置线架一端固连有置线杆,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的活动杆相铰接,且所述置线杆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置线架相垂直,所述置线架上在背离所述置线杆侧还设有过线杆,所述过线杆为竖直设置且高于线筒;

所述过线杆具有过线杆支架和位于过线杆支架上端的过线轮,所述线筒的线材从所述过线轮上端穿过,且嵌入所述过线轮的轮槽内,所述过线轮与一过线轮支杆转动连接,一固定块固设于所述过线杆支架靠近上端的位置,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导向孔,所述过线轮支杆的下端竖直穿过所述导向孔后与一竖直固设于过线杆支架的直线位置传感器的滑片固定连接,一弹性组件向所述过线轮支杆施加一竖直向上的趋势力。

在安装线筒时,第二驱动装置工作,驱动置线架的置线杆一端降低至线筒中心高度。置线杆在完成线筒的固定后,第二驱动装置控制置线架旋转,将线筒抬高离地,从而轻松巧妙的完成线筒的安装。与传统的线筒安装方式相比,该装置自动完成了线筒的提升操作,不需要额外的起重设备的辅助,使用性能好。第一驱动装置驱动线筒转动,线缆在线筒转动的过程中,主动解绕,并完成进给操作,实现了线缆的自动进给,自动化程度高,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置线杆包括同轴设置的主动杆和从动杆,所述从动杆可沿轴向移动,调节其与主动杆之间的距离,由于线筒在运动至置线架时,线筒相对于置线架的位置无法保证,而主动杆和从动杆均可以独立相对于置线架运动,则即使线筒与置线架在沿置线杆轴向上的位置存在一定误差,只需要调节自动杆和从动杆相对于置线架的位置,即可顺利安装,提高安装效率和操作便捷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主动杆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活动杆,所述活动杆为丝杆,所述置线架与活动杆铰接处设置有与活动杆相配合的螺母,所述螺母与置线架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其通过置线杆将线筒与置线架连接,并通过控制装置控制转动,实现了线缆的自动解绕和进给,并且可以轻松巧妙的完成线筒的安装,过线杆的高度高于线筒的高度,使送线变得顺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线材穿设机构示意图;

图4是过线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已给出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未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

一种线缆自动进给装置,包底座上端面中部向上延伸有连接部411,所述连接部411与置线架44中部相铰接,所述底座41上设有第二驱动装置46;所述的置线架44一端固连有置线杆43,另一端与第二驱动装置46的活动杆461相铰接,且所述置线杆43的轴线水平设置且与置线架44相垂直。

所述的置线杆43包括同轴设置的主动杆433和从动杆431,所述从动杆431可沿轴向移动,调节其与主动杆433之间的距离。

所述主动杆433由第一驱动装置42驱动,主动杆433包含主动杆套435、可转动的设置在主动杆套435内的主动杆顶杆434,主动杆套435与置线杆固连,第一驱动装置42包括电机422和减速器421,减速器421驱动主动杆顶杆434转动。

从动杆431包含从动杆套、从动杆套内设置有螺纹,从动杆顶杆436设置有与从动杆套内螺纹相配合的螺纹,转动从动杆顶杆436即可实现从动杆顶杆436轴向移动,从动杆顶杆436与主动杆433相对端设置有顶尖432,另一端设置有可带动从动杆顶杆436转动的手轮437,顶尖432可轴向转动。

所述的第二驱动装置46包括电机463和活动杆461,所述活动杆461为丝杆,所述置线架44与活动杆461铰接处设置有与活动杆相配合的螺母462,所述螺母462与置线架44相铰接,电机463驱动活动杆461转动,活动杆461与螺母462之间利用丝杠螺母的作用,从而带动置线架44绕中部铰接点转动。

进一步,为了使送线变得顺畅,本实施例中在置线架44上在背离所述置线杆43侧还设有过线杆45,过线杆45为竖直设置且高于线筒5。

进一步的,为了实现线缆自动进给装置可以保持进给线材上的张力恒定,本实施例的过线杆45具有过线杆支架456和位于过线杆支架456上端的过线轮451,过线杆支架与置线架固定连接,线筒5的线材3从所述过线轮451上端穿过,且嵌入过线轮451的轮槽内,过线轮451与一过线轮支杆452转动连接,一固定块454固设于过线杆支架456靠近上端的位置,固定块454上开设有导向孔4541,过线轮支杆452的下端竖直穿过导向孔4541后与一竖直固设于过线杆支架456的直线位置传感器455的滑片4551固定连接,一弹性组件453向过线轮支杆452施加一竖直向上的趋势力,直线位置传感器455的固定接头4552以及滑片4551与控制器的信号输入端用导线连接,电机422与控制器的输出端相连接。

本实施例中,过线轮支杆452包含u形过线轮安装部4521和导向杆4522,u形过线轮安装部4521和导向杆4522沿其轴向固定连接,过线轮451转动安装在u向过线轮安装部4521内,导向杆4522与导向孔4541间隙配合且沿导向孔4541轴向移动。

优选的,弹性组件453为弹簧。

具体的,通过滑片在滑轨上的位移来获得不同的阻值,具体的,直线位置传感器滑轨4552连接稳态直流电压,允许流过微安培的小电流,滑片和始端之间的电压,与滑片移动的长度成正比,如此,控制器即可根据滑片上的电压变化控制电机422的转速,本实施例中,控制器优选为变频器,滑轨和滑片用导线连接在变频器的手动控制端,然后设置变频器的模拟量即可通过滑片的位置对电机422的转速进行自动调整。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变频器的控制属于现有技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现有技术完全可以根据所需线材的张力、弹性元件的弹性系数通过公知常识进行有限次的计算从而对变频器的模拟量进行设置,其具体的设置方法和计算方法不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由此,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工作原理为:

初始状态时,滑片位于最上端,滑片上的电压为零,变频器无输出或较低输出,此时电机422停转或者低速运转;当将线材穿过过线轮451连接到加工设备上后,线材的自重以及加工设备牵拉线材产生的分力会将过线轮带动过线轮支杆沿导向孔竖直下移,即带动滑片向下移动,滑片上的电压增加,变频器的输出量增加,电机422常速转动,带动线筒5转动释放线材。

当线材上的张力增加时,线材将会克服弹性组件453的趋势力将过线轮451向下压,进而带动滑片4551沿直线位置传感器455的滑轨进一步向下滑动,滑片4551上的电压上升,变频器的输出量进一步增加,电机422转速增加,加快线筒5的转速,使释放的线材长度增加,此时,线材上的张力降低;

当线材上的张力减小时,弹性组件453克服过线轮支杆的压力其实竖直向上移动,从而带动滑片向上滑动,滑片上的电压降低,变频器的输出量降低,电机422的转速降低,减慢线筒5的转速,使线材的释放速度减慢,此时线材上的张力增加;

由此,线材的张力调节在一个动态范围内保持自动恒定。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