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6438发布日期:2019-11-08 23:28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吊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铝棒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铝材料已经应用到了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铝棒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铝液放入坩埚内进行冷却形成圆柱形铝棒,同时,需要在铝棒完全冷却之前将铝棒从坩埚内拔出,由于铝棒的外表面与坩埚的内壁之间为无缝接触面,因此,常规的包夹式吊具不能将铝棒从坩埚内拔出。

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磁力吸盘吊具或者X型吊具,磁力吸盘不能够吸附铝棒,X型吊具虽然可以通过抽芯式的方式将重物提出,但是,X型吊具的结构稳定性和防脱落功能性差,主要适用于提起重量较轻和重量变化较小的重物,由于铝棒与坩埚内壁粘连摩擦力巨大及不确定性所需的性能要求,使得X型吊具不能够将坩埚内的铝棒提出坩埚,并且,由于X型吊具需要人工辅助吊具夹紧重物,因此X型吊具不能自动提吊锁紧和自动脱钩。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吊具,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自动提吊锁紧和自动脱钩的吊具。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包括:

本体,所述本体具有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本体的底部,用于接触铝棒;

吊装部,所述吊装部包括滑动部件和提升部件,所述提升部件包括连接部件、弯曲部件和固定部件,所述滑动部件滑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连接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滑动部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弯曲部件的一端,所述弯曲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所述本体,所述弯曲部件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底座的方向延伸,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弯曲部件的另一端,用于插入铝棒,其中,所述提升部件为两个,并且相对设置;

复位部,所述复位部设置在所述本体上,并且连接于所述滑动部件,用于限制所述滑动部件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弯曲部件包括第一延伸体、第二延伸体和弯折体,所述弯折体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延伸体和所述第二延伸体,所述第一延伸体铰接于所述连接部件,所述第二延伸体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固定部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延伸体、所述第二延伸体和所述弯折体为一体成型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部件包括锥体和螺纹连接体,所述锥体固定连接于所述螺纹连接体,所述螺纹连接体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二延伸体。

进一步的,所述本体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吊装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滑动部件滑动连接于所第二支撑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底座。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部件的一端具有连接孔,用于连接吊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上具有导向槽,所述复位部包括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旋转块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滑动部件,另一端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板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块,所述旋转块的两端具有凹槽,所述第一固定块和所述第二固定块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板,用于限制所述旋转块的转动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多个连接螺栓,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件销轴连接于所述滑动部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体的作用是支撑吊装部和复位部,本体具有底座,底座设置在本体的底部,用于接触铝棒;吊装部的作用是提起或者放下铝棒,吊装部包括滑动部件和提升部件,提升部件包括连接部件、弯曲部件和固定部件,滑动部件滑动连接于本体,连接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部件,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的一端,弯曲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弯曲部件的另一端朝向底座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件设置在弯曲部件的另一端,用于插入铝棒,其中,提升部件为两个,并且相对设置;复位部的作用是使滑动部件回复预设的位置,复位部设置在本体上,并且连接于滑动部件,用于限制滑动部件的位置,需要吊起铝棒时,先将吊具吊起,然后将底座放入铝棒的孔槽内,使底座与孔槽的底部相互接触,然后通过吊车吊起滑动部件,使滑动部件朝远离底座的方向滑动,此时,滑动部件带动连接部件的一端绕滑动部件转动,底座与孔槽的底部相互分离,由于连接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的一端,并且弯曲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使得弯曲部件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朝向孔槽的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部件插入孔槽的内壁,完成固定,此时,吊车继续对吊具施加拉力,使吊具带动铝棒朝向远离坩埚的方向移动,直至铝棒与坩埚分离,然后将铝棒放置在运输工具上,由于铝棒与运输工具相互接触,吊具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铝棒相互接触,使得底座与孔槽的底部相互接触,滑动部件朝向铝棒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部件带动连接部件的一端绕滑动部件转动,并带动弯曲部件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朝向远离孔槽内壁的方向移动,使得固定部件与孔槽的内壁相互分离,完成吊具与铝棒的脱离,复位部能够限制滑动部件的运动位置,使得完成吊装后的滑动部件能够回到预设的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磁力吸盘吊具或者X型吊具,磁力吸盘不能够吸附铝棒,X型吊具虽然可以通过抽芯式的方式将重物提出,但是,X型吊具的结构稳定性和防脱落功能性差,主要适用于提起重量较轻和重量变化较小的重物,由于铝棒与坩埚内壁粘连摩擦力巨大及不确定性所需的性能要求,使得X型吊具不能够将坩埚内的铝棒提出坩埚,并且,由于X型吊具需要人工辅助吊具夹紧重物,因此X型吊具不能自动提吊锁紧和自动脱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滑动部件的滑动带动连接部件的一端绕滑动部件转动,连接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的一端,并且弯曲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使得弯曲部件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朝向孔槽的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部件插入孔槽的内壁吊车继续对吊具施加拉力,使吊具带动铝棒朝向远离坩埚的方向移动,直至铝棒与坩埚分离,再通过使滑动部件反向滑动,带动弯曲部件反向转动,使得固定部件与铝棒相互分离,不仅能够在吊装铝棒的过程中实现提吊锁紧铝棒的作用,还能够使铝棒自动脱钩,从而达到方便铝棒的取出和方便吊运的技术效果,并且,还在吊具上设置了复位部,能够通过限制滑动部件的位置使得滑动部件完成一次吊装后回到预设的位置,从而达到自动复位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吊具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吊具,包括:

本体1,本体1具有底座11,底座11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用于接触铝棒8;

吊装部,吊装部包括滑动部件21和提升部件22,提升部件22包括连接部件221、弯曲部件222和固定部件223,滑动部件21滑动连接于本体1,连接部件2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部件2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222的一端,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朝向底座11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件223设置在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用于插入铝棒8,其中,提升部件22为两个,并且相对设置;

复位部3,复位部3设置在本体1上,并且连接于滑动部件21,用于限制滑动部件21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本体1的作用是支撑吊装部和复位部3,本体1具有底座11,底座11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用于接触铝棒8;吊装部的作用是提起或者放下铝棒8,吊装部包括滑动部件21和提升部件22,提升部件22包括连接部件221、弯曲部件222和固定部件223,滑动部件21滑动连接于本体1,连接部件2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部件2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222的一端,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朝向底座11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件223设置在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用于插入铝棒8,其中,提升部件22为两个,并且相对设置;复位部3的作用是使滑动部件21回复预设的位置,复位部3设置在本体1上,并且连接于滑动部件21,用于限制滑动部件21的位置,需要吊起铝棒8时,先将吊具吊起,然后将底座11放入铝棒8的孔槽81内,使底座11与孔槽81的底部相互接触,然后通过吊车吊起滑动部件21,使滑动部件21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滑动,此时,滑动部件21带动连接部件221的一端绕滑动部件21转动,底座11与孔槽81的底部相互分离,由于连接部件2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222的一端,并且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使得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223朝向孔槽81的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部件223插入孔槽81的内壁,完成固定,此时,吊车继续对吊具施加拉力,使吊具带动铝棒8朝向远离坩埚的方向移动,直至铝棒8与坩埚分离,然后将铝棒8放置在运输工具上,由于铝棒8与运输工具相互接触,吊具在重力的作用下与铝棒8相互接触,使得底座11与孔槽81的底部相互接触,滑动部件21朝向铝棒8的方向移动,此时,滑动部件21带动连接部件221的一端绕滑动部件21转动,并带动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223朝向远离孔槽81内壁的方向移动,使得固定部件223与孔槽81的内壁相互分离,完成吊具与铝棒8的脱离,复位部3能够限制滑动部件21的运动位置,使得完成吊装后的滑动部件21能够回到预设的位置,相对于现有技术,采用磁力吸盘吊具或者X型吊具,磁力吸盘不能够吸附铝棒8,X型吊具虽然可以通过抽芯式的方式将重物提出,但是,X型吊具的结构稳定性和防脱落功能性差,主要适用于提起重量较轻和重量变化较小的重物,由于铝棒8与坩埚内壁粘连摩擦力巨大及不确定性所需的性能要求,使得X型吊具不能够将坩埚内的铝棒8提出坩埚,并且,由于X型吊具需要人工辅助吊具夹紧重物,因此X型吊具不能自动提吊锁紧和自动脱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滑动部件21的滑动带动连接部件221的一端绕滑动部件21转动,连接部件2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222的一端,并且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使得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223朝向孔槽81的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部件223插入孔槽81的内壁吊车继续对吊具施加拉力,使吊具带动铝棒8朝向远离坩埚的方向移动,直至铝棒8与坩埚分离,再通过使滑动部件21反向滑动,带动弯曲部件222反向转动,使得固定部件223与铝棒8相互分离,不仅能够在吊装铝棒8的过程中实现提吊锁紧铝棒8的作用,还能够使铝棒8自动脱钩,从而达到方便铝棒8的取出和方便吊运的技术效果,并且,还在吊具上设置了复位部3,能够通过限制滑动部件21的位置使得滑动部件21完成一次吊装后回到预设的位置,从而达到自动复位的技术效果。

上述本体1的作用是支撑吊装部和复位部3,本体1具有底座11,底座11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用于接触铝棒8,本体1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提高吊具的强度和支撑性,底座11设置在本体1的底部,底座11需要直接与铝棒8相互接触,铝棒8的顶部具有一个孔槽81,底座11能够放入孔槽81内,底座11通常也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提高底座11的支撑性,底座11和本体1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吊装部的作用是提起或者放下铝棒8,吊装部包括滑动部件21和提升部件22,提升部件22包括连接部件221、弯曲部件222和固定部件223,滑动部件21滑动连接于本体1,滑动部件21能够在本体1上进行滑动,可以在本体1上设置滑轨或者滑道,只要能够使滑动部件21在本体1上朝向或者底座11的方向往复滑动即可,连接部件221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部件21,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222的一端,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朝向底座11的方向延伸,固定部件223设置在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用于插入铝棒8,弯曲部件222的作用是使固定部件223朝向或者远离孔槽81内壁的方向移动,由于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因此,弯曲部件222能够绕本体1进行转动,当滑动部件21朝向远离底座11的方向滑动时,连接部件221带动弯曲部件222转动,使固定部件223朝向孔槽81的内壁的方向移动,固定部件223插入孔槽81的内壁,完成吊具对铝棒8的固定,当滑动部件21朝向底座11的方向滑动时,连接部件221带动弯曲部件222转动,使固定部件223朝向远离孔槽81的内壁的方向移动,固定部件223与孔槽81的内壁相互分离,完成吊具与铝棒8的分离,其中,提升部件22为两个,并且相对设置,也就是说,两个提升部件22上的两个固定部件223同时朝向孔槽81的两个侧壁的方向移动,从而达到固定铝棒8和固定部件223之间的位置的技术效果,需要说明的是,提升部件22可以是多个,分别朝向不同的方向即可对铝棒8进行固定;复位部3的作用是使滑动部件21回复预设的位置,复位部3设置在本体1上,并且连接于滑动部件21,用于限制滑动部件21的位置,滑动部件21的初始位置即为预设位置,此时,复位部3处于锁定状态,复位部3对滑动部件21进行支撑,底座11与铝棒8接触后,复位部3处于开放状态,当吊装过程完成,底座11再次与铝棒8接触后,复位部3处于锁定状态,滑动部件21回到预设位置,完成滑动部件21的复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滑动部件21的滑动带动连接部件221的一端绕滑动部件21转动,连接部件221的另一端转动连接于弯曲部件222的一端,并且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转动连接于本体1,使得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带动固定部件223朝向孔槽81的内壁的方向移动,从而使固定部件223插入孔槽81的内壁,吊车继续对吊具施加拉力,使吊具带动铝棒8朝向远离坩埚的方向移动,直至铝棒8与坩埚分离,再通过使滑动部件21反向滑动,带动弯曲部件222反向转动,使得固定部件223与铝棒8相互分离,不仅能够在吊装铝棒8的过程中实现提吊锁紧铝棒8的作用,还能够使铝棒8自动脱钩,从而达到方便铝棒8的取出和方便吊运的技术效果,并且,还在吊具上设置了复位部3,能够通过限制滑动部件21的位置使得滑动部件21完成一次吊装后回到预设的位置,从而达到自动复位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弯曲部件222包括第一延伸体2221、第二延伸体2223和弯折体2222,弯折体2222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延伸体2221和第二延伸体2223,第一延伸体2221铰接于连接部件221,第二延伸体2223可拆卸连接于固定部件22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弯曲部件222,第一延伸体2221、第二延伸体2223和弯折体2222通常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提高弯曲部件222的强度,弯曲部件222会承担铝棒8的重量和在拉动铝棒8的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力,因此,弯曲部件222的强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弯折体2222设置在第一延伸体2221和第二延伸体2223之间,弯折体2222为弯曲部件222的中部,因此,弯折体2222转动连接于本体1,通过本体1对弯折体2222的位置进行固定和支撑,进而提高弯曲部件222的支撑强度,第一延伸体2221铰接于连接部件221,能够提高第一延伸体2221的支撑性,第二延伸体2223可拆卸连接于固定部件223,使得固定部件223能够进行拆卸和更换,从而使得吊具能够于不同形状和结构的材料。

进一步的,固定部件223包括锥体和螺纹连接体,锥体固定连接于螺纹连接体,螺纹连接体螺纹连接于第二延伸体2223。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固定部件223,椎体的作用是插入铝棒8上部的孔槽81中,椎体和螺纹连接体之间采用固定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椎体和螺纹连接体也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结构,目的是提高固定部件223的连接强度,螺纹连接体上具有螺纹,作用是连接第二延伸体2223,为了防止铝棒8被固定部件223污染,因此,固定部件223可以采用铝合金材料,一方面能够提高固定部件223的强度,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铝棒8被污染,从而提高铝棒8的品质。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本体1包括第一支撑板12、第二支撑板和连接板14,吊装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之间,滑动部件21滑动连接于所第二支撑板,连接板14的一端分别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另一端连接于底座11。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本体1,第二支撑板的作用是支撑滑动部件21,滑动部件21在第二支撑板上滑动,连接板14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用于连接和支撑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而弯曲部件222的中部设置在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并且分别转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底座11设置在连接板14的下部,弯曲部件222的另一端穿过连接板14朝向底座11的方向延伸,一方面能够保护弯曲部件222,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弯曲部件222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滑动部件21的一端具有连接孔211,用于连接吊车。本实施例中,在滑动部件21的一端设置连接孔211,连接孔211的作用是连接吊车,吊车通过连接孔211与吊具相连接,然后通过拉动连接部件221使吊具升起,吊具在将坩埚内的铝棒8拉出,从而达到方便将坩埚内的铝棒8拉出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2、图3和图4所示,第一支撑板12上具有导向槽121,复位部3包括第一固定块31、第二固定块32、旋转块33和连接轴34,连接轴34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部件21,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2并转动连接于旋转块33,旋转块33的两端具有凹槽,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3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用于限制旋转块33的转动位置。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复位部3,连接轴34的一端连接于滑动部件21,另一端穿过第一支撑板12并转动连接于旋转块33,旋转块33的两端具有凹槽,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32固定连接于第一支撑板12,也就是说,旋转块33设置在第一固定块31和第二固定块32之间的位置,旋转块33的两端具有凹槽,当旋转块33的第一个凹槽卡在第一固定块31上时,滑动部件21处于初始位置,当滑动部件21朝向远离底座11的方向滑动时,旋转块33随着滑动部件21的移动而沿着导向槽121的导向方向移动,此时,由于第一固定块31限制了旋转块33的移动位置,使得旋转块33会在凹槽和第一固定块31的作用下绕连接轴34的轴线进行转动,直至转动到旋转块33的侧面与第一固定块31相互接触,固定部件223插入孔槽81的内壁,吊车继续对吊具施加拉力,使吊具带动铝棒8朝向远离坩埚的方向移动,直至铝棒8与坩埚分离,然后将铝棒8放在地面或者运输装置上,当底座11与铝棒8相互接触后,滑动部件21朝向底座11的方向移动,同时带动旋转块33朝向第二固定块32的方向移动,当旋转块33的第一个凹槽与第二固定块32相互接触时,在第二固定块32的作用下,旋转块33继续绕连接轴34的轴线进行转动,使得旋转块33的第一个卡槽与第一固定块31相互接触,滑动部件21回到初始位置,完成复位,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复位部3,使得滑动部件21能够在吊装完成后回到初始位置,从而达到提高吊装的效率的技术效果,同时,还减少了人员接触吊具的弊端,提高了人员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之间设置多个连接螺栓,用于固定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连接螺栓,连接螺栓的作用是提高第一支撑板12和第二支撑板之间的连接性和稳定性,并且,提高了弯曲部件222的稳定性,连接螺栓通常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当然,也可以采用其他的强度较高的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