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91593发布日期:2021-01-23 10:1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机械行业采用切割机对管料进行切割,以批量生产特定长度的管料,为了达到连续切割的目的,通常是通过人工辅助分料后利用简单的机械设备实现逐根上料,人工分料及上料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存在操作误差大,使管料放置位置不准确而导致切割机的卡盘夹料准确,因此切割机的卡盘夹持管料前需要人工校正管料位置,不仅增加了人力成本,还不利于产能的提升,而且工作过程中容易对工人身体健康造成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能够实现对管料的自动分料、对中定位及送料,保证后续加工中管料位置准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损伤风险。
[0004]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以管料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以平行于管料所在水平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以垂直于管料所在水平平面的方向为竖向,自动分料送料设备包括管料分料库和管料输送装置,所述管料分料库包括用于装载批量管料的管料库机架以及能将管料库机架上的管料逐一分出的管料分料机构,所述管料分料机构安装在所述管料库机架的出料一侧,所述管料分料机构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管料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承接所述管料分料机构传送过来的管料的送料机架、能将所述送料机架上的管料逐一转移至出料一侧并实现横向对中定位的转料对中机构以及能将所述送料机架的出料一侧上的管料实现竖向对中定位并向下一个设备送出的送料对中机构,所述转料对中机构和所述送料对中机构均安装在所述送料机架上,所述转料对中机构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所述送料对中机构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
[000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管料分料机构包括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顶料板、第一直线导轨副、第二直线导轨副、第三直线导轨副、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
[0006]
所述固定基板固定在所述管料库机架的出料一侧,所述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均呈竖直平行布置,所述固定基板、调节板、上料板和顶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基板的上端设有接料卡口;
[0007]
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垂直于所述调节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所述调节板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一侧板面上,且所述调节板由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移动;
[0008]
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平行于所述上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所述上料板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调节板的板面上,且所述上料板由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移动;
[0009]
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平行于所述顶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所述顶料板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的另一侧板面上,且所述顶料板由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移动;
[0010]
当所述上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凸出于所述固定基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时,所述上料板的上端板边与所述固定基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形成分料卡口。
[0011]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管料分料库还包括能将管料库机架上的管料上提至所述分料卡口中的管料上提机构,所述管料上提机构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管料上提机构包括带条、收放卷筒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收放卷筒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上,所述收放卷筒由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带条绕设在所述管料库内最下层管料的底部,其一端与所述收放卷筒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管料库机架远离所述收放卷筒的一侧固定相连。
[0012]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上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和第二感应开关,所述第一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一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0013]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基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三感应开关,所述顶料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四感应开关,所述第三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固定基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所述第四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顶料板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感应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0014]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管料分料机构还包括推料板、推料气缸和第五感应开关,所述推料气缸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靠近其上端板边的位置上,所述推料气缸的推杆与所述推料板相连,且所述推料气缸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基板朝向管料分料库内侧的板边,所述第五感应开关设置在所述推料板上,且所述第五感应开关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分料卡口一侧,所述第五感应开关与所述推料气缸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0015]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管料分料库还包括管料靠位机构,所述管料靠位机构包括活动靠位板、固定靠位板、第四直线导轨副和第四直线驱动组件,所述活动靠位板和所述固定靠位板分别位于移至所述接料卡口上的管料的纵向两端且呈平行相对布置,所述固定靠位板固定在所述管料库机架上,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沿纵向布置,所述活动靠位板的移动底座通过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管料库机架的出料一侧的顶部,且所述活动靠位板由所述第四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移动。
[0016]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送料机架上设有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架的顶面的上端与所述接料卡口的上端相连,所述支撑架的顶面的下端设有向上伸出的限位块,所述支撑架的顶面设有滚子,所述支撑架在靠近管料出料一侧固设有放管座。
[0017]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转料对中机构包括转料固定基板、转料移动座、转料托板、对中移动座、横向对中夹具、第五直线导轨副、第六直线导轨副、第七直线导轨副、第五直线驱动组件、第六直线驱动组件和第七直线驱动组件,所述转料固定基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一侧;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副沿横向布置,所述转料移动座通过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转料固定基板的板面上,且所述转料移动座由所述第五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第六直线导轨副沿竖向布置,所述转料托板通过所述第六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转料移动座上,且所述转料托板由所述第六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六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第七直线导轨副沿竖向布置,所述对中移动座通过所述第七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转料固定基板的板面上,且所述对中移动座由所述第七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七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横向对中夹具设置在所述对中移动座上。
[0018]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送料对中机构设有送料固定基板、送料移动座、竖向对中夹具、第八直线导轨副和第八直线驱动组件,所述送料固定基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架的另一侧;所述第八直线导轨副沿横向布置,所述送料移动座通过所述第八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送料固定基板的板面上,且所述送料移动座由所述第八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八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竖向对中夹具设置在所述送料移动座上。
[0019]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在于:
[002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管料分料机构的设置,能够将管料库机架上的管料逐一分出;通过转料对中机构的设置,能够将管料转移至送料机架的出料一侧并实现横向对中定位;通过送料对中机构的设置,能够将送料机架的出料一侧上的管料实现竖向对中定位并向下一个设备送出;可见,上述工作过程能够实现对管料的自动分料、对中定位及送料,保证后续加工中管料位置准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损伤风险。
附图说明
[0021]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22]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3]
图2是管料分料库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3是管料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5]
图4是管料分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6]
图5是管料分料库的局部示意图(一),图中示出第一直线驱动组件的布置;
[0027]
图6是管料分料库的局部示意图(二),图中示出第二直线驱动组件的布置。
[0028]
图7是管料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8是转料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9是送料对中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中:
[0032]
100为管料库机架;
[0033]
200为管料分料机构;201为固定基板;202为调节板;203为上料板;204为顶料板;205为第一直线导轨副;206为第二直线导轨副;207为第三直线导轨副;208为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9为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10为第三直线驱动组件;211为第一感应开关;212为第二
感应开关;213为第三感应开关;214为第四感应开关;215为推料板;216为推料气缸;217为第五感应开关;218为第一电机;219为第一转轴;220为第一齿条;221为第一齿轮;222为第二电机;223为第二转轴;224为第二齿条;225为第二齿轮;a为分料卡口;b为接料卡口;
[0034]
300为管料上提机构;301为带条;302为收放卷筒;303为第三电机;304为第三转轴;
[0035]
400为管料靠位机构;401为活动靠位板;402为固定靠位板;403为第四直线导轨副;404为第四电机;405为第四齿条;
[0036]
500为送料机架;501为支撑架;502为滚子;503为放管座;504为限位块;
[0037]
600为转料对中机构;601为转料固定基板;602为转料移动座;603为转料托板;604为对中移动座;605为横向对中夹具;606为第五直线导轨副;607为第六直线导轨副;609为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10为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1为第七直线驱动组件;612为横向对中基座;613为前夹板;614为后夹板;615为第九直线导轨副;616为夹料气缸;617为第一连杆;618为第二连杆;619为第六感应开关;
[0038]
700为送料对中机构;701为送料固定基板;702为送料移动座;703为竖向对中夹具;704为第八直线导轨副;705为第五电机;706为传动轴;707为传动链条;708为主动链轮;709为从动链轮;710为连接块;711为竖向对中基座;712为上夹板;713为下夹板;714为第十直线导轨副;715为夹料气缸;716为第一齿条;717为第二齿条;718为齿轮;720为第八感应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0039]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的,“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
[0041]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以管料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以平行于管料所在水平平面内垂直于纵向的方向为横向,以垂直于管料所在水平平面的方向为竖向,自动分料送料设备包括管料分料库和管料输送装置,所述管料分料库包括用于装载批量管料的管料库机架100以及能将管料库机架100上的管料逐一分出的管料分料机构200,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安装在所述管料库机架100的出料一侧,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所述管料输送装置包括用于承接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传送过来的管料的送料机架500、能将所述送料机架500上的管料逐一转移至出料一侧并实现横向对中定位的转料对中机构600以及能将所述送料机架500的出料一侧上的管料实现竖向对中定位并向下一个设备(如:管料切割装置)送出的送料对中机构700,所述转料对中机构600和所述送料对中机构700均安装在所述送料机架500上,所述转料对中
机构600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所述送料对中机构700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
[0042]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自动分料送料设备,其通过管料分料机构200的设置,能够将管料库机架100上的管料逐一分出;通过转料对中机构600的设置,能够将管料转移至送料机架500的出料一侧并实现横向对中定位;通过送料对中机构700的设置,能够将送料机架500的出料一侧上的管料实现竖向对中定位并向下一个设备(如:管料切割装置)送出;可见,上述工作过程能够实现对管料的自动分料、对中定位及送料,保证后续加工中管料位置准确,提高工作效率,节省人力成本,降低工人损伤风险。
[0043]
示例性的,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包括固定基板201、调节板202、上料板203、顶料板204、第一直线导轨副205、第二直线导轨副206、第三直线导轨副207、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210;所述固定基板201、调节板202、上料板203和顶料板204均呈竖直平行布置,所述固定基板201、调节板202、上料板203和顶料板20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相互平行,所述固定基板201的上端设有接料卡口b;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205垂直于所述调节板20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调节板202通过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205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201的一侧板面上,且所述调节板202由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驱动沿所述第一直线导轨副205移动;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206平行于所述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上料板203通过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206连接在所述调节板202的板面上,且所述上料板203由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驱动沿所述第二直线导轨副206移动;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207平行于所述顶料板20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顶料板204通过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207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201的另一侧板面上,且所述顶料板204由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210驱动沿所述第三直线导轨副207移动;当所述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所述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时,所述上料板203的上端板边与所述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形成分料卡口a。
[0044]
管料分料机构200的工作原理是:调节板202由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驱动沿垂直于调节板20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一直线导轨副205移动,能够使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凸出于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并形成分料卡口a,且可根据实际所需的管料规格,控制分料卡口a的宽度,进而实现不同规格管料的分选;上料板203由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驱动沿平行于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二直线导轨副206移动,能够使分料卡口a上的管料提升至接料卡口b;顶料板204由第三直线驱动组件210驱动沿平行于顶料板20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的第三直线导轨副207移动,能够使接料卡口b上的管料顶出至管料送料装置。
[0045]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包括第一电机218、第一转轴219、第一齿条220和第一齿轮221,所述第一齿条220固定在所述调节板202的下端板边且垂直于所述调节板20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一齿轮221与所述第一齿条220啮合,所述第一电机218固定在管料库机架100上,所述第一电机218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一转轴219与所述第一齿轮221相连;为节省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的配置以及保证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动作同步性,若干个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对应的第一电机218为共用电机,相应地,所述第一转轴219为共用转轴。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包括第二电机222、第二转轴223、第二齿条224和第二齿轮225,所述第二齿条224固定在所述上料板203远离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且
平行于所述调节板202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齿轮225与所述第二齿条224啮合,所述第二电机222固定在所述调节板202上,所述第二电机222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223与所述第二齿轮225相连;为节省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的配置以及保证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动作同步性,若干个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对应的第二电机222为共用电机,该共用电机固定在其中一个管料分料机构200的调节板202上,能随调节板202一起移动,相应地,所述第二转轴223为共用转轴。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为顶料气缸210,所述顶料气缸210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201上,所述顶料气缸210的推杆与所述顶料板204相连,且所述顶料气缸210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平行于所述顶料板20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需要说明的是,当顶料气缸210为双推杆气缸时,可以取消第三直线导轨副207设置。
[0046]
进一步地,所述管料分料库还包括能将管料库机架100上的管料上提至所述分料卡口中的管料上提机构300,所述管料上提机构300沿纵向间隔布置有若干个。具体的,所述管料上提机构300包括带条301、收放卷筒302和旋转驱动组件,所述收放卷筒302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固定基板201上,所述收放卷筒302由所述旋转驱动组件驱动旋转;所述带条301绕设在所述管料库内最下层管料的底部,其一端与所述收放卷筒302固定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管料库机架100远离所述收放卷筒302的一侧固定相连。由此,将批量的管料放置于管料库机架100上,使得带条301位于批量管料的下方,当上料板203下降至最低且管料仍未落入分料卡口a上时,通过收放卷筒302转动收回带条301,带条301将管料库机架100上的管料抬起,直至管料落入至分料卡口a后,收放卷筒302停止收回带条301,等待下一个循环,从而保证了管料库机架100底层的管料能够正常上料,使管料库机架100的深度可以设计得更大,提高管料库机架100的库存量。
[0047]
本实施例中,所述旋转驱动组件包括第三电机303和第三转轴304,所述第三电机303固定在所述管料库机架100上,所述第三电机303的动力输出端通过所述第三转轴304与所述收放卷筒302相连。为节省旋转驱动组件的配置以及保证旋转驱动组件动作同步性,若干个所述管料上提机构300对应的第三电机303为共用电机,相应地,所述第三转轴304为共用转轴。
[0048]
进一步地,为使管料分料机构200实现分料及上料自动化,在管料传送的关键位置(如:分料卡口a和接料卡口b)上设置相应的感应开关,用于分别控制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和第三直线驱动组件210执行系统程序的相应指令。具体的,所述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一感应开关211和第二感应开关212,所述第一感应开关211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二感应开关212的感应头朝向所述上料板203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一感应开关211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二感应开关212分别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三感应开关213,所述顶料板204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设有第四感应开关214,所述第三感应开关213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四感应开关214的感应头朝向所述顶料板204的上端板边,所述第三感应开关213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的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第四感应开关214分别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的控制电路和所述第三直线驱动组件210的控制电路电连接。
[0049]
管料分料机构200的分料及上料自动化过程如下:如上料板203位于高位,即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先带动上料板203快速下降;当第一感应开关211感应到上料板203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贴靠有管料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带动上料板203减速并缓慢下降,同时第一直线驱动组件208带动上料板203向外伸出,直至第二感应开关212感应到管料落入到分料卡口a上时,上料板203停止向外伸出,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带动上料板203快速上升,从而将分料卡口a上的管料向固定基板201上端的接料卡口b提升;当第三感应开关213感应到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上端贴靠有管料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带动上料板203减速并缓慢上升,直至第四感应开关214感应到管料落入到接料卡口b上时,第二直线驱动组件209带动上料板203快速下降,进入下一个循环,同时第三直线驱动件带动顶料板204将接料卡口b上的管料顶出至管料送料装置,完成整个管料的分料及上料自动化过程。
[0050]
示例性的,所述管料分料机构200还包括推料板215、推料气缸216和第五感应开关217,所述推料气缸216固定在所述固定基板201靠近其上端板边的位置上,所述推料气缸216的推杆与所述推料板215相连,且所述推料气缸216的推杆的伸缩方向垂直于所述固定基板201靠近管料上料一侧的板边,所述第五感应开关217设置在所述推料板215上,且所述第五感应开关217的感应头朝向所述分料卡口a一侧,所述第五感应开关217与所述推料气缸216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所述推料气缸优选为双推杆气缸。当所述第五感应开关217感应到所述分料卡口a上是否存在叠料时,推料气缸216带动推料板215将分料卡口a上的叠料推回管料库机架100中,保证管料能够有序地逐一上料。
[0051]
优选地,所述第一感应开关211的感应头、第二感应开关212的感应头、第三感应开关213的感应头、第四感应开关214的感应头和第五感应开关217的感应头均为光电传感器。
[0052]
示例性的,所述管料分料库还包括管料靠位机构400,所述管料靠位机构400包括活动靠位板401、固定靠位板402、第四直线导轨副403和第四直线驱动组件,所述活动靠位板401和所述固定靠位板402分别位于移至所述接料卡口b上的管料的纵向两端且呈平行相对布置,所述固定靠位板402固定在所述管料库机架100上,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403沿纵向布置,所述活动靠位板401的移动底座通过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403连接在所述管料库机架100的出料一侧的顶部,且所述活动靠位板401由所述第四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403移动。由此,通过管料靠位机构400的设置,能够对接料卡口b上的管料实现长度方向的定位,防止管料在顶出过程中发生倾斜。
[0053]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四电机404、第四齿条405和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条405固定在所述管料库机架100的出料一侧的顶部且平行于所述第四直线导轨副403,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四齿条405啮合,所述第四电机404固定在所述活动靠位板401的移动底座上,所述第四电机404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四齿轮相连。
[0054]
示例性的,所述送料机架500上设有若干个沿纵向间隔布置的支撑架501,所述支撑架501的顶面倾斜设置,所述支撑架501的顶面的上端与所述接料卡口的上端相连,所述支撑架501的顶面的下端设有向上伸出的限位块504,所述支撑架501的顶面设有滚子502,所述支撑架501在靠近管料出料一侧固设有放管座503。
[0055]
示例性的,所述转料对中机构600包括转料固定基板601、转料移动座602、转料托板603、对中移动座604、横向对中夹具605、第五直线导轨副606、第六直线导轨副607、第七
直线导轨副(图中未指示)、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09、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和第七直线驱动组件611,所述转料固定基板60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501的一侧;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副606沿横向布置,所述转料移动座602通过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副606连接在所述转料固定基板601的板面上,且所述转料移动座602由所述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09驱动沿所述第五直线导轨副606移动;所述第六直线导轨副607沿竖向布置,所述转料托板603通过所述第六直线导轨副607连接在所述转料移动座602上,且所述转料托板603由所述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驱动沿所述第六直线导轨副607移动;所述第七直线导轨副沿竖向布置,所述对中移动座604通过所述第七直线导轨副连接在所述转料固定基板601的板面上,且所述对中移动座604由所述第七直线驱动组件611驱动沿所述第七直线导轨副移动;所述横向对中夹具605设置在所述对中移动座604上。
[0056]
转料对中机构600的工作过程如下: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09带动转料移动座602向后移动,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带动转料托板603向下移动,直至转料托板603位于靠近限位块504的第一条管料的下方时,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带动转料托板603向上移动并顶起靠近限位块504的第一条管料,使该管料高于限位块504,然后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09带动转料移动座602向前移动;当管料移至放管座503的正上方时,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带动转料托板603向下移动,将转料托板603上的管料放置在放管座503上,然后第七直线驱动组件611带到对中移动座604向上移动,并利用横向对中夹具605对管料进行横向对中定位,此时转料对中机构600完成工作并开始进入下一个循环。
[0057]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09为第一转料气缸,该第一转料气缸水平固定在所述转料固定基板601上,所述第一转料气缸的推杆与所述转料移动座602连接。所述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为第二转料气缸,该第二转料气缸竖直固定在所述转料移动座602上,所述第二转料气缸的推杆朝上且与所述转料托板603连接。所述第七直线驱动组件611为第三转料气缸,该第三转料气缸竖直固定在所述转料移动座602上,所述第三转料气缸的推杆朝上且与所述对中移动座604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当第一转料气缸、第二转料气缸和第三转料气缸为双推杆气缸时,可以取消相应的直线导轨副设置。
[0058]
进一步地,所述转料固定基板在远离出料方向的一端设有第六感应开关619,且优选为接触式感应开关,当第六感应开关619感应到转料移动座602后移到位后,使第五直线驱动组件609停止,同时使第六直线驱动组件610带动转料托板603向上移动并顶起靠近限位块504的第一条管料。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开关619能通过螺孔座和螺杆在横向的方向上实现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管径或宽度的管料。
[0059]
示例性的,所述送料对中机构700设有送料固定基板701、送料移动座702、竖向对中夹具703、第八直线导轨副704和第八直线驱动组件,所述送料固定基板701固定在所述支撑架501的另一侧;所述第八直线导轨副704沿横向布置,所述送料移动座702通过所述第八直线导轨副704连接在所述送料固定基板701的板面上,且所述送料移动座702由所述第八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八直线导轨副704移动;所述竖向对中夹具703设置在所述送料移动座702上。
[0060]
送料对中机构700的工作过程如下:当放管座503上的管料横向对中定位后,第八直线驱动组件带动送料移动座702向前移动,当放管座503上的管料移至竖向对中夹具703的夹持位置时,利用竖向对中夹具703对管料进行竖向对中定位,并保持夹持状态,然后第
八直线驱动组件继续带动送料移动座702向前移动,将管料送至下一个设备(如:管料切割装置)。完成送料后,送料对中机构700的各部件复位并进入下一个循环。
[0061]
进一步地,所述送料固定基板701在远离出料方向的一端设有第七感应开关(图中未指示),所述送料固定基板在靠近出料方向的一端设有第八感应开关720。所述第七感应开关和所述第八感应开关720均优选为接触式感应开关。当第七感应开关感应到竖向对中夹具703后移到位后,使第八直线驱动组件停止,竖向对中夹具703正好位于初始位置,避让转料对中机构600将管料放置在放管座503上;当第八感应开关720感应到竖向对中夹具703前移到位后,使第八直线驱动组件停止,竖向对中夹具703上的管料正好位于下一个设备(如:管料切割装置)的上料位置上,保证送料对中机构700能够准确送料。所述第八感应开关720能通过螺孔座和螺杆在横向的方向上实现位置可调,以适应不同的上料位置。
[0062]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八直线驱动组件包括第五电机705、传动轴706、传动链条707、主动链轮708、从动链轮709和连接块710,所述从动链轮709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送料固定基板701靠近出料方向的一端,所述主动链轮708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送料固定基板701远离出料方向的一端,所述从动链轮709与所述主动链轮708之间通过所述传动链条707相连,所述送料固定基板701通过所述连接块710与所述传动链条707固定相连,所述第五电机705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传动轴706与所述主动链轮708相连。
[0063]
示例性的,所述横向对中夹具605包括横向对中基座612、前夹板613、后夹板614、第九直线导轨副615和第九直线驱动组件,所述横向对中基座612固定在所述对中移动座604的上端,所述前夹板613与所述后夹板614相对且互为平行,所述第九直线导轨副615沿横向布置,所述前夹板613和所述后夹板614分别通过所述第九直线导轨副615连接在所述横向对中基座612上,且所述前夹板613和所述后夹板614分别由所述第九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九直线导轨副615做相向或背向运动。
[0064]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九直线驱动组件包括夹料气缸616、第一连杆617和第二连杆618,所述夹料气缸616竖向固定在所述对中移动座604上,所述夹料气缸616的推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617和所述第二连杆618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617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夹板613的移动底座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618的另一端与所述前夹板614的移动底座转动连接。
[0065]
示例性的,所述竖向对中夹具703包括竖向对中基座711、上夹板712、下夹板713、第十直线导轨副714和第十直线驱动组件,所述竖向对中基座711固定在所述送料移动座702靠近所述管料切割装置的一端,所述上夹板712与所述下夹板713相对且互为平行,所述第十直线导轨沿竖向布置,所述上夹板712与所述下夹板713分别通过所述第十直线导轨副714连接在所述竖向对中基座711上,且所述上夹板712与所述下夹板713分别由所述第十直线驱动组件驱动沿所述第十直线导轨副714做相向或背向运动。
[006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十直线驱动组件包括夹料气缸715、第一齿条716、第二齿条717和齿轮718,所述第一齿条716与所述第二齿条717沿竖向布置,所述第一齿条716固定在所述上夹板712的移动底座上,所述第二齿条717固定在所述下夹板713的移动底座上,所述齿轮718设置在所述第一齿条716与所述第二齿条717之间,所述齿轮718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齿条716和第二齿条717啮合,所述夹料气缸715固定在所述竖向对中基座711上,所述夹料气缸715的推杆通过连接臂与所述下夹板713的移动底座相连。
[0067]
此外,上述各个直线导轨副均由导轨(或导杆)和滑块(或导孔座)组成的导向结构,在不再详述。
[006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69]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