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206962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元器件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元器件供给装置有关,具体涉及内容为在将组装于电子电路基板用的微小电子元器件等各种散装元器件用吹风方式搅动的同时,使其整齐排列成一列状态送入元器件供给路,供应给规定位置后组装在电子电路基板上的一种可供各种用途的元器件供给装置。
例如,当将电子元器件组装在电子电路基板上时,要求高速供给大量电子元器件。
为此,以往作为电子元器件,特别是大量微小电子元器件高速度供给的一种供给方法,采用一种元器件传送带。元器件传送带通常设有按纵向排列且一侧面开放的元器件收容部,并通过将覆盖带贴合在于元器件收容部内收容有元器件的收容带上,将元器件收容部闭合,以使收容着的元器件不至于脱落。
而且,为了供给收容着的元器件,采用了一种如图7所示的于装配机A侧旁设置的专利元器件供给装置B。
图7示出将电子元器件205a自动供应给向印刷线路板101组装电子元器件的装配机A时的状态。元器件供给装置B设于在装配机A旁边设置的元器件供给台102上,且设有与装配机A所需电子元器件205a种类数相应的数,必要时,保持着当时所需种类的电子元器件205a的元器件供给装置B便移动到与装配机A相对的位置。装配机A通过元器件安装头103上装有的吸嘴104,将元器件供给装置B提供的电子元器件105a吸住后组装在印刷线路板101上。印刷线路板101被放置在可在相互呈直角的XY双向移动的XY工作台106上,并通过接受XY双向的移动控制,将由吸嘴104吸住后传送到安装位置的电子元器件205a,在印刷线路板101所定位置上进行装配。
元器件供给装置B在支轴211上支承卷装有元器件传送带201的传送带盘105,将元器件传送带沿着元器件供给导轨202的上侧面拉出,并使之在元器件供给导轨202和盖在其前端部上的压板203之间,向设置在该压板203上的元器件供给口移动。在元器件传送带201移动过程中,覆盖带201b与收容有电子元器件205a的收容带201a分离,被卷绕在传送带盘206上。由此,在元器件收容部露出状态下将收容带传送到元器件供给口部,提供给通过该元器件供给口的电子元器件205a的吸嘴104等取料器。
但是,这种电子元器件205a等的供给方法,必须进行将散装元器件逐个放入收容带201a的各个元器件收容部内,然后用覆盖带201b将其盖住的准备作业,在元器件供给时,还需要设置将覆盖带201b分离和卷绕的机构以及进行将分离卷绕后的覆盖带201b从卷绕部取出和废弃等作业,使元器件供给用的装置既复杂又不便于使用。不仅是覆盖带201b,而且收容带201a使用后往往也被废弃,在省资源方面也有问题。
申请人已提出了如下一种形式的元器件供给装置C,以取代例如图7所示的元器件供给装置B。关于该装置C,请参照本发明所示实施例的

图1,使用以散乱状态,即作为散装元器件205收容电子元器件的散装元器件容器1,用空气3对从散装元器件容器1进入搅动室2内的散装元器件205进行搅动,同时,使散装元器件205整齐排列成一列状态,送入按散装元器件205的大小形成的元器件供给路4,送至例如由图7所示的吸嘴104进行拾取的规定的元器件供给位置。
并且,其申请方案还包括有从元器件供给路4来的散装元件205的传送采用滑槽方式,如图8所示,设置在转向台301外周部上的多个凹部302内接受元器件供给路4传送来的散装元器件205,再通过转向台301的转动,将上述凹部302内接受的散装元器件205的朝向都作90度转动,在此状态下由吸嘴104等拾取,从而可使散装元器件205供给方向方便地转向。
然而,若采用上述以往这种转向方式,传送散装元器件205的供给路结构是有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复杂结构,而且,在散装元器件205从元器件供给路4过渡到转向台301的凹部302的过渡部分,还会产生散装元器件205被元器件供给路4与转向台301之间夹住,元器件不能顺利传送以及损坏装置的问题。
本发明以解决上述的以往问题作为课题,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如下的元器件供给装置,其进行散装元器件供给时,在元器件供给路上的传送过程中,可在无固定部与可动部之间过渡的状态下使元器件转动规定的角度。
本发明的元器件供给装置,其具有边通过吹风搅动散装元器件,边使其整齐排列成一列状态送入元器件供给路的整齐排列送出装置,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第1特征在于,在元器件供给路的送达供给元器件的元器件供给位置一侧,设有能起引导作用的弯道,该弯道弯曲延伸到元器件供给位置,元器件供给路传送来的散装元件的朝向在改变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到达元器件供给位置,与此同时,还设有将传送到该弯道各部的散装元器件传送往元器件供给位置侧的吹风口。
吹风口最好是设置为从垂直于该弯曲平面的方向看,在弯道的各部从切线方向面向元器件供给侧。
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其第2特征在于,在元器件供给路上设有从元器件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供给路弯折了规定角度的下游侧供给路,在该下游侧供给路和上游侧供给路的弯折部处,设置有与从上游侧供给路传送来的散装元器件前端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侧的角部单侧接触、引导其向下游侧供给路转向的弯曲状的前端侧转向引导面,将沿着该前端侧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装元器件的前端部从元器件供给路外面推向上述转向侧的推动装置,以及与沿着上述前端侧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装元器件的后端滑动接触与前端侧转向引导面配合,将散装元器件引向上述转向方向的后端侧转向引导面。
推动装置可以采用从元器件供给路之外吹风来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结构,也可以不用这种结构,而是采用从元器件供给路之外使推进器进入来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部分的结构。
本发明作为对象的元器件供给装置利用元器件整齐排列送出装置,边吹风搅动散装元器件,边使其整齐排列成单列状态送入元器件供给路,在第1特征的上述结构中,因为元器件供给路的传送元件所送达的元器件供给位置侧的弯道弯曲延伸到元器件供给位置,引导由元器件供给路传送来的散装元器件以使其在朝向改变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到达元器件供给位置,与此同时,利用从该弯道的各部设置的吹风口吹出的空气的助推作用,将处于弯道内各部的散装元器件依次推向元器件供给位置侧,因此,在元器件供给路以及弯道的送给过程中,可以在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状态下使散装元器件顺畅地进行90度等规定角度的转向以及供给,并且元器件供给路的结构成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简单结构,也不会产生因散装元器件被夹等引起的损伤。特别是不需要为使散装元器件转向的特殊驱动装置及其控制。
若设于弯道各部的吹风口从垂直于该弯曲平面的方向看,设置在切线方向且面向元器件供给侧,则由于到达弯道各部的散装元件被推向弯道下一个部分的最不会勾住的方向,因此可使弯道上的散装元器件顺利前进及其转向。
另外,在第2特征的上述结构中,因为,从元器件供给路的元器件供给方向的下游侧供给路从上游侧供给路起弯折成规定角度,当散装元器件从上游侧供给路被传送到与下游侧供给路之间的弯折部时,该散装元器件前端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侧的角部与设在上述弯折部的前端侧转向引导面一端接触,引导散装元器件向下游侧供给路转向,与此同时,通过用推动装置从元器件供给路之外将沿着该前端侧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装元器件前端部推向上述转向侧,也可促使上述前端向下游侧供给路侧转向,并且,上述弯折部的后端侧转向引导面一边与沿着上述前端侧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装元件后端滑动接触,一边与前端侧转向引导面配合。将散装元器件引向上述转向方向,并使送入下游侧供给路的朝向转过规定角度,因此,在元器件供给路上的送给过程中,可在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状态下使散装元器件顺利进行90度等规定角度转向以及传送,并且元器件供给路的结构成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简单结构,也不会产生因散装元器件被夹等造成的损伤。
推动装置是采用从元器件供给路之外吹风来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结构的也好,或是采用从元件供给路之外使推进器进入来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结构的也好,都能使散装元器件从上游侧供给路线向下游侧供路的转向状态下的移动顺利进行,若采用吹风方式,还可不需要构件的动作结构,使结构简单化。
附图的简单说明图1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元器件供给装置剖视图。
图2为图1的元器件供给装置俯视图。
图3为示出图1的元器件供给装置的散装元器件容器安装部的横剖视图。
图4为图1的元器件供给装置的元器件供给路以及弯道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元器件供给路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第3实施例的元器件供给路的俯视图。
图7为示出以往处理元器件传送带的元器件供给装置及接受元器件供给的装配机一实例的立体图。
图8是传统例子转向部的立体图,在该例子中,用空气搅动散装元器件,使之排列整齐地送出,然后转向。
下面,一边参照图1至图4,一边对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元器件供给装置作出说明。
本实施例的元器件供给装置C是一种应用于向例如如图7所示的装配机高速供给散装元器件205的装置,但并不限于此例,也可适合各种用途的散装元器件供给。
如图1至图3所示,设有装有散装元器件容器1的元器件整齐排列送出装置11,用空气3对从散装元器件容器1提供给搅动室2内的散装元器件205进行搅动,同时,使散装元器件205排列成一列状态向按散装元器件205大小形成的元器件供给路4送出。
本实施例的元器件整齐送出装置11设置有使搅动室2以及与此相连接的具有元器件供给路4的通道部12形成一体的主体10,该主体10被嵌装在壳体13内,通道部12突出于该壳体13前部,在壳体13后部形成安装散装元器件容器1的楔形槽14。采用这一结构,其优点是容易制作复杂形状及结构的元器件整齐排列送出装置11,并且根据散装元器件205的不同种类调换主体10即能适应不同需求。
但在本发明中,这并不是必不可缺的,也可以在主体10内直接设置楔形槽部14,也可以将主体10的搅动室2和通道部12分别制成,或者进一步分割形成。此外,在将分割的部分结合为1个时不用上述那种壳体13,也可采用一种分别直接结合的另外方法。
搅动室2在散装元器件容器1一侧至通道部12一侧之间制成2个不同高度的阶梯式下降的小间,在2个小间2a、2b的双方设置有将空气3从底部前端附近面向后斜上方吹入的吹风口15、16和从通道部12的元器件供给路4基部的底部将空气3面向前斜上方吹入的吹风口17,在搅动室内一边搅动散装元器件205,一边将其纵向送入元器件供给路4,并以整齐排列的状态使其向着元器件供给路4前端的、由吸嘴104等进行拾取的元器件供给口18送给。但并不限于该种形式,还可根据散装元器件205种类、形状及大小等对用于散装元器件205搅动和给料的各种条件进行多种设计。
元器件供给路4中,在送达这些供给元器件的元器件供给口18一侧设置有弯道19,该弯道19被弯曲引伸到元器件供给口18,引导从元器件供给路4传送来的散状元器件205转过规定角度,在本实施例中转过90度后到达元器件供给口18,并且还设置有将传送到该弯道19各部的散装元器件205送向元器件供给口18的吹风口21-24。规定角度根据需要可以设定在90度以上或以下。
这样,元器件供给路4的散装元器件205送达的元器件供给口18一侧的弯道19弯曲引伸到元器件供给口18,引导从元器件供给路4传送来的散装元器件205方向转过90度之后到达元器件供给口18。与此同时,由于设置在该弯道19各部上的吹风口21-24吹出的空气3的助推作用,将位于弯道19内各部的散装元器件205依次推进到元器件供给口18一侧。因而,其优点是在元器件供给路4及弯道19的供给过程中,可使散装元器件205在无固定部和可动部的过渡的状态下顺利转向,并被送达元器件供给口18,元器件供给路4的结构已包括弯道19,是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简单结构,不会产生因散装元器件205被夹等造成的损伤。特别是不需要为散装元件205转向用的特殊的驱动装置及其控制。
弯道19与元器件供给路4的通道12采用另外的通道构件31所形成,以使弯道19容易加工。这样一来,元器件供给路4包括弯道19在内,但不会因此而产生固定部和可动部的过渡。
但是,也可以使元器件供给路4和弯道19一体成形,如果这样的话,就可减少所需的构件个数以及装配工时。
为了在弯道19的底部将上述散装元器件205依次推向元器件供给口18一侧,吹风口21-24被设计成从侧面看呈向前上方斜向吹出空气3的形状。特别是在弯道19的各部,从垂直于这一弯曲平面的方向看,吹风口21-24如图4所示形成从切线方向面对元器件供给侧的状态。
这样,由于可使到达弯道19各部的散装元器件205向弯道19下1个部分的最不会产生勾住的方向推进,因此弯曲部19上的散装元器件205前进及其转向能顺利进行。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示出的元器件供给路4和弯道19是上部开放的槽式结构。但也可以将其盖住。盖住后可防止因散装元器件205的空气3吹风时使元器件跳出,对微小、轻量的散装元器件205使用时有效果。但为了不使散装元器件205产生堵塞,必须对与供给路4、弯道19以及盖子之间的间隙作出合适设定。尤其是,对于散装元器件205因是偏平且细长形状等外形尺寸比例的关系,在供给路4以及弯道19中难以改变姿势或有不会改变的保证的,设定充分的间隙不会有问题。
又,在元器件供给口18上,设置有防止散装元器件205跳出用的开关门,象传统型的元器件供给装置B一样,只有在使用吸嘴等进行拾取时才打开元器件供给口18。
图5和图6示出本发明第2、第3实施例的元器件供给装置C。
在这些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在元器件供给路4上设置有从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供给路4a弯折90度的下游侧供给路4b。而在该下游侧供给路4b和上游侧供给路4a之间的弯折部4c上,设置有如下部分,即与从上游侧供给路4a传送来的散装元器件205前端205a的不面对下游侧供给路侧4b的角部205b单侧接触,引导其向下游侧供给路4b转向的弯曲状的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从元器件供给路4之外将沿着该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转向的散装元器件205的前端205a部推向上述转向侧的推动装置400,以及与沿着上述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转向的散装元器件205的后端205c滑动接触并与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配合,将散装元器件205引向上述转向方向的后端侧转向引导面4e。
在这些第2和第3实施例中,从元器件供给路4的元器件供给方向看的下游侧供给路4b形成与上游侧供给路4a弯折90度,当散装元器件205传送到上游侧供给路4a和下游侧供给路4b之间的弯折部4c时,该散装元器件205的前端205a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4b侧的角部4b与设置在上述弯曲部4c处的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一端接触,从而可以引导散装元器件205使其向下游侧供给路转向。与此同时,通过推动装置400从元器件供给路4外面,将沿着该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转向的散装元器件205的前端205a部推向上述转向侧,从而也可以促使上述前端205a向下游侧供给路4b一侧转向。
并且,上述弯折部4c的后端侧转向引导面4e一边与沿着上述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转向的散装元器件205的后端205c滑动接触,一边与前端侧转向引导面4d配合动作,引导散装元器件205向上述转向方向转动90度,转成送入下游侧供给路4b中的方向。
从而,在元器件供给路4上的散装元器件205传送过程中,可在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状态下顺利转向并传送到元器件供给口,并且采用本实施例也能使元器件供给路4的结构成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简单结构,也不会产生因散装元器件205被夹等造成的损伤。
此外,作为供给路4的具体性设计,无论哪一种实施例,如果将上游侧供给路4a和下游侧供给路4b之间的弯折部4c处的、未设有前端侧、后端侧各引导面4d、4e一侧的角部4f按图所示设计为上述被转向的散装元器件205的支点4g,则可在无扭曲等状态下更容易且可靠地实现散装元器件205转向。此时,前端侧、后端侧各引导面4d、4e最好是将上述支点4g大致作为中心,以便通道设计和加工。
但是,这些实施例的推动装置400,是如图5所示的第2实施例那样,从元器件供给路4外面通过吹风口401吹入空气3来推动在散装元器件205前端205a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4b的角部205b的也好,或不是这种结构,而代之以如图6所示的第3实施例那样,是从元器件供给路4外面使推进器进入推动在散装元器件205前端205a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角部205b的结构也好,都能使散装元器件205从上游侧供给路4a至下游侧供给路4b的转向状态下的移动顺利进行,若采用吹风方式可使结构简化。
在以上各实施例中,只是对散装元器件205进行90度转向供给的情况作了说明,但不管是90度以上或以下,都能按所需的规定角度转向。
此外,在第2和第3实施例的情况下,要形成90度以上转向时,若在2个以上部位设置供给路4的规定角度的弯折部4c,则更容易实现转向。
以本发明为对象的元器件供给装置,在用吹风方式搅动散装元器件的同时,使其以整齐排列的直线状态向元器件供给路送出,但若根据第1特征,因为一方面弯曲延伸到元器件供给路的元器件供给位置的弯道引导从元器件供给路传送来的散装元器件使其方向改变规定角度之后到达元器件供给位置,而另一方面,从设置在该弯道各部的吹风口吹出空气的助推作用,将处于弯道内各部的散装元器件逐个推动到元器件供给位置一侧,因此在元器件供给路及弯道内的送给过程中,可在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状态下使散装元器件顺畅进行90度等规定角度转向后进给供给,元器件供给路的结构为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简单结构,也不会产生因散装元器件被夹等造成的损伤。特别是不需要为使散装元器件转向的特殊驱动装置及其控制。
在弯道各部设置的吹风口若设置成从垂直于该弯曲平面方向看,从切线方向面向着元器件供给侧,则由于能将到达弯道各部的散装元器件向弯道下一个部分的最不会被勾住的方向推进,因此可使弯道上的散装元器件顺利前进及其转向。
另外,根据第2特征,使传送到元器件供给路的上、下游侧供给路之间的规定角度弯折的弯折部处的散装元器件的前端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侧的角部,与设置在上述弯折部的前端侧转向引导面单侧接触,引导其向下游侧供给路转向,与此同时,通过推动装置从元器件供给路外面,将沿着该前端侧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装元器件前端部推向上述转向侧,促使上述前端向下游侧供给路侧转向,并且,上述弯折部后端侧转向引导面一边与上述被转向的散装元器件后端滑动接触,一边与前端侧转向引导面配合,引导散装元器件转向上述转向方向,使送入下游侧供给时的角度转向为规定角度,因此,在元器件供给路的送给过程中,可在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状态下使散装元器件进行90度等规定角度转向和供给,并且元器件供给路的结构成为无固定部和可动部过渡的简单结构,也不会产生因散装元器件被夹等造成的损伤。
推动装置可以采用从元器件供给路外面吹风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结构,也可以不用这种结构,而是采用从元器件供给路外面使推进器进入并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结构,这些结构都能使散装元件从上游侧供给路至下游侧供给路的转向状态下的移动顺利进行,若采用吹风方式,还可不需要构件的动作结构,使结构简单化。
权利要求
1.一种元器件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边用空气搅动散装元器件,边使散装元件器整齐排列成单列状态送入元件器供给路的整齐排列送出装置,在元件器供给路的供给元件器送达的元件器供给位置侧,设置有能起引导作用的弯道,该弯道弯曲延伸到元件器供给位置,使从元件器供给路传送来的散装元件器的朝向在改变了规定角度的状态下到达元件器供给位置,并且还设置有将送至该弯道各部的散装元件器送往元件器供给位置侧的吹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元件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吹风口在弯道的各部,设置成从垂直于该弯曲平面的方向看,在切线方向且面向元件器供给侧的状态。
3.一种元件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边用空气搅动散装元件器,边使散装元件器整齐排列成单列状态送入元件器供给路的元件器整齐排列送出装置,在元件器供给路上设有从元件器供给方向的上游侧供给路弯折规定角度的下游侧供给路,在该下游侧供给路和上游侧供给路之间的弯折部,设置有与上游侧供给路传送来的散装元件器前端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侧的角部单侧接触、将其引向下游侧供给路侧并使之转向的弯曲状的前端侧转向引导面,从元件器供给路之外将沿着该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装元件器的前端部推向上述转向侧的推动装置,以及,与沿着上述前端侧转向引导面转向的散状元器件后端滑动接触并与前端侧转向引导面配合,将散装置元件器引向上述转向方向的后端侧转向引导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是从元件器供给路之外吹风来推动散装元器件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元件器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装置是从元件器供给路之外使推进器进入来推动散装元件器前端部的不面向下游侧供给路的部分的。
全文摘要
一种元器件供给装置,具有边用空气搅动散装元器件,边使其整齐排列成一列状态送入元器件供给路4的整齐排列送出装置11,在元器件供给路4的元器件供给位置18一侧,设置有弯曲延伸到元器件供给位置18,引导来自元器件供给路4的散装元器件使其朝向改变规定角度后到达元器件供给位置的弯道19,以及将到达弯道19各部的散装元器件送往元器件供给位置侧的吹风口21—24。因此,元器件供给时,能无固定部及其可动部过渡地转向规定角度。
文档编号B65G47/14GK1111052SQ9510034
公开日1995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1994年1月24日
发明者安藤孝, 窪田修一, 立山义久, 成清和彦, 内藤孝夫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