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带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64389阅读:4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送带提升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输送带提升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以提升环形带式输送机中某一区段的装置。
在环形带式输送机中,输送带绕过端辊而支承在端辊之间的导辊上。环形输送带通常具有负荷段和回行段。一般来说,负荷段呈槽形而支承导辊作槽形布置。环形带式输送机通常具有机架结构,其中包括两个作纵向分开设置的机架构件(一般称作纵梁)。导辊在纵梁之间安装在其上面。
有时往往须将环形输送带的某一区段提升起来。这通常是在对一导辊或某组导辊进行维护、修理或换件时要求提升某段输送带以便操作。
曾经采用过各种不同的装置以提升输送带使其脱离空转辊。这些提升装置包括用以撬起某段输送带使其脱离某一特定空转辊的杠杆如木棍或撬杠,也可采用某种起重装置。杠杆装置和起重装置使用不很方便,因为这些装置很难安置,只使使用在很有限的场地。
澳洲专利No.580705论述了一种输送带提升装置,这种装置具有用以横放在某段须提升输送带下面的上梁和用以架在位于带式输送机纵向两侧的机架构件上的下梁。一顶重机构装在上下梁之间,这种装置在操作顶重机构时可相对于下梁抬起上梁而提升支在上梁上的这段输送带。顶重机构具有便于装在上下梁之间的剪式顶重器形式。由于剪式顶重器的安装位置,在提升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能使上下梁靠拢在一起以取得一个紧凑的结构的程度很有限。这种有限的紧凑程度会在存放和运输上造成很多不便,特别是在将提升装置手提到使用场地时很不方便。此外,有限的紧凑程度使带式输送机机架结构中输送带以下区域内供安置提升装置的空间很有限,从而造成了困难。
本发明力求取得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提升装置,这种装置以其一种优选的结构在收编状态下较为紧凑。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装置,用以提升支承在支承机架结构上的环形输送带,该机架结构包括两个分开的机架构件,提升装置具有用以在两个机架构件之间延伸并架在其上的下构件、用以与须提升的输送带的一个区段啮合的上构件和可在上、下构件之间操作的顶重机构,顶重机构用以使两个构件在伸张和收缩状态之间有选择地作彼此相向和相背的移动,所述顶重机构具有伸缩顶杆,该顶杆在处于收缩状态时从上、下构件向外延伸。
采用这种设置,在收缩状态下,在上述构件之间就不须留出容纳伸缩顶杆的空间。
伸缩顶杆最好由液压顶杆构成,具有缸体部分和活塞部分。一般来说,缸体部分与下构件连接并从其下垂,活塞部分与上构件连接。
在优选结构中设有两个伸缩顶杆,其中一个顶杆位于上、下构件的各共同端附近。
两伸缩顶杆之间的间距最好能使顶杆处于两个机架构件的外侧,在使用中下构件架在此两机架构件上。
上构件可与各伸缩顶杆连接,以便绕枢轴线可作转动,该枢轴线在使用中大体上平行于受提升输送带的区段的纵向。采用这种结构,上构件可倾转以容纳伸缩顶杆在伸张或收缩速度上的任何差异。
在提升环形输送带负荷段某一区段的情况下,可使上构件直接顶靠在输送带负荷段的下侧,也可以采用支架或其他啮合结构以与输送带负荷段的下侧相啮合。
在要求提升环形输送带回行段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辅助提升配件。可将辅助提升配件悬挂在上构件上以与输送带回行段啮合,从而在提升上构件时提升输送带回行段的该区段。
辅助提升配件可具有辅助提升梁,该辅助提升梁可设置输送带回行段下侧并与上构件连接,从而使上构件向上离开下构件的移动造成辅助提升梁向上的移动,并因此提升输送带回行段。
辅助提升梁可通过任意合适的方式与提升装置的上构件连接,例如可采用装在辅助提升梁两端的提升链。
本发明的提升装置还具有用以在提升支承在辊子上的输送带后将辊子从其支承上提升起来的提升吊具。提升吊具可包括吊链,吊链适于在其端部与提升装置的上构件连接而空悬在相应辊子的下面。在这种设置中,吊链在将支承在辊子上的这部分输送带提升之前并不接触辊子。然后随着上构件的不断向上移动,吊链就与辊子下部接合而将其提升起来。
通过以下对附图所示本发明的几个具体实施例所作说明可对本发明作更好的了解,附图中

图1为输送带提升装置第一实施例在收缩状态下的透视图;图2为与图1相似、但示出输送带提升装置在伸张状态下的透视图;图3为输送带提升装置的透视图,装置从直形支承导辊上提升环形输送带负荷段的某一区段;图4为输送带提升装置的透视图,装置从一组作槽形布置的空转辊上提升环形输送带负荷段的某一区段;图5为与图4相似的视图,只是提升装置装有可卸或提升支架,用以在提升操作中支承槽形输送带;图6为输送带提升装置的透视图,提升装置装有辅助提升配件,用以从回行导辊上提升环形输送带回行段的某一区段;图7为图6所示装置的局部侧视图,提升装置具有用以同时提升回行导辊的吊具,吊具处于与同行导辊接合以便将其提升之前的状态下;图8为与图7相似的视图,只是所示吊具已与回行导辊接合;图9为本发明第二实施例输送带提升装置处于收缩状态下的透视图;图10为图9输送带提升装置的端视图,装置处于部分伸张的状态下。
如图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提升装置10用以提升带式输送机13的环形输送带11。
带式输送机13具有机架结构15,用以支承环形输送带11绕之运行的首辊和尾辊(未示出)。环形输送带11在其首辊、尾辊之间具有上部负荷段17和下部回行段19。
上部负荷段17沿其长度按间隔由空转辊21支承。在本实施例中,空转辊21包括在负荷段17一个区段上的一平直空转辊23和在负荷段其它区段上的一些空转辊26组25。空转辊26的每一组25具有按一般惯例作槽形布置的一个中心辊27和两个侧辊29。
下部回行段19沿其长度按间隔由回行空转辊31支承。
机架结构15具有两个细长机架构件33,此构件相对于环形输送带11纵向延伸,一般称作纵梁。上安装托架35装在纵梁33之间,用以对上空转辊21作可转支承。与此相仿,下安装托架37安装在纵梁33上并从纵梁33下垂,用以对回行空转辊31作可转支承。下安装托架37各具有一对彼此相对的端部支承39,用以支承相应回行空转辊31的轴41的端部。端部支承39各具有一在其上端开口的切口43以便容纳并支承相应轴41的端部。这种结构允许各回行空转辊31从特定的端部支承39中提升起来,在该端部支承39中它被支承以达到维修、修理或换件的目的。
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带提升装置10包括由提升梁53构成的上构件51和由底梁57构成的下构件55。提升梁53和底梁57并列设置并可在工作于其间的顶重机构59的作用下在伸张和收缩状态之间彼此相向和相背地移动。
顶重机构59具有两个液压操作的伸缩顶杆61,顶杆61在两梁53、57的相邻端部之间相应地延伸。各液压顶杆61具有与底梁57作固定连接的并从底梁下侧向下延伸的缸体部分63。液压顶杆61还具有在两梁53、57之间延伸并在其上端与提升梁53作固定连接的活塞部分65。
缸体部分63以附图所示的方式从底梁57垂下,在收缩状态下就不必在两梁53、57之间留出用于容纳液压顶杆61的空间。换言之,伸缩顶杆61并不妨碍两梁53、57相对移动到它们彼此紧密相邻的收缩状态,如图1所示。
两液压顶杆61通过液压回路69与手动液压泵67可操作地连接。液压回路69包括液压流体共用管线71和两个与液压顶杆61之一连接的支线72、73。各支线72、73通过相应调节阀75与共用管线71连通。两调节阀75提供了一个装置用以调节液压流体向两个液压顶杆61的压送和液压流体从两个液压顶杆61的排出,即使在两个顶杆的负荷存在差异时仍保持相同的速度。调节的目的是为了取得两液压顶杆61以相同速度进行伸缩的条件,从而使两梁53、57保持平行关系。
两调节阀75位于底梁57一端的箱体内。向远端液压顶杆61延伸的支线72通过底梁57的内部延伸。
根据本实施例的输送带提升装置10可用以从空转辊23或从任一槽形辊26的辊组25上提升环形输送带11上部运行段17的一个区段。如图3所示,提升装置10从空转辊23提升环形输送带11的上部运行段17,并在图4中,提升装置11从槽形辊26的其中一个辊组25上提升环形输送带11的上部运行段17。在这两种情况下,环形输送带的负荷段17被提升就可从下面接近空转辊或空转辊组以便维修、修理或换件。
为了按图3、4所示方式使用输送带提升装置10,先使提升梁53和底梁57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在此位置液压顶杆61处于收缩状态下而使两梁彼此紧密相邻。然后将两梁53、57定位在纵梁33和输送带负荷段17之间靠近特定辊子或辊组处,从这里提升负荷段。提升装置10应如此定位,即使底梁57在两纵梁33之间延伸并位于其上,而使液压顶杆61位于两纵梁的外侧如图所示。采用这种设置,操作液压泵67就可使液压顶杆61伸张而使提升梁53向上移动离开底梁57并与环形输送带11的负荷段17下侧啮合。提升梁53连续地向上移动就可向上提升环形输送带负荷段17的这一区段而使其脱离与特定的辊子或辊组的啮合,以便允许接近辊子或辊组。在完成对辊子或辊组的工作后就可收缩液压顶杆61而使提升梁53向下移动,并使环形输送带的负荷段17返回到辊子或辊组上的位置。这时就可以从带式输送机移走提升装置10。
这种设置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提升装置10,用以提升带式输送机环形输送带的上部运行段。在进行提升操作时将提升装置10安置就位和提升操作后将其撤走都很简单。这只须将底梁57定位使其在带式输送机机架结构15的纵梁33之间延伸并支承其上。借以使两梁53、57处于彼此紧密相邻的收缩状态这一特征(如图1所示)提供了一种很紧凑的结构,便于带往现场,并可在很多有限的场地进行安装。
在某些场合下要求在提升操作中将环形输送带11的上部运行段17支承为槽形。为此装置10也可配置可卸式提升支架81如图5所示。提升支架81具有两个支架段83,支架段各具有用以支承环形带式输送机的负荷段17下侧的表面85。各支架段83带有用以可释放地安装在提升梁53上的安装机构87。安装机构87具有一对分开设置的安装支架89,各支架具有安装切口90,用以装入位于提升梁53侧面92上的一系列安装销91中的一个。安装机构87还具有跟部93以便支承位于提升梁顶表面96的一系列安装凸体95中的一个的上面。在提升梁53上设有一系列安装销91和安装凸体95,用以使支架段81按输送带回行段的宽度在提升梁上作可选择的定位。安装机构87使支架段83可在提升梁上按要求方便地设置就位和卸去。
根据本实施例的提升装置还具有辅助提升配件101,用以从回行辊31上提升环形输送带的回行段19的某一区段,如图6、7、8所示。辅助提升配件在提升梁53上作可松开式固定,并具有辅助提升梁103,用以定位在输送带11的回行段19的下侧。可采用各种不同长度的提升梁103以容纳一定宽度范围的输送带。辅助提升梁103的端部与提升梁53通过可卸式提升链107作可卸连接。辅助提升梁103的各端都装有带凸耳109的接头108,用以与相应提升链107啮合。各提升链107的上端可与位于提升梁53侧面92上的一系列提升凸耳111中之一啮合。提升梁53装有一系列提升凸耳111,以容纳各种不同尺寸的辅助提升梁103。提升凸耳111装在提升梁53的相对的侧面92上,这样在辅助提升梁103一端的安装链107就可安装在提升梁的一个侧面上的其中一个提升凸耳111上,而在辅助提升梁另一端上的安装链107可安装在提升梁另一侧面上的其中一个提升凸耳111上。这种设置可使辅助提升梁103取得平稳的支承。
在使辅助提升梁103通过安装链107与提升梁53连接时,提升梁53的向上移动就可通过安装链107传递到辅助提升梁103,这样就可从回行辊31上提升输送带的下部运行段19,以使允许靠近辊子进行维护、修理或换件。
除提升输送带回行段19外本实施例的装置还可用以从安装托架37上提升回行辊31。
为此,设有提升吊具121。提升吊具121具有两个吊链123,各绕过回行辊31的相应端部区段的下侧延伸。各吊链123的一端与提升梁53上其中一个提凸耳111啮合,其另一端与辅助提升梁103相应端上的接头108啮合。各吊链123的长度使其空悬在回行导辊31(如图7所示)的下面而并不与导辊31啮合,以便在使环形输送带回行段19升离导辊时才使吊链升回导辊。这之后,在提升梁53继续向上移动时,吊链123与导辊31的下侧啮合,并将导辊提升出安装托架37的支承39如图8所示。
第一实施例涉及的是一种输送带提升装置10,这种装置具有带调节阀75的液压回路69,用以使两液压顶杆61作同速伸缩而使两梁53、57之间保持平行关系。
图9、10所示第二实施例涉及的是一种输送带提升装置,这种装置大体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只是上梁57并不与两液压顶杆61作刚性连接而是在130处绕一横向枢轴线131与其作绕枢轴转动的连接,此枢轴线(在使用,提升装置时)大体上平行于被提升的输送带区段的纵向。
在130处的转动连接是由固定在相应液压顶杆61上的活塞部分65上端的叉架133构成的。叉架133支承着枢销135的端部,枢销135支承着上梁53相应端而取得绕枢轴线131的转动。
在上梁53和液压顶杆61之间的转动连接130可使上梁53绕其端头倾转以容纳由于例如输送带上偏心负荷引起的输送带的侧向偏移。
转动连接131还有助于防止在用固定连接下如果液压顶杆61不以相同速度伸缩时可能发生的问题。用调节阀75调节液压流体流速而使液压顶杆61协调一致地动作这实际上有时会有难以实现的。如果固定在上梁53上的液压顶杆61不能协调一致动作,顶杆就很易损坏。转动接头130就可防止这种问题。
因此,很明显,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简单而高效的提升装置,可用以将环形输送带的负荷段和回行段从其相应导辊上提升起来,还可容易地将回行辊从其安装位置上提升起来。
应该理解,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提升装置,用以提升支承在支承机构结构上的环形输送带,该机架结构包括两个分开的机架构件,提升装置具有用以在两个机架构件之间延伸并架在其上的下构件、用以与须提升输送带的一个区段啮合的上构件和可在上、下构件之间操作的顶重机构,顶重机构用以使两个构件在伸张和收缩状态之间有选择地作彼此相向和相背的移动,所述顶重机构具有伸缩顶杆,该顶杆在处于收缩状态时从上、下构件向外延伸。
2.按权利要求1所述提升装置,其中伸缩顶杆由液压顶杆构成,具有缸体部分和活塞部分。
3.按权利要求2所述提升装置,其中缸体部分与下构件连接并从其下垂,活塞部分与上构件连接。
4.按权利要求1、2或3所述提升装置,其中具有两个伸缩顶杆,其中一个顶杆位于上、下构件的各共同端附近。
6.按权利要求4所述提升装置,其中两伸缩顶杆之间的间距应使顶杆可位于两个机架构件的外侧,在使用中下构件架在此两机架构件上。
6.按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提升装置,其中上构件与各伸缩顶杆连接以便绕枢轴线可作转动,该枢轴线在使用中大体上平行于受提升输送带的区段的纵向。
7.按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提升装置,其中上构件可容纳一个用以与输送带负荷段下侧啮合的支架。
8.按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提升装置,还具有辅助提升配件,用以提升输送带回行段的某一区段。
9.按权利要求8所述提升装置,其中提升配件从上构件下垂,以与输送带回行段啮合,从而在提升上构件时提升输送带回行段这一区段。
10.按权利要求8或9所述提升装置,其中辅助提升配件具有辅助提升梁,该辅助提升梁可设置在输送带回行段下侧并与上构件连接,从而使上构件向上离开下构件的移动造成辅助提升梁向上的移动,并因此提升输送带回行段。
11.按以上任一权利要求所述提升装置,还具有提升吊具,用以在提升支承在辊子上的输送带后将辊子从其支承上提升起来。
12.按权利要求11所述提升装置,其中吊具具有吊链,适于在其端部与提升装置的上构件连接而空悬在相应辊子的下面。
13.一种大体上如这里按附图所述提升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提升装置(10)用以提升支承在机架结构(15)上的环形输送带(11),机架结构具有两个分开设置的机架构件(33)。提升装置(10)具有下梁构件(57)和上梁构件(53),下梁构件用以在机架构件(33)之间架在其上,上梁构件用以与须提升的输送带(11)的某一区段接合。顶重机构(59)可在上下梁构件(53、57)之间操作而有选择地使两构件在伸张和收缩状态之间作彼此相向和相背的移动。顶重机构(59)具有两个伸缩顶杆(61),顶杆在收缩状态下从上下梁构件(53、57)向外延伸。这使上下梁构件(53、57)在收缩状态下具有很紧凑的结构。
文档编号B65G15/00GK1216028SQ97193808
公开日1999年5月5日 申请日期1997年2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2月20日
发明者加里·克莱夫·哈姆 申请人:加里·克莱夫·哈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