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7026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储液罐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特别是用于油田注水中储水罐的隔氧,也可用于电力、化工行业的储水、储液罐的气液隔离。
目前在用的中国专利ZL94 2 23039.6所涉及的储水罐饼式气囊密闭隔氧装置,是在储水罐内的水面上摆放一个可随水位自由起落的饼式气囊,其密封方式是采用内囊充气后膨胀密封的。通过使用证实由于气囊的密封性能差,用几天后因不能及时补气,囊体跑气后会沉入罐底,不但起不到隔离密封作用而且会堵塞出水口管造成事故,给现场管理带来不便,给安全生产造成事故隐患。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既不充气,又能漂浮进行气液隔离,并能耐油、耐酸、耐碱、耐温的长效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使用起来更方便、更安全、更可靠、密封效果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的浮漂密封面(19)是选用耐油、耐酸、耐碱、耐温的塑料密封帘布或橡胶帘布,在密封面(19)上面粘接着起漂浮作用的环囊,环囊内装有轻型漂浮材料的泡沫塑料、空心塑料球或塑料软管(10);浮漂的周边粘接“巨”形密封带,当把浮漂(7)摆放到储液罐内的液体表面时“巨”形密封带的上密封带(11)、中密封带(12)、下密封带(13)与罐壁(14)紧贴进行气液隔离,并能随液面的升降自由起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厂内加工制造和现场安装,现场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密封效果更好,对罐体无损害,对环境无污染。


图1是实用新型的安装图;图2是浮漂的结构图罐体部分进液管(1)、液位计(2)、下滑轮(3)、上滑轮(4)、液位引线(5)、透光孔(6)、溢流管(8)、出水管(9)、罐壁(14)。
密封部分浮漂(7)、填料(10)、上密封带(11)、中密封带(12)、下密封带(13)、内环囊(15)、中环囊(16)、外环囊(17)、液位接头(18)、密封面(19)。
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浮漂(7)为圆形饼状结构,直径范围为3000~30000mm,后度为90~900mm;在浮漂的密封面(19)的上面粘接内环囊(15)、中环囊(16)、外环囊(17);其中中环囊(16)的数量根据浮漂的大小1~9个均布,环囊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圆形环囊的直径范围为100~900mm,矩形的宽度和高度范围为100~900mm,囊内装有泡沫塑料、空心塑料球或轻型塑料软管填料(10);泡沫塑料选择的粒径范围为3~300mm,空心塑料球的直径范围为5~500mm,轻型塑料软管的直径范围为25~900mm;浮漂的周边粘接“巨”形密封带。当把浮漂(7)摆放到储液罐内的液体表面时浮漂周边“巨”形密封带的上密封带(11)、中密封带(12)、下密封带(13)与罐壁(14)紧贴进行气液隔离,并能随液面的升降,自由起落。浮漂(7)是通过中心的液位接头(18)与液位引线(5)连接,液位引线通过罐顶的上滑轮(4)和罐顶边缘的下滑轮(3)与液位计(2)相连,液位计(2)与液位自动控制器相接(液位自动控制器与水源提升泵相连,在此没有画出)实现自动控制的。罐体下部的进水管(1)和出水管(9)进出水畅通无阻,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密封效果又特别的好。
权利要求1.一种用耐油、耐酸、耐碱塑料或橡胶密封帘布粘接成圆形饼状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漂的密封面(19)上粘接内环囊(15)、中环囊(16)、外环囊(17),环囊内装有起漂浮作用的填料(10)、浮漂中心装有固定液位接头(18),周边粘接“巨”形密封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漂为圆形直径范围为3000~30000mm,后度为90~900mm;中环囊(16)的数量1~9个均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浮漂边部的密封带似“巨”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内环囊、中环囊、外环囊的截面为圆形或矩形,圆形环囊的直径范围为100~900mm,矩形的宽度和高度范围为100~900mm,囊室内充装泡沫塑料、空心塑料球或轻型塑料软管。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填料,其特征在于泡沫塑料选择的粒径范围为3~300mm;空心塑料球的直径范围为5~500mm;轻型塑料软管的直径范围为25~90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圆形饼状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其特征在于囊体内充满泡沫塑料、轻型空心塑料球或轻型塑料软管,在囊体的周边设有“巨”形密封带。将浮漂式气液隔离装置摆放在储液罐内的液面上,“巨”形密封带与罐壁紧贴,使液体与大气隔绝,并能随液面的升降自由起落。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便于厂内加工制造和现场安装,使用起来安全可靠,密封效果好,双罐体无损害,对环境无污染,可广泛用于油田、电力、化工行业的气液隔离。
文档编号B65D88/34GK2373405SQ9920207
公开日2000年4月12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19日
发明者王万兰, 张瑾, 王建玺 申请人:张瑾, 王万兰, 王建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