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以及淋水式杀菌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45281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输送路线相同,灌装产品接收到相同的热量。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的结构图。
[0024] 图2是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中产品输送路线示意图。
[0025] 图3是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中产品分布示意图。
[0026] 图4是本发明中淋水式杀菌机中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本发明中淋水式杀菌机中输送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产品输送路线图。
[0028] 图6是本发明中淋水式杀菌机中输送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是本发明中淋水式杀菌机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0]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 更易于被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作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31] 经过发明人的研究得知灌装产品受热不均是由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中灌装产品 分布不均和灌装产品在淋水式杀菌机内的时间不同所造成的。
[0032] 参照图1至图3所示,灌装产品从淋水式杀菌机入口 11位置进入第一纵向传送带 1。第一纵向传送带1按照箭头a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灌装产品随之向横向传送带2的方 向移动。灌装产品在第一纵向传送带1与横向传送带2相邻的第一衔接处p过渡并移动到 横向传送带2上。第一纵向传送带1设置于横向传送带2的一侧,如图中靠近m端的一侧。 灌装产品从第一衔接处P首先移动到横向传送带2上靠近m端的一侧。横向传送带2按照 箭头b的方向运动的过程中,灌装产品随之在横向传送带2上从靠近第一纵向传送带1的m 端向远离第一纵向传送带1的η端移动。输送装置在横向传送带2上与第二纵向传送带3 相对的一侧(图中j处)设置有沿b方向延伸的坚直的挡板w ;在η端附近也设置有沿a方 向延伸的坚直的挡板v。大量的灌装产品随横向传送带2不断朝η侧移动的过程中,由于挡 板V的阻挡作用,在与挡板V相邻的q处发生堆积。随着灌装产品在q处不断的堆积,当堆 积的灌装产品达到足够多时,由于堆积产生的挤压作用,部分灌装产品移动到横向传送带2 与第二纵向传送带3的第二衔接处r处。第二纵向传送带3沿图中箭头c的方向运动。扩 散到第二衔接处r处的灌装产品过渡并移动到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进而移动到第二传送 带3上的灌装产品随第二纵向传送带3向c方向移动。上述过程中,由于灌装产品首先在 横向传送带2靠近挡板V的q处积聚,先移动到第二衔接处r的灌装产品将先过渡并移动 到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而随着积聚的增加,横向传送带2上越远离η端的地方发生灌装 产品过渡并移动到第二传送带3上的情况越少。这样,随着灌装产品在上述输送装置内的 不断移动,灌装产品在输送装置内整体上形成如图3所示的分布情况。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 上靠近η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数量相对较多,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上靠近m端的一侧处 的灌装产品数量相对较少。显见的灌装产品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呈现分布不均的现象。每 一个灌装产品在杀菌消毒过程中需要的热量基本是相同的,因此,靠近η端的一侧处比靠 近m端的一侧处需要的热量多。但是,同一组喷头模块10的喷头101喷出的热量相同。如 果喷头101喷出的热水温度以靠近η端的一侧处为标准,则靠近m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 会吸收到过多的热量。如果喷头101喷出的热水温度以靠近m端的一侧处为标准,则靠近 η端的一侧处的灌装产品可能会受热不足。
[0033] 当灌装产品受热多时,就会使得灌装产品的温度升高,造成灌装产品的底部产生 膨胀。当灌装产品的底部膨胀到一定程度时,就可能会出现鼓低现象。鼓低现象一般包括 产品在受热后向外突出的情形。由于鼓低现象的出现使得瓶体无法保持直立行进,从而造 成灌装产品发生倒瓶现象。倒瓶现象将会致使后续流水作业及多个生产工艺步骤无法正常 进行下去。
[0034] 当灌装产品受热不足时,就可能会使得灌装产品的温度达不到要求,导致灌装产 品的杀菌不够彻底。灌装产品内残存的微生物可能会引发食物或饮料的变质。
[0035] 此外在灌装产品的速度达到横向传送带2的速度之前,横向传送带2对灌装产品 进行加速输送。灌装产品停留在横向传送带2上的时间越短,那么其进入第二纵向传送带3 时的初速度越小。由于灌装产品具有不同的初速度,灌装产品在第二传送带3内的时长就 存在差距。越靠近η端处的灌装产品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内进行杀菌的时间较短。越靠近 m端处的灌装产品在第二纵向传送带3内进行杀菌的时间较长。
[0036] 综上所述,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很难对热水喷出的温度和灌装产品的杀菌时间进 行控制。
[0037] 本发明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中的第一个实施例,参照图4和图5所示,输送 装置包括至少一个的第一输送带4、至少一个的第二输送带5。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 5交错排布。第一输送带4按照第一输送方向即图中箭头X向进行输送,第一输送带4沿 箭头X向具有第一端(即图中的f端)和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即图中的k端)。第二输送 带5按照第二输送方向(即图中箭头e向)进行输送。X向和e向相反。如图5所示,第一 输送带4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一输送带4自灌装产品的输送方向分别为第1个第一输送带 41、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第3个第一输送带43……第η个第一输送带4n。第二输送带5 可以有多个,多个第二输送带5自灌装产品的输送方向依次为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第2个 第二输送带52、第3个第二输送带53……第η个第二输送带5n。第一输送带4或所述第二 输送带5可以由金属或工程塑料制成。
[0038] 弧形板8位于第一输送带4的f端或k端。弧形板8的径向垂直于第一输送带4 和第二输送带5的输送平面。弧形板8在其横向截面呈弧形。在其横向截面上,弧形板8 具有第三端81、第四端82和第五端83。弧形板8的第三端81与第四端82之间形成第一 弧形段84,弧形板的第四端82与第五端83之间形成第二弧形段85。弧形板8的第三端81 与第一输送带4远离第二输送带5的一侧(即图中t处)相邻接,弧形板8的第四端82与第 二输送带5远离第一输送带4的一侧(即图中1处)相邻接。弧形板8的第五端83可以位 于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的邻接处。当弧形板8位于k端时,弧形板8的第五端83 相对其第三端和第四端朝向k端突出。当弧形板8位于f端时,弧形板8的第五端83相对 其第三端81和第四端82朝向f端突出。
[0039] 灌装产品从淋水式杀菌机入口 40位置进入第1个第一输送带41。第1个第一输 送带41按照X向输送的过程中,大量的呈不均匀排布的灌装产品从f端随之向第1个第二 输送带51的k端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到位于k端的弧形板8的阻挡作用,大量的呈不均匀 排布的灌装产品在第1个第一输送带41和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相邻的第一过渡处A过渡 并移动到第1个第二输送带51上。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弧形板8的第一弧形段84的限 制作用,灌装产品发生90度的转向。在经过90度的转向后,灌装产品从第一过渡处A由第 1个第一输送带41过渡至第1个第二输送带51。由于受到8弧形板的第二弧形段85的限 制作用,灌装产品再次发生90度的转向。从第一输送带4转移到第二输送带5的过程中, 在灌装产品相互挤压和弧形板8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位于聚集处的灌装产品逐渐向稀疏处 靠拢。
[0040] 第1个第二输送带51按照e向输送的过程中,灌装产品从k端随之向第2个第一 输送带42的f端的方向移动。由于受到位于f端的弧形板8的阻挡作用,灌装产品在第1 个第二输送带51和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相邻的第二过渡处B过渡并移动到第2个第一输 送带42上。在此过程中,由于受到弧形板8的第二弧形段85的限制作用,灌装产品发生90 度的转向。在经过90度的转向后,灌装产品从第二过渡处B由第1个第二输送带51过渡 至第2个第一输送带42。由于受到8弧形板的第一弧形段84的限制作用,灌装产品再次发 生90度的转向。从第二输送带5转移到第一输送带4的过程中,在灌装产品相互挤压和弧 形板8的共同作用下,原本位于聚集处的灌装产品逐渐向稀疏处靠拢。
[0041] 在多次循环上述步骤后,灌装产品的输送路线可以呈S形。灌装产品在输送装置 上逐渐呈均匀排布。与传统的淋水式杀菌机用的输送装置,本发明的输送装置在运行过程 中,使得所有通过淋水式杀菌机的灌装产品的行进路线保持有规律的S型,从而避免了产 品在淋水式杀菌机的一侧发生聚积。
[0042] 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参照图6所示,输送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三输送带6、第 四输送带7。第三输送带6邻接于靠近f端的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第四输送带7 邻接于靠近k端的第一输送带4和第二输送带5。第三输送带6和第四输送带7按照第三 输送方向(即图中y向)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