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81129阅读:来源:国知局
至少两个沿吊臂I的纵向对称设置的连接点。
[0039]通过上述设置,当变幅油缸3处于工作状态时,可以将变幅油缸3承受的部分载荷传递至第二支架42,因此,该变幅支座4的强度较高,能够承受较大的应力。
[0040]具体地,如图4和图5所示,起重机还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吊臂I两侧的两个加强构件5,第三支架44包括两个与加强构件5对应设置的支腿,支腿的第一端与第一支架41连接,支腿的第二端与加强构件5连接。
[0041]具体地,每个支腿均包括水平段和与水平段连接并向下延伸的折弯段,水平段远离折弯段的一端与第一支架41连接,折弯段的远离水平段的一端与加强构件5连接。
[0042]通过上述设置,第三支架44与吊臂I之间形成两个支架连接点,两个上述支架连接点沿吊臂I的纵向(即吊臂I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通过设置第三支架44,提高了变幅支座4附近区域的抗弯能力,还将载荷传递到吊臂两侧板,以及位于吊臂I下方的支座等其他部件上,变幅支座4区域应力降低达30%,满足了吊臂I需求。
[0043]如图4至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架41为沿吊臂I的横向延伸的第一槽钢,第二支架42为沿吊臂I的横向延伸的第二槽钢,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沿吊臂I的纵向间隔设置在吊臂I表面。
[0044]通过上述设置,提高了整个变幅支座4的强度。
[0045]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幅油缸3包括油缸连接部31,油缸连接部31与支座连接部43通过销轴连接。
[0046]上述的连接方式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拆卸。
[004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油缸连接部31为单耳板结构,支座连接部43为双耳板结构,单耳板结构位于双耳板结构之间。
[0048]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变幅支座4还包括第一加强板45。第一加强板45的第一端与支座连接部43连接,第一加强板45的第二端与第一支架41和/或第三支架44连接。
[0049]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45,可以提高整个变幅支座4的强度。
[0050]本实施例中,具体地,第一加强板45的第一端与支座连接部43连接,第一加强板45的第二端分别与第一支架41和第三支架44连接。
[005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起重机还包括第二加强板46,第二加强板46的相对设置的两端分别与第三支架44的两个支腿对应连接。
[0052]通过设置第二加强板46,可以提高第三支架44的强度。
[0053]如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具体地提供了一种用于超起装置的变幅支座4,变幅支座4位于吊臂I和超起装置2之间。超起装置2主要包括第一桅杆21和第二桅杆22。变幅油缸3的一端与超起装置2连接,变幅油缸3的另一端铰接在变幅支座4上。特别地,变幅支座4包括作为第一支架41的第一槽钢、作为第二支架42的第二槽钢和沿吊臂I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腿。
[0054]超起装置2在变幅过程中,通过变幅油缸3的伸缩,实现超起装置2的收放。在此过程中,特别是起步阶段,由于变幅油缸3承受较大的变幅载荷,对吊臂I的上盖板的剪切载荷大。通过设置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提高了吊臂I的上盖板支座处的强度和刚度。
[0055]特别地,通过对称布置的支腿提高了变幅支座4附近区域的抗弯能力,还将载荷传递到吊臂I的两侧,以及吊臂I下方的支座上,变幅支座4区域应力降低达30%。
[0056]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变幅支座承载能力强,提高了刚度和强度;变幅支座4附近区域的刚度增大,应力降低,保护了吊臂,满足了变幅支座的支承力需求。
[0057]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变幅支座包括第一槽钢、第二槽钢和沿吊臂的长度方向对称设置的两个支腿,通过设置第二槽钢,提高了整个变幅支座的强度,通过对称布置的支腿提高了变幅支座附近区域的抗弯能力,还将载荷传递到吊臂的两侧,以及吊臂下方的支座上,变幅支座区域应力降低,保护了吊臂。
[005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起重机,包括吊臂(I)、变幅油缸⑶和连接在所述吊臂⑴上以支撑所述变幅油缸(3)的变幅支座(4),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支座包括多个与所述吊臂(I)连接的连接点,其中至少两个所述连接点位于沿所述吊臂(I)的纵向的不同位置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支座(4)包括: 第一支架(41); 第二支架(42),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分别连接在所述吊臂(I)上且分别与所述吊臂(I)之间形成所述连接点; 支座连接部(43),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41)和所述第二支架(42)之间,所述变幅油缸(3)通过所述支座连接部(43)铰接在所述变幅支座(4)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支座(4)还包括: 第三支架(44),所述第三支架(44)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连接,所述第三支架(44)的第二端与所述吊臂(I)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还包括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吊臂(I)两侧的两个加强构件(5),所述第三支架(44)包括两个与所述加强构件(5)对应设置的支腿,所述支腿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连接,所述支腿的第二端与所述加强构件(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41)为沿所述吊臂(I)的横向延伸的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支架(42)为沿所述吊臂(I)的横向延伸的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和所述第二槽钢沿所述吊臂(I)的纵向间隔设置在所述吊臂(I)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油缸(3)包括油缸连接部(31),所述油缸连接部(31)与所述支座连接部(43)通过销轴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连接部(31)为单耳板结构,所述支座连接部(43)为双耳板结构,所述单耳板结构位于所述双耳板结构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起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幅支座(4)还包括第一加强板(45),所述第一加强板(45)的第一端与所述支座连接部(43)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板(45)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支架(41)和/或第三支架(44)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起重机。起重机包括吊臂、变幅油缸和连接在吊臂上以支撑变幅油缸的变幅支座,变幅支座包括多个与吊臂连接的连接点,其中至少两个连接点位于沿吊臂的纵向的不同位置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起重机,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变幅支座强度较低的问题。
【IPC分类】B66C23-62, B66C23-82
【公开号】CN204490372
【申请号】CN201520175886
【发明人】曾娜, 张良
【申请人】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2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6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