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324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一种二工位卧式平移模具,它主要适用于塑料中空容器的加工行业。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中空容器加工行业中所采用的模具,大多都是采用三工位旋转模具。该类模具通过工位的旋转来实现工位的转换。由于运动的惯性作用,三工位旋转模具的定位较困难,使得模具的重合度和精度不高,产品的质量难以保证;同时三工位旋转模具的加工成本较高,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生产的成本。还有一种用于该行业的加工模具为注塑模具和吹塑模具的两者结合,该种加工模具由于存在的生产设备多,生产环节过于冗余,制品的加工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不高,生产的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旨在克服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模具定位更加精确,重合度更高,生成成本低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是该种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结构特点在于,包括定模具和动模具,所述的定模具包括中间注射工位部分、两个成型工位部分、气缸和穿过吹气成型腔的间隙,中间注射工位部分由至少一个料坯成型腔组成,成型工位部分主要由至少一个吹气成型腔组成,且中间注射工位部分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成型工位部分,动模具包括滑动板、至少一个芯棒、顶出活动板、滑动支架和工位转换气缸,芯棒位于滑动板上,滑动板安装于滑动支架上并能沿着滑动支架左右移动。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滑动支架上还设置有一机械顶出孔,在顶出活动板下方的滑动板上设置有顶出通道,且仅当滑动板处于任一滑动支架上的左右极限位置时,滑动板上总有一顶出通道与机械顶出孔相连。
本使用新型所述的每个成型腔底部还设置有一射胶口。
本使用新型的每个芯棒和滑动板上还设置有一吹气通道,所述的吹气通道在滑动板左右极限时,总有一个吹气通道与吹气孔相通。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工位转换气缸安装于滑动支架的两端。
本使用新型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1、由于模具只作平移运动,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定位,使得重合度和精确度更高,产品质量容易保证2、模具容易加工,加工成本较低,从而制品的生产成本也较低,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从注塑到制品的成型,均由机器自动完成,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保证了产品质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定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动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A向示意图。
图4为图2的B向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的定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中的动模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的模具为一模六腔结构。
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由定模具I和动模具II组成,定模具I和动模具II材料可为45号钢。
参见图1、图3,定模具I主要由成型工位部分1、3,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和气缸4、5组成。其中气缸4、5可由注塑机中其它的松合装置代替,在本实施例中气缸4、5为哈夫松合气缸,气缸4、5设置在成型工位部分1、3的外侧。定模具I固定安装在注塑机中的定模板17上。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由相应的料坯注射腔20组成,每个料坯注射腔20的底部设置有射胶口23,料坯注射腔20通过射胶口23与注塑机的注射部位22相连。根据机器注射量和制品的质量的关系不同,可以设置不同的料坯注射腔数目,在本实施例中料坯注射腔20个数为六个。在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的两边分别是成型工位部分1、3,成型工位部分1、3分别由6个的吹气成型腔21组成。成型工位部分1、3还设置有间隙25,间隙25恰好穿过吹气成型腔21,当与成型工位部分4、5相连的气缸1、3松开的时候,间隙25张开,吹气成型腔21由于间隙25的张开成为两半,当气缸4、5合紧的时候,间隙25合紧,此时吹气成型腔21又成为一体。吹气成型腔21的内壁形状可以根据实际制品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
参见图2、图4,动模具II主要由一个工位转换气缸6、7,滑动板26,顶出活动板11,芯棒8、9,滑动支架14组成。芯棒8和芯棒9根数按照定模具I中的相应的吹气成型腔21和料坯注射腔20数目确定个数,在本实施例中芯棒8、9个数分别为6根。芯棒8、9位于滑动板26上,芯棒8、9的外表面形状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设计成不同的形状,在芯棒8、9和滑动板26上设置有吹气通道,所述的吹气通道30可与吹气口18、19相通,芯棒8、9上分别套有一顶出活动板10、11,在顶出活动板10、11下方的滑动板上设置有顶出通道28,且仅当滑动板26处于任一滑动支架14上的左、右极限位置时,滑动板26上总有一顶出通道28与机械顶出孔13相通。顶出活动板11通过机械顶出孔13所在的路径与注塑机的液压顶出机构相连。滑动板26安装在滑动支架14内,滑动支架14的两侧分别安装有工位转换气缸6、7,通过两侧工位转换气缸6、7工作,使得滑动板26带着芯棒8、9在滑动支架内作左右移动,同时利用滑动支架14的两端凸起29,实现了滑动板26的机械定位。避免了以往三工位旋转工位模具定位的较困难问题,使得模具工作过程中定位精度和重合度大大地提高。动模具安装在注塑机的移动模板上。
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工作时,机器开始时处于空机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芯棒8初始位置对应于成型工位部分1,通过与动模具II相连接的注塑机合模连杆机构使得动模具II向定模具I移动,动模具II和定模具I合模,平稳锁模后。此时,动模具II上的芯棒8、9置于相应的定模具I上的成型工位部分1和注射工位部分2的型腔内,机器向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注入高压熔料,注射保压完毕后。机器开模,动模具II通过工位转换气缸6,通过移动滑动板26来移动芯棒,达到转换工位的目的。机器合模,此时有料坯的芯棒9对应着定模上的成型工位部分3型腔内,没有料坯的芯棒8对应着定模上的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机器通过进料喷嘴对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内芯棒8加料坯,定模具I的气缸4、5使成型工位部分1、3处于合紧状态,同时通过吹气口19对成型工位部分3中芯棒9上的料坯吹入一定压力的气体,使制品吹胀成型。完毕,气缸4,5工作,使工位1,3处于张开状态。机器再次开模,通过动模具II中工位转换气缸7工作再次转换工位,此时,套在芯棒9上顶出活动板11,在注塑机顶出机构的作用下,通过机械顶出孔13,使得顶出活动板11上移,机械顶出附在芯棒9上的成型制品。顶出完毕后,机器再次合模,此时带有料坯的芯棒8又位于另一侧的成型工位部分1的吹气成型腔21内,两侧气缸4、5合紧,使得吹气成型腔21呈合紧状态,通过吹气口18对有料坯的芯棒8吹入一定的压力气体成型;没有料坯的芯棒9正好位于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的型腔内,同时机器对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内的芯棒9注射料坯、保压。完毕后,气缸4、5松开,吹气成型腔21张开,机器开模,再次进行工位转换,通过顶出活动板10机械顶出成型制品,接着机器又一次合模,从而自动的进入下一个机器加工的周期。
该模具通过平移的方式进行机械定位,在工作的过程中,重合度和精确度更高,产品质量容易保证;模具易加工,加工成本较低,从而制品的生产成本也较低,大大的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注塑到制品的成型,均为机器自动完成,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实施例2,参见图5、图6,其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在本实施例中,模具结构为一模八腔结构。定模具I中的成型工位部分1、3分别设置有八个吹气成型腔21,中间注射工位部分2有八个注射注射腔20。在动模具II上设置有与定模具I相对应的八根芯棒8和八根芯棒9。本实施例的定模具I和动模具II的其它结构同于实施例1。
其工作原理同于实施例1。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还有其它结构变型,根据机器注射量和制品的质量的关系不同,此套模具可设计为不同于上述实施例的一模多腔结构,如一模二腔,一模十腔等等。
权利要求1.一种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具和动模具,所述的定模具包括中间注射工位部分、两个成型工位部分、气缸和穿过吹气成型腔的间隙,中间注射工位部分由至少一个料坯成型腔组成,成型工位部分主要由至少一个吹气成型腔组成,且中间注射工位部分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成型工位部分,动模具包括滑动板、至少一个芯棒、顶出活动板、滑动支架和工位转换气缸,芯棒位于滑动板上,滑动板安装于滑动支架上并能沿着滑动支架左右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架上还设置有一机械顶出孔,在顶出活动板下方的滑动板上设置有顶出通道,且仅当滑动板处于任一滑动支架上的左右极限位置时,滑动板上总有一顶出通道与机械顶出孔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每个成型腔底部还设置有一射胶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每个芯棒和滑动板上还设置有一吹气通道,所述的吹气通道在滑动板左或右极限时,总有一个吹气通道与吹气孔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位转换气缸安装于滑动支架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工位卧式平移式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支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工位卧式平移模具,它主要适用于塑料中空容器的加工行业。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具和动模具,所述的定模具包括中间注射工位部分、两个成型工位部分、气缸和穿过吹气成型腔的间隙,中间注射工位部分由至少一个料坯成型腔组成,成型工位部分主要由至少一个吹气成型腔组成,且中间注射工位部分的左右两侧分别是成型工位部分,所述的动模具包括滑动板、至少一个芯棒、顶出活动板、滑动支架和工位转换气缸,芯棒位于滑动板上,滑动板安装于滑动支架上并能沿着滑动支架左右移动。该模具采用机械方式进行定位,具有重合度和精确度更高,从注塑到制品的成型,均由机器自动完成,减少了人为因素对产品的影响,保证了产品质量。
文档编号B29C49/32GK2673625SQ20042000287
公开日2005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9日
发明者葛增强 申请人:杭州海德塑料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