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83239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三层结构且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现有的三层式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包含有一上模座1、数个独立设置在该上模座1下方的中模座2、一对应该上模座1设置在该中模座2下方的下模座3、数个连结在该上模座1与中模座2之间的复位销4、数个分别套设在该复位销4外部的弹簧5及数个连结在该上模座1与中模座2之间的导销6,该弹簧5的弹力可提供该上模座1与该中模座2产生相对分离。
当该成型模具闭合时,该成型模具内部具有依成品尺寸缩小比例设置的模穴,模穴中的材料经高温、高压作用后,当成型模具瞬间开模时,缩小比例的塑型物会瞬间发泡膨胀为成品。因此,『开模快速』、『可靠到位』就是成型模具的开模需求,也就是说,该中模座2必须可靠到位,才能在该上模座1与该中模座2之间、该中模座2与该下模座3之间有足够的发泡空间、取成品的操作空间、清理模穴残料的操作空间。
但是,上述的成型模具却存有无法顺利可靠到位的缺失因为该复位销4不在重心位置,以致于当该上模座1朝上位移时,该中模座2容易产生偏斜、该弹簧5产生卡制,而造成该上模座1与该中模座2之间的空间不足,且会因空间不足而造成发泡失败、无法取出成品、无法清理模穴等缺失。再者,整座成型模具中,只要有一个中模座2与上模座1有空间不足的状况,就必须停机检修,所以会影响产能。
再者,这种将中模座2独立设置的设计,除了该上模座1与该下模座3必须以导杆7导引外,每一个中模座2也都必须配合一导销6,若同一个成型模具要同时制造数个对象时,导销6的数个量也必须增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可产生足够发泡、操作空间的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
本实用新型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包含一上模单元、一设于该上模单元下方的中模单元、一设置在该中模单元下方的下模单元、数个连结在该上模单元与中模单元之间的复位单元及至少一连结在该中模单元与下模单元衔接处的摩擦单元。该上模单元具有一底面及一凹设在该底面的上模穴,该上模穴具有数个设于周边的上凹穴部。该中模单元具有一对应该上模穴的板块及数个连结在该板块周边的模块,该模块分别对应该上凹穴部。该下模单元具有一相对于该底面的顶面及一凹设在该顶面上的下模穴,该下模穴具有数个对应于上凹穴部及模块的下凹穴部。该复位单元各具有一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连结在该上模单元上的复位件及一可与该复位件产生相对位移的导引件,该复位件的对称中心实质上是位在该中模单元的重心位置,该导引件是设置在板块上,利用该复位单元可使上模单元朝一开模方向产生完全开模时,该中模单元的模块与该上、下凹穴部之间均产生一操作空间。该摩擦单元可提供该上模单元及中模单元依序朝开模方向产生位移。借此,该成型模具可达到发泡可靠、操作容易的目的。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结构特点和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图1是现有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的直线2-2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闭模示意图。
图4是沿图3中的直线4-4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5是沿图3中的直线5-5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说明一摩擦器具有一支撑块、一扩撑轴杆及一摩擦环套。
图7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开模动作图,说明一上模单元相对于一中模单元进行第一阶段开模。
图8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开模动作图,说明该上模单元带动中模单元相对于一下模单元进行第二阶段开模。
图9是沿图8中的直线9-9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闭模状态前视组合图。
图12是沿图11中的直线12-12所取的剖视示意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开模动作图,说明一上模单元相对于一中模单元进行第一阶段开模。
图14是本实用新型上述较佳实施例的开模动作图,说明该上模单元带动中模单元相对于一下模单元进行第二阶段开模。
图1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一中模单元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说明,以下的实施例,相同的组件以相同的标号表示。
如图3、图4及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的第一较佳实施例适用于制作发泡式拖鞋,且可同时制造两双拖鞋,该成型模具包含有一上模单元10、一设置在该上模单元10下方的中模单元20、一设置在该中模单元20下方的下模单元30、二连结在该上模单元10与中模单元20之间的复位单元40及二连结在该中模单元20与下模单元30衔接处的摩擦单元50。
该上模单元10可向上位移而达到开模目的,并具有一底面11、一由该底面11凹设的上模穴12,该上模穴12具有一沉凹部121及四个分列在该沉凹部121两侧周边且与该沉凹部121互相贯通的上凹穴部122,该沉凹部121中设有二纵向设置的贯孔123。另外,该上模单元10的底面11近周边处设有数根向下延伸的导杆13。
该中模单元20具有一通过重心位置W且平行于该上模单元10开模方向的中线L、一对应该沉凹部121的板块21及数个凸设在该板块21对应二侧边的模块22。该板块21制成矩形块状,该模块22分别对应该上凹穴部122。
该下模单元30具有一相对于该底面11的顶面31及一由该顶面31凹设的下模穴32,该下模穴32具有数个对应于该上凹穴部122及模块22的下凹穴部321。另外,该下模单元30具有数个对称于贯孔123的穿孔33及数个对应于导杆13的导孔34。
本实施例该复位单元40是以复位销为例,其对称中心位在该中模单元20的重心位置W,并各具有一平行于该中线L的复位件41及一可与该复位件41产生相对位移的导引件42。该复位件41是呈销杆状且一顶端部以螺丝锁固在该上模单元10的贯孔123中,一底部则自该沉凹部121向下延伸,并设有呈扩大状的一挡部411。本实施例的该导引件42是制成上窄、下宽的阶梯孔状且设置在该板块21中,可供各复位件41穿设连结。
配合参阅图5、图6,本实施例的摩擦单元50可提供该上模单元10及该中模单元20依序朝开模方向产生位移,各具有一平行于该中线L且连结在该板块21上的摩擦器51及一设置在该下模单元30中且可供该摩擦器51穿套的套筒52。该摩擦器51又各具有一以螺丝锁固在该板块21底部且位于该复位件41一侧的支撑块511、一呈可调整地螺设在该支撑块511底部的扩撑轴杆512及一套设在该扩撑轴杆512外部并可被该扩撑轴杆512迫撑的摩擦环套513,该扩撑轴杆512具有一外锥面514,而该摩擦环套513是以塑料材质制成,并具有一与该外锥面514套合的内锥面515,该摩擦环套513可受该扩撑轴杆512的轴向掣动而朝径向产生扩张,且使外周面与该套筒52的内环面呈紧配合。
如图3、图5所示,当成型模具闭合时,利用该导杆13插设在该导孔34中,可使该上、下模单元10、30准确对合,该上模单元10的底面11也可与该下模单元30的顶面31互相贴合,且该上凹穴部122与该下凹穴部321互相对合并盖合在该模块22外部。此时,该复位件41设有挡部411的底端部可伸设在该下模单元30的穿孔33中,而该摩擦器51的摩擦环套513则呈紧配合地插设在该套筒52中。
再如图7所示,当成型模具瞬间开启时,该上模单元10会先朝开模方向作第一阶段的位移,同时也会带动该复位件41向上位移,直到挡411抵止在导引件42时,再如图8、图9所示,该上模单元10继续向上作第二阶段的位移动作,会使该复位件41带动该中模单元20也相对于不动的该下模单元30产生向上的位移动作,且使该摩擦器51自该套筒52中移出。当该上模单元10位移至完全开模的位置时,则该中模单元20的模块22与该上、下凹穴部122、321之间均产生一操作空间。
因此,本实用新型该复位单元40的对称中心是位在该中模单元20的重心位置W,所以在进行第一阶段开模时,该复位件41可被该上模单元10带动而相对于该中模单元20保持直行、稳定滑动,且可使该上模单元10与该中模单元20之间可靠产生足够的操作空间,再利用该摩擦单元50的设置,是在该上模单元10进行第一阶段开模时,可使该中模单元20仍停滞定位在该下模单元30上,当该上模单元10持续带动该中模单元20进行第二阶段的开模动作时,该摩擦器51才会自该套筒52中移出,所以可以确保该上模单元10与该中模单元20依序向上位移,且在该上模单元10与该中模单元20之间、该中模单元20与该下模单元30之间都具有足够的发泡空间、取成品的操作空间、清理模穴残料的操作空间。
再者,因为该复位单元40的对称中心是位在该中模单元20的重心位置W,所以当该中模单元20受该上模单元10带动向上位移时,该中模单元20整体不产生偏斜,该上模单元10与该中模单元20之间的操作空间充足,具有发泡失败率低、可方便取出成品、可方便清理模穴等功效。且因为失败率低,产能可以提升。
且本实用新型在该板块21周边一体设置数个模块22的设计,例如本实施例是可同时制作两双拖鞋,或者可在该板块21周边增设模块22,而同时制作更多双的拖鞋,而每一组成型模具只须设置二个对称中心位在中模单元20的重心位置W的复位单元40,可以省略设置如现有成型模具的导销6,结构较为简化。
再如图10、图11及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大致相同,其差异处只在于该复位单元40’的复位件41’是制成板状且利用螺丝连结在该上模单元10’的板块21’两侧,该复位件41’设有二纵向设置的导槽411’,该导引件42’是以螺丝为例且分别螺固在该中模单元20’的板块21’两侧且可穿设在该导槽411’中。
如图13所示,该上模单元10’朝上位移且进行第一阶段开模时,利用该复位件41’的设置,可确保该上模单元10’与该中模单元20’之间产生足够的操作空间,再利用该摩擦单元50’的设置,是在该上模单元10’进行第一阶段开模时,可使该中模单元20’仍停滞定位在该下模单元30’上,再如图14所示,当该上模单元10’持续带动该中模单元20’进行第二阶段的开模动作后,可确保该上模单元10’与该中模单元20’依序向上位移,所以本实施例可达成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功效、目的。
再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近似于第一实施例且为小型的成型模具,每次可制造一双拖鞋,该中模单元20″具有一板块21″及二设置在该板块21″同一侧的模块22″,且二复位单元40″的对称中心是位在该中模单元20″的重心位置W,且也设有二摩擦单元50″以确保开模顺序。
归纳上述,本实用新型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利用单体式的中模单元设计及数个复位单元的对称中心位在该中模单元的重心位置,则在开模时可使该上模单元、该中模单元与该下模单元之间都具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发泡、操作,可靠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参照当前的具体实施例来描述,但是本技术领域中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例仅是用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在没有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还可作出各种等效的变化和修改,因此,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精神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的变化、变型都将落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包含一上模单元、一设于该上模单元下方的中模单元、一设置在该中模单元下方的下模单元、数个连结在该上模单元与该中模单元之间的复位单元及至少一连结在该中模单元与下模单元之间的摩擦单元,其特征在于该上模单元,具有一底面及一由该底面凹设的上模穴,该上模穴具有数个设于周边的上凹穴部;该中模单元,具有一对应该上模穴的板块及数个连结在该板块周边的模块,该模块分别对应该上凹穴部;该下模单元,具有一相对于该底面的顶面及一由在该顶面凹设的下模穴,该下模穴具有数个对应于该上凹穴部及该模块的下凹穴部;该复位单元,是连结在该上模单元与该模块之间,并各具有一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连结在该上模单元上的复位件及一与该复位件产生相对位移的导引件,该复位件的对称中心是位在该中模单元的重心位置,该导引件是设置在板块上,该复位单元是使该中模单元的模块与该上、下凹穴部之间各产生一操作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单元的复位件是呈销杆状且自该上模单元的底面向下延伸,该导引件是供该复位件穿设连结且呈上窄下宽的阶梯孔状,该复位件底端部设有呈扩大状且限位在导引件中的一挡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复位单元的复位件是呈板状且分设在该上模单元两侧,并至少设有一平行于开模方向的导槽,该导引件分别固设在该中模单元两侧且可穿设在该导槽中。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摩擦单元具有至少二平行于开模方向且自该中模单元的模块底面向下延伸的摩擦器及至少二设置在该下模单元中且可供该摩擦器穿套的套筒,该摩擦器的外周面与该套筒的内环面呈紧配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该摩擦器各具有一扩撑轴杆及一套设在该扩撑轴杆外部的摩擦环套,该扩撑轴杆是螺设在该中模单元的模块底面,该摩擦环套是以塑料材质制成,受该扩撑轴杆的轴向掣动而沿径向产生扩张。
专利摘要一种能可靠开模的模外发泡式成型模具,包含一上模单元、一设于该上模单元下方的中模单元、一设置在该中模单元下方的下模单元、数个连结在该上、中模单元之间的复位单元及至少一连结在该中模单元与下模单元衔接处的摩擦单元。当该上模单元朝一开模方向产生完全开模时,利用该复位单元可使与上、中、下模单元之间均产生一操作空间,且利用该摩擦单元可确保该上、中、下模单元依序开模,且达到发泡可靠、操作容易的目的。
文档编号B29C44/34GK2712597SQ20042000234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4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4年2月11日
发明者林炎煌 申请人:杜伟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