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40475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塑料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模具。
背景技术
塑料模具广泛应用于塑料产品生产中,而潜伏式进料方式为塑料模具较常用的进料方式,鉴于残留塑料屑对产品质量的严重损害,业界现有清除塑料屑的方法是当开模取出成品的瞬间,通过吹气枪对准模具相应部位吹压缩气体,以期将塑料屑吹出。然而,塑料屑留滞于浇口内,而不能将塑料屑完全吹出,效果较差,另外,由于可能长时间对模具吹压缩气体,致使模温降低,偏离正常成型模温,造成成型周期延长,生产效率下降,也可能使得良率下降,不良品增多。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塑料模具存在的上述缺陷和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轻易清除模穴内的残留塑料屑的塑料模具。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塑料模具,包括一个公模及一个母模,该公模设有一个模穴、一个流道、一个联通流道与模穴的浇口,该公模还开设有一可与浇口相导远的气流通道,包括一顶针,该顶针在顶出成品时将气流通道与浇口连通,该流道及浇口与该气流通道分置于该顶针两侧,该顶针于适当位置开设一个连通槽连通气流通道与浇口,还包括控制盒,控制盒与气源连接。所述控制盒为可编程控制器。本发明的塑料模具,能够完全的将塑料屑清除,提升产品良率。由于是直接对准塑料屑留滞部位吹气,简单直接,清除更完全,且吹气部位小、时间短,而不会明显影响模具本身温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可能使模温降低的缺点;另外,本发明可轻易实现自动控制,生产效率故而可获得显著提升,更符合大批量生产要求。


图I是本发明的塑料模具在成型品成型后尚未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塑料模具在成型品顶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塑料模具的结构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一公模10与一母模50,公模10上开设有一流道11及一连通流道11与公模10模穴的浇口 12。一成型品30包括一塑件31与一自塑件31垂直延伸的直立片33,该直立片33在公模10的模穴内成型,其中该直立片33需在成型品30成型后去掉,而仅保留所需塑件31。一顶针14滑动地嵌于公模10内,该顶针14用于将成型品30自公模10内顶出,该顶针14 一侧与成型品30相邻。该公模10在该顶针14另一侧并对应浇口 12开设一气流通道16,该气流通道16可与一独立供气系统18相连,该供气系统18包括一压缩气源,该压缩气源可为一控制金所控制而释放压缩气体,该控制金可包括一 PLC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该压缩气体可为氮气等,另外该供气系统18亦可为某些成型机自带的供气系统,并通过成型机自身控制单元,控制通断气。该顶针14适当位置开设一环形连通槽14 1,以使该浇口 12与气流通道16充分连通。使用时,当成型品30完成注塑并开模后,开始时该气流通道16与浇口 12是不遥远的(如图I所示),之后该顶针14运动将该成型品30顶出,在成型品30与浇口 12断开时,成型品30被公模10的浇口 12舌IJ擦或者剧烈崩断而产生塑料屑40。当顶针14运动一定距离后,其连通槽141将流道11与气流通道16遥远,同时该控制盒或成型机控制供气系统18向气流通道16内通入压缩气体,压缩气体沿图2中箭头方向流经顶针14的连通槽141而进入浇口 12内将塑料屑40自流道11向外吹出,从而避免塑料屑40留滞于模具内而影响下一工件的成型。本发明通过在公模10内部开设气流通道16,经由气流通道16向流道11内吹入压缩气体而将塑料屑40清除,而提升产品良率。由于本发明是直接对准塑料屑40留滞部位吹气,简单直接,清除更完全,且吹气部位小、时间短,品不会明显影响模具本身温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可能使模温降低的缺点;另外,本塑料模具可轻易实现自动控·制,生产效率故而可获得显著提升,更符合大批量生产要求。
权利要求
1.一种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个公模及一个母模,该公模设有一个模穴、一个流道、一个联通流道与模穴的浇口,该公模还开设有一可与浇口相导远的气流通道,包括一顶针,该顶针在顶出成品时将气流通道与浇口连通,该流道及浇口与该气流通道分置于该顶针两侧,该顶针于适当位置开设一个连通槽连通气流通道与浇口,还包括控制盒,控制盒与气源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塑料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盒为可编程控制器。
全文摘要
一种塑料模具,包括一个公模及一个母模,该公模设有一个模穴、一个流道、一个联通流道与模穴的浇口,该公模还开设有一可与浇口相导远的气流通道,包括一顶针,该顶针在顶出成品时将气流通道与浇口连通,该流道及浇口与该气流通道分置于该顶针两侧,该顶针于适当位置开设一个连通槽连通气流通道与浇口,还包括控制盒,控制盒与气源连接。本发明的塑料模具,能够完全的将塑料屑清除,提升产品良率。由于是直接对准塑料屑留滞部位吹气,简单直接,清除更完全,且吹气部位小、时间短,而不会明显影响模具本身温度,从而克服现有技术可能使模温降低的缺点;另外,本发明可轻易实现自动控制,生产效率故而可获得显著提升,更符合大批量生产要求。
文档编号B29C45/26GK102909826SQ20111022261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4日
发明者车向前 申请人:大连高弘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