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4788阅读:13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轮胎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预硫化或轮胎翻新硫化装置,一般是采用在被翻新的胎体内装有内胎、垫带,外面包覆上包封胶套,再装上钢圈压盘的结构形式,待内胎充气后,由于有钢圈的束缚迫使胎体膨胀使压盘把包覆在胎体上的包封胶套压紧,由于罐内充有带压的空气,与罐内被硫化的胎体被包封胶套封密而形成特定的压差施加在被硫化的胎体上面,加上罐内设有硫化用的特定温度与时间,从而达到对硫化胎体硫化的目的。上述轮胎翻新硫化装置采用橡胶进行包封,由于橡胶的导热性能比较低,因此降低了硫化效率,此外,由于该轮胎翻新硫化装置所采用的结构较多,导致该轮胎翻新硫化装置的制造成本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高硫化效率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包括:轮胎容纳板,具有环形顶壁、环形底壁以及位于环形顶壁和环形底壁外侧的环形外侧壁,环形顶壁、环形底壁和环形外侧壁围成容纳轮胎的轮胎容纳腔,环形顶壁围成轮胎第一穿设通孔,环形底壁围成轮胎第二穿设通孔;第一定位件,具有对环形顶壁施加朝向环形底壁的作用力的第一按压状态和与环形顶壁相分离的第一分离状态;第二定位件,具有对环形底壁施加朝向环形顶壁的作用力的第二按压状态和与环形底壁相分离的第二分离状态;轮胎支撑结构,位于轮胎容纳腔的内部,轮胎支撑结构与轮胎容纳板之间形成轮胎安装间隙。进一步地,第一定位件包括第一环形定位圈和设置第一环形定位圈上的锁盘;第二定位件包括第二环形定位圈和设置第二环形定位圈上并且与锁盘相配合的锁扣,锁扣与锁盘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锁扣与锁盘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定位件处于第一按压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处于第二按压状态;当锁扣与锁盘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定位件处于第一分离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处于第二分离状态。进一步地,锁盘与锁扣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锁盘在第一环形定位圈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多个锁扣在第二环形定位圈的周向上间隔设置。进一步地,环形外侧壁具有排气嘴,排气嘴具有封闭的封闭状态和打开的打开状态。进一步地,第一环形定位圈具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环形弧段,环形顶壁的内侧具有与第一环形弧段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受力段;第二环形定位圈具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二环形弧段,环形底壁的内侧具有与第二环形弧段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受力段。进一步地,环形顶壁具有朝向远离环形底壁凸出的第一环形凸出段,环形底壁具有朝向远离环形顶壁凸出的第二环形凸出段,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一张紧箍,扣设在环形顶壁上,第一张紧箍具有位于第一环形凸出段和环形外侧壁之间的第一环形张紧部;第二张紧箍,扣设在环形底壁上,第二张紧箍具有位于第二环形凸出段和环形外侧壁之间的第二环形张紧部。进一步地,环形顶壁、环形底壁和环形外侧壁互为分体结构,环形外侧壁的顶部具有朝向该环形外侧壁的底部折弯的第一折弯段并形成第一环形容纳槽,环形外侧壁的底部具有朝向该环形外侧壁的顶部折弯的第二折弯段并形成第二环形容纳槽,环形顶壁具有伸入第一环形容纳槽且朝向远离环形底壁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环形底壁具有伸入第二环形容纳槽且朝向远离环形顶壁延伸的第二环形翻边。进一步地,轮胎支撑结构包括:嵌入轮胎内部的U型支撑板。进一步地,轮胎支撑结构还包括:弹性支撑件,位于U型支撑板的内部,弹性支撑件具有第一抵顶端和第二抵顶端,第一抵顶端通过U型支撑板对轮胎上胎圈施加远离轮胎下胎圈的作用力,第二抵顶端通过U型支撑板对轮胎下胎圈施加远离轮胎上胎圈的作用力。进一步地,轮胎支撑结构为多个,多个轮胎支撑结构在轮胎容纳腔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将第一定位件处于第一分离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处于第二分离状态,然后将轮胎放入轮胎容纳腔的内部,由于环形顶壁围成轮胎第一穿设通孔并且环形底壁围成轮胎第二穿设通孔,可以先将轮胎的部分穿过轮胎第一穿设通孔和轮胎第二穿设通孔,再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放置在轮胎容纳腔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定位件处于第一按压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处于第二按压状态,此时,环形顶壁和环形底壁对轮胎起到夹持作用,由于轮胎支撑结构伸入轮胎内部并对轮胎起到支撑作用,两种作用相结合能够将轮胎固定在轮胎容纳腔的内部并进行硫化处理,由于轮胎容纳板相对于橡胶而言,其导热性能相对较高,能够实现较快的热交换。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提高了硫化效率。附图说明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的实施例与轮胎配合的剖视示意图。其中,上述图中的附图标记如下:1、轮胎上胎圈;2、轮胎下胎圈;10、轮胎容纳板;11、环形顶壁;11a、第一环形翻边;12、环形底壁;12a、第二环形翻边;13、环形外侧壁;13a、第一折弯段;13b、第二折弯段;14、排气嘴;15、第一弧形受力段;16、第二弧形受力段;17、第一环形凸出段;18、第二环形凸出段;20、第一定位件;21、锁盘;22、第一环形弧段;30、第二定位件;31、锁扣;32、第二环形弧段;40、第一张紧箍;50、第二张紧箍;61、U型支撑板;62、弹性支撑件;62a、第一抵顶端;62b、第二抵顶端。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包括轮胎容纳板10、第一定位件20、第二定位件30和轮胎支撑结构。轮胎容纳板10具有环形顶壁11、环形底壁12以及位于环形顶壁11和环形底壁12外侧的环形外侧壁13,环形顶壁11、环形底壁12和环形外侧壁13围成容纳轮胎的轮胎容纳腔,环形顶壁11围成轮胎第一穿设通孔,环形底壁12围成轮胎第二穿设通孔。第一定位件20具有对环形顶壁11施加朝向环形底壁12的作用力的第一按压状态和与环形顶壁11相分离的第一分离状态。第二定位件30具有对环形底壁12施加朝向环形顶壁11的作用力的第二按压状态和与环形底壁12相分离的第二分离状态。轮胎支撑结构位于轮胎容纳腔的内部,轮胎支撑结构与轮胎容纳板10之间形成轮胎安装间隙。应用本实施例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将第一定位件20处于第一分离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30处于第二分离状态,然后将轮胎放入轮胎容纳腔的内部,由于环形顶壁11围成轮胎第一穿设通孔并且环形底壁12围成轮胎第二穿设通孔,可以先将轮胎的部分穿过轮胎第一穿设通孔和轮胎第二穿设通孔,再依靠自身的弹性变形而放置在轮胎容纳腔的内部,然后将第一定位件20处于第一按压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30处于第二按压状态,此时,环形顶壁11和环形底壁12对轮胎起到夹持作用,由于轮胎支撑结构伸入轮胎内部并对轮胎起到支撑作用,两种作用相结合能够将轮胎固定在轮胎容纳腔的内部并进行硫化处理,由于轮胎容纳板10相对于橡胶而言,其导热性能相对较高,能够实现较快的热交换。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实施例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提高了硫化效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0包括第一环形定位圈和设置第一环形定位圈上的锁盘21。第二定位件30包括第二环形定位圈和设置第二环形定位圈上并且与锁盘21相配合的锁扣31,锁扣31与锁盘21具有锁定状态和解锁状态,当锁扣31与锁盘21处于锁定状态时,第一定位件20处于第一按压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30处于第二按压状态;当锁扣31与锁盘21处于解锁状态时,第一定位件20处于第一分离状态并且第二定位件30处于第二分离状态。采用上述结构,无需在环形顶壁11与第一定位件20之间以及环形底壁12与第二定位件30之间设置连接结构,简化了本实施例的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的结构。当然,作为可行的其他实施方式,第一定位件20和第二定位件30可以通过螺栓与螺钉相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锁盘21与锁扣31均为多个且一一对应设置,多个锁盘21在第一环形定位圈的周向上间隔设置,多个锁扣31在第二环形定位圈的周向上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提高了第一定位件20和第二定位件30的连接强度,并且使得轮胎受力更均匀。多个锁盘21在第一环形定位圈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多个锁扣31在第二环形定位圈的周向上均匀间隔设置。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外侧壁13具有排气嘴14,排气嘴14具有封闭的封闭状态和打开的打开状态。将排气嘴14处于打开状态,即可使轮胎容纳腔与硫化罐内相连通,进一步提高了硫化效率。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形定位圈具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一环形弧段22,环形顶壁11的内侧具有与第一环形弧段22相适配的第一弧形受力段15。第二环形定位圈具有径向向内凸出的第二环形弧段32,第二环形弧段32围成轮胎第一穿设通孔,第二环形弧段32围成轮胎第二穿设通孔。环形底壁12的内侧具有与第二环形弧段32相适配的第二弧形受力段16。采用上述结构,第一环形定位圈能够扣在环形顶壁11的内边缘处并对环形顶壁11施加作用力,第二环形定位圈能够扣在环形底壁12的内边缘处并对环形底壁12施加作用力。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顶壁11具有朝向远离环形底壁12凸出的第一环形凸出段17,环形底壁12具有朝向远离环形顶壁11凸出的第二环形凸出段18,轮胎翻新硫化辅助装置还包括第一张紧箍40和第二张紧箍50。第一张紧箍40扣设在环形顶壁11上,第一张紧箍40具有位于第一环形凸出段17和环形外侧壁13之间的第一环形张紧部。第二张紧箍50扣设在环形底壁12上,第二张紧箍50具有位于第二环形凸出段18和环形外侧壁13之间的第二环形张紧部。通过调节第一张紧箍40的张紧力,即可调节第一环形凸出段17受到的径向向内的作用力,进而调整轮胎上胎圈1的受力情况,通过调节第二张紧箍50的张紧力,即可调节第二环形凸出段18受到的径向向内的作用力,进而调整轮胎下胎圈2的受力情况。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环形顶壁11、环形底壁12和环形外侧壁13互为分体结构,环形外侧壁13的顶部具有朝向该环形外侧壁13的底部折弯的第一折弯段13a并形成第一环形容纳槽,环形外侧壁13的底部具有朝向该环形外侧壁13的顶部折弯的第二折弯段13b并形成第二环形容纳槽,环形顶壁11具有伸入第一环形容纳槽且朝向远离环形底壁12延伸的第一环形翻边11a,环形底壁12具有伸入第二环形容纳槽且朝向远离环形顶壁11延伸的第二环形翻边12a。采用上述结构,便于运输以及组装轮胎容纳板10。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胎支撑结构包括嵌入轮胎内部的U型支撑板61。U型支撑板61的开口朝向与轮胎的开口朝向相同。U型支撑板61的两端分别与轮胎上胎圈1和轮胎上胎圈2相接触并起到支撑作用。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胎支撑结构还包括弹性支撑件62,弹性支撑件62位于U型支撑板61的内部,弹性支撑件62具有第一抵顶端62a和第二抵顶端62b,第一抵顶端62a通过U型支撑板61对轮胎上胎圈1施加远离轮胎下胎圈2的作用力,第二抵顶端62b通过U型支撑板61对轮胎下胎圈2施加远离轮胎上胎圈1的作用力。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件62,能够提高轮胎支撑结构对轮胎起到的支撑力。每个U型支撑板61的内部设置有2至4个弹性支撑件62。弹性支撑件62为扭簧,当然,也可以采用压缩弹簧。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轮胎支撑结构为多个,多个轮胎支撑结构在轮胎容纳腔的周向上间隔设置。采用上述结构,轮胎支撑结构轮胎起到的支撑力更均匀。轮胎支撑结构为4至8个。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