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过水透薄膜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47177阅读:468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PVC过水透薄膜生产装置,特别是一种新型的过水透薄膜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PVC压延透明膜在生产过程中有一种过水可迅速提高其透明度的生产方法,需要一套生产过水透薄膜的专用水池,传统的水池是在不锈钢水池内设两支导向辊,在水池上设有进水口和回水口,如图1所示,压延薄膜1在膜重力及牵引装置牵引作用下从压延机下辊2辊面上剥离下来,在水池中导辊3导向作用下从水中穿过,进入下一机台,高温薄膜入水其透明度大大提高,传统水池的缺点为:1、两支导辊无传动,在膜摩擦作用下被动旋转,牵引辊4的牵引力传递到剥离点处,剥离力有波动,引起剥离点的上下窜动,对膜质量有影响。2、采用管子对水池直接供水,水池内水温不均匀,存在明显水流导致膜透明度不均匀,平整度不良。3、水中杂质及附油随流水移动会附着于膜上,影响薄膜透明度。4、牵引装置4的上压辊采用普通橡胶胶辊,在挤水的时候因橡胶无吸水性,膜上有明显水痕,给后段除水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为解决以上装置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过水透生产专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的过水透生产装置,可有效地解决传统装置中,剥离点不稳定,水池中水温不均匀,水流中杂质粘附膜表面,膜表面有水痕等影响过水透膜透明度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水池内设置有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水池的后部设有牵引辊,所述牵引辊上设有上压辊,其特征在于,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之间上方的水池内设有水平放置的布水器,所述布水器上方的水池内设有水平放置的板式冷却器,所述水池的顶端围绕一周间隔均布有多个溢水口,所述溢水口下方的水池外侧壁上设有围绕水池一周的接水槽,所述接水槽的底端经回水管连通有储水桶,所述储水桶下端经供水泵连通布水器,所述上压辊为发泡胶辊。所述上压辊为聚氨酯发泡胶辊。所述上压辊两端装有气动提升装置,可以用来调整上压辊的压力以及解除或恢复上压辊的上压作用。上压辊为硬度30度左右的聚氨酯发泡胶辊,膜从水池中经第二导辊出来后,薄膜上所附水在此装置中挤出,顺膜流至水池,因为发泡胶,挤水效果好且不留水痕。还包括置于压延机下辊下方的地轨,所述地轨上端可移动设有地轨移动小车,所述水池置于地轨移动小车上。所述第一导辊和第二导辊的一端穿设到水池外,所述第一导辊置于水池外的一端经电机驱动,所述第一导辊置于水池外的部分和第二导辊置于水池外的部分经链轮和链条连接。所述布水器包括横置在水池内的布水支管,所述布水支管的上端均布有多个出水孔,所述布水支管上方设有覆盖出水孔的挡水板,所述布水支管连通在供水泵上。所述布水支管有两个,两个布水支管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挡水板的前后端向下折弯三十度,对从出水孔流出的水流起到导向作用,使布水更均匀。所述储水桶的上端均布有多个溢流口。所述溢水口为V形槽。所述板式冷却器包括间隔横置在水池内的进水方管和回水方管,所述进水方管和回水方管之间连通有多个通水圆管,所述进水方管的一端经循环泵连通冷冻水水池,所述回水方管连通冷冻水水池。本实用新型可保证水槽内水温一致,水质清洁,对过水透薄膜透明度均匀性、表面洁净度提供有益环境。附图说明图1为传统过水透膜生产用装置。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冷却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布水器俯视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侧视结构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储水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水池与储水桶之间的连接示意图。图8中28为单向阀,29为车间纯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由图2至图8给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地轨移动小车17,水池5及挤水装置,地轨移动小车17可沿固定在机架上的地轨前后移动,水池5固定于地轨移动小车17平台上,水池出膜处有牵引装置一套,同时也可做挤水使用。所述地轨16其实是铺设在与机壁相连的底板上的道轨。所述移动小车17可在地轨16上沿压延机纵向作前后移动,生产过水透膜时将移动小车17连同其上过水透装置一并推入,不用时推出。所述水池5包括导辊及传动装置,循环水供给装置,板式冷却器。所述导辊及传动装置包括置于水池内的第一导辊6及第二导辊7及各相关传动装置,导辊两端使用固定于水池5左右两侧池壁上的轴承室20为支撑,池壁上装设有水封盒21,防止水池内水顺着导辊轴头外泄。所述导辊芯轴传动端设有传动链轮装置,可在电机拖动下旋转,同时,在芯轴与导辊辊筒两端设有两套轴承,为自转辊筒,套在轴芯上的辊筒既可以在轴芯带动下转动,又可在膜摩擦作用下被动旋转。所述循环水采用纯净水,所述循环水供给装置包括布水器9、快换接头22、托架23、进水管、溢水口11、溢水接水槽12、回水管、循环储14水桶及供水泵15。所述布水器9包括前后布水支管901及其上均布的若干个出水孔902,布水支管901下端与托架23相连,布水支管901上端设有挡水板903,所述挡水板903上面为平面,前后两侧向前(后)向下折弯30度,对从前后布水支管出口孔902流出的水流起导向作用,两个布水支管901的一端共同连通集水管24。所述快换接头22一端焊接于集水管24的出水口,另一端焊接于水池壁循环水过水管25上,连同水池另一侧壁内径上固定的托架23,将布水器可拆卸地装设于水池内。所述溢水口11及位于水池5顶部口缘,水池5前后左右四壁顶部均布置溢水及储水槽装置,池壁顶部开有均布的倒三角形溢水口11,水池5内水通过四池壁的溢水口11外流至置于溢水口11外侧的与池壁焊接在一起的接水槽12,四个接水槽12内的循环水汇集于位于接水槽12底的循环水出水管处,顺着出水胶管注入储水桶14。所述供水泵15为流量可调泵。所述板式冷却器10内通入冷冻水,冷冻水量可通过进回水管口阀门调节,板式冷却器10是由进水方管1001,回水方管1002及位于进回水方管间的均布的间距小、小口径通水圆管1003组成的平板式结构,冷冻水通过进水管口进入进水方管1001,通过进水方管1001出口与回水方管1002之间的若干个小口径通水圆管1003内孔注入回水方管1002,再通过回水方管1002出水口流回冷冻水水池,这样冷冻水可通过板式冷却器将水池5上部很大面积的热水层循环水进行冷却,加之水池5内循环水的进出循环流动,使得膜始终在水温均匀的纯水中经过,因溢水口11在顶部,从膜上滤出的油性物质及固态漂浮物被排出水池5,在储水桶14中通过溢流口19排出系统,保证了循环水的纯洁度和温度均匀度。所述牵引装置兼挤水,包括下辊和上压胶辊,下辊为原压延机的第一支牵引辊4,在第一支牵引辊4上增设一套上压装置,包括上压辊气动提升装置和上压胶辊,上压胶棍为硬度30度左右的聚氨脂发泡胶辊,膜从水池中经第二导辊7出来后,膜上所附水在此装置中挤出,顺膜流至水池,因为发泡好,挤水效果好且不留水痕。压延薄膜从压延机下辊2上引出、引入其下的过水透水池5中,经第一导辊6,第二导辊7导向后离开水面,从挤水装置上下辊间穿过,通过牵引辊装置,引至下一机台。高温薄膜表面附着有DOP油气,遇水后油气变成冷凝油附在水面,因不断有薄膜1从水中经过,薄膜1附近水温升高,因此水池5中的水要有进有出,循环流动,在供水泵15作用下,纯水经布水器9上出水小孔流出,在其上挡水板903导向作用下,横向流动,水池5口缘设有溢水口11,多余的水及附油、杂质经溢水口11注入接水槽12,经回水管路注入水池5边的储水桶14,因储水桶14上设有溢流口19,桶内水面上层漂浮的油及其他漂浮物从水桶的溢流口流出,排出到系统外,桶内洁净的水在供水泵15作用下抽送至布水器9进水口,供水泵15流量可调,在保证水池内水不断回流至储水桶9内的同时,又不至于出现明显的水流,同时,冷冻水从板式冷却器10一端进入,经诸多列通水圆管1003,汇流至回水口,这样冷冻水对水池上层热水进行大面积均匀降温,从而保证了水池5内水温的均匀度,水池5内的浮油及漂浮物及时溢流出水池5,从而保证薄膜透明度和膜表面洁净度。为保证储水桶14上漂浮的油和其它固体漂浮物及时从储水桶上部的溢流口中溢出,需不断向循环水系统内增补纯净水,具体方式为在水池循环水入口前增设系统外布水管,补水管一端通过调节阀27和单向阀28与补水管26连接,另一端与车间纯水管29连接,如图8所示,所示单向阀28是防止储水桶14上供水泵所供水经系统外补水管排出系统,其作用是只能向系统布水,不能排水。所示调节阀27用于根据储水桶14内需溢出流体量调节系统外补水量,从而在不断向系统内布水同时,储水桶14内漂浮物及时排出系统,维持循环水的动态平衡。原装置的第一支牵引辊4上增设挤水胶辊,在牵引的同时又可将膜上余水挤离,落至水池内,挤出胶辊软而发泡,与膜接触时将膜上水挤离,离开膜时又可将未完全挤离的微量水珠吸回,使得从挤水装置挤出的薄膜无水珠,仅有一层极薄的水膜,便于下一道工序的烘干及消除水痕。两支导辊为带有传动的自转型导辊,因有传动,两支导辊可以与前面的下辊及后面的牵引轮4同步转动,可实现同升同降,另外当引取轮速度快于下辊线速度时,两支导辊辊面线速度可与膜运行线速度一致,即辊面转动速度可快于轴芯转动速度,使得薄膜始终能很平整地绕过导辊。这是一种拆装方便,可保证水槽内水温一致,水质洁净,对过水透薄膜透明度均匀性、表面洁净度有显著的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