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密炼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6987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炼机,属于橡胶加工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密炼机,全称叫做“密闭式炼胶机”,是在开炼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820年发明开炼机以后,使橡胶工业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但由于开炼机存在许多缺点,比如劳动强度大,效率低,粉尘大等,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于是人们开始考虑能否把这一加工设备用一个罩子把它罩起来,就逐步发展成密炼机。因为它在密炼室里面工作,所以称作密炼机。

密炼机的操作过程一般为:密炼机预热好后,稳定一段时间,准备炼胶;提起上顶栓,将已切成小块的生胶从加料口投入密炼机,落下上顶栓,炼胶1min;提起上顶栓,加入小料,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提起上顶栓,加入炭黑或填料,落下上顶栓混炼3min;提起上顶栓,加入液体软化剂,落下上顶栓混炼1.5min;排胶。密炼机混炼时,胶料都必须受到上顶栓的一定压力作用。一般认为上顶栓压力在0.6-0.8MPa为宜。当转子转速恒定时,进一步提高压力效果也不大。当混炼容量不足时,上顶栓压力也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提高上顶栓压力可以减少密闭室内的非填充空间,使其填充程度提高约10%。随着容量和转速的提高,上顶栓的压力必须使用增大。上顶栓压力提高会加速混炼过程胶料生热,并增加混炼时的功率消耗。可见,上顶栓的压力控制是密炼机的一个重要指标。

以往密炼机的上顶栓压力动力是由一个气缸气提供的。由于气体有可以压缩的特性,所以对压缩空气的压力就很难控制,这样对双顶栓压力就很难精确控制。此外,密炼机现场压缩空气的压强很难超过1.0MPa。这样上顶栓压力就很难提高。由于压力难以精确控制,压力又不能达到很高,在炼胶过程中影响密炼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密炼机,使得上顶栓可以根据需要获得较高的压力强度,并且压力控制稳定,密炼效果好。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密炼机,包括密炼室,所述的密炼室里面安装两个相对运动的转子,所述的转子连接驱动装置,所述的密炼室上方设置有加料压料装置,所述的加料压料装置包括与所述的密炼室连接的加料箱,所述的加料箱里面设置有上顶栓,所述的上顶栓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所述的液压油缸的底座安装在所述的加料箱的顶板上,所述的加料箱里面四周安装四个可升降立柱,设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卡紧凹槽,所述的加料箱外面设置有对准所述的凹槽的卡紧顶丝。

所述的密炼机,所述的可升降立柱包括与所述的加料箱的顶部连接的套筒和安装在所述的套筒里面的导杆,所述的导杆连接所述的上顶栓,所述的卡紧凹槽设置在所述的导杆上。

所述的密炼机,所述的套筒的长度与所述的液压油缸的缸筒的长度相等。

所述的密炼机,所述的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加料箱里面四周安装四个可升降立柱,设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卡紧凹槽,所述的加料箱外面设置有对准所述的凹槽的卡紧顶丝。在液压油缸将上顶栓压下的时候,采用预紧顶丝紧固,避免在炼胶的过程中物料升温升压造成的上顶栓上升,从而造成炼胶压力不稳定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密炼室;2、转子;3、驱动装置;4、加料箱;5、上顶栓;6、活塞杆;7、卡紧凹槽;8、卡紧顶丝;9、导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防一种密炼机,包括密炼室1,所述的密炼室里面安装两个相对运动的转子2,所述的转子连接驱动装置3,所述的密炼室上方设置有加料压料装置,所述的加料压料装置包括与所述的密炼室连接的加料箱4,所述的加料箱里面设置有上顶栓5,所述的上顶栓连接液压油缸的活塞杆6,所述的液压油缸的底座安装在所述的加料箱的顶板上,所述的加料箱里面四周安装四个可升降立柱,设个所述的立柱上设置有一个竖直的卡紧凹槽7,所述的加料箱外面设置有对准所述的凹槽的卡紧顶丝8。

所述的密炼机,所述的可升降立柱包括与所述的加料箱的顶部连接的套筒和安装在所述的套筒里面的导杆9,所述的导杆连接所述的上顶栓,所述的卡紧凹槽设置在所述的导杆上。

所述的密炼机,所述的套筒的长度与所述的液压油缸的缸筒的长度相等。

所述的密炼机,所述的驱动装置采用电动机。

工作过程:

加料的时候通过收缩油缸抬起上顶栓进行加料,加料完成以后升油缸将上顶栓压下,到需要的压力时预紧顶丝使得上顶栓的位置保持不变。

本实用新型方案所公开的技术手段不仅限于上述技术手段所公开的技术手段,还包括由以上技术特征等同替换所组成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未尽事宜,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常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