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8902阅读: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头机设备领域,特别是涉及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注头机机械手成为注塑设备中不可缺少的设备之一,随着注头机机械手不断的发展,注头机机械手以其独特的优点得到广泛的应用,但是有一些注头机机械手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申请号为200810241957.X的中国专利,具体内容为:公开了一种全自动立式转模式软管注头机,包括:机架、立式转模装置、注塑成型装置、上料装置、脱模装置、以及驱动上述装置运转的动力机构,转模装置的四个侧面均分别垂直设有数个用于固定软管的模具芯棒,动力机构驱动转模装置做周期性单向90度旋转,上料装置相应的将软管安装于转模装置一侧面的数个芯棒上,注塑成型装置相应的将安装于芯棒上的软管顶部注塑成型管头,脱模装置相应将成型管头后的软管从芯棒上抽出,转模装置各个侧面的数个芯棒在上料装置、注塑成型装置及脱模装置之间循环转动,上料装置、注塑成型装置及脱模装置相应的往返运动,以实现软管的自动输送、管头成型及成品回收。上述专利存在操作不安全,而且工作效率低,结构复杂不合理,不便于维修。因此需要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注头机身、工作台、支撑柱、注塑头,所述固定底座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注头机身,所述注头机身的上方设置有所述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上方设置有所述注塑头,所述注塑头的上方设置有加料斗,所述加料斗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油管,所述液压油管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前方设置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的下方设置有电器柜,所述电器柜的一侧设置有脚控开关。

上述结构中,当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注头机身连接之后可以通过所述工作台进行工作,并且所述支撑柱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通过所述控制器进行控制和发出指令,然后所述电器柜里面的电器就会进行工作,所述液压缸就会提供动力,然后所述液压油管起到传输液压油的作用,还可以通过所述加料斗进行加料,然后通过所述注塑头进行注塑,还可以通过所述脚控开关进行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头机机械手质量,所述固定底座与所述注头机身通过螺栓相连接,所述注头机身与所述工作台相连接,所述工作台与所述支撑柱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头机机械手质量,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注塑头相连接,所述注塑头与所述加料斗相连接,所述加料斗与所述液压油管相连接,所述液压油管与所述液压缸相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头机机械手质量,所述液压缸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接,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器柜相连接,所述电器柜与所述脚控开关相连接。

有益效果在于: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工作安全可靠,实用性强,提高工作效率,使用寿命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的空间立体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固定底座;2、注头机身;3、工作台;4、支撑柱;5、注塑头;6、加料斗;7、液压油管;8、液压缸;9、控制器;10、电器柜;11、脚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软管注头机机械手装置,包括固定底座1、注头机身2、工作台3、支撑柱4、注塑头5,固定底座1用于固定和安装,固定底座1的上方设置有注头机身2,注头机身2用于保护和美观,注头机身2的上方设置有工作台3,工作台3用于注塑的方便快捷,工作台3的上方设置有支撑柱4,支撑柱4起到支撑的作用,支撑柱4的上方设置有注塑头5,注塑头5用于软管的注塑,注塑头5的上方设置有加料斗6,加料斗6用于加料,加料斗6的一侧设置有液压油管7,液压油管7用于液压油的传送,液压油管7的下方设置有液压缸8,液压缸8用于提供压力,液压缸8的前方设置有控制器9,控制器9用于控制,控制器9的下方设置有电器柜10,电器柜10用于存储和保护电器,电器柜10的一侧设置有脚控开关11,脚控开关11用于控制。

上述结构中,当固定底座1与注头机身2连接之后可以通过工作台3进行工作,并且支撑柱4起到支撑的作用,然后通过控制器9进行控制和发出指令,然后电器柜10里面的电器就会进行工作,液压缸8就会提供动力,然后液压油管7起到传输液压油的作用,还可以通过加料斗6进行加料,然后通过注塑头5进行注塑,还可以通过脚控开关11进行控制。

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头机机械手质量,固定底座1与注头机身2通过螺栓相连接,注头机身2与工作台3相连接,工作台3与支撑柱4相连接,支撑柱4与注塑头5相连接,注塑头5与加料斗6相连接,加料斗6与液压油管7相连接,液压油管7与液压缸8相连接,液压缸8与控制器9相连接,控制器9与电器柜10相连接,电器柜10与脚控开关11相连接。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