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69471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能够快速地以合适的力进行合模的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杯热成型机在塑料片材上形成多个塑料杯后,通常直接将这些塑料杯冲剪下来,使之与塑料片材分离。这种加工方式,使得塑料杯散乱地落入收集整理箱内,需要专门的人员收集和整理,才能堆叠、装箱,以便进行存放和运输。

上述这种传统的加工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生产效率低,塑料杯的卫生情况难以保障。

为此,申请人在热成型机构进行成型的时候,并不将塑料杯从塑料片材上完全冲剪下来,而是使塑料杯不完全的冲剪,使得冲剪后塑料杯依然挂在塑料片材上,需要对塑料杯施加一个较小的力(因为如果需要较大的力,容易导致塑料杯落下的速度过快,落到收集整理的设备上容易翻倒;如果需要的力过小,塑料杯容易自动掉落,无法准确地控制塑料杯在合适的时间、地点落下,无法实现自动落杯、收集整理的目的),才能够使之脱离塑料片材。将带有多个藕断丝连的塑料杯的塑料片材送到专门的处理机构自动完成塑料杯的落杯、整理,并开发出了塑料杯热成型机的落杯整理机构。

但是,申请人发现,普通的热成型机构通常采用气缸或液压缸作为升降机构,而且有些热成型机构只有下模有升降机构,比如上模固定在机架上,下模安装在气缸的活塞轴上,通过下模的升降,实现上模、下模之间的合模。这种结构难以准确地控制上模、下模合模的力,容易出现合模的力过小或过大的情况。如果合模的力过小,塑料杯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脱离塑料片材的情况,如果合模的力过大,塑料杯就容易出现一碰就掉甚至轻微晃动就自动掉落的情况,因此无法稳定地获得上述带有多个藕断丝连的塑料杯的塑料片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地以合适的力进行合模的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包括机架、安装有上模的上模台、上模台升降机构、安装有下模的下模台和下模台升降机构,所述上模台、下模台分别可升降地安装在机架上,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和上模台顶面;所述下模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架上,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轴和下模台底面。

较佳的方案,所述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转轴、两个第一凸轮、两条第一驱动杆、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两个第一凸轮安装在第一转轴上,所述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顶端分别连接机架顶部,所述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底端分别连接上模台顶面,两条第一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凸轮与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两个第一驱动杆分别带动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运动,让上模台更平稳地升降。

更佳的方案,所述第一曲肋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联动杆、两条第一发力杆、两条第一传动杆,两条第一传动杆顶端分别与机架顶部可转动连接,两条第一发力杆底端分别连接上模台顶面,两条第一传动杆底端分别与两条第一发力杆顶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杆中部可转动连接。

更佳的方案,所述第一驱动杆与第一联动杆铰接。

较佳的方案,所述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转轴、两个第二凸轮、两条第二驱动杆、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所述第二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上,两个第二凸轮分别安装在第二转轴上,所述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顶端分别连接下模台底面,所述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底端分别连接机架底部,两个第二驱动杆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凸轮与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两个第二驱动杆分别带动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运动,让下模台更平稳地升降。

更佳的方案,所述第二曲肋连杆单元包括第二联动杆、两条第二发力杆、两条第二传动杆,两条第二传动杆底端分别与机架底部可转动连接,两条第二发力杆顶端分别连接下模台底面,两条第二传动杆顶端分别与两条第二发力杆底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杆中部可转动连接。

更佳的方案,所述第二驱动杆与第二联动杆铰接。

本实用新型对照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采用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取代气缸、液压缸这些传统驱动机构,因此能够快速地以合适的力进行合模,加工出带有多个藕断丝连的塑料杯并且塑料杯不会一碰就掉的塑料片材。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优选实施例中的塑料杯热成型机的成型机构,包括机架1、安装有上模的上模台2、上模台升降机构、安装有下模的下模台3和下模台升降机构,所述上模台2、下模台3分别可升降地安装在机架1上。

所述上模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伺服电机4、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第一伺服电机4的输出轴和上模台2顶面;所述下模台升降机构包括第二伺服电机5、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所述第二伺服电机5、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安装在机架1上,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分别连接第二伺服电机5的输出轴和下模台3底面。

所述第一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包括第一转轴6、两个第一凸轮7、两条第一驱动杆17、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所述第一转轴6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第一凸轮7安装在第一转轴6上,所述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顶端分别连接机架1顶部,所述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底端分别连接上模台2顶面,两条第一驱动杆17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一凸轮7与两个第一曲肋连杆单元。

所述第一曲肋连杆单元包括第一联动杆8、两条第一发力杆9、两条第一传动杆10,两条第一传动杆10顶端分别与机架1顶部可转动连接,两条第一发力杆9底端分别连接上模台2顶面,两条第一传动杆10底端分别与两条第一发力杆9顶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联动杆8的两端分别与第一传动杆10中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驱动杆17与第一联动杆8铰接。

所述第二凸轮曲肋连杆机构包括第二转轴11、两个第二凸轮12、两条第二驱动杆13、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所述第二转轴11可转动地安装在机架1上,两个第二凸轮12安装在第二转轴11上,所述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顶端分别连接下模台3底面,所述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底端分别连接机架1底部,两条第二驱动杆13的两端分别连接两个第二凸轮12与两个第二曲肋连杆单元。

所述第二曲肋连杆单元包括第二联动杆14、两条第二发力杆15、两条第二传动杆16,两条第二传动杆16底端分别与机架1底部可转动连接,两条第二发力杆15顶端分别连接下模台3底面,两条第二传动杆16顶端分别与两条第二发力杆15底端可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联动杆1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传动杆16中部可转动连接。

所述第二驱动杆13与第二联动杆14铰接。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各部分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